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为何成为商业世界的关键驱动力

设计CN北京 2021-09-26

以下文章来源于设计上海 ,作者亚洲领先设计展

 全新高端设计大展

 展现设计前沿 传递设计价值

 当代设计|精典设计|限量设计

 2019年9月12-16日 全国农业展览馆

设置星标用户

前往“设计中国北京”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功能按钮设为星标公众号⭐,捕捉前沿展会资讯与设计动态!

“设计上海”2019专场论坛回顾

第1场:《第一财经 YiMagazine》特邀引领潮流的设计师

及设计评论家座谈

回顾这一场年度设计盛会的难忘精彩瞬间



“设计上海”2019的科勒精选·设计上海设计论坛以“技术、工艺和创造力 – 朋友还是敌人?”为主题,特邀60余位来自国内外设计领域的佼佼者们共聚一堂。在当今这个异常严苛的世界中,他们引领创新、发挥想象、归纳理念,重新定义“设计”,为期4日的展会现场带来了42场精彩演讲及讨论。“设计上海”为你重现这些场场爆满的设计论坛所涵盖的前沿设计话题与精彩设计故事。


3月6日的首场论坛由中国权威经济媒体《第一财经》YiMagazine 主编赵嘉主持,以“设计为何成为商业世界的关键驱动力”为主题,与特邀嘉宾进行的座谈会。出席嘉宾包括:STELLAR WORKS 创始人堀雄一朗 Yuichiro Hori、UNSTUDI0副总裁GARETT HWANG以及众建筑联合创始人臧峰。


视频回顾:精彩现场重放



阅读论坛内容重点摘要

此场论坛主持人《第一财经》YiMagazine 主编赵嘉:

我首先介绍一下YiMagazine这本杂志,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新的拓展,同时我们也是财经领域最关注设计发展趋势的杂志之一。为什么一本专业的财经杂志会关心设计领域?因为设计不仅影响我们方方面面,也从根本上代表了创新的商业模式。我非常喜欢今天的主题,技术、工艺和创造力—朋友还是敌人?我今天也有幸请到了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界的嘉宾,希望用他们的案例,他们的感受来和大家深入探讨这个话题,首先我想请堀雄一朗先生介绍一下关于你公司中的一些商业的实际的案例,包括你对这个问题如何理解。

STELLAR  WORKS 创始人 堀雄一朗:

大家好,我是来自日本的堀雄一朗,我们公司STELLAR WORKS中文叫新纺家居,是一家日本与法国合作打造的公司,我们在上海有自己的工厂,完全在上海生产,虽然是一家国际合作公司,但是我们一直强调上海制造的概念,一直想要通过产品呈现中国的制造业的变化。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年的外国人,在我看来中国的设计制造业发生了许多变化。


主持人赵嘉:

那你应该在这期间目睹了很大的变化?


堀雄一朗:

我刚来到中国时,接触到许多中国的工厂、供应商他们走的方向都是批量生产。当时日本有许多精通技艺的工匠,但是会使用生产机器的工人确很少。而中国会熟练使用机器的工人非常多,所以许多品牌都选择在中国批量生产。但是因为品牌的数量要求、压低成本等问题使有的产品达不到欧洲标准。但是现在,工人们的手工艺都很棒,但是在价格上与欧洲、日本相比很有竞争力,所以我们想要通过我们的品牌宣扬中国的手工技艺。

主持人赵嘉:

谢谢堀雄一朗的分享。那么UNSTUDI0作为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会在工作时与许多很多不同行业的人接触,特别与科技行业的接触非常紧密,请GARETT谈谈你的看法。

GARETT  HWANG:

UNSTUDI0是一家荷兰的建筑事务所,于30年前在阿姆斯特丹创立的。如今在上海、香港、法兰克福都设立了分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建筑事务所。很高兴参加设计上海论坛,我觉得设计是和商业、经济分不开的。因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场地限制、客户需求等,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挑战。所以当这个行业在不断的发展时,我们一直都在做预测的工作,为未来做好准备。

主持人赵嘉:

