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疫情防控下的祭扫替代 让文明城市更文明

天津日报 文明天津 2022-05-15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万人思。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清明节适逢疫情防控,为避免聚集性活动,我市暂停了清明祭扫服务。那么,这个清明节该如何缅怀逝去的亲人?昨日,天津憩园、市殡仪服务总站分别举行“代祭扫”活动,工作人员用一场庄重而又有仪式感的共祭方式缅怀逝者,代表家属遥寄哀思,弥补家属无法现场祭扫的遗憾。不能亲临现场祭扫,市民还能用哪些方式向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亲人墓地不在天津能去外地扫墓吗?带着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殡葬部门。


  为何叫停传统祭扫?

  人员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


  每年清明节到来,祭祖扫墓已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事。早早地从家里出来,路上就开始堵车,等进入了祭扫场所,举目一望,四处都是人头攒动,这样的景象您一定不会陌生。


  据民政部门介绍,天津的清明祭扫活动,是清明节的前十天和后十天,在这期间,约有500多万名群众要到祭扫场所缅怀故人,每个公休日、节假日都是祭扫的高峰期,仅2019年清明期间,市属3个殡仪馆、2个墓园日接待扫墓群众的峰值达到15万人,而且在祭扫人群中,老年群体占据了大部分。


  叫停聚集性活动,是为了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因此,按照市防控指挥部总体工作要求,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市殡仪馆、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祭扫服务,暂停组织集体共祭、骨灰撒放、植树区骨灰安葬等群体性活动。


  天津憩园“代祭扫”

  擦拭墓碑  敬献花篮


  昨日,一场以“文明祭扫倡新风,别样清明寄哀思”为主题的集体公祭活动在天津憩园举行。


  “春和景明,杨柳依依,但这个清明与往年不同。在疫情未去,风险尚存的情况下,为满足市民祭奠逝者、感恩先人的愿望,我们以这样一个特别的仪式,代替家属擦拭墓碑、进行祭扫,以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


  “远在天堂的亲人们啊!你们过得可好?我们没有忘记先辈的养育教诲,浓浓的怀念随着花香萦绕不已,谆谆的教诲伴着音乐回荡耳旁”


  活动中,伴着低沉的琴声,一句句追思词诉说着家属们的心声。


  随后,一位位礼仪人员代替家属向长眠于此的逝者敬献了花篮。大家鞠躬默哀,静思许愿,心中默念对逝者诚挚的哀悼和思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着中华文化。清明祭扫,应重于心,而不拘于形。专门设立的祈福墙上,是工作人员代替家属留下的最想说的话──


  “爷爷奶奶,我永远怀念您!”“清明时节雨纷纷,悼念叔父思故人,福佑侄孙体康健,寄托哀思永记恩”……家属打电话来预约代为祭扫服务,工作人员帮他们记录下需求与祝福。


  参加此次活动的天津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单德文表示,往年拜祭先人都是一大早带着祭品过来,今年由于疫情变换了方式,但是寄托哀思的心是一样的,这样文明节俭的新方式值得推广。


  据介绍,天津憩园有2.3万座墓碑,还有部分土地用于节地生态安葬,为给市民提供更完善代为祭扫服务,工作人员已全部停休,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对墓碑进行免费擦拭,并接受代为祭扫电话预约。目前,墓碑擦拭工作已完成。


  海上“代祭扫”

  了却心愿  寄托哀思


  时空阻隔不断对故去亲人的思念。带着家属的嘱托,昨日,天还未亮,市殡仪服务总站的工作人员驱车赶往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乘船出海,为骨灰长眠于大海之中的逝者举办一场共祭仪式。


  片片花瓣,摇曳着星光的烛杯,舒缓低沉的月光曲,一篇感人至深的共祭词……轮船上虽然显得有点冷清,但庄重肃穆的氛围十分感染人。


  “虽然不能出门,但对先人的思念依旧;纵使无法亲自祭扫,但还有我们在这片碧海蓝天之下,将您对逝去亲人的情怀寄予……”礼仪人员敬献花篮,点亮祈福灯;全体工作人员集体默哀;致代祭仪式追思词,每一个环节,他们不知彩排了多少次。


  “将心比心,受疫情影响,亲属不能到现场祭扫亲人,终归是一种遗憾,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帮家属了却一桩心事,代为传递哀思。”市殡仪服务总站主任张学工说,在来之前,工作人员挨个给曾经参加过海上共祭的家属们打电话,询问他们有没有对亲人想说的话,“我们都一一记录下了,写在了卡片上,一会儿随花瓣撒向大海。”


