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侯化生:重视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作用

精神文明报 文明天津 2024-03-11

精神文明报 2023年09月01日 3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本文从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作用这一视角进行了些许思考。
    注重发掘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创造和孕育了符合人类社会恒久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特质,如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求本探源的求索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重视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博采众长的文化汇通精神、尚变求和的辩证精神等,形成了仁者爱人、诚实守信、忠诚正义、天下大同等价值理念,孕育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革故鼎新等精神品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不懈奋斗。新时代,我们要立足现实,进一步挖掘提炼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宣传推广,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关注人自身的存在,主张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造就了其独特的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把道德情操的自我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注重伦理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养成。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尊重自然、崇尚和谐,认为自然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新时代,我们要结合实际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刚正不阿的人格追求、救世济时的道德信念、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自由率真的生命向往、汇通天地的宇宙情怀等人文精神,切实把尊重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福祉、追求人的自由和平等、推崇人的创造力和智慧融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注重提炼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中华民族这些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是创造博大精深的文化并形成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伟大文明的重要保障,是我们不断取得成功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我们要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丰厚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加强对传统文学艺术和文物保护的扶持保护力度, 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注重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有著名文化学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括为以老子、孔孟学说为代表的“古典学理”,以陶瓷、丝绸、龙舟、舞狮、书法及餐饮、跳绳、中国功夫等为代表的“世俗民艺”,以戏剧、电影、纪录片等为代表的“传媒信息”,以及能够传达中华文化最精致部分,又能感动世界其他民族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文化元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体系。新时代,我们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尤其是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人民发展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世界通过中国艺术作品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从而,在创造、展示、传播中国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
    (作者:侯化生,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秘书局)
相关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侯化生:重视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作用

精神文明报 文明天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