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南开大学学子讲述《歌唱祖国》唱不尽的爱国情怀

文明天津 2022-09-20


王斌,一个听上去普通的名字,他是何许人?王斌祖籍江苏无锡,热爱音乐,生前是王莘歌曲创作奖励基金会理事长,也是王莘合唱团的理事长。提到另一个身份可能更容易被人记起,他也是《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王莘之子。

2021年8月30日,王斌老师在津病逝,享年72岁。得知王斌老师去世的消息,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校友合唱团的团友们纷纷通过微信表达悼念之情。虽然只和王斌老师见过一面,但是这一面之交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往事在脑海里一幕幕重现:不期而遇的相识,联袂登台的演出,豪情满满的壮歌,值得珍藏的视频……我愿将当时情景和记忆与大家分享,并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说明:合唱指挥王斌老师。图片提供耿昌怀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南开大学也将迎来它的百年校庆纪念日。在学校的支持下,校友们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由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天津电台音乐广播、海澜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歌颂伟大祖国,歌唱美好生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在津高校校友会合唱节”就是其中之一。

合唱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在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本届合唱节上,北大、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湖南大学、东北农大、哈工大、北洋-天津大学、河北工大、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工大、北师大、哈工大、南开大学共15所高校校友的13支合唱团轮番登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得的合唱音乐盛宴。作为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校友合唱团的一员,我也参加了排练和演出,并有幸认识了王斌老师。

演出前在南开大学田家炳音乐厅的一次彩排中,王斌老师与时可龙老师、靳凯华老师一起来到现场,与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合唱团共同排练《歌唱祖国》并担任此曲的指挥。王斌向大家介绍说,我父亲王莘是这首歌的第一个演唱者,靳老师是当年第一个为我父亲伴奏的钢琴家,时老师是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我们三人组成“红色铁三角”,为演唱演奏这首歌曲合作了多年。三位艺术家的到来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说明:王斌向团员们介绍《歌唱祖国》的创作过程。图片提供耿昌怀

排练休息期间,被团员们围拢在舞台中央的王斌和团员们拉起了“家常”,此时我拿出手机录下了一段颇为难得的视频。这段“随手拍”的视频反映了当年王莘创作《歌唱祖国》的经过,以及他来南开大学亲自教学生们学唱这首歌曲的一段史实。王斌老师对大家说: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人们经常唱的歌曲“或者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米多拉索拉,索来多拉索拉(“共产党,它一心救中国”),要不就是‘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人家认为这是中国歌。他写完了,有人说,辛辛苦苦老王你写了首外国歌。说他写了首外国歌,所以没给他发表。然后他又投了几个稿,都没给他发表,都说他写了一首外国歌。哎呀,然后我父亲自己就嘀咕了,这么好的歌,怎么就是外国歌?因为他老师是冼星海,冼星海是巴黎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他老师教的就是这样的。他说我这怎么就外国歌了呢?他就自己不相信。我去教,我自己去教,教唱,我看群众喜欢不喜欢!他到工厂,到这儿那儿,其中就来到了咱们南开大学。然后由南开大学一下传遍了全国的大学,大江南北都唱这首歌!——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我说的这段儿故事,大伙儿下午再唱的时候就知道了,是从你们学校里传出去的。所以呢,我特别希望能让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时候,把这段给报道报道。前面我讲了一下,觉得还不够,还要合唱,也要一块儿唱。”当时站在王斌身旁的校友会资深摄影师耿昌怀老师说:“这个叫赛前动员!”引发了一片笑声和掌声。

说明:在合唱节彩排的舞台上,王斌向大家讲述了一段从父亲王莘那里了解到的故事。视频提供余晓勇

成功的歌曲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歌唱祖国》曲调明快雄壮,歌词反映了人民心声,经常在重大活动演出或演奏,被誉为“第二国歌”。这首歌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音乐家王莘出差到北京,看到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脑子里憧憬着祖国走向繁荣富强,他脑海里反复酝酿,在回津的列车上,歌曲的前几句歌词和主旋律一气呵成喷涌而出……