你认为这些挑战对于设计师而言,在他们做出决策时会发生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GARETT  HWANG:

觉得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技术、设计和创造力影响了设计的方方面面。因为有时候完成一个建筑设计项目需要5-6年的时间,所以说有时候我们是为了解决未来的问题而设计。我们需要创新、技术一同实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赵嘉:

臧峰你们的众建筑事务所在中国本地做了许多本土的设计项目,能否分享一下你对这个方面的看法。

臧峰:

大家好,我叫臧峰,我来自众建筑,像我们公司名字表达的含义一样,我们一直觉得设计和人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我们的很多思考和很多想法都和人息息相关。我们给自己设想了一个回路,我们希望从社会上寻找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人提供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在后面的发展当中我们希望它可以进入商业的状态中,因为一旦商业化就规模化了,所以他可以帮助更多人解决同样的问题。

主持人赵嘉:

原则上你们支持商业化,技术和商业越来越紧密,对你们是有帮助的?

臧峰:

对的,我觉得商业化是很好的方式。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商业化,规模化,显然可以帮助更多人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这个是非常有效或者说非常优秀的一个解决方法。我们也是在这个回路里面进行我们和思考,不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都是在这个回路里面想的。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产品系列叫插件+,就是一个预制的房屋系统,一开始给胡同里面居民改善他的居住条件的方案,但是当我们把所有事情做完之后,发现这个预制化的盖房子的方法能够可以解决很多很多问题。

主持人赵嘉:

你的意思是说它设计可以复制到其他场景里面的?

臧峰:

对的,这个项目可以拿到室外,拿到乡村、拿到自然环境里,根据不同的场景去再次设计它的变化。但因为它是预制,系统化的,因此它可以应用在任何环境中。

主持人赵嘉:

商业化对于设计的推动力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商业化的高速度发展会不会对设计师的创造产生困扰?

臧峰:

我其实觉得不矛盾,因为如果设计师无法面对真实的使用场景和真实的现实条件,那么这可能意味着其设计也可能不具备商业化的潜质。我们要面对这种压力,提供好的、可以被使用的、可以商业化的解决方案出来。

堀雄一朗:

你说的建筑项目也好,或者是家具设计项目,当面对使用群体时都会面对同样的预算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如何做好前期的沟通,在实现既实现理想化的设计又可以考虑商业化的环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主持人赵嘉:

那么我的下一个问题,在中国现在有一个现象,在一些设计项目中,由国外的设计师来主导设计理念,同时与中国的工作室相互沟通合作。另外一个情况是当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被西方的设计理念包装之后,反而能够更成功推广到全球市场和海外市场。我想知道在这样的一个西方语境主导的设计领域,中国的设计在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因为几位都是既有本土的经验也有全球化的经验,可能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看法。

堀雄一朗:

作为家具行业来说,中国本土近年来涌出了许多出色的年轻设计师。我认为可以促使中国设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是需要设计师真正在国际化的环境中累计经验。因为设计师可以从国际化观众的反馈收获意想不到的感悟。

主持人赵嘉:

嗯,这需要较为漫长沟通过程。GARETT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GARETT  HWANG:

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国际化、多元化的建筑事务所。我们的世界团队也是拥有在亚洲、在欧洲等不同国家的教育、工作背景。我认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作品中本来就是凝聚了来自不同设计师的理念和技术的,有时候我们其实不需要将设计标签化,一个作品中可以拥有欧洲设计元素也可以拥有中国传统设计元素。

主持人赵嘉:

相当于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已经把多元文化的对话机制建立起来了。那么臧峰你们的设计团队也是有国内、国外的不同的教育生活背景的,你们做的项目多偏本土的,包括一些中国传统胡同里面的设计,那么你们是怎么协调这些矛盾的?

