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英雄”张伯礼和他带领的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

今晚报杨寿清 文明天津 2022-05-15

张伯礼院士(尉迟健平摄)

12月23日,张伯礼院士的祝福语出现在天津广播电视塔灯光秀上,祝福建城616周年的天津“共建美丽天津 共享健康生活”。(王津摄)


2020年9月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一个全球瞩目的时刻。新中国以最高礼遇,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儿女们。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获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勋章;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组分实验室)获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全体中医药人的荣耀时刻,也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全体师生的幸福时刻。

  同一时刻,天津的团泊湖畔——中医药大学校区,组分实验室科研团队收看着电视直播,很多人泪湿双眼。他们太激动了,想一想那段攻关的日子,真是太不容易了!在校长张伯礼的指挥下,组分实验室只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老药筛选、新药研发和临床评价等主要应急任务,在这场与病魔的生死竞速中,武汉与天津同步,完成了一次“生命的组分”,为疫情防控打造了新利器。


液相-质谱 联用实验室

1

紧急创方

  2020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夜。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的张伯礼接到北京急电,命他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务必于27日凌晨出发赶赴武汉。

  风吼雪飘,疫情紧急,刻不容缓。第二天一早,张伯礼来不及准备行李就赶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登上了飞往武汉的专机。他的脑海里,紧急梳理着这段时间的疫情动态,分析着已经开启的这场特殊战争的未来走向。自疫情暴发以来短短时间,他已经收到好几份病例报告了。凭他30多年的从医经验,初步判断,这是类同于“非典”的疫情,其势头之猛、毒性之强,不容轻视。从中医学角度看,这又是一次“瘟疫”。中医药治瘟疫,有千年经验积淀。他深信,中医药将在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必须发挥作用。他拿起手机,郑重电告后方科研负责人、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张俊华:“你赶紧组织团队,做一个中医证候信息采集App,做好临床研究方案。”接着,他又联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医院,请他们帮忙采购一批手机:“要快。我们急需!”

  购买手机,他是要发给一线医护人员做病例数据信息采集的。这些数据信息,将会传回天津,为分析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研发有针对性的药物、评估中医药作用特点提供证据基础。他让张俊华设计App、建立数据库,就是这个目的。

  飞机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偌大的机场冷冷清清。接他的专车朝东湖宾馆疾驰。一路上,街面人车寥落,封城后的武汉,气氛萧瑟。

  抵达驻地后,张伯礼片刻未歇,直奔中央赴湖北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召开紧急会议的会场。会后,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和专家们分头下到各定点医院摸查实情。在医院,张伯礼看到了令他焦虑的场景:到处人挤人,挂号的人、陪同的人和等着住院的人,发烧的和不发烧的人,混杂在一起。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回到东湖宾馆,专家们分别汇报摸查情况,会商对策。张伯礼提出:“当务之急是要阻断病毒传播链。我看了看,目前去往医院的人,有的人可能就是感冒发烧。这种情况,最好是控制在社区治疗。先用中药干预,中药漫灌,发热的人都喝汤药,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感冒发热病人到医院就诊,这样有利于隔离。”

  张伯礼的建议被当场采纳。会议开至深夜方散。回到房间,他立即着手创制方子。

  对开发一款有效的新方剂,张伯礼是有信心的。“大疫出良药”,这是他的信心支点。自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记载的瘟疫流行发生过300多次,每次疫后,都会有疗效确切的中药新方诞生。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它护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就说近来十几年,2003年抗击“非典”,中医人研发了连花清瘟胶囊;2009年抗击甲型H1N1流感,金花清感颗粒应时而生;还有积30余年之功研发的血必净注射液,为治疗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提供了有效武器。这几款药,已经投入这次抗疫战中了。

  守正创新,古为今用,不拘一格,方开新意。张伯礼决心创制一款更有针对性的方子,“打败这个新冠病毒!”

