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驭见 | 《航天大数据 商业新引擎》 ——2020云天大会航天大数据产业峰会圆桌对话

驭小星 航天驭星 2022-11-16

2020云天大会航天大数据产业峰会圆桌对话
星言星语:
2020年12月16日,由人民网、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和中卫市人民政府主办,航天驭星与武汉大学承办的“2020云天大会航天大数据产业峰会”在宁夏中卫隆重召开。本文根据峰会圆桌对话环节录音整理,以飨读者。


主持人: 张建华(左一)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嘉  宾: 胡志勇(左二)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究员

         张仁飞(左三) 军民融合专家

         张传军(右三) 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执行主任

         李  俊(右二) 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万元嵬(右一) 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测运控总监



1











张建华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今天谈的是大数据和航天,大数据最先是由航天领域提出的,但是我国对此应用范围较小,那么航天领域产生的大量数据如何得到更充分的应用,提升我国航天产业的国际地位呢?在此我有几个问题想请几位专家共同探讨、分享。胡总一直从事卫星总体论证和制造工作,在卫星论证、设计、生产、运行过程中一定产生了大量的航天数据,但是我们熟知的可能仅限于有效载荷的数据,请胡总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些大数据在航天行业里具体有哪些?

胡志勇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究员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可能比较有限。就卫星的研制而言,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特别希望拿到国产元器件的可靠性数据,一颗500kg左右的卫星使用的元器件大约在2-3万只之间,大型航天器使用的元器件超过20万只。在筛选元器件的过程中,需要剔除一些失效的元器件,才能保证卫星正常在轨运行。为什么北斗在短时间内必须完成组网?原因在于如果按部就班地对卫星布轨,可能出现早期卫星已经失效,但是后期卫星还没有发射入轨的情况,那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在补窟窿。这个时候就需要增强卫星的可靠性,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最近二十年,我们遇到更多的考验,比方说在轨编组、星座建设。同时,覆盖同一区域的回归率的缩短意义重大,通过数据分析快速了解火灾扩散速度、确定水灾发生范围。高分遥感系列卫星就是在国家应急部门的统筹下提取相关数据,通过数据的比较、统计和归类,帮助相关部门快速做出决断。过去数据的获取比较困难,但是现在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做这件事。目前国家在空间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已经非常到位,接下来要把数据资源整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支持应用环节。我们把空间基础设施建好之后,就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原理,为我们后面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张建华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国外在航天大数据这方面有什么典型的应用案例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卫星遥感方面特别是地理测绘这一块做的非常好,并且目前的业务已经拓展到境外,国际业务比较多,请李总给我们做一些分享。

李俊

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国外卫星发展历史较悠久,所以他们卫星的种类多。数据源较丰富,分别率也高。从我们的使用感受来说,他们的立体影像卫星对我们应用帮助非常大。我们国家高分专项实施过程中,遥感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灾害应急、林业、水利、大气、地质、精准扶贫、考古文保等领域。我公司参与高分专项陕西省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平台发布应用了陕西全省范围内高分一号、二号、四号等航空卫星遥感数据,并在西安、汉中等地开展了资源监测、城市管理、安全监管及精准扶贫等应用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个事情:通过卫星影像获取矢量,建立全国主要城市的信息模型,并将在互联网上发布,这个过程需要最新、最全的数据来做支撑,我们要搭建一个基础的三维数据共享平台,并进行定制化生产,提供精细化的服务。目前航天遥感发展的瓶颈主要是数据资源少、数据不共享、没有充分挖掘利用等。另一方面,国内航天遥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点及市场范围。比如高景一号有四颗,我们在与高景合作过程中做环境监测,我们提的要求是月度提供影像,将整个区域的违法事件提前监测出来,提前进行治理,这样能节约很多城市管理成本、提高政府管理的综合治理能力。航天大数据需要更加开放、获取方式更加便捷,资源更加丰富,结合城市发展、国民建设等需求,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深入挖掘航天大数据的价值。张建华:大家今天谈的比较多的是遥感,其实通导遥三个产业中,只有遥感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大产值,需要我们发动更多的钻研遥感应用的公司切入这个产业中,从而推动遥感行业的发展。