臧峰:

我想从两个层面谈我的理解,第一个是关于设计师的认知方面的。我认为设计师应该需要用全球化的眼光去看待设计,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一个国家,我们都是身处在现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文化大融合的前提下,设计不应该是被划分界限的,而是应该是开放的,交流性的。再回到我们的设计工作本身来说,比如我们设计的胡同预制化住房解决方案的设计,它看似极具中国特色,但是我们的合伙人发现在美国同样适用,美国的政府希望可以采购我们的技术方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很难定义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的设计还是美国的设计,设计可以解决的问题本来就是共通的。

主持人赵嘉:

我非常喜欢你们刚才说的”摘掉某些标签“的观点,那么你们有没有时候想要摘掉的是年龄的标签呢?就比如今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Prize)颁发给了88 岁的日本建筑大师Arata Isozaki,有的人说年龄与创造力无关,你们对此怎么看?

臧峰:

我其实觉得他早就该得这个奖,他的设计给我的印象很深,你完全感觉不到他是一个88岁的人,他永远在变化,从30多年之前的设计到现在的设计,每个都不一样,很难给他贴标签,比如说什么形式,或者什么风格,每次在寻求自我突破,这个是我自己认为他可以得这个奖很主要的原因。当你把他的作品全都串在一起来看,你可以感受到他不断的自我突破和对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力,真的挺感动的。我觉得这个奖是在颁给他的这个状态,而不是某个时间段的成果。

堀雄一朗:

我认为年长的人的体验和经验更丰富,但是年轻人更具有创造力。这是因为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快、生活方式也在快速的改变,家具行业本来就很难突破和创新,年轻人来自生活的思考和灵感,可以让为设计入驻新鲜血液。

GARETT  HWANG:

我认为发挥最好的创造力需要设计师有一个年轻人的开放心态,但是又拥有丰富的阅历,两者交融最可以激发创造力。

主持人赵嘉:

我想请你们在各自的设计行业,对于未来的设计趋势有什么预言?你认为设计行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GARETT  HWANG:

我认为在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就是我们要不停的去适应,在建筑的领域不断思考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另外科技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建筑行业的发展远远没有技术的发展这么快速,所以我需要一些新的设计方法,新的设计的技术甚至管理的技术。在UNSTUDI0我们所做的是采纳这种新技术,接纳这种新的方法,同时我们也在想方设法去弥补与不断发展的技术之间的差异。所以我们会不断跟进产品和设计理念的变化,也会不断和我们的在建筑业的各个合作方沟通和互动,通过不断建立沟通的桥梁来促进发展建筑设计产业。

臧峰:

我认为第一点是我觉得中国应该是全球范围讨论未来最多的一个国家,所以大家可以在中国看到很多关于未来的想象。很多想法已经超过建筑师可以设计的范围了,那些关于未来的指向会更远,这个是我觉得建筑师们无法预计到的。第二点是我和GARETT  HWANG的说法有些关联,就是我认为设计师在未来设计产业的发展中可能更多起到的是辅助发展的作用,而企业家们反而是真正主导设计发展的人群。第三点,我认为在未来设计师应该让设计变为一个更为开放、更全球化交流的世界语言。

堀雄一朗:

我认为在家具设计产业,手工工艺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品牌的价值也也会越来越高。

主持人赵嘉:

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的演讲,我们大家都受益匪浅。近年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设计对于商业化走向的影响力。设计并不只是一个起到”装饰作用“的环节,而是代表了全球化视野、打破商业界思维禁锢的推动力。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迹象,商业领域很多的CEO是来自销售,之后很多CEO可能来自财务行业,但是我相信未来CEO会来自设计师领域,谢谢大家!


关于“设计中国北京


作为"设计上海”的姐妹展,第二届“设计中国北京”将在规模翻番的基础上,于2019年9月12-16日再度亮相全国农业展览馆。展览将通过200多个品牌及独立设计师带来的家居、灯光、面料、材料和概念性装置,全面呈现前沿设计趋势及艺术与设计的全新互动,将吸引京津翼地区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房地产开发商、酒店集团、零售、设计买手、设计师、媒体和设计爱好者们。





2019年9月12-16日

全国农业展览馆



#designchinabeijing

www.designchinabeijing.com.cn


2020年3月11-14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designshanghai

www.designshanghai.cn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