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藏菩萨开示“真观”、“唯识观”与“实相念佛”

 

 

地藏菩萨开示“真观”、“唯识观”与“实相念佛”
——《占察善恶业报经》下卷
财富禅 辑述


   
 《占察善恶业报经》下卷中,地藏菩萨给大家讲了“了义佛法最关键的3种修法。真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深入浅出,慈悲为各种阶段的修行人指明了完整的修行路径:
    1
、祖师禅正法眼藏教的“真如实观(般若一体自性观):知一切皆是自性真实体,无有“能觉之心、所觉之境的差别,心境不二。以此知见,来练“无分别取相(不起二见、不起异见、“心心不异”、心境不二),来转识成智,圆满菩提。
    2
、弥勒菩萨教的“唯心识观:一切唯心识所变,空假梦幻观。以此知见,来练“心无挂碍(心不染着境界)
    ——
地藏菩萨还指出:唯心识观适用于根器钝的人,打基础用。根器利的人,或者已经修过唯心识定的人,可以直接用“真如自性观
    3
、地藏菩萨还进一步开示:烦恼不断的众生,应当专心念“地藏王菩萨名号、然后过渡到“实相念佛”——再修“唯心识观、“真如实观”。
    ——
如果虽然信受了以上2法,但自身仍有障难,烦恼不断,应当于一切时中(哪怕正做别的事也在心里念诵),至诚念诵“南无地藏王菩萨名号。
    
待此人此人善根增长了,应当(在念佛菩萨名号的同时),再修“唯心识观”——观一切相皆如空假梦幻,不可染着。最高功夫者是修“真如实观”——能念所念、能见所见,都是我自性。
    注:念诵“南无地藏王菩萨名号,可以加念“地藏咒地藏灭定业真言)—— 嗡 钵罗末邻 托宁 娑婆诃(发音:嗡 波罗马林 唐宁 消哈)。
   愿识者珍之!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讲实修三次地和不同阶段人适用修法,只有少数利根之人可以跳级。
    1
,摄心则心不散乱(念佛、参禅、念咒子、观鼻息、观耳根等,先都是如此摄心)。心不散乱,则谷神入谷。谷神在谷,则心中光明,入三摩地。

注:谷神”即自心,“谷神入谷”即佛讲的“弃生灭,守于真常”。先守于自心得光明觉知,如日不移出山谷,山谷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了。但这是入三摩地,还不是见性,因为只是一根暂不染着,六根没有断尽染着。此时心境仍有差别、染着】
    2,渐次修唯识空观,观一切相唯心起幻本无所有,心不染着,乃得无漏。

  注:六根都断了染着,这是染着漏尽,得证小果。但这还不是见性,虽不染着,但心境还有差别。】
    ——
阿罗汉小果单论功夫与八地菩萨几乎一样。阿罗汉可见光明寂灭之境、辟支佛可以见遍虚空光明,识阴都没有断尽,只因还没有开般若正法眼。已经证小果的人若有正法眼和平等性智,此时又会入了无生法忍,成八地菩萨。佛说(八地菩萨入无生忍时)此时识阴已尽,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内外明澈。

  【我看楞严经这个地方,都误以为这是实证真如了、误以为这就是如如来不思议境界了。注意:这还不是实证如来不思议境界、首楞严三昧,只是无生法忍。首楞严三昧经对此有明确说。】
    3
,渐次再修般若,心境无差别,皆是自性,乃得等觉,入佛境界。

  注:理上知般若第一义是理上见性,若不退转般若知见时时见性,已经是一种入于三昧、开始实修首楞严三昧了。实证到等觉菩萨才是实证见性,入如来不思议境界、实证首楞严三昧。这时外面那一层净琉璃也没有,只见自心月轮形。《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月轮品第三,佛说:我于菩提树下降魔成正觉,我于尔时尽见心形尽见心理,我见心体月轮形。诸佛出现,即授印证。】


    1、地藏菩萨先开示了“唯心识观
   
 弥勒菩萨教的“唯心识观(空假梦幻观):一切唯心造,如梦如幻。以此知见,来练“心无挂碍(心不染着境界)
【经文原文】《占察善恶业报经》下卷:
   
 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
   
 一者“唯心识观
   
 二者“真如实观
   
 学“惟心识观者:
   
 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应观察。
   
 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
   
 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
   
 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想,而能自见有差别也。当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
是名“修学唯心识观”。

 注:占察善恶业报经下卷,地藏菩萨明明说“唯心识观”(看地藏菩萨接下来说的含义,就是指唯识空假梦幻观)是第二义。而且,地藏菩萨明明说“无差别真如实观”(般若观)是第一义。)

 


    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
   
 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瞋想,及愚痴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炎,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信毗婆舍那”观心。
   
