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市民“未来十年展望”调查 精神文明建设备受瞩目

今晚报 文明天津 2022-07-09

崭新的21世纪已经走过了最初的二十年。对于接下来的十年,人们有着太多的期许与热盼:疫情何时结束?科技会跨越式前进吗?生活还要发生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期“今晚调查”围绕着人们对于下一个十年的展望展开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和腾讯问卷网络渠道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51份,了解到受访者对未来的规划与希冀,也收集了受访者对个人生活和国家发展的美好祈愿。


与家人相处最宝贵

辞旧迎新、天寒地冻,辅警小刘也更忙了。他是个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人,在岗位上已经坚持了十几年。每每说起现在的生活,他总是很知足。

  去年年初,他和同事们身处抗疫一线,物资不多,排班紧张,忙起来恨不得住在现场。“春天那会儿,家里突然小孩儿咳嗽、大人感冒。我这边刚交班下班,太太来电话说孩子又送到医院输液了。我心里特别焦虑,手机关静音不放心,不关静音总幻听。我在公安检查站工作,上班是要穿防护装备的,下班直奔医院的话,发生交叉感染算谁的?有一天中午,我站在外头吃凉盒饭,打开手机想着跟孩子视频一下,孩子没说两句话就哭出个大鼻涕泡儿,我乐得不行,还截了张图发朋友圈。可挂断了电话,心里又特别不是滋味,觉得爸爸不能回家,最对不起的是孩子。”

  说到未来,他还是愿意继续从事警务工作,觉得从工作中获得的认可和尊重越来越多,有成就感,也有荣誉感。“未来十年,我希望家庭幸福和睦,老人能享受国家更多的医疗保障,孩子能享受更为优质平等的教育资源;我希望身边的朋友能脱离失业,找份好工作,踏踏实实地获得成功;我也希望太太的公司生意兴隆,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我自己在工作之余能经常带上亲朋好友外出旅游,有更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市民普遍看好未来前景

调查显示,36.47%的受访者对未来十年很有信心,35.04%的受访者对未来十年比较有信心,17.66%的受访者对未来十年信心略有不足,仅有5.13%的受访者对未来十年的前景失去信心,另有5.7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难以预料。

  数据显示,受访者对未来十年环境保护(50.14%)和收入增长(49.57%)方面的发展前景信心最强,对我国的公益事业(46.72%)、国际地位(45.30%)、国民健康水平(44.44%)、养老福利(42.74%)等方面的发展均持有高度期待,对社会治安(40.46%)、医疗水平(39.32%)、气候状况(38.75%)的发展前景较为看好。


追求成就莫要损害健康

在对未来十年持有的期待与规划方面,近半数(47.29%)受访者将“升职晋级”推上了占比最高的位置。这是一份属于奋斗者的雄心勃勃的答卷,也是高速发展的社会回馈给“打工人”的希望与信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对事业的积极追求相比,身体(26.50%)和心理(19.94%)的健康显然没有列入受访者们在未来十年中最重要的追求目标。

  奋斗是美好的,但奋斗不应该以健康为代价。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其他幸福。”在过去,我们曾经惊讶于“过劳死”的新闻;到现在,人们开始谈论讲述“996”的工作状态;即便在展望未来时,受访者们也难免将职业上的成就看得比健康更重要。奋斗者越是努力,全社会和用人单位就越是应该尊重、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减少对员工休息时间的占用,给予劳动者更多人性化的关怀。


打破安全感再重塑

在过去的一年中,杰西老师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们教育行业还好做吗?而她的答案总是:未来会好的。

  杰西从事少儿英语教育已近二十年了,她发现很多小朋友的问题不在于学习或者补课,而在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好的生活、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在不断探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她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并且希望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转变家长的观念和行为,确保孩子们能够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去年上半年,我在上网课,承担了社区志愿者的工作;同时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思考,觉得这段时间是‘闭关修炼’、实现成长的好机会。疫情对我生活最大的影响,是父母先后生病了,我不断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这可能就是‘打破安全感再重塑’的一个过程。”杰西老师对疫情的发展形势没有太多的担忧,她信任政府的管理与医疗卫生部门的努力,觉得即便有“小范围暴发”,也不会对生活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她始终担心孩子们的学业与成长,希望在下一个十年里,自己的能力能得到提升和证明,能够为更多的家庭提供更好的辅导与帮助。


心理健康应受充分重视

约两成(19.94%)受访者希望未来十年收获心理上的健康、舒缓,说明一部分受访者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可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与压力。

  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七成多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近两成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完全健康的居民仅占一成左右。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达到2.10%,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4.98%。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更广泛的重视,某搜索引擎大数据显示,2020年心理救助相关内容的搜索热度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2月至9月期间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8%。