张建华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航天大数据在未来如何与百姓走得更近?如何为企业带来收益?张传军主任一直致力于航天的产业转化,就请张总为我们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张传军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执行主任
今天的主题非常好——赋能百业,澎湃未来。我现在主要是做航天育种产业,就重点讲一下与航天育种相关的农业。大数据在观光农业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比如我们在烟台种了两棵的西红柿树,每一棵西红柿树能够长到12米直径,占地面积120多平方米,每棵树可长2万多个果子、6千多斤,这样就具有了非常好的观光效益,10块钱一张门票,卖出30万张,门票收入300多万,非常稳定。我在想,我们航天大数据是否能够再进行颠覆性突破?西红柿树的生长条件与温度、湿度、光照、肥料、二氧化碳浓度、技术管理等很多因素相关。我们现在已经摸索到了规律,即长到12米直径、100多平方米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那么将来能不能长到直径30米、50米甚至100米,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只要将上述环境条件因素用大数据管理起来,对每个环境条件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就可以创造出无限生长蕃茄树的环境条件。再比如说,将来大数据到底如何使用?我们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工作目标就是全面乡村振兴,但是现在很多农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甚至解决一个农业问题有时候比发射一颗卫星还要难。以种植苹果为例,为什么南方无法种植苹果树?苹果需要持续一个半月以上的零度以下休眠过程,然后进行规律性升温,才能长出美味的果实,一般来讲,从0度升至5度用一个星期,5度升至10度一个星期,10度升至15度一个星期,15度升至20度一个星期,这样规律升温生长出的苹果特别好吃,而我国广大南方地区不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对于很多批发商来说,苹果从北方运到南方,包含采摘、分拣、装车卸车还有人力,运输费用是很高的。如果在广东这样的地方能够利用航天大数据找到一个适宜的地方种植,运用这些数据创造出局部的一个环境条件,在当地能够种植出苹果来,不仅让当地消费者很快享用到甘甜的苹果,而且能够有效解决运输成本问题,航天技术、大数据就可以在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再有重庆四川西南地区云雾较大较大,有时半个月一个月见不到太阳,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南方温度太高,如何解决降温问题?所有果蔬类理想生长温度在20度-30度之间,如果温度能够降下来,北方的植物长得就好,就可以移到南方种植,休眠问题也可以解决。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课题。期望航天技术、应用大数据、智慧农业为这个课题做探索。由于时间有限,我今天就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希望我们广大的航天人,用航天技术、航天方案和航天智慧为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共同将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做好!谢谢!



张建华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航天大数据如何帮助从事航天产业的企业更好地服务自身的业务,更好地服务社会?对于这个问题,请张仁飞主任为我们做一个总结。张仁飞军民融合专家

首先感谢驭星!这次2020年云天大会的主题和我们这个峰会的主题都非常好,大数据、云计算、新基建,都是正在深入学习贯彻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高频热词。我现在参与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的一些服务,前几天我们研究2021年工作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怎么样贯彻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协会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企、央企和民营企业,搭好桥梁、发挥好纽带作用,大数据、云计算、新基建,都是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我曾在航天测控部队工作,从“两弹一星”、从“东方红一号”到现在,我们还有很大的财富就是积累的非常海量的数据。航天驭星成立3年多来,已经服务了60多颗卫星的测运控和空间碰撞预警及处置等服务,而且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发展,我们国家要由大向强,不仅我们要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服务于社会民生,我们更要加大科技创新、加强自主创新,真正成为科技强国。而对这些积累的大数据的深度开发,包括二次开发、三次开发,是很重要的一环。比如刚刚回来的“嫦娥五号”,不仅不是当年苏联、美国“探月”的简单重复,而且获得的大量数据,对于我们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机械电子通信工程的研究创新,甚至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至关重要。前面几位嘉宾从卫星、火箭、遥感、育种等不同的专业,谈了各自的具体的做法想法和办法,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都积累有大量的数据,如何深入运用好开发好这些数据,无论对于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众民生,还是深入贯彻航天强国、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伟大复兴,我想都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现在驭星从地面站建设到星上载荷研制、再到数据服务,实现了全要素、全系统、全周期,再对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行深度开发,也一定大有潜力、大有可为!谢谢!

张建华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中国航天产业已经由试验型向应用型转变,试验型做是为了国家的技术进步,是一种大科学阶段,而现在是一个大事业阶段,在这个大事业里有很多产业,每一个产业都是大经济。从事商业航天的企业和机构都应该拥抱这个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开放的胸怀和创新的勇气一起见证航天大数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为国计民生提供的更加优质、可靠、高科技的服务!再次感谢几位专家的分享!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减,本文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往期推荐

驭见 | 火箭视角发射全流程,航天驭星见证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

航天驭星新年献词 | 2021,让我们成为火,无惧风的吹拂!
驭星速讯 | 中卫测控基地新增7.5米口径卫星地面站1套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