  在中国几千年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有记载的中医药古方少说也有10万多个,这些古方,可都是宝贝。从白天观察患者的舌象、脉象和症状看,张伯礼断定这个凶险的疫情,本质上是“湿毒疫”,对肺的伤害最甚。那么,先得解决肺的问题。张伯礼和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把前人的古方从脑海里翻腾出来,反复比对、推理,推理、比对,渐渐地,目标清晰起来。

  他想起了《伤寒论》《温疫论》中记载的一些古方,只是,这些古人创制的祛邪解毒的方剂要“为我所用”,还需要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特征重新优化配伍。思路确定之后,他在宣肺败毒古方基础上,加用了虎杖、马鞭草,以强化解毒散瘀功效,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治轻症转为重症,促进康复。

  中医真是一门生命哲学。望闻问切以辨证,对症下药,而后集草木之精华、遵循“七情和合”之法,形成方剂,祛邪扶正。

  张伯礼给创制的新方取名“宣肺败毒汤”,以宣散郁闭的气机,消解入侵的毒邪。

  第二天一早,他把创制的这个新方交给武汉市的一家药厂。工厂负责人一看是院士亲手开的“救命方”,一刻也没耽误,全员加班,紧急调运药材,照方炮制。第一批汤剂当天就送到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附近的几个社区。受药者一天服用2袋,连续服用3天后,比对观察发现,一些发热的人退热了,有的人咳喘症状明显减退。

  好不好,看疗效。“宣肺败毒汤”显示出良好的药效,尤其是对轻症及普通型患者,起效更快。在当时每天有患者死亡、人们谈“冠”色变、对病毒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这个新方剂如同一针强心剂,让人增强了战“疫”的信心。

  张伯礼马上将这个情况向中央指导组领导作了汇报,并进一步建议:在武汉全市各小区、各定点医院推广服用。连同已经使用的“清肺排毒汤”等方剂一起,中药漫灌,广泛覆盖……于是,几十万袋汤剂,迅速散发到医院、社区……

  今天回头看,这个在紧急情况下的“急中生智”之作,与方舱医院的开设一样,在疫情暴发初期,对阻断病毒传播链发挥了关键作用,给战“疫”的人们服了一剂“定心丸”。


提取制备实验室

2

组分攻关

  一款新方药,带来新希望,这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宣肺败毒汤”在临床上的表现,证明了确切疗效,很快被列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导用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急专项支持下,张伯礼指挥团队启动了新药开发。

  这是一次紧急攻关。此前,张伯礼已经将方子传回天津,让张俊华召集团队启动对新药的研究。2月4日,“张伯礼应急专项”正式启动,他再次催促协作方:“赶紧想办法买100部手机,要快,时间刻不容缓!”

  这时的武汉,已经全城禁足,商铺关门闭户,哪里去买手机?可手机又是采集临床数据必须用到的工具,这100部手机,就是100个探头、100个侦察兵,它采集的信息,对当时临床研究至关重要。

  “办,打破脑壳也要办!”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派人马不停蹄协调货源,第一时间将手机配置到位。

  同一时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张俊华团队已经完成临床数据系统App开发,正式上线使用。“时间太紧迫了,校长几乎天天询问工作进度。没有以往的工作基础,这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张俊华说。为了避免同步传输导致的系统负载过重带来的不流畅问题,副校长孟昭鹏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系,请求支援。

  “人命关天,全力支持!”超算中心特事特办,一下子为这个数据系统准备了20多台服务器,以备不时之需。

  2月14日,由中医整建制接管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也正式接收病人了。这个方舱医院由刘清泉担任院长,张伯礼担任总顾问。张伯礼曾说过,“给中医一个舞台,我能唱一台好戏”。现在,舞台搭好了,好戏开锣了!

  此后,从江夏方舱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医院等定点医院及社区采集的数据,源源不断传向天津。科研人员通过上千例数据分析,明确新冠肺炎病因为“湿毒疫”,核心病机为“湿毒郁肺”,为临床处方用药明确了方向。

  让人振奋的消息也连续不断。在定点医院,接受中西医联合施治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轻症转重症的情况得到遏止;在中医综合治疗的江夏方舱医院,轻症零转重,患者零死亡。临床研究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宣肺败毒汤”对阻止病情恶化、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有显著效果。这些消息,对研发团队也是一大鼓舞。

  正在研发进入最要紧的关口,张伯礼病倒了!他是累倒的。从中医方舱医院的筹备建设到接受救治病人,张伯礼每个细节都要过问!开舱后,他以身犯险,深入红区亲自为患者诊治。他牵挂着患者,怕患者着凉,叮嘱给每个人配了电热毯;为保护患者隐私,又要求在每个床位安装帘子;为了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他提议在方舱医院设置图书角;为了让患者活动起来,参与治疗,他还组织患者练太极、八段锦,以增强体质……2月18日,张伯礼被迫接受了手术,摘除了胆囊。

