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着专业思考做教育——谈听、评课(之一)

2017-07-20 福州 唐羊 思维的草根

       今天在尤溪,给2017尤溪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开了一场讲座。


       讲座之前,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孔融让梨”的美国式解读


       千百年来,“孔融让梨”一直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而广泛流传,成了许多父母拿来教导子女礼仪谦让的典范。但美国孩子对这个故事会怎样反应呢?以下是美国某中文学校的中文班里——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在8-12岁——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的讨论记录。 

老师: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很懂礼节,巧言擅答。据传某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分给兄弟们吃,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哥哥弟弟们,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的应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很赞许地接着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梨也比你的大呢?”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对此你们怎么看? 


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

老师:作为礼物。•
学生:既然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吗?•
老师:……•
学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老师:……

学生: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

老师:那样或许会不公平。

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       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他是在表现谦让。
学生: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
老师:那你怎么看孔融?
学生: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
学生: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的四岁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老师: ……

  &nb 47 31597 47 14986 0 0 1329 0 0:00:23 0:00:11 0:00:12 2832 47 31597 47 14986 0 0 1243 0 0:00:25 0:00:12 0:00:13 2791 47 31597 47 14986 0 0 1147 0 0:00:27 0:00:13 0:00:14 2996 47 31597 47 14986 0 0 1118 0 0:00:28 0:00:13 0:00:15 3284 47 31597 47 14986 0 0 1040 0 0:00:30 0:00:14 0:00:16 3284 47 31597 47 14986 0 0 973 0 0:00:32 0:00:15 0:00:17 0sp;   故事引发了老师们的沉思。由此出今天的课题《带着专业思考做教育——谈听、评课》


       其实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网络上一搜,可以找到不计其数的各类名家之谈。而且,我也就这个话题在几年前就已开过同题讲座。


      实际上那些名家对听评课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实现学习的专业。

那么,听课听什么?

有人总结出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听课关注点

•一、“听”课的结构

•二、“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三、“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四、“听”课堂气氛

•五、“听”教学细节

•六、“听”闪光之点

•七、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我们知道,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观念,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比如,对衡中现象,以这张截图,看法就有诸多不同。

我的观点



因为我始终认为:


网络上看到两张图片

       一张是2013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嘉兴撤地建市30周年纪念晚会,参加表演的孩子们跪在第一排,后面是嘉宾、主持人、演员等。

       而另一张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爱尔兰参观当地一所小学,蹲着与孩子们交流。

       两相对比,是否让大家有所触动?促使我们去思考我们的教育。

       人们常说:流金岁月,岁月如歌,然而对于这些并非弃学的得0分的孩子……

       我们进学校之前是个问号,进了学校慢慢变成了句号。失去质疑精神是‘记忆型教育’对孩子们好奇天性最大的扼杀。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不妨先了解一下别人的作法。

        当我们证明一个观点的时候,要提供原因,要用证据去支持这些原因,要了解有哪些反驳意见,能够回应这些反驳,或者因为这些反驳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最后,能让我们的观点成立的前提假设,不能是虚假的。原因、证据、反驳、假设,这四个缺一不可。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 是不是过多地推崇唯一答案。


       时间又到午夜了,今天先谈到此,似乎与课题相去甚远,别急,明天再叙。



这是“思维的草根”的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她
一起聊聊教育的家长里短,珍惜当下,守望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