  面向下一个十年,人们是否应该卸下心理包袱,更轻松地走进新时代?答案是肯定的。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科普宣传,持续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营造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才能确保心理健康问题不会成为高悬于时代发展道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度假休闲成未来“小目标”

十年足够改变很多事,也足够完成很多“小目标”。受访者们在下一个十年,希望取得哪些方面的收获呢?度假旅游(46.15%)占比接近五成,培养兴趣爱好(38.75%)、收入增长(37.61%)、自我成长(36.47%)也是认可度较高的期许,而结婚成家(33.33%)、买房购车(31.05%)等相对常见的人生小目标紧随其后。

  当人们谈论未来十年的计划时,休闲生活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近半数受访者对度假旅游有着较高的需求和期待。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一项数据报告显示,在2020年,居民的国内旅游需求没有因为疫情而持续走低,临近年底时,滑雪、越野自驾、户外旅行、自然野奢、旅行拍摄、徒步登山、自然探索等主题游项目都人气高涨。疫情在很多方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生活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休闲娱乐,重视生活品质,重视开拓视野、创造回忆、留下纪念,而度假旅游无疑是点亮平凡生活的一粒闪光火种。


记忆是永恒的财富

雯雯和母亲一起生活,家中的大事小情都是娘俩儿共同商量着做决定。前几年,她们刚出售了老房子,买下了一套精装修的新房,开开心心地搬到新居。可随着工作的变更,雯雯又觉得居住地偏远,出行不便,想在市区租一处生活便利的住所,再把自家的房子租出去……这毕竟是一个挺重要的决定,又赶上疫情形势变化不定,“换房子”的事儿至今还没机会落实。

  雯雯母亲是旅游爱好者,退休后立志于走遍国内外著名景区,看遍好山好水好风光。雯雯曾经带着母亲自驾去内蒙古旅行,饱览草原美景,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母女俩都玩得很开心。去年,雯雯母亲还和朋友们一起包车去了西藏,从川藏线一路开上去,拍下的照片和视频随时传给雯雯,让天天按时上班、下班的雯雯好生羡慕。雯雯觉得,2020年就像是地球给所有人都狠狠地上了一课,让人们明白健康的身体、亲人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什么高薪工作、什么神仙爱情、什么纸醉金迷,都是浮云!未来十年,我赚的钱够带着老娘出去旅游就好;我自己要养好身体,培养跑步的习惯,早睡早起;我还要学会‘飞小飞机’,买一台无人机,从更好的视角看世界;我计划至少要带着老娘、带着小狗做一次长途房车旅行。等疫情过去了,等地球的病好了,就全家四处去看看——看过的风景、快乐的时光才是能永远留在记忆里的财富!”


精神文明建设备受瞩目

未来十年,受访者想要迫切解决哪些个人问题呢?排在首位的是“提升修养”,接近半数(49.00%)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选项,态度鲜明地表达了文明修身的愿望;另有43.30%的受访者选择了“观念进步”,体现了要随时随地跟上时代发展脚步的迫切心愿;此外,“知识更新”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占33.05%。

  由此可见,“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不仅是“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当对自身进行长期规划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要提升文明修养,其次则兼顾了要跟上社会发展、符合时代精神等方面的需求。未来的世界,是属于科技创新、观念变革的世界,人们正在经历从现实需求向探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转折与进步。这也对全社会的文明建设、文化自信、精神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致十年后的自己

十年前,我们何曾想到太阳可以“人造”,5G技术风景这边独好,量子计算机“九章”能刷新全球计算速度纪录;我们何曾想到手机可以打车、打款、打视频通话,家电可以联网,机器人负责打扫,无人机用来拍照……十年后,我们将面对的又是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潮流。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们发出了“给2030年的短信”。如果有机会,大家想对十年后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向前走,别回头。”

  “你可别乱交朋友!”

  “做一个自在的人。”

  “你,没有虚度光阴!”

  “希望你不要变得太老呀!”

  “改一改脾气,少吃一点亏。”

  “不管几岁,都要好好爱自己现在的样子。”

  “孩子应该都11岁了,希望你能依然无忧无虑好好生活!”

  “十年好久,百年不长。我想对自己说:你做到了,做得很好。”

  “嗨!你好!成家立业了吗?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工作顺利吗?有没有感激自己一路走来,不管别人说什么都没有放弃?是否有条件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了呢?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吗?身边的好朋友们还在吗?”记者 王津 周伟 张译丹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tjwenming.cn

新浪微博|@文明天津

相关新闻


分享、在看与点赞

传递正能量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