  在共祭仪式上,还播放了一些家属给逝去亲人录制的视频,现场连线家属“隔空”参加共祭仪式,最后,工作人员前往甲板进行祈福仪式,系祈福丝带,船只鸣笛,致敬逝者。


  “特别感谢这些工作人员,替我们了却心愿,寄托哀思。”每年清明节期间,我市都会举办海上共祭活动,满足家属海上“扫墓”需求,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作为海上共祭活动多年的参与者,正当孙荣章阿姨发愁清明该如何祭扫时,市殡仪服务总站的工作人员给她打来电话,“这些工作人员心特别细,把我想要和母亲说的话全都记下来了,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但话带到了,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心理慰藉。”


  自1990年,我市开设骨灰撒海业务,截至2019年,累计撒放骨灰21757具,海葬从当初的少人问津到现在被越来越多市民所接受。“近年来,我们平均每年要出海20多次,举办骨灰撒海活动,每场活动参与的人数在150人左右,疫情期间,虽然暂停了骨灰撒海活动,但我们依然接受群众为逝去亲人办理骨灰撒海的业务,待疫情结束后及时联系开展相应服务。”张学工介绍,骨灰撒海预约电话为:27716792、27322944(8:00至16:00)。


  ■ 专家观点

  疫情防控下的祭扫替代


  疫情防控下的祭扫替代,不仅是移风易俗的契机,也有助于让文明城市更文明。


  “祭祀先人讲求的是用心和用情,心怀虔诚并亲力亲为去参与,在形式上不必拘泥一格。”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雪筠认为,疫情防控下的祭扫替代不仅是移风易俗的契机,也有助于推动城市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


  张雪筠说,传统祭祀方式存在很多陋习,虽然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广网上祭扫、居家追思、信邮哀思等新型、环保、文明和生态的祭扫方式,但依旧有人烧纸、焚香,因此,移风易俗就成了一直在路上,而始终没有完成的任务。借助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因势利导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明祭奠对象已经不仅局限于家族、家庭祖先亲人。革命先烈与人文始祖、地方先贤、对社会有贡献的特定人群等都是清明节的缅怀纪念对象。清明的国家情怀,社会属性愈发突出。这种“公共祭祀”的参与者虽然有着相同的精神理念、心理归属,但又是分散的个体,实体空间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祭奠的凝聚性。推出的“云祭扫”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可以通过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的祭祀空间与祭祀活动将更多人们聚集在一起,建立心理文化共同体,使人们获得社会身份和归属,保持社会认同,从而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


  市属殡仪服务场所推出免费“代祭扫”服务

  部分公墓“点对点”服务 

  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为回应广大群众清明节祭扫诉求,今年清明期间,我市要求全市各殡仪馆、公墓单位都要推出一次免费的“集体代祭”服务,由工作人员提供集体追思、鞠躬行礼、敬献鲜花等服务,其中,我市市属殡仪服务场所(市第一、第二、第三殡仪馆以及市殡仪服务总站、天津憩园、天津寝园)推出了免费“代祭扫”服务,也就是说,将亲人的骨灰安放在市属殡仪服务场所的家属,不用担心,亲人的墓碑已有人帮着擦拭干净,并且工作人员还组织了一场户外追思会,代替逝者家属用鲜花、用丝带、用卡片架起一座思念的桥,为曾经挚爱的亲人送去绵绵的哀思。


  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岳井海介绍,比如,市第二殡仪馆在“代祭扫”活动中,将主会场布置得花团锦簇、色彩温馨而又不失庄重肃穆,主持人诵读祭文,全体员工点亮追忆烛光、默哀追思;礼仪人员代表家属在骨灰安放楼前向安放的逝者敬献花篮;100只蓝白相间的气球同时飞向蔚蓝的天空,放飞的气球表达对故人的祭奠,更寓意着企盼故人会收到亲人真诚的怀念。“这些画面,市民都可以通过关注‘天津民政’微信公众号看到。”


  除了市属殡仪服务场所推出免费“代祭扫”服务,部分公墓也有“代祭扫”服务,不过这样的“点对点”服务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从永安公墓、东华林公墓、永定塔陵园、西城寝园等多家公墓了解到,“代客祭扫”服务套餐,费用大多在100元至500元之间,主要内容包括:敬献贡品贡果、花篮、手捧花、电子香蜡,墓位清洁,代客鞠躬,书写寄语,拍摄照片或视频等。


  “代客祭扫”认可度如何?