通过王斌老师的现场介绍我们才知道,《歌唱祖国》从最初的不为人知到后来被公众所了解喜爱并越唱越火,南开人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王斌说,由于歌曲最初没有被公开发表,父亲就常去工厂和学校去教这首歌。有一天,他偶然听到一个来自上海的大学生也在唱《歌唱祖国》,连忙问:“这歌儿你们是从哪儿学的?”回答是,“从南开大学同学那儿学的……”1951年9月,《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歌唱祖国》的歌词,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继而中央乐团在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大合唱。1989年歌曲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2019年入选中宣部选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充分说明70年来这首歌的魅力不减。

《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图片来自网络

南开大学有着悠久的合唱传统,音乐家王莘70年前带领南开人学唱《歌唱祖国》,不仅让《歌唱祖国》从南开园传向全国,同时也为南开人的历史添加了多彩的旋律。本届合唱节上天津校友会校友合唱团原计划演出《南开校歌》《美丽的南开我的家》两首歌曲,后来在王斌老师指挥下,又增加了与哈军工校友合唱团联袂演出《歌唱祖国》,这首歌也成为合唱节演出最后的压轴曲目。

说明:前排左二为时可龙老师,左三为靳凯华老师,右二为王斌老师。图片提供耿昌怀

说明:王斌指挥全场观众一起高唱《歌唱祖国》。图片提供耿昌怀

“这首歌是从你们学校里传出去的……”王斌的这番话果然起到了“赛前动员”的作用,无论是休息后的重新彩排,还是2019年8月10日合唱节我团与哈军工校友合唱团的联袂演出,这首歌都被团员们唱得格外响亮。最后观众起立,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和台上的演员一起歌唱,王斌面向观众,挥舞双臂指挥,全场放声高歌,情景交融,将合唱节演出推向高潮。王斌能站在南开大学的舞台指挥合唱团演出父亲的作品,心中的自豪溢于言表!他的激情也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此时此刻,我们想到当年王莘先生,同样是在南开,同样是指挥大家唱响这支歌,犹如跨越时空的情景再现……

说明:王斌与天津校友会合唱团团员合影。图片提供耿昌怀

说明:王斌赠给天津校友会会长詹先华一张照片留念。

1951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见到王莘谈到《歌唱祖国》时说“这首歌好!”并亲手签名送给王莘一套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图片提供耿昌怀。

2007年王莘先生离我们而去,2021秋王斌老师也因病离世。我们会永远记着两位合唱音乐的先行者,会继续唱响《歌唱祖国》!

说明:2019年迎接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3000余名师生校友放声高歌,表达新时代的南开人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与祝福。视频提供南开大学新闻中心。


撰稿:余晓勇

来源: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

《歌唱祖国》唱不尽的爱国情怀


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歌唱祖国》的旋律在激荡;每天清晨伴着电台、电视台《歌唱祖国》开始曲的播放,人们总会意气风发走向学校和工作岗位。几乎与新中国成立同步、由王莘创作的《歌唱祖国》已嵌入中国人情感中,与人们生活交融相契,并成为几乎所有重大国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尾声结束曲,伴随几代中国人走过且见证了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触景生情 灵感喷发

  王莘,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人。1938年冬考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并参加了《黄河大合唱》的首演。毕业后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任教员并在群众剧社从事革命文艺教育和创作。他从投身革命到中国革命胜利,共写出《战斗生产》《歌唱解放区》等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唤醒和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斗争精神与意志,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精神抖擞地走在广场上的青年王莘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亲眼目睹了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歌声如潮的动人景象,萌生出创作一首歌来赞颂祖国的想法。

  1950年9月,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王莘兴致勃勃来北京出差。那天,天安门广场朝阳灿烂、金光四射。碧空如洗下,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王莘穿过长长的城楼马道,仰望蓝天下的天安门,思绪止不住飞扬。