  抗疫战正酣,割胆留决断。张伯礼哪里能安心躺下!有太多要紧事需要他处理。术后醒来,他嘱咐秘书:“一会儿把视频连上,我要给张俊华他们开会。”

  怕大家看出他重病住院、为他担心,他特意在病号服外加了件外套,心说,这个节骨眼儿,不能影响军心。

  视频会议上,他叮嘱:“大家一定加把劲,我们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人民需要我们,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战争。”

  组分实验室里,正是战时状态。老校长已经拿命在拼了,所有人都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

  基于组分的现代中药研制,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实现传统中药升级换代的科学路径。“组分”就是“有效成分群”。传统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开出方子,几味药配在一起一锅煮,虽有疗效,却很难讲清楚其中的科学道理来,人们因此形容“中医让人糊糊涂涂地活”。现代中药必须具备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基本属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依靠组分中药理论和技术体系。简单讲,组分就是取其精华,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再按照方剂配伍理论组成新药,使之融合发挥出最佳药力。“组分中药理论不仅让我们知道一味药材中什么成分起效,还可以知道它怎么发挥疗效。”张俊华解释:“打个比方,组分是最强的队伍之间的联合,过去是强弱不同的单兵联合。你想想,打起仗来,谁能取胜?”

  传统中医药理论强调药材“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这也是中医临床配伍用药的基础。但走到国际市场,拿“四气”“五味”说话,别人听不懂。20多年前,当张伯礼提出“组分中药”的概念,并建起国内第一个中药组分库时,就是瞄准中药国际化、标准化目标。在他眼里,药材都是有生命灵性的,药材好,药才好。组分就是要发掘、激活它们的灵性,释放生命的光华。

  随着近年来组分中药理论指导“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获得的突出成效,让业界从实践中认识了组分中药对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的重要意义。中药要实现国际化,需要有自己的标准,要用数据说话。西药有化学分子式,有明确的药理分析。中药也要有自身价值的科学表述,包括有效成分、含量、药理活性等。依靠经验形成处方,到开发成新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如同传说中的“炼丹”,需要深入的科研攻关。

  张伯礼鼓励团队:“百炼成丹。我们一定打造中药抗疫的新武器!”


张俊华教授

3

频传捷报

  2020年3月10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宣布休舱,至此,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关键作用的16家方舱医院,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全部休舱。

  这一天,组分实验室也向武汉传递了一个好消息: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和药效学实验,证实“宣肺败毒汤”在改善症状、缩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特别是阻断新冠肺炎病情由轻转重等方面有明显的疗效。下一步研发的重点将转向面向工业化生产的药学方面。

  张伯礼高兴地为研发团队点赞:“我们的药起了大作用!方舱医院休舱了,这是最好的消息!武汉保卫战胜利在望了!”他同时向协作攻关的同行表示感谢。

  这次抗疫,是中西医空前的联合作战,中医药的贡献居功至伟。抗疫“三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三方”——清肺排毒方、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在抗疫战场上完成了阻击新冠肺炎的任务,再次证明了中医药的神奇、中华文化的力量。党中央充分肯定中医药在抗疫中的表现,2020年6月2日,在中央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抗疫表现高度认同。从3月下旬开始,一些国家就争先恐后纷纷连线张伯礼等中医大家,讨教“中国方案”。张伯礼说:“这背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完全可以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我们完全应该有这个自信。”

  中药有行规,上市为“药”,未上市为“方”。国内疫情虽然缓解,新药研制的脚步还不能停下。张伯礼告诉张俊华:“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多点散发已经出现,国际上疫情依然严峻,宣肺败毒颗粒还大有用场。要加快推动新药注册工作。”

  研发团队没有停顿。至4月上旬,“宣肺败毒颗粒”获批天津市院制剂,成为中成药。4月22日,“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与创新中药宣肺败毒颗粒研究”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奖一等奖。

  9月,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国家表彰。

  大疫出良药,大疫考大医。匡时济世,乃为大医。从紧急创方到数据采集再到研发新药,张伯礼带领团队演绎的已经远超物理层面了,它就像是一次生命的组分,那一颗颗药粒,正是他和中医药人捧出的一颗颗心。


组分库(张立摄)



相关新闻


分享、在看与点赞

传递正能量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