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课一案 | 北工大"最美课程思政案例"分享——责任担当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我校开展了2019-2020学年优质“课程思政”案例评选活动。希望通过此评选活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创新教学载体,培育一批育人效果显著,“思政”功能鲜明的示范课程,提升课程育人能力。

在本次申报的课程思政案例中,教师们精雕细琢、精心凝练出与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相契合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生态文明等“思政”元素,并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将“思政”元素很好地嵌入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有效辐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教务处将分系列主题推出优秀案例的分享。


-  责任担当篇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一代人担负一代人的责任,这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历史得以延续的基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光荣的使命感,激励大学生发挥活跃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其成为国家、民族发展的主力,成为时代责任的担当者,意义重大。

本期分享的主题是基于“责任担当”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教师们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工程案例,以教学实践的亲身感受,培养学生们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履责中成长,在认识时代使命的基础上拥抱新时代,在担负时代使命的过程中建功新时代,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奋勇前行的英姿。


一、工程师的素养

01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任课教师:许成顺(城市建设学部)

案例主题:责任和职业道德—工程事故分析

章节名称:浅基础设计(第2章)

案例意义: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分析能力,它涉及到工程勘查、地基基础方案、设计计算到施工图的绘制,系统性很强,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态度。本案例重点引入了实际工程建设中,因对地基承载力的判断错误或对软弱下卧层的情况掌握不详所造成的工程事故。

通过两个典型的工程事故案例,认识基础工程设计中地基承载力的重要性。并多处引入成功设计案例及失败案例的对比,充分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利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典型工程事故案例分析,突出强调工程师的责任和应有的职业道德。

目前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占全世界的60%,包括南水北调工程、核电工程、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川藏铁路、西电东送等。这样的超级工程均需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以外,有必要注重价值引领、人格塑造和品行培养。

二、艺术人的追求

01

课程名称:新生研讨课

任课教师:枣林(艺术设计学院)

案例主题:与时俱进的设计定义带来的设计趋势以及设计理想

章节名称:工业设计理论介绍(第7章,第2节)

案例意义:本案例是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第一门学科基础课,通过浅析设计史,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唯物辩证法以及历史唯物论贯穿本课程,努力融入国家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政元素,同时强调工业设计对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并传递设计人员应承担的使命感、责任感。

本案例重点讲授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研究领域的设计趋势以及设计理想,以国庆70周年彩车设计与制作为切入口,强调设计的价值使命和设计责任意识。案例充分体现了工业设计是多学科的交互融合综合体,每一辆彩车从技术到呈现都是经历了反复论证、精益求精的过程。从设计到制作的过程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所有参与的师生都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克服种种困难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对设计和制作细节的完美追求,最终才能完成了对祖国70周年生日献礼。

案例启发学生用设计师的眼光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各学科先进的技术和应用,以及正确认识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工业设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努力将个人成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脚踏实地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国庆70周年彩车设计团队及作品

三、交通人的初心

01

课程名称: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基础

任课教师:赵晓华(城市建设学部)

案例主题:逢山开路,行业破晓

章节名称:模拟信号的数字调制(第1章,第3节)

案例意义:通过在传统的交通信息控制技术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从工程实践的角度融入我国“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2443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史,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解,推动了立德与树人,育才与育人的高校教育目标的协同发展。

案例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老一辈交通人不怕困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也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交通人要甘于、勇于、善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交通联系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新时代的交通人肩负“交通强国”的历史使命,面向未来,更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目标催人进,奋斗正当时。通过对此案例的学习,培育青年一代不断去汲取、融合、弘扬与践行中华文化责任担当内涵,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尽责任之心、行责任之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接力相传、久久为功,助力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好先行。

四、软件人的信心

01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任课教师:杜金莲(信息学部)

案例主题:使命与担当——关系模型及其数据组织应用中的自主创新精神

章节名称: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第2章,第1节)

案例意义:数据库是解决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利用的技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撑,目前在各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构成整个社会的数据体系结构。关系模型是数据组织的基本模型,是数据库的核心理论,在数据库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节以实例阐述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发展历程说明其在数据管理领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关系模型及其理论支撑、让学生理解数据组织的基本方法和研究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的抽象和归纳,逐步建立起利用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建模的意识,进而培养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介绍关系数据模型的发展历程、codd博士提出关系模型的思路以及社会对关系模型经过的质疑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对科学研究中的困难所应该具备的正确态度。

通过介绍我国的关系数据库技术研究状况,我国已有的数据库产品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让学生清楚我国在自主系统软件领域中所处的位置、存在的问题,明确每位计算机专业的工程师肩上的责任,树立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研发国产自主软件的自信心!