  多数受访者:还是想亲自扫墓


  其实,“代客祭扫”并不是新生事物,有些公墓开展该服务已近十年时间,客户主要是居住在海外或者不便到现场扫墓的人员。据某公墓统计,往年购买“代客祭扫”的客户数量占总扫墓人群的近一成左右。今年受疫情影响,选择“代客祭扫”的市民明显多于往年。


  您会选择“代客祭扫”服务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有的人表示,作为一种延伸服务,“代客祭扫”能满足特殊时期、特殊情况的需求。但多数人表示,花钱祭扫,还不如亲自去,“等疫情过去,可以扫墓时再去,即便是晚上一两个月,也想亲手为亲人扫墓”。


  其他祭扫方式


  祭扫场所去不了,但总觉得心里空落落,如何安放对故人的思念?岳井海向市民推荐了几种方式──


  网上祭扫


  市民只需要登录“天津市民政局”官方网站(http://mz.tj.gov.cn/),点击“网上文明祭扫”,就可以创建网上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包含了“故人信息”“亲情相册”“生平事迹”“追思悼文”“祭奠记录”“留言记录”“亲友申请”等多个板块,可以让亲友在同一个纪念馆内缅怀亲人,寄托哀思。创建者可以进行相框、牌位、挽联等布置,前来祭奠的亲友还可以进行献花、点烛、上香等操作,创建网上纪念馆不需要花任何费用。


  据统计,截至目前,网上纪念馆注册用户达7294户,创建纪念馆3736个,单日最高注册量1410户。“相比创建网上纪念馆,选择家庭追思会的市民会更多一些。”岳井海说,可能老年人“触网”不如年轻人熟练,而重视祭扫的人群还是在上岁数的人群中,因此,“家庭追思会”得到了更多人认可,自3月21日开始,网上“家庭追思会”视频访问量已超过2.6 万余次。


  家庭追思会


  登录“天津市民政局”官方网站,点击“网上文明祭扫”,就可以看到“家庭追思会仪式”视频,在主持人带领下便可完成家庭追思活动。家庭追思会主要有4个流程:向亲人照片敬献鲜花等祭祀品;肃立,致追思词;默哀;行三鞠躬礼。时长8分钟。


  举办“家庭追思会”需要准备的东西包括:逝者生前生活照片(遗像或家谱),一枝(或一束)鲜花,水果、糕点等祭祀品。(或根据个人实际只准备部分材料,如果使用蜡烛、香等,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


  在布置场地时,将准备的东西整齐摆放于桌子上,鲜花暂时放在旁边。家人一起在桌前站立。


  岳井海提醒市民,家庭追思会应以在一起共同居住的家属为单位举办,直系亲属不在一处居住的,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视频连线等方式共同缅怀亲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风险。除此之外,天津经济广播在4月3日、4日、5日每天上午9:40—10:00播出家庭追思会录音,不方便使用网络或者观看视频的群众,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家庭追思活动。


  都市文明集体共祭“云”服务


  为了引导群众放弃烧纸祭扫,每年清明节期间,我市都会在市第一、第二、第三殡仪馆举办都市文明集体共祭活动,今年共祭活动搬到了“网”上,在“TJTV新闻频道”微博开通了直播间,市民可以按照主持人的引导进行家庭追思祭奠活动,还可以通过活动邮箱写信留言,节目会在线诵读追思寄语。


  除了常规直播外,还会有“致敬抗疫英雄”专场,烈士陵园专场和祭奠白方礼老人专场活动。详细播出计划市民可以关注“天津民政”微信公众号和津云、天津广播等其他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


  亲人墓地不在天津,能否去现场祭扫?

  建议市民居家怀思减少出行


  “无论您的亲人安葬在哪里,您都可以通过市民政局推出的线上祭扫服务举措来进行缅怀亲人。”岳井海说,如果亲人安葬在其他省市,能不能现场祭扫还是要按照属地有关政策执行,能不去的还是尽量不去冒这个险。


  近期,在其他省市通报的疫情情况中,出现了因回乡扫墓被感染新冠肺炎的例子。岳井海说,疫情还远未过去,切不可有任何麻痹的思想,因此,建议市民还是通过“云祭扫”,“心中有情不分远近,做好自身的防护,落实好生者的平安和健康,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


  烧纸祭祀违反法规,将被处罚!


  日前,我市公安机关通报一起案件情况,一男子因不能去祭扫场所,竟在家门口用烧纸钱的方式祭祀逝去的亲人,结果引发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00余元。津南警方对于该男子给予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对此,殡葬部门表示,目前,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委已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加大对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冥币等迷信用品或丧葬用品的劝阻工作。去年,颁布施行的《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也规定,天津市公共区域内全面禁止焚烧迷信用品、殡葬物品,违反规定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因此,烧纸祭祀违反法规,将被处罚。(记者 韩雯 孟若冰 摄影记者 吴迪)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