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3篇文章入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怎么干》

中央文明办 文明天津 2022-07-09


中央文明办编辑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怎么干》(上、下册)近日由学习出版社出版,该书围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种能力”的工作路径,注重把握正确方向、把准工作定位,坚持聚焦群众需求、广泛组织力量,着眼有效调配资源、完善工作网络,在统筹指挥、形成合力上下功夫,在纳入考核、推动落实上动真格,在打通教育群众、凝聚人心的“最后一公里”上求实效,介绍了一批有益做法和有效经验。

  全书收录了118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主任(所长、站长)的署名文章,天津推荐的3篇文章入选,分别是:《写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宝坻答卷”》(宝坻区)、《文明实践“六个优”》(津南区双新街道)、《三强三树三帮》(武清区韩村)。


写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宝坻答卷”

天津市宝抵区




一、统领入手,构建全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各方力量,推动人财物向文明实践聚集,提升各类资源使用效能。

1.抓住“一把手”。压实三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发挥好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协调推动并带头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凝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工作格局。2.坚持“一盘棋”。打造区实践中心、街镇实践所、村居实践站、各单位实践基地(点)“4+N”活动阵地,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服务圈”;统筹区直部门建立十大服务平台,将党建、文体、科普等各类资源聚合,在人员、阵地、资源权属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统筹使用,发挥资源最大效能。3.构建“一张网”。区实践中心74个成员单位、29个共建单位与24个街镇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各单位在资源、资金、师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结合镇村历史人文,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原则,构建中心、所、站、点四级网络,点、线、面结合,全域覆盖、联通共享。


二、政治引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响宝地”

  聚焦“五心”建队伍、强阵地、送服务、育品牌,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1.围绕“谁来讲”建设队伍,实现多元化。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区内外理论专家、高校学者、退休老干部,并注重吸纳先进典型、当代乡贤,成立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组织建立“百姓名嘴”“文艺轻骑兵”“播种机”等宣讲小分队,形成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基层百姓讲故事、文艺骨干传精神的宣讲队伍体系。2.围绕“怎么讲”创新形式,实现分众化。区分不同人群、不同农时开展宣讲。对乡村群众,以现场互动宣讲为主,稻田垄上、房檐槐下、荷塘蟹池等都是宣讲小分队传播科学理论的“百姓讲堂”;针对少年儿童,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快乐营地”和“五爱教育阵地”,吸纳驻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开设特色公益课堂,增强活动吸引力。3.围绕“讲什么”设计内容,实现精准化。将服务辖区产业发展、助力双战双赢要求细化为100个文明实践精品服务项目,积极引入市级信息服务平台优质资源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田间地头就能听到最专业的政策讲解,掌握最新的惠民政策,享受最实用的农科服务现场指导。
三、拓宽路径,凸显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性

  坚持贴近群众需求培育孵化实践项目,让社会面的“大资源”对接各村居的“小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满足群众“当下需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针对群众心理健康,开通24小时公益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围绕“一老一小”,设计洗衣房、理发屋、看孩子等服务项目;针对妇女就业,培育“木兰之家”家政服务项目;围绕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开设“乐享银龄”公益课堂,让项目始终立足于解决群众所需所盼。2.拓展群众参与渠道。打造一站式文明实践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发布活动广泛招募志愿者,引导党员群众注册志愿者,推广践行“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理念,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真正将文明实践融入思想、化作行动、引起共鸣。3.激活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广泛凝聚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在项目培育、品牌打造、供需对接上提供帮助。天津“红艳基金”医疗队每月文明实践日来宝坻区实践所(站)服务,阳光福乐多助残基地将品牌项目推广到全区10多个所站,渤海善行帮扶服务中心募集企业资金260万元用于文明实践,区志愿服务协会以项目化方式,引导“一家亲”“一家人”“蓝天救援”等30多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参与文明实践。
四、创新机制,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探索机制、创新制度上下功夫,保障文明实践有活力可持续。1.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区级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和实践办(专班),明确成员单位,发挥区委常委会、中心联席会、部门协调会作用,研究解决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形成中心主导、成员单位联动,协调统一、整体推进的机制保障格局。2.建立动态调配机制。依托网络管理平台打造“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模式,提供可视化的文明实践菜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依据群众点单、评单情况动态调整供给项目,实行项目淘汰制。3.建立大数据分析考评机制。借助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对各镇街各单位志愿者注册、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时长累积、共享阵地资源发布、项目承接等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研判,利用大数据“对症下药”。4.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广泛征集志愿服务礼遇资源,依托网络服务平台进行积分兑换,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积极性主动性。


文明实践“六个优”

天津市津南区双新街道




一、坚持优势共创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党建、市域治理现代化、绿色发展等工作高度融合,涌现出“金点子”议事团、“一家人”调解团、“小巷管家”服务团等志愿服务队伍。围绕“话解双新”“为民解题”“常态化推进环境治理”等工作,着力打造绿色环境、提升绿色颜值、厚植绿色人文、助推绿色高质发展。

 二、创建优良机制

  探索形成街道、社区两级贯通,所、站密切联动的工作格局,做好供需对接。完善百姓“点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模式,量化志愿服务积分。以服务换服务、换荣誉、换实物,不断提升志愿者参与感、荣誉感,让文明实践“动起来”“活起来”“有质量”。

三、整合优质资源

  利用新建小区基础设施优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在小区内随处可见新思想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内容的公益广告栏和城市小品,把文明嵌入生活,引领时代新风尚。借助海教园区高校资源,开展文明实践基地共建。利用街道商企资源,成立“聚能环”商企团,鼓励引导企业讲诚信、有担当,并为“志愿者激励套餐”提供服务“菜品”。