五、工程师之“戒”

01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任课教师:王晶(材料与制造学部)

案例主题:从事故引发的教训中看工程师的责任心

章节名称:压杆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设计(第10章)

案例意义:加拿大的魁北克大桥,主跨长达548.6米,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上最长的悬臂跨度大桥。然而,1907年8月29日,魁北克大桥在强度、刚度均合格的前提下,在实际承载重量远低于设计承载重量的情形下发生了坍塌事故,死亡人数75人。综合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四点:受到时代及科学认知的局限而导致的设计上的缺陷;建设公司考虑问题的片面性;现场监理的过于自负及总工程师的责任感不足。

1922年,加拿大七大工程学院将亲临过事故的钢材打造成一枚枚戒指,发给每年从工程系毕业的学生。为了体现是桥坍塌的残骸,戒指被设计成扭曲的钢条形状,用来纪念这起事故和在事故中被夺去的生命。这就是工程界闻名的工程师之戒(Iron Ring)。戒指戴在小拇指上,作为对每个工程师的一种警示。画图的时候,戒指接触图纸,意味着每个工程师都需要对自己的设计负责。

在《材料力学》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工程事故,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史上对相关现象的理解是不断深入的过程”这一认知规律;强化学生对工程设计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中切忌过于自负。

六、建筑人的使命

01

课程名称:新生研讨课

任课教师:张建伟(城市建设学部)

案例主题:心怀责任担当建造高性能建筑结构

章节名称:高性能建筑结构与绿色建造

案例意义:课程围绕“超级工程”主题,深挖我国古今重大工程结构建造所蕴含的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爱岗敬业、担当奉献等思政元素,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通过对比介绍我国从古至今世界著名的高性能工程结构,从专业发展角度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增强责任担当、环保与创新意识,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通过工程结构的历史与发展介绍,展现中国古代及现代工程结构的发展与巨大成就,阐明工程结构的功能:传承历史、记载文化、彰显艺术;承载现实、满足内需、防备外侵;发展技术,支撑未来。以北京故宫、中国尊为例 ,讲解我国工程师们如何通过建筑结构创新发展来传承中国历史文化、使我国在建筑结构领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大地震的震害分析,说明结构工程师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美国“9. 11”事件中 “世贸中心”为何在爆炸袭击后短时间内倒塌、我国央视大楼在“正月十五”大火后能修复正常使用为例,认识高性能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以授课教师所在课题组参与中国尊、天津117大厦、鸟巢奥运场馆等国家重大工程结构创新与科技攻关并获得高水平科技成果为例,激励学生热爱专业、勇于创新、担当社会责任,并深刻认识我国社会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工大科研团队扛起使命,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坚持不懈

七、食品中的小康

01

课程名称:食品商品学

任课教师:孙国辉(环境与生命学部)

案例主题:食品安全与全面小康

章节名称:《食品商品学》绪论 (第1章)

案例意义:食品质量与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食品工业和贸易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加上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愈加重视。社会对高校培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单一技术型人才转向技术、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开设《食品商品学》课程,向学生系统讲述食品商品学的知识,传递思想价值理念,培养具有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食品专业人才。

本案例以“《食品商品学》与‘全面小康’的关系”为主题,将《食品商品学》课程内容的重要性与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联起来,对于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专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保障食品商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商品学》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017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食品安全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此,在绪论章节讲授《食品商品学》的课程内容和任务时,可以将党和国家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和纲领性文件、重要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讲话有机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去,达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同向同行。

八、司法中的操守

01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

任课教师:左宁(文法学部)

案例主题:监察委员会的由来、职权

章节名称:国家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第3章)

案例意义:首先,从机构设置来说,监察委员会整合了反腐败的资源和力量。在监察委员会成立之前,我国反腐败资源和力量主要包括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行政机关内部的监察机关,还有人民检察院内部的反贪部门、反渎职部门,以及预防腐败部门。监察委员会是在整合这四支反腐力量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这一部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党在反腐败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明白党对国家未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没有党的坚实领导,不可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

其次,从管辖范围来看,监察委员会实现了公职人员全覆盖。监察委员会将监察对象由原来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拓展到所有的行使公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通过这一部分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是公职人员,就应当执政为民、司法为民,未来在公职岗位上应当奉公廉洁、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后,从权力属性来讲,监察委员会是法制化的政治机关。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使监察委员会获得了与政府、法院、检察院同等的政治地位,具有了权威性。监察委员会遵守宪法、监察法等法律,高度法制化。通过这一部的讲解,展示党的高度自觉性和先进性。党员也应当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党员更应当模范带头地遵守宪法和基本法律、法规。由此教育学生树立尊重法律的信念,培养遵守法律的习惯,将守法、护法、爱法的法治精神融入生活,高度自律、自觉,为法治国家的昌明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公众号 北工大教务处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