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爱国是什么?南开大学两个“001号”的师生对话
刚刚过去的夏天,18岁的上海考生徐宗群惊喜地收到一封来自天津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南开大学今年的“001号”本科录取通知书。
90岁的李正名珍藏着一张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上面同样印着“001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从南开大学毕业的首位研究生,他已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与农药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80多年前,南开校园里响彻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80多年后,两位相差72岁的南开“001号”又展开了一场师生间的“爱国对话”……
爱国没有“代沟”
当这封通知书寄到徐宗群手里,得知自己是今年“001号”南开新生,他有点受宠若惊。他架起手机,打算用视频记录拆开“网红”通知书的全过程。拆到那封信时,徐宗群被触动了。“李老师的信里,表达的都是忘我为公的爱国精神。虽然我们年纪相差许多,但这次‘精神交流’没有代沟,我们产生了共鸣,他的爱国是很真的。”李正名是新中国第一批“海归”。他放弃优渥条件,踏上波折归途,仅因对祖国的爱。“我与南开结缘是在1953年,彼时22岁的我刚在美国获得化学学士学位,由于当时国际局势剧变,我国理工科留学生回国开始受阻。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下决心中断留学生涯,争取回国。”李正名在信中写道。
李正名(右)在杨石先的带领下开展科研工作
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南开大学担任校长杨石先的科研助手,随后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那时,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农药研究一片空白,进口农药价格高昂,农民无力负担。个人研究要与国家需求相联结,“于是我由元素有机化学转向农药化学研究。”李正名说。当年国内科研条件艰苦,“仪器、设备、药品都没有”。1958年,杨石先组织李正名等青年教师进行我国首个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研究。“一穷二白三没有”挡不住年轻人的进取心:他们在南开校园找了几间实验室,熬了30多个日夜,终于完成任务。李正名在为学生们讲课
李正名和团队曾历时16年,创制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草剂单嘧磺隆,他们发明的单嘧磺酯,实现了每亩麦地用药只需几元钱,实现了中国自己的“农药创新”,保障着国人的“饭碗”“不辜负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把它完美发挥出来,用对地方,这是老一辈科研人员的精神。而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它。”查阅着李正名的故事,徐宗群说。他们曾以生命作答两个“001号”的对话,是南开爱国之路的缩影。“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0多年前,内忧外患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爱国三问”,燃起了师生的爱国斗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爱国之道”的信念,刻在南开教师的基因里。走进南开大学校史馆,便能看到骤然鲜活的历史。
南开大学学生在参观校史馆
七七事变后,南开大学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遭日寇炸毁的第一所中国高等学府。废墟前,张伯苓对学生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爱国教育下,一大批国之栋梁与名家大师从南开走出,更有青年用生命诠释担当。风雨如晦中,南开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辗转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面对时艰,杨石先靠典当衣物勉强度日仍不忘资助困难学生。抗战胜利后,南开校友报告:“在被立案惩处的汉奸之中,没有一个是战前的南开学校毕业生”;而在南开历史上,有名可考的烈士就有36位。毕业于南开大学的郭永怀,便以身许国,跨越时空用生命回答了“爱国三问”。郭永怀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1968年12月5日凌晨,一架从青海飞往北京的飞机不幸坠毁,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就是为了保护装有绝密实验资料的公文包。
跨越时空的青春答卷
南开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
9月7日,南开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80多年后,“爱国三问”又在南开校园响起,“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这跨越时空的问答,不仅响在南开人的耳畔,更响在中国青年学生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