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宝坻区小杜庄村杨秋静:村民信任的“当家人”

天津政法报 文明天津 2022-05-15




村民信任的“当家人”

宝坻区方家庄镇小杜庄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秋静

在宝坻区方家庄镇小杜庄村,村民们常说一句:" 小杨这孩子干活用心、办事情‘走心’,办出来的事让大伙儿舒心。" 大家嘴上念叨的小杨就是宝坻区方家庄镇小杜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杨秋静。

作为天津面向全国招录的首批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年轻的河北姑娘杨秋静来到宝坻区方家庄镇小杜庄村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从第一次进村时被村民拦下来,杨秋静履职之路磕磕绊绊,再到半年后,她成了村里人有口皆碑的小杨书记。这个姑娘在这半年里,给这个小村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任第一天

办公地点设在工地

2019年5月,杨秋静被调至小杜庄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主持村里工作。在此之前,她在张会庄村担任过党支部委员,这是她第一次“挑大梁”。上任第一天刚到村头,她就被一位村民给拦下来。原来村里正在安装自来水管道,因为在施工前突然变更了方案,需要破更多的路面,增加了部分村民承担的费用,引起了大家强烈不满。杨秋静人还没进办公室,就去找施工队协调。

经了解,施工方案是从技术和成本角度考虑最优的方案,杨秋静就到所有受影响的村民家里去解释。起初,村民并不满意,还提出了施工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杨秋静对施工一窍不通,她就去请教村里干过建筑的两位老同志,边学边看,在工地上当起监工。她提出每户派出一名监督员,涉及到自家门口的施工,村干部必须在施工现场,随时协调解决村民提出的问题。杨秋静又通过镇里协调工程部,调整了回填修复方案,最大可能的恢复了村里的路面。在盛夏天气里,村干部天天扎在工地上,村民们对干部的看法有了转变,尤其对新来的杨秋静刮目相看。

有了这次施工的经验,杨秋静成了半个修路的专家。到了接下来的污水管网入户工程,她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从方案设计之初就介入,跟工程负责人走遍每条街,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方案,把图纸和施工标准拿到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上汇报。村民全程知情、参与、监督,污水管网施工顺利得多。两大工程完工,小杜庄基础设施完备了,杨秋静在村民中的威望也立住了。


把根扎在村里

用行动走进村民心里

在小杜庄村,杨秋静是个多面手。只要有村民反映情况,无论是手机丢失、家庭纠纷、电器故障这样的琐事,还是占地补贴、施工受阻、建设细节方面的难事,杨秋静都是一句话:" 走,去看看!" 这一 " 走 ",她就走到了村民们的心里。

为了入户沟通大棚承包事宜,杨秋静在夜幕下奔走;为了提升村庄卫生状况,她顶着大太阳走遍每条街道,记录问题、帮助清理,用行动带动党员抓好各责任区卫生。杨秋静用不到半年时间赢得了全村人的拥护,去年9月,杨秋静被任命为小杜庄村党支部书记,10月,她又当选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重任压在她身上。

在做好村内日常工作之余,杨秋静结合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主动承担了设计村主街正能量宣传画、翻新村级活动场所、修建 " 悦民 " 休闲长廊、设计建设村里的“杨树员展室 ” ,并对外开放的工作。这期间,五支施工队伍同时作业,细节、标准、方案、内容的反复沟通,杨秋静最多一天打过 100 多个电话。因为设计细节的问题,她经常在广告公司设计部一呆就到深夜。


拼全力谋发展

“幸福大院”过好日子

小杜庄村有一片大棚承包期满,但重新发包时由于村民代表对承包期限、承包价格存在分歧,承包方案迟迟无法通过。为此,村党支部成员逐户敲开承包户和村民代表家门,充分听取意见,想方设法找到利益平衡点,最终,承包方案全票通过。

“跟村民多走走多聊聊,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听惯了大爷的老故事,混熟了街上的小娃娃,民情记录本翻得褪了色、卷了边,‘连心卡’送到家家户户,手机24小时开机电话不计其数,哪家哪户什么情况,我都装在心里。”杨秋静说,近期,村党支部根据全体村民意愿,将共享菜园对外出租,让村民变“管家”,走出一条农旅结合发展的新路子。

村里有一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民管它叫“幸福大院”,是村里的老书记杨树员操持建起来的,为老年人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还免费供应午餐。杨树员书记是村民爱戴的好书记,他2016年病故时年仅48岁。在建“幸福大院”时,他已经发病,他拔了吊瓶还要去工地监工,可以说“幸福大院”凝结着他的心血。但是近年,“幸福大院”饭菜的质量有所下降,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老人们都不爱去了,往往把饭带回去吃,吃得也不顺口。杨秋静想,不能让“幸福大院”荒废了,要真正发挥“幸福大院”的作用。她一方面抓饭菜质量,保证天天有荤有素,饭菜不重样,另一方面添置娱乐健身设备,包括卡拉OK点唱机、棋牌桌等。她还想出一个办法,印了一个“幸福指数表”统计出勤,老年人只要每个月天天到“幸福大院”来就餐,月底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礼物。她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老年人走出家门,多活动,多交流,多娱乐,真正做到老有所乐。


愿倾尽所有

只为换得村民平安

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在村里值班的杨秋静接到通知,要求立即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她与村两委开了紧急碰头会,战场也是考场,一个口罩、一份宣传明白纸、一条口播的注意事项广播、一支迅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组成了小杜庄村主动迎战的“首发”阵容。

初一拜新年、初二姑爷节,农村的防疫工作既要与时间赛跑,又要与“老例儿”博弈。杨秋静带领党员志愿者在主街“站岗”,对串门拜年的村民逐个劝返,以走村不入户的“流动喊麦”形式一遍遍宣传防疫知识,拉起一条内容为“外来亲友来访莫怪冷面无情 守护美好小杜需要爱的距离”的横幅,拦住了所有外来人员。同时,杨秋静多方联系,购买消毒原液100斤、消毒泡腾片4000片,分别用于居住区无人机高空喷洒消毒和各户室内消毒。她还发动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退役军人和志愿者五支队伍,实现各负其责、群防群治,盘活了防疫工作链。

疫情逼近令防控形势空前严峻,杨秋静及时采取行动,带领村两委连夜进行全覆盖式排查,逐户逐人统计摸排,对外来人员、外出务工返家人员、有宝坻区百货大楼购物史的人员进行及时登记,实行跟踪管理,确保重点人员隔离到位。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杨秋静没有胆怯和退缩,而是干脆将“家”搬到了村里,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24小时哨卡排班表里。

“用全部的我,换一张平平安安的答卷。”杨秋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卡口值守、劝返、排查、识别、登记,每天工作量大,她常常从早忙到晚,餐餐都是泡面;隔离人员深夜不适,她凌晨一点起来请示指挥部、引导救护车、实时跟进诊断情况;深夜接到排查任务,她一家一家敲开门记录,把不配合、不理解的委屈沉默咽下;开展线上便民代购,粮食、蔬菜、药物、生活用品五花八门,她开着自己的车,一个月跑了两箱油,说只要村民“宅得舒心”就值得。

现在,杨秋静还是整日忙碌着,小杜庄村的村民很踏实。因为,有她在的地方,大家就有主心骨。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tjwenming.cn

新浪微博:@文明天津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