 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离分别故。
   
 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善男子。若能习“信此二观心”者,速得趣会“一乘之道”。
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



    2、地藏菩萨开示了“真如实观,以及会经历的境界和阶段:
   
 接下来,地藏王菩萨开示了:行“真如实观”(般若自性观),会逐渐经历的境界和阶段。
   
 祖师禅正法眼藏教的“真如实观(般若一体自性观):知一切皆是自性真实体,无有“能觉之心、所觉之境”的差别,心境不二。以此知见,来练“无分别取相”(不起二见、不起异见、“心心不异”、心境不二),来转识成智,圆满菩提。
   
 地藏菩萨还指出:唯心识观适用于根器钝的人,打基础用。根器利的人,或者已经修过唯心识定的人,可以直接用“真如自性观”。
  【财富禅按:弥勒菩萨教的“唯心识观”(空假梦幻观),在《楞严经》卷五“二十五圆通”:“弥勒菩萨自述圆通——唯心识定”中,有详细阐述。】

 


    禅宗正法眼藏教的“真如实观(般若一体自性观),在《楞严经》卷二至卷四,世尊亲自、反复地阐述过——五蕴、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均为“如来藏、妙真如心
   
 如上二种法,亦有禅宗祖师禅历代祖师如达摩、六祖、临济祖师反复证据。以祖师之论,均是以“般若自性观为主要根本法,以“空假梦幻观为辅助修行法。这与地藏菩萨在这里阐述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地藏菩萨在这里,实际上讲了祖师禅宗门之人,在明了正法眼藏以后,该怎样修行“无修真修
   
 这个问题,禅宗的祖师爷甚至都没有讲,祖师爷只讲了这样“保任”——“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祖师爷没有讲——这样“保任”做了以后,会经过哪些境界和阶段?这些境界和阶段,与二乘人做工夫的境界,有哪些境界会重合?
而地藏王菩萨在这里讲清楚了。不但给出了“悟前、悟后真修的具体方法,而且指出了“会经过的境界和阶段

 


    
【经文原文】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
   
 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
【能迅速超越阿罗汉的定的境界(“四空天),进入“相似空三昧。——财富禅注】
    “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
  【此“相似空三昧”应是进入“无生法忍”,因为他已经能把“五阴”都超越了。按照《楞严经》卷十开示:进入“无生法忍”,菩萨才能“六根互用”,才能超越“识阴”、“命浊”。——财富禅注】
   “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
  【此“心寂三昧”,应不是声闻的“寂灭定”,因为,寂灭定在四空天,已经被超越了。笔者推测,有可能是进入《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说的:“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都灭,寂灭现前”。——也就是“如来不思议境界三昧”——进入此三昧者,已经是在等觉位、金刚位中,已等佛觉,但暂未示现圆满佛身。——财富禅注】
    “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
   
 所谓:于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决定信解,能决定向;随所修学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于生死中无所怯畏,不乐二乘。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依,“行根本”故。”
  【行此“一行三昧”者,不乐修习世间各种禅定三昧。这应是“住不思议境界三昧”的菩萨,以三十二应化身,翻身入世,行菩萨本愿,六度万行,度尽众生方取正觉。——财富禅注】

 

    复次修学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利根”,二者“钝根”。
  
 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诸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如梦如幻等,决定无有疑虑。阴盖轻微,散乱心少。如是等人,即应学习“真如实观
   
 其“钝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诸境界,悉唯是心,虚诳不实,故染着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先学“唯心识观
【财富禅注:地藏菩萨在这里又指出:唯心识观适用于根器钝的人,打基础用。根器利的人,或者已经修过唯心识定的人,可以直接用“真如自性观”。】



    3
、地藏菩萨还进一步开示:烦恼不断的众生,应当专心念“地藏王菩萨”名号、然后过渡到“实相念佛”——再修“唯心识观”、“真如实观”。
    ——
如果虽然信受了以上2法,但自身仍有障难,烦恼不断,应当于一切时中(哪怕正做别的事也在心里念诵),至诚念诵“南无地藏王菩萨”名号。
   
 待此人此人善根增长了,应当(在念佛菩萨名号的同时),再修“唯心识观”——观一切相皆如空假梦幻,不可染着。最高功夫者是修“真如实观”——能念所念、能见所见,都是我自性。
   注:可以加念“地藏咒”(地藏灭定业真言)—— 嗡 钵罗末邻 托宁 娑婆诃(发音:嗡 波罗马林 唐宁 消哈)。



   
 【经文原文】“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
   
 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信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应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
  【如果虽然信受此“真如实观”法,但自身仍有障难,烦恼未息,应当于一切时中(哪怕正做别的事也在心里念诵),至诚念诵“南无地藏王菩萨”名号。——财富禅注】
    又复观察,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
  【然后,应当(在念佛菩萨名号的同时,或单独观),观“唯心识观”——观一切相皆如空假梦幻,不可染着。——财富禅注】
    若能修学,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减。
  【这样能快速增长善根,灭除障难——这是最殊胜的增长“善业”的方式。——财富禅注】

 


    何以故?
  
