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人文纪录片《过年的画》记录时代变迁(5集全视频)

天津日报 文明天津 2022-09-19


《过年的画》第一集:岁岁年年

《过年的画》第二集:点染丹青

《过年的画》第三集:画里新风

《过年的画》第四集:老城味道

《过年的画》第五集:年画回家



人文纪录片《过年的画》昨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收官。一张年画,数百年来既承载着老百姓的春夏秋冬,也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历史的车轮隆隆向前,年画的社会功能逐渐消亡,这种发端自民间的艺术形式究竟何去何从?在《过年的画》中,新一代的年画从业者孜孜以求,不断尝试创新突围,开放式的结尾虽未给出明确答案,却也引发观众更深的思考。

  《过年的画》虽然题目不见“年画”,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观众看到了更多年画之外的历史和故事。观众杜红娜说:“杨柳青木版年画真不愧是年画界的‘天花板’,400多年的发展历史蕴藏着古老而深厚的文化积淀。整部片子制作特别精美,让很多难得一见的高清木版年画图片瞬间‘活’了起来。”观众安琪是土生土长的杨柳青人,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浓郁的年味:“《过年的画》不仅向全国观众全面展示了历代年画精品,也唤醒了大家的年味记忆,对于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强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了解和保护,丰富我们的节日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杨柳青年画协会秘书长王琳杰看来,现代化的印刷工艺不断发展,反而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有了新的生机:“过去人们年年春节贴门神、年画,供灶王龛,为降低成本,工业印刷年画曾一度挤压手绘年画的生存空间。如今,消费者更多是把杨柳青年画作为一种艺术品、收藏品,手工刻版、拓印、手工上色的杨柳青年画重新焕发了生机。”在《过年的画》中,传统的艺术形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朴实的情感。“一代代的年画从业者,在传承这门技艺的同时,还致力于与时俱进、记录时代,展现时代精神。”王琳杰说。

  霍庆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集勾、刻、印、绘、裱“五项全能”于一身的年画艺人。他在看过《过年的画》后深受触动:“《过年的画》对我影响很大。几百年来,艺人们、匠人们和画师们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年画作品,这是天津的骄傲,我们作为传承人非常自豪,也应当更好地挖掘、抢救、整理年画,更好地创作新时代的年画。”

  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雍认为,年画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道具,是民间思想记忆和手工技艺的文化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画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从过年道具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年的画》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创作方式是‘透物见人,随人附事’,而不是就事论事,以画论史。它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样本比较揭示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共性和个性。《过年的画》中讲述的年画,不仅是娃娃、仕女和门神,而且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乡愁,是情思,也是愿景。”(记者 张帆)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