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型专题片《大考》第三集:尽锐出征(视频+解说词)

津云 文明天津 2022-04-25

第三集《尽锐出征》


岁月静好的背后,总有人负重前行。逆行中的白衣战士,担起生死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党中央一声令下,天津尽锐出征。


  1月26日,大年初二,天津传统的姑爷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因为一群白衣天使的勇敢逆行,而格外壮美。


  白衣如雪,奔赴武汉。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肆虐荆楚,湖北告急!武汉告急!也就是从这天起,天津,这座1600万人口的城市,举全市之力,调派最精锐的医疗力量,先后派出包括两支疾控分队在内的13支医疗队,共计1307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


  谁不知道湖北的疫情严重,谁不知道武汉的形势复杂?但是,这些医护人员纷纷请战,不避艰险,逆行而上。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全国一盘棋,逆行千里,只为一方人民。来不及调整,天津医疗队迅速进驻武汉各大医院重症病区,进驻多个方舱医院,还远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肩负病毒检测重任。


  大年初三,刚刚抵达武汉的张伯礼,就扎进了红区。然而,此时的江城,却是满目疮痍。面对当时的情况,张伯礼大胆进言,中医全方位参与新冠肺炎治疗。这不是张伯礼的武断,而是来自他几十年来的不停探索,特别是17年前他带队治疗非典患者的经验。


  在国家卫健委的统筹下,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由中医成建制接管治疗。张伯礼担任总指挥,天津第六批中医医疗队的主战场,也定在了这里。


  72岁的张伯礼,视中医如生命。在他心里,不仅仅是治好一个病人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够用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战胜疫情,造福人类。这是医者仁心,更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行医50年的张伯礼,一直力推中西医结合抗击冠状病毒。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就带领团队由中医成建制接管两个“红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月14日,大花山方舱医院开始接诊。首批接诊50多个人,每天按时服用“清肺排毒汤”,进行温灸治疗,做八段锦。三天后,八成患者退烧了。这也让更多的患者,开始接受中药。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中医全面接管的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里,无一例轻症转为重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深情点赞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天津医疗队的白衣战士们,响应总书记的号召,逆行在疫情的最前线。


  第一、二批医疗队全面接管武钢二院,收治患者277名,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77名,治愈出院201名,大多数重症转轻症。


  第八批医疗队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


  第三批医疗队支援恩施州,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52例,治愈出院245例。


  第四批医疗队分别驰援江岸、江夏方舱医院。


  江岸方舱医院休舱之际,第五批医疗队抽调50名党员突击队员,紧急支援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房。


  荆楚大地,天津十三支医疗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召必来,来必战,战必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令,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截至3月20日,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战“疫”一线,总共建立了50个临时党组织,共接到火线入党申请书440封,115人火线入党。


  湖北,天津,战况不同,战斗却同样艰苦。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根本要求,疫情开始,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一座调动起全市医疗资源的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总医院,在天津火速成立。战时机制,打破常规,统一指挥。以病区为单位组建了500个医护战斗小队,按照战时医疗救治机制,实行全市一盘棋,所有高水平医护人员、医疗专家紧急支援。


  作为天津战“疫”的主战场,天津海河医院作为天津确诊病例第一家定点医院,自1月21日起,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共计136例,其中年龄最大的91岁,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


  生命重于泰山,继承着非典时期保卫海河、保卫天津的使命,此时的海河医院腾空了所有病房、暂停了所有普通门诊,全院上下组建了9批医疗队,共计520余人,先后深入红区作战。


  17年前建成的海河医院,承载着英雄般的过去,也在书写着今天的英雄史诗。当年的白衣战士,如今仍然是护卫生命的逆行者。17年,初心不变。


  17年前,抗击非典时,海河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白大鹏还是刚刚工作的年轻医生。如今他是团队里的骨干,接诊了天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在海河医院,很多医护人员都延续着17年义无反顾的红区情怀。吴琦,天津新冠肺炎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攻坚时期,吴琦火线入党。17年前的烽火岁月还未走远,一场突如其来的新战斗已在眼前。面对国家的召唤,58岁的他再度出征。


  这是一场天津所有医护人员共同面对的急救之战。随着疫情的发展,高龄且合并基础病的患者较多,救治情况不容乐观。天津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累计重症48例、危重症12例,占全部确诊136例患者的44.1%,给医疗救治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考验。


  战斗打响后,市第一中心医院、市儿童医院、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营养质控中心等全市19所医院和质控中心又先后调集了69名专家,236名医护人员,配合海河医院和专家组,全力参与患者的救治。


  多学科、多兵种、多团队,齐聚海河。在医疗救治指挥部统一部署下,对病区实施分级分区分层、全覆盖、责任制管理,坚持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一人一策;同时院里组建了重症团队、ECMO和CRRT团队,多名医生组团治疗一名患者,探索新冠肺炎救治的天津模式。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冲锋在最危险的红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的眼里只有患者;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想不起自己的疲惫。那一双双洗脱皮的手,那一张张满是压痕的面庞,不必说长时间穿着厚重防护服的窒息感,不必说夜以继日、累到虚脱的疲惫感,这些白衣战士,还时刻伴随着被感染的风险。


  2月27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天津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于洪志,被确诊新冠肺炎。作为感染一科一病区队长和“抗击新冠,保卫津门”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于洪志重点负责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曾多次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气管镜、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等有创治疗。


  疫情发生后,于洪志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本来可以跟随进入“红区”的第一批队员撤出医院休整,但因为心里放不下病人,他执意留在医院。考虑到于洪志的身体,院里下了死命令,让他至少休息一个星期。没想到,只过了两天,他又回到医院,出现在了病区里。


  然而,坚守在一线一个多月的于洪志,这位和传染病打了近18年交道的呼吸科传染病专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和他救治过的患者一样住进了隔离病房。


  就在人们心急如焚等待他的消息时,当晚11时,于洪志在朋友圈晒出了入院后的第一张照片。这是一张他身穿隔离服的照片,照片中的于洪志面带自信的笑容,手比V字形,配图文字只有四个字:一切安好!


  所有的安好,都渗透着艰辛。患者康复出院的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是这样的逆行者,用自己的安好,全力以赴,生死相托。


  3月10日,在万众期待下,经过了12天的隔离治疗,于洪志康复出院。


  “不惧艰险、无论生死”,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党中央一声令下,白衣战士义无反顾。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祖国大地无数次上演着最美逆行。他们的逆行源于对党的忠诚坚定,源于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当白衣天使化身“白衣战士”,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必将彻底打赢。待到春暖花开时,这朵最美丽的花,一定是白衣天使摘掉口罩后绽放的笑容。(今晚报)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