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受人民日报专访 张伯礼院士发出疫情防控重要提醒

文明天津 2022-05-15

寒冬季节,石家庄市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同样也让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时刻牵挂。

  
1月15日,张伯礼率助手到达石家庄后,迅速投入抗疫工作中。连日来,召开座谈会,深入定点医院病区巡诊,查看治愈者康复情况,赴邢台了解患者救治情况……张伯礼院士的日程安排紧张有序。
  
  石家庄的疫情有何特点,什么时候能控制住?如何更好地救治患者?春节临近,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在石家庄采访了张伯礼院士。


石家庄疫情得到有力控制



  “目前来看,石家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力控制,除了集中隔离区域外,没有新发生的传染病例,大面积的感染都没有了。当然,个别散发病例难免出现。”张伯礼说,根据石家庄的防控措施,大致在春节前甚至月底就能够迎来拐点。“1、2月份是最关键的两个月,如果各项防控措施做好了,到3月份,疫情就可能基本控制住。”

  
“与武汉等城市不同,石家庄的疫情主要发生在农村,家庭间的传播比较严重。”张伯礼分析,农民居住分散、乡村医疗卫生力量薄弱等因素都不利于快速控制住疫情。此外,石家庄疫情的新冠病毒来自境外,潜伏期长,传染性很强,加之1月份天气寒冷,病毒存活时间更长,防控难度更大。
  
截至目前,石家庄已经做完了3轮全员核酸检测。张伯礼认为,全员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当前,核酸检测技术越来越成熟,效率更高,价格更便宜。为了控制疫情,做多轮核酸检测是必要的。“石家庄每次全员核酸检测都能发现阳性样本,说明检测是有效的。因为检测勤了,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感染者再传给他人。”张伯礼说。
  
  石家庄针对高风险地区的村民进行异地集中隔离,效果明显。张伯礼分析,一些村民个人防护意识不足,居住分散,难以做到每家每户居家隔离。石家庄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发现354例阳性病例,第二次是247例,第三次是32例,其中25人在隔离点发现。“人数越来越少,绝大部分阳性病例都是在隔离点内发现,说明隔离的方法非常有效。”


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

“关键时刻,张院士来了!他说能治好,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河北省胸科医院隔离病房,患者老刘看到一名防护服上写着“天津老张”的老医生,一眼就认出是张伯礼。当时,张伯礼正在该隔离病房巡诊,为患者开具个性化的治疗处方。
  
  “石家庄疫情重点发生在农村,老年人多,患基础疾病多,所以重症比例较大。”张伯礼分析,另一个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也较多,这与及时核酸检测,发现得早有很大关系。“从中医临床的角度看,由于石家庄冬季寒冷,风大干燥。中医辨证还是‘湿毒疫’,但与武汉也有不同,轻症兼气虚较多,而重症患者湿热并重,热邪更明显且有化燥的征象,瘀热明显。”
  
针对重症患者,张伯礼带领的国家中医团队与国家西医团队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救治患者。“中医药在解决患者退烧、控制肺部炎症等方面具有优势。我们围绕重症患者,使用‘一人一策’来进行个性化救治。”张伯礼说。
  
  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可以防止患者病情转重。张伯礼认为,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新冠病毒在持续繁殖,部分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体征仍有问题,如出现肺部炎症等相关脏器及免疫系统受损病变,如果不给予适时干预就会转为确诊病例甚至发展为重症。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经验,除辨证论治外,可以使用中医药“三药三方”。
  
张伯礼在巡诊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患者对新冠肺炎有恐惧心理。针对这些患者,他都会耐心劝说,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应该放宽心,积极配合治疗。”张伯礼说,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必要的心理抚慰和指导也很重要。同时要加强康复治疗,早期、综合、针对性康复是武汉的有效经验。


仍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


  “现在到2月底,依然处于寒冷季节,比较适合病毒生存和传播,疫情防控非常关键,不能有丝毫松懈。”张伯礼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居民将逐渐恢复到正常工作生活状态,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不能少,要做到少聚集、少流动。“春节前后,农村地区婚丧嫁娶也多,要尽量少摆桌、少聚会、少串门。基层卫生机构要警觉起来,对有发热、咳嗽、咽痛患者尤其要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针对疫情,接下来的两个月很关键,全国上下仍需高度警惕。”张伯礼建议,要坚持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的良好习惯。春节到了,对海鲜、禽类及肉类冷冻食品不要直接用手触摸,须戴手套、口罩,用水浸泡处理,处理后手套、口罩要妥善处理。对于进口冷链食品要妥善处置,眼下尽量少吃。机关、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员工就地过春节,必须返乡的可适当安排提前放假,让流动人口错峰出行,分批次回家过年及返回,不要都赶到春运高峰,尽量避免拥挤。此外,医疗卫生部门要随时做好准备,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依然不能放松,一旦发现个别零星散发病例,要在第一时间阻断病毒的传播。
  
  进一步堵住潜在的防控漏洞。张伯礼认为,石家庄疫情的来源为境外,说明在防疫情输入方面还需要加强。除了人,来自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等所有东西,都要引起高度警觉,严格检测。
  
  “我国疫情的多点发生或局部小规模暴发的状态在近期是难以避免的,但不会再出现像武汉那样的疫情。对于多点零星散发或局部暴发,一旦发现就能够很快控制。大家坚持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加上普遍接种疫苗,疫情就可能基本控制住。”张伯礼说。

提高警惕、加强防控
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01月25日第13版),记者:申少铁、张志锋,视频记者:王坎、胡润新