四、组建优秀队伍

  按照“有爱心、有经验、有专业、可持续”标准招募志愿者,先后吸纳辖区内天津师范大学文博专业研究生导师、甲骨文学者、草根作家、退休法官等成为志愿者,组建16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和7支社区志愿服务分队、73支志愿服务小队,搭建起业务部门牵头、专业服务指导、分队管理、小队活动的金字塔式队伍架构。

五、培育优质品牌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艺术大学——“融艺学院”,着力孵化合唱、模特、朗诵等高质量文体志愿队伍,提升辖区居民文化素养。在体育公园开发实践教育与循环互动相结合的“食物森林”项目,打造生态环保文明实践科普基地。推进“垃圾分类”和“社区养老”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落实,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

六、打造优异载体

  积极探索“一站一品”的实践路径。昆香苑社区搭建“文明实践+应急”平台,通过“及时雨”应急团设计“居民的一天”项目,开通“香秀”抖音直播间,打造“安全体验馆”,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提升居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应急能力。欣盛家园社区搭建“文明实践+关爱”平台,带动党员和低龄老人加入“搭把手”帮扶团,开展特殊群体结对帮扶。“迷彩绿的追随”活动以服务退伍军人为主,影响带动服务对象用理发、维修等手艺“反哺”社区居民,将温暖接力延续。


三强三树三帮

天津市武清区韩村




一、突出“三个加强”,以思想引领“提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韩村党总支在文明实践中多措并举,筑牢思想之魂。

1.建阵地,加强引力。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群众可以在环境敞亮、功能齐备的文明实践活动室看演出听宣讲,享受健康义诊、理发等各类便民服务。丰富的活动内容使文明实践站变成一块磁铁,把群众的心牢牢吸引住。2.组队伍,加强内力。推动韩村发展主要在人,关键在干。“两委”成员作为“先头部队”,以85名党员为骨干,组建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4支志愿服务队,组建“老兵故事汇”“乐动韩村”“益韩帮帮”“一个人的剧场”等11支特色小分队,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惠民便民、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3.重宣讲,加强活力。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群众心坎里为目标,把新思想传播作为首要任务。古槐下,政策宣传志愿者为老人们讲述总书记对他们的牵挂;凤河边,农技志愿者引导养殖户感悟“两山论”价值理念;乡村学校少年宫内,青年志愿者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庭院里,乡亲们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疫情发生后,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关键时刻还是要靠共产党”。
二、深化“三育三树”,用文明乡风“提神”

  坚持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手,繁荣乡村文化,弘扬时代新风,让村民精神足,使村容面貌新。

1.育文化、树自信。挖掘、吸纳村内80多名文艺爱好者,建立“昭晗评剧团”“舞动人生舞蹈队”“小韩摄影队”“艺涵书画社”等文体志愿服务队伍,以“表演+教学+切磋”的形式,做到周周有活动,吸引村民广参与、多互动,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现在村里打牌闲逛的少了,爱好文艺的多了;进教堂的少了,进礼堂的多了。活动吸引教堂的西洋管弦乐队,主动申请参与文化礼堂志愿服务活动,演奏《我们走在大路上》《走向复兴》等红歌,成为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2.育新风、树理念。党总支牵头,村民代表共同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规定每桌宴席不超过400元。村里红白事全由理事会上门打理,村民既有面子又省心省钱。倡导孝德文化,开展乡风文明“十个一”活动,编制《新二十四孝》,引导年轻人主动给父母洗脚洗衣、做卫生等。在“父母手机课堂”,青少年志愿者向长辈耐心讲解手机功能和防诈骗技巧;在“清洁庭院”颁奖仪式上,获奖家庭自信展示庭院变化、讲述家风故事,村风民风焕然一新。3.育新人、树榜样。连续3年举办“好公婆、好儿媳”“星级文明户”“最美志愿者”等系列评选活动,设立“崇德尚贤榜”,先后表彰礼遇160余人,树立“好人好报、德者受尊”的价值导向。先后涌现出坚守防疫卡口120天的高立伟、寒窗苦读不负父母恩情的蔡敬义、市级“三好学生”王怡等一批90后、00后先进典型,在示范引领中展现新时代“后浪”的担当。
三、落实帮扶“三招儿”,为脱贫致富“提气”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韩村党总支实施三项举措,让村民摘掉穷帽子,迎来好日子。

1.蹚路子。为解决“产业不兴旺、群众不富裕”的问题,成立农田科普志愿服务队,让“红薯哥”“老厂长”等一批致富典型发挥“传帮带”作用,向村民讲技术、授经验,帮助更多农民成为“种植大户”“农田专家”。引入300亩桃园项目,对接电商企业解决物流、销售等难题,让韩村的农产品打开销路。2.过筛子。小康路上不掉队,“队尾”是关键。志愿者对全村所有家庭开展大筛查,重点梳理“四失”“五类”人员,从危困、危病、危房等问题入手,为每个困难家庭“量身”制订帮扶方案。同时发动爱心企业、热心村民,建立“益韩社”乡村公益发展中心,设立爱心基金,为扶贫助困汇聚更多力量。“益韩社”信息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页,村民互助劲头十足,共同致富信心更加坚定。3.结对子。党员志愿者与困难家庭结对认亲,落实“五必做五必问”,即每天“必上门报到问声好、必察言观色问健康、必聊聊家常问难处、必推心置腹问矛盾、必讲解政策问建议”。实施以来,解决问题矛盾70余个,满足群众心愿120余个,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无处不在。


相关新闻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