  只见天安门城楼上,工人们正在悬挂大红宫灯,一派节日的喜庆;一列列少先队员在锣鼓喧天鲜花如海的环境中,敲着鼓吹着号,唱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迈着整齐步伐为参加国庆仪式预演操练,王莘被孩子们的歌声深深触动,心潮起伏,感慨不已。他仿佛又回到去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万众欢腾的现场,忍不住深情脱口吟诵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一刹那,王莘创作的灵感喷发出来。

  后来王莘回忆创作《歌唱祖国》历程时说:开国大典我参加了,但并未找到合适词曲、形式。经一年同人民共同生活,逐渐找到感觉。1950年到北京去买乐器,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很开心,城楼上正挂大红宫灯。看到一群少先队员打着军鼓、吹着军号、举着花束,喊着毛主席万岁……这个情景当时感动了我,我就高兴地左右看着他们。忽然脑筋一动,灵感一下子就来了。从低到高(唱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就出来这个歌声啦。

  傍晚坐在返回天津的列车上,王莘脑海一直浮现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景象,人们的歌声和欢呼声久久在心里翻滚激荡。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使王莘掏出笔急着要书写下来,可偏偏翻遍身上找不到一张纸片,急中生智的他从地上捡了个空烟盒拆开在反面写了起来,边写边压低声音朗读着:“这是我们英雄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一袋烟的工夫,生动鲜明的歌词、雄壮有力的旋律便从笔尖流淌而出,在这飞奔的列车上,《歌唱祖国》初步诞生了。有意思的是,当王莘将《歌唱祖国》的词曲初稿唱给爱人王惠芬听时,长女王辉降生了。因此,王莘后来诙谐地说,1950年9月16日,自己有两件重要的“作品”同时诞生。

交口称赞 广为传唱

  王莘来到当时的天津歌舞剧院,把《歌唱祖国》词曲交给14岁的钢琴手靳凯华和19岁的男高音王巍首弹首唱。1950年10月的一天,天津耀华中学礼堂举行了这首歌的首场公演,王莘亲自上台指挥。公演取得成功,引起轰动。

  这给了王莘很大的信心和鼓舞。他又带着这首歌到天津的一些大学与工厂演出,很快进一步在天津广泛传唱开来。当时的领唱者之一王巍后来回忆说:“那是他自己手写的歌片,大家拿着看着唱。唱完就说这个歌太好了。你自己一唱就知道哪儿应该扬起来了,哪儿应该落下来了,哪儿应该振奋,哪儿应该抒情。他的创作在歌曲里本身就有了。我们一上台,观众就非常欢迎。”可见,歌曲写成后受到各界群众好评。

  中国音协首任主席吕骥(王莘的老师)在一次活动中听到了这首歌,十分欣赏,把它推荐给了周总理。

  1951年9月12日,周总理签发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9月15日,《人民日报》以显著位置首次刊登发表《歌唱祖国》。其中发生一段小插曲:这年秋天,著名诗人艾青在北京读到《歌唱祖国》歌词,深受感染,十分激动,将这首歌发表在自己主编的《人民文学》上。发表时,颇具文学功底的他帮助王莘对原词进行了两处修改完善:把原句“五千年文化辉煌灿烂”改成“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将“我们战胜了一切苦难,我们把敌人赶出边疆”改成“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通过这样的修改,《歌唱祖国》的歌词从整体上看便显得愈发大气磅礴、铿锵有力,可谓锦上添花。歌词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后,艾青特地打电话给王莘,表达了自己修改歌词的用心。

  《人民日报》还发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的国庆节,除了要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歌唱祖国》也是全国民众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

