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硬核交通管理 为了外籍人士安全他们这样做→
2021年“12.2”交通安全日前夕,一条制作精良的4分钟短片在津云、天津交警双微平台以及天津外国语大学官方微博同步上线,瞬间成为刷屏爆款。
这个短片用9国语言全面回顾了十年来交通安全宣传主题,有人喜欢短片精美的画面,有人称赞外大学子准确的发音,更有人叹服幕后人员巧妙的创意,甚至有外地的网友看后留言说,想到又“文明”又“洋气”的天津看一看。
老师好创意,学子“神助攻”
为了这个4分钟短片,天津外国语大学保卫处治安交通科科长崔伟杰忙了半个月,从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录制,到请教授为语言翻译把关,再到录制场景的甄选,他都亲历亲为,是名副其实的“总策划”。
这样的创意从何而来?崔老师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天津学习、生活,然而他们所在国家的交通法规与中国不尽相同,这客观上也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外国人违章佯装不懂中文,天津交警霸气回应》等新闻一度刷屏)
为此,交警河西支队多次通过崔老师向外大师生们请教执法常用语的英文表达方式。一来二去,双方就碰撞出了一个新创意——发挥外大的语言优势,录制以汉语为基础,包含多种语言的“12.2”主题短片,向在天津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宣传交通安全。
(右一为崔伟杰,右二为刘天琦警官)
作为交警代表,下瓦房大队的刘天琦警官出现在了短片的结尾,她自豪地说,这条视频也创造了她朋友圈的点赞数量记录:
“我就感觉这个形式很新颖。如果要是完全是靠我们来宣传这个事情,就会有一点刻板印象;但是从学生的角度,他们青春靓丽、才华横溢,精神面貌非常积极向上,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
担纲短片德语部分录制的吴施函同学说:
“整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首先是和老师及外教讨论交通安全标语的翻译方法,为大家呈现最合适的翻译。其次,因为自己全程参与,第一次对交通安全这一主题有了不同的解读。出行时,总会在脑海中浮现那些标语——‘从我做起,从身边人做起’。
”
(吴施函同学)
近两年来,外大与交管部门的共建活动远不止于此。崔老师多次组织学生到河西支队警区服务站参观学习,并在学校周围的重点路口开展疏导工作,发放传单,劝导过往市民守法出行。
(学生们踊跃参与文明出行签名活动)
网红外大校园
硬核交通管理
外大马场道校区坐落于市中心,校门所在的马场道和绍兴道每天交通流量巨大。早晚高峰,师生和车辆集中进校,崔老师都会在两个校门之间值守和巡视,确保车辆有序驶入、有序停放。
连接两个校门的校区主干道长不到200米,在学生上下课的高峰时段崔老师安排了四名安保人员在沿线的教学楼和路口负责疏导过往车辆。在校园内,所有道路都是单行路,且按照环行路管理,执行最严格的车辆限速规定:机动车时速严禁超过20公里,电动自行车时速严禁超过10公里。首次违反规定的驾驶员将被警告,如果再犯则将被禁止驾车进入校园。
(校内有22块LED显示屏,滚动播放交通安全提示)
外大马场道校区面积不到200亩,疫情前校园对外开放时,很多社会车辆会从校内穿过,加之欧式建筑教学楼、北疆博物馆、网红餐厅、体育场馆等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每天进出车辆能达到1500-2000辆次。但崔老师入职11年来,校内师生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市教委还曾组织其他高校负责人来外大学习机动车管理经验。
每逢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崔老师会带领同事们将考场周边50米内的车辆全都劝离,并联系交警,做好考生集中入场时段的交通疏导,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除了科学的规划、严格的管理,崔老师还在学生中组织成立“校园安全志愿者团队”,让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新手司机们,心里牢牢种下安全的种子。2021年10月,“校园安全志愿者团队”刚刚成立,日语学院的刘瀚文第一时间就报了名。他说,从大一到研一的五年时光,生活在校园里他都很有安全感,因此他很愿意从一个受益者转变为志愿者:
每个路口的标志、减速带,包括单行线这样的设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我们的安全。
”
(优秀学生志愿者获表彰)
放假不“放羊”,操心大哥上线
每逢放假前,崔老师和同事们都会通过校内横幅、群发短信等方式,强化学生们的安全出行意识。他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源于2014年寒假的一起交通事故,当时一位四川的女同学回家过年期间坐着弟弟驾驶的摩托车出去玩,不慎与一辆货车相撞,由于车速太快而且二人都没有带头盔,不幸当场死亡。两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就逝去了,这件事让全校师生都感到极其痛心,崔老师也下定决心,“出实招”补齐学生假期交通安全教育的短板。
今年寒假前,崔老师特意邀请了交警河西支队下瓦房大队的两位警官和一些有驾照的学生一起座谈,主题是“一盔一带”,方式是视频案例分析。
最近学生们陆续完成考试,放假离校,每天下午5点左右,崔老师都会守在校门前,一边帮孩子们提行李,一边嘱咐几句。那样子真像一位为弟弟妹妹操心的老大哥。
守法好司机
拒绝马路“内卷”,Hold住家人安全
崔老师认为,自己的职业特点直接决定了他开车的“风格”——安全第一。每天早上开车送儿子顺顺上学前,他都会反复确认儿童座椅的安全带是否系好。
顺顺今年8岁,从出生几个月到现在,属于他的安全座椅已经换了四回。崔老师说,前不久他还看到新闻报道,每年我国有1.8万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所以安全座椅的事一家人从来不敢马虎。
从家到儿子的学校,要途径津塘路、十三经路、合肥道等路段,早高峰车速最快也就时速30公里。一路上20多个信号灯,崔老师一个黄灯都不抢,遇到行人和电动车,他也都会减速让行。
拿到驾照11年半,崔老师的唯一一次事故是刚学会开车时,有一次倒车蹭到了树上;唯一一次交通违法是刚实施尾号限行时有一次忘记限号开了出来。到现在,他已经连续11年无交通违法记录了。
我开车只让不抢,只要不跟自己较劲,也不跟别人较劲,就能放平心态,远离路怒。驾驶员在车里头无风无雨,尤其是现在天气这么寒冷,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人,他们所在的外部的环境比车里头恶劣多了,应该理解一些,礼让一些。而且我一般开车时,孩子、爱人都在车里,他们的安全都在我的方向盘上。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其他车加塞,或者有行人闯红灯,我都能心平气和。因为你保证别人的安全,也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
(崔老师的微信头像——一家三口的合“影”)
谈及新年的愿望,崔老师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愿新的一年,大家都出行平安:“生活中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家车驾驶员,但我始终力争在遵章守法、文明礼让方面做一个好司机。工作中,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一个交通安全的宣传者,我希望保护好学生们,更希望他们都能守法出行、文明出行,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一起让天津的交通出行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临别崔老师送给专栏
一份特殊的礼物
学生们用
英、日、韩、德、意、葡
六国语言录制的
“文明出行,做天津好司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