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顺利复牌
经中央文明办组织复查,报中央文明委领导同志批准,从2020年6月3日起恢复天津市河西区全国文明城区资格。
复牌创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河西区以领导、责任、测评三大机制推进创建常态长效,通过精细化治理城市,深化“爱心联盟·奉献社会”全民公益行动等诸多举措,内外兼修,实现了城区“颜值”、“内涵”双提升。
在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河西区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新建、提升改造母婴室38处;加强城市交通秩序治理,高标准打造30个文明示范交通路口;在全市率先实施园林养护、道路扫保和厕所管理全域市场化。依托陈塘铁路支线停用铁路,建成2.3公里城市绿道。完成棚户区改造22.9万平方米,近5000户、1.5万名群众的住房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提前超额完成“三年清零”任务;连续三年累计投入2.3亿元,完成南昌路区域“城市双修”和大沽南路沿线提升改造;投入8.4亿元,统筹推动微修复微提升微改造和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14.55万户群众受益;强力治理违法建设近7000余处、47万余平方米,实现五年任务三年基本完成。聚焦“一老一小”问题,持续发力,在全市率先探索创办10所民办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办好3个中学、5个小学优质办学集团和6个幼教集团;以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为抓手,聚焦收入3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老年群众,打造系统化、可实现的服务体系。同时着力塑造城市品牌,深化“放管服”、“一制三化”改革;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以27家政务大厅窗口单位为重点,引导各行各业争当行业文明的标杆。河西区着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万名党员进社区、万名团员做公益”文明主题实践活动,设立150个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和420个窗口单位志愿服务岗,实施常态化公益项目50余个;开展“爱心联盟·奉献社会”全民公益行动千余场次,服务群众20万人;推动《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做到家喻户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河西区把战胜疫情、化危为机作为对城区文明底蕴、责任担当和能力定力的大考,强化防控力度,展现服务温度,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未来,河西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总结和推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经验做法,查找和补齐城市公共环境治理、公共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不足,践行人民至上宗旨、突出创建为民惠民,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区,切实发挥全国文明城区的示范表率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