 此人名为“学习闻我名者”,亦能学习,闻十方诸佛名者,名为   “学至心礼拜供养我者”,亦能学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者。名为“学闻大乘深经者”,名为“学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者”,名为“学受持读诵大乘深经者”,名为“学远离邪见,于深正义中不堕谤者”,名为“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学信解者”。名为“能除诸罪障者”。名为“当得无量功德聚者”。
   
 此人舍身,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复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善根增长,速获不退。
   
 当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业最胜。
   
 所谓“勤修习者,渐渐能向,一行三昧”。若到“一行三昧”者,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
   
 以能得“闻我名字”故,亦能得闻十方诸佛名字故,以能至心礼拜供养我故,亦能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故,以能得闻大乘深经故,能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故,能受持读诵大乘深经故,能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远离诽谤,得正见心能信解故,决定除灭诸罪障故,现证无量功德聚故。

 


    
所以者何?
    “
谓“无分别菩提心”,“寂静智”现起,发方便业,种种愿行故,能闻我名者,谓“得决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
  【最后过渡到“实相念佛”——以“无分别心、无差别心、菩提心、寂静智”。依仗念佛菩萨名号的加持,观“无分别观”——能念所念、能见所见,都是我自性,皆得不退转于一佛乘。——财富禅注】
  【若如此“实相念佛”——“以正念时时观察”的同时“念佛号”,不能说是“不专心念佛”,反是“大功德”。 ——财富禅注】
    “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如果以散乱心念佛号,虽然在念佛菩萨名号,不能叫念、闻。不能生起智慧来信解“无分别观”,虽不能得到广大深妙的利益,但也有一些世间小的“善业”。 ——财富禅注】


附录:
 
 佛光大辞典一行三昧:梵语ekavyu^ha-sama^dhi。指心专于一行而修习之正定。又作一三昧、真如三昧、一相三昧、一相庄严三摩地。
  “
一行三昧”复分为二,即:

  (一)理之“一行三昧”:
 
 乃定心观法界平等一相之三昧。入此三昧,则知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为平等无二、无差别相,故于行住坐卧等一切处,能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直成净土。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大二五·四一中):“一庄严三昧者,得是三昧,观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无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如是等无量皆一。(中略)是三昧常一行,毕竟空相应三昧中,更无余行次第。”
  (
二)事之“一行三昧”:
 
 即一心念佛之念佛三昧。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大八·七三一中):“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大宝积经卷四十七、大品般若经卷五、大智度论卷四十三、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


  《六祖坛经》开示“一行三昧”: 六祖坛经定慧品第四: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
 
 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
 
 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六祖坛经付嘱品第十: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
 
 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
  “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生。
 
 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附】推荐阅读—— 

此禅修技巧,能速证法身!无须仪轨,简单安全!入法身法门禅修技巧!

凡往生者,都能迅疾成佛,满菩提愿!"无量佛国,悉无与等"的东方妙喜世界

供养皈命,发愿忏悔,持咒回向!东方阿閦佛往生咒修持仪轨

常人不知!功德最大且最容易做到的,其实是这个法 (海涛法师)

贤劫决定成佛!转身得轮转王位,满一切所求的法门!

“我从未见过比此法功德更大、威力更巨、更深奥的法了”

"密中密!是伏藏中最深的伏藏!可以直证大圆满!非常快捷!" (法王如意宝)

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中脉通了,才能证入初禅的真正禅定(南怀瑾)

"若先诵此咒,后将诸咒,不成验者,无有此处!"速得无生法忍及无量三昧之神咒!

双跏趺坐: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生出无量功德,能了生死(宣化上人) 

我没见过不打坐能修出什么的人!南怀瑾教你打坐!

10秒一遍!日诵千遍大悲咒!将"观音耳根圆通法门"发挥到极致之诵咒法!

念佛念了几十年,为什么到临终还是做不了主呢 (南怀瑾)

吃住免费!大爱赐予人间的一道慈光!兴宁慈光安养院!

厉害了!我读《金刚经》使儿子高考超过常发挥,成绩超一本近百分

"是吃肉人,非佛弟子"!佛祖在诸经中关于禁止吃肉的教导

四重五逆,谤方等经,罪皆尽灭!下雨时你就诵此咒(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不能供佛!未诵此咒的水(附海涛法师教念视频)

没有什么比忏悔的力量更大!地藏占察忏

佛说入睡要做“日轮观”(南怀瑾)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倘读上文受益,请随手转发,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时修行随喜功德,与众生结法缘,积集菩提广大资粮,早证佛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