天津呼吸道发病率明显回落
戴口罩等好习惯显效果

这个冬天特别冷,自入冬以来,津城已经遭遇三轮寒潮极端恶劣天气。冬季往往是呼吸道疾病和流感的高发期,这个冬天又遇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医疗机构发现,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同比明显回落。

  从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2020—2021流感季哨点监测数据显示,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总量较2019—2020流感季同期有大幅下降,低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医学专家表示,呼吸道疾病发病减少,与全民戴口罩等良好防护习惯有很大关系。

各医院呼吸道门诊量减少。


儿科呼吸道疾病减半

往年:提前一周预约门诊,号一瞬间就没了

  今年:提前一天就能挂上,诊室人也不多

  冬季正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科人满为患的日子,这个冬季情况有些不同。近日,记者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科诊区内看到,除了每个诊室正在就诊的患儿外,候诊区只有七八个患儿。儿科门急诊负责人介绍,从去年入冬后至今,门诊量有所下降,“往年同期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加上又是流感季节,门诊量居高不下。而自入冬以来,无论大人孩子出门都戴口罩、勤洗手,防护措施到位,就诊量只有往年的一半左右。”

  带孩子来看病的刘女士介绍:“冬天孩子发烧感冒是常事,我们最头疼的就是去医院,往年这个时候楼道里全是等待看病的孩子和家长,总担心孩子本来就病着,再交叉感染,情况就更严重。排队就诊、化验、开药取药……看个常见病最少也要一上午的时间,大人孩子都筋疲力尽。这个冬天生病的孩子明显比往年少,网上号很好挂,排队的人也少,看病速度快了不少。”

  入冬以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门诊量与往年同期相比也明显下降,降幅达50%。候诊患儿家长高女士告诉记者,以往要想挂儿科门诊的号非常困难,尤其是呼吸科,“提前一周放号,要守在电脑前,倒计时‘秒杀’,那号一瞬间就没了。实在挂不上号,只能到医院挂急诊的号,赶上急诊人多,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孩子抵抗力差,每年总要跑几次医院,排队看病让人头疼。这次挂号很顺利,提前一天就能挂上,而且诊室人也没有往年那么多。”她的孩子这个冬天生病次数很少,且是轻症,几乎没发过烧,就是有点咳嗽。因为孩子对鸡蛋过敏,不能打流感疫苗,本来担心会患上流感,可马上就要放假了,孩子也没事。据孩子说,班上同学生病也少。她认为这与大人和孩子都戴口罩、勤洗手有关系,看来口罩真的是好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隔病毒。

  韩女士对此也有亲身体会,上个冬天,女儿第一年上幼儿园,总生病,在网上预约天津市第二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和主任号,至少提前两天才能有少量余号。但今年入冬以来,孩子去看病,前一晚就能挂上第二天上午的副主任和主任号,而且各个时段基本都有余号。按照预约时间去医院,整个诊室内外都挤满人的情况也不复存在,现场井然有序,看病的孩子比以往要少。


成人患呼吸道疾病更少

往年:9点多来院,当天呼吸科号早就没有了

  今年:还是9点多时间段,还会有余号

  相比较儿童而言,自入冬以来,成人患呼吸道疾病的数量更是明显减少。记者在第一中心医院呼吸科看到,排队等候的患者只有十多人,发热门诊也只有两三个人在排队。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冬天轻度感冒症状患者大幅减少,这与市民外出佩戴口罩有直接关系。“之前医院里除了医护人员,戴口罩的患者和家属很少,如今人人外出和到公共场所都戴口罩,避免了病毒的入侵。另外,自入冬以来,发热门诊接诊量也降低了不少。上个冬天每天接诊量在200人左右,现在多的时候不到100人,少的时候只有60多人。”

  市民杨小姐每年一入冬就会有气道过敏的情况,2019年12月到2020年1月中旬,因为咳嗽三次到第一中心医院呼吸科就诊。“咳嗽了将近两个月,高烧不退吃了很多药,病了一周多。但是去年入冬至今,我过敏的毛病一直没犯,至今连轻微感冒都没有。我觉得最大的‘功臣’就是口罩。”杨小姐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往年根本不戴口罩,车厢拥挤空气不好,很容易传染上疾病。可因为疫情的关系,她现在已经习惯戴口罩出门,在所有公共场所都戴口罩,在工作的写字楼里也都戴口罩,加上勤洗手,今年身体状况好多了。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赖雁平主任介绍,入冬以来,该院呼吸内科传统呼吸道感染类型疾病门诊量大幅降低,比上一个冬季同期相比门诊量下降近3成。另外,发热门诊的接诊量是单独统计的,但从目前反馈的信息来看,近期发热门诊量也不大。呼吸内科患者中有相当比例是哮喘慢阻肺患者复查,不涉及呼吸系统感染,因此单纯因流感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病例大幅下降。呼吸内科就诊压力也随之缓解。“往年9点多来院,当天呼吸科号早就没有了,如今这个时间段,还会有余号。”他分析,呼吸道疾病发病减少,与人们出门戴口罩、到家勤洗手等良好的防护习惯密不可分。戴口罩阻断了大部分流感的传播。还有,好多人过去没有洗手的习惯,现在办公区、家里、公共场所都准备了洗手液、消毒液,勤洗手的习惯慢慢养成,交互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样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大大减低。

  大家已养成自觉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的好习惯,对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疾病起到了预防控制作用,“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这些习惯应该长期坚持下去。”赖雁平提醒,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依靠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法进行预防,减少外出、戴口罩、打疫苗都可起到作用。特别是抵抗力低下的小学生、老年人、慢阻肺患者、哮喘病患者等,应该做好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天津日报记者 韩爱青 刘连松 黄萱 赵煜 摄影记者 王倩)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tjwenming.cn

新浪微博|@文明天津

相关新闻



你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