  1951年年底,中央音乐工作团(即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前身)合唱队在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下,首次以气势磅礴、宽广豪迈的大合唱形式公演了《歌唱祖国》,并由当时的中国唱片厂录制成新中国第一批唱片。《歌唱祖国》与《国歌》一起在全国各地热烈广泛地传唱出来。随即,又经过电台、电视台每天的播放,这首歌在全国各族人民群众中妇孺皆知,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又将这首歌用军乐礼仪和阅兵形式演奏出来。

  1951年10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见到王莘谈到《歌唱祖国》时说“这首歌好”,还特地送给他一本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为其签字留念。这本书,王莘一直珍藏着。

经典流传 响彻世界

  歌曲《歌唱祖国》是由主歌、辅歌、主歌再现组成。即:主歌四句、辅歌六句、主歌再现四句反复两句。其结构严谨、简洁明快,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将新中国诞生的壮丽画卷犹如浓墨重彩勾画得淋漓尽致。

  王莘在这首歌里,独具匠心地运用欧洲凯旋式进行曲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中的颂歌模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集中体现了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中国,赞美和歌颂自己的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这一浓烈的时代气息。歌曲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以情感人。既有深度的艺术开凿,又简洁上口,好唱易背,达到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王莘在回顾自己四十多年的创作历程时深深感悟:革命文艺总是要为革命任务服务,因而要自觉地为各个时期的政治任务而创作。解放后进入建设时代,王莘在人民生活广阔的领域获得了丰富的题材,从战士到工人,从城市到乡村,从学生到少年儿童,从生活的抒情歌曲到歌颂党和祖国的赞美歌曲,他创作的多部作品被广泛播放和传唱,至今仍保持很深的感染力。王莘经常告诉身边的人:“这首歌不是我写的,它是人民的心声,我为人民喊出来了,我用音符替人民记录下来。”他还常无限感慨地说:“回顾我多年来的歌曲创作,其实并无什么奥妙,时代的步伐是节奏,祖国的脉搏是音符,人民的心声是旋律,这就是我的歌。”

  1964年,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歌唱祖国》作为尾声,将史诗在推向最高潮中结束。周总理兴奋地走上舞台,亲自指挥全场再次高唱《歌唱祖国》。之后,周总理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会场上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他又一次指挥全场高唱《歌唱祖国》。

  1980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王莘102首歌曲的专辑(第一首《歌唱祖国》按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的原作出版)。5月19日起,每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以及清晨开播和夜间结束都以《歌唱祖国》为开始曲、结束曲。

  1989年10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的总部作出重要决定:以“金唱片”为最高奖的形式在全世界奖励对人类有卓越贡献和成就的作曲家、艺术家,《歌唱祖国》荣获首届“金唱片”最高奖。

  1990年5月1日起,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以《歌唱祖国》为护旗队出场行进间演奏曲。

  2004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英雄的宇航员杨利伟将《歌唱祖国》带上卫星,这首强劲洪亮的歌声响彻太空,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

  2007年10月1日凌晨,年近九十高龄的王莘坐在轮椅上,由老伴儿推着漫步在宁静肃穆的天安门广场上。长期患病的他多年与轮椅为伴,也许知道自己来日不多,因此坚持在祖国生日这天早早来此,渴望再次仰望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迎风飘扬。他告诉家人,这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个梦想,已足足想了大半年。老人像小孩儿一样一夜睡不着觉,索性就早早地来到天安门广场。当国旗卫士们得知情况后,立正站直久久地向坐在轮椅上的王莘致以崇高军礼,这是何等的荣耀和伟大的礼遇。

  半个月后,10月15日凌晨,王莘病逝于天津,享年89岁。11月28日,在他逝世四十余天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向地球发来《歌唱祖国》的雄壮歌声,这是向被誉为音乐的革命者和革命的音乐者王莘的深切致敬。

  2008年8月8日晚8时,《歌唱祖国》唱响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空,歌声传向了全世界,让全世界见证中国的繁荣昌盛,让全世界倾听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美丽祖国而不懈奋斗的心声。(天津日报 孟红)


请欣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