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订单式志愿服务助力百姓奔小康
志愿者为老庄子村的残疾人缝夏被。
当村民遇到困难需要志愿服务时,只要向村里“点单”,很快就有志愿团队上门义务服务。昨日,记者在宝坻区多个街镇采访时发现,随着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志愿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村民已经习惯了遇到困难时找志愿者帮忙。从村民们讲述的志愿服务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中,明显能感受到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甜,与小康生活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精准服务
在宝坻区口东镇潮白河岸边,有个只有760口人的小渔村——老庄子村。昨天上午,记者走进老庄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映入眼帘的是白色墙壁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8个大字。在站里的老年之家,史各庄镇阳光福乐多助残就业基地的几名志愿者正在给村里的残疾人缝制夏被。“啥叫志愿者啊,早前根本就没听说过。现在弄明白了,就是你有困难找他们,他们准能帮你。”残疾村民李福霞捧着一床崭新的夏被高兴地说。
村党支部书记王振龙告诉记者:“村里根据残疾困难村民的实际需求,向助残基地‘点单’,基地很快就送来两台洗衣机。志愿者们每周来一次,给村里的残疾人洗衣服、缝被子,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来到隔壁的儿童之家,宝坻区青年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的志愿者正在给孩子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王振龙介绍说,针对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现状,结合村内青少年的阅读需求,村实践站主动向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点单”,在暑假前及时将“社区青少年阅读兴趣提升项目”引进了村。
入户慰问
近日,牛道口镇民政和残联部门为全镇634户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等救助对象每户发放2袋白糖、2袋绿豆,并为助残对象发放轮椅、拐杖等助残物资,确保他们清凉度夏、生活安定。活动一经发起,全镇23个行政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立即主动“接单”,纷纷头顶烈日走街入户,将一份份“民生红包”及时发放到大家手中。
宜城村村民张元元的丈夫2018年突发脑溢血去世,她独自一人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昨天上午,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村实践站的志愿者带着白糖和绿豆来到她家慰问。张元元接过慰问品后告诉记者,2019年一家三口开始享受农村低保,生活有了保障,如今志愿者经常上门服务帮扶,给予很多关心,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慰问品虽然不多,但非常实用。对于我们来讲,每当看到困难户收到慰问品时露出的灿烂笑容,心里就很踏实,工作也更有干劲。”志愿者们对记者说。
义务理发
昨天下午,接到周良街道朱家窝村20多位老人需要理发的“订单”,宝坻区一家亲义务理发志愿服务队的6名志愿者很快就赶到村里,同朱家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一起为老人们义务理发。“快入伏了,想剃个头,可村里没有理发店。听说志愿者给免费理发,就试着跟村委会说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64岁的村民赵文大爷拉着一家亲义务理发志愿服务队队长李童林的手高兴地说。
记者看到,为了保障防疫安全,理发时志愿者全程佩戴口罩,排队等候的老人之间也要间隔1米以上,保持安全距离。每理完一位,志愿者就要对理发工具消毒一次。伴随着嗡嗡的电推子声,志愿者们手脚麻利、动作娴熟地让一位位老人换了新发型。一个多小时,为20多位老人理了发。
记者注意到,除了理发工具,志愿者们还带来了电吹风、暖水瓶和洗发水。理发完毕,志愿者们逐个为老人洗头,担心老人们着凉,洗完头还不忘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在过去,除了自己闺女给洗头,没有人给我洗头,志愿者比我的亲闺女还亲。”71岁的村民张桂芝大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以来,全区24个街镇相继建立了实践所,全区46个社区和75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实践站,注册志愿者11.5万余名。如今,这797个实践站365天不打烊,全天候为居民和村民服务,为百姓追求小康生活打开了方便之门。
文明天津
微信号 : tjwenming.cn
新浪微博 : @文明天津
******************
点我打印二维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