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念 | 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


   声音,图像,身体的感知都来自振动,宇宙是全息的,振动即宇宙本身。



一种无形的力量比电波、光波更了不起.


电波是文明物质生活的统帅,现今的繁华城市里人类总免不了要受电波的控制。虽然我们看不到电波,但都相信有电波存在。


光波即现即逝,暴风雨欲来前,电闪雷鸣,当光波划破宁静的苍穹时,小孩子会马上掩耳,因为他们知道,闪电後立刻就会打雷。科学家告诉我们,光波的速度比声波快,一秒钟是三十万公里。


现在,科学家又发现,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比电波、光波更了不起,它能毁灭世界,也能拯救宇宙,那就是——你我心中的心念。


水知道答案


日本江本胜博士给我们带来了「水的信息」,他经过八年的研究,不断的实验,证明了水是我们心念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心念、情绪、言语、祈祷的音声都会影响水分子的结晶。水确实能感应我们每个人的知觉,也能感应集体所发出的心波。这正是「万法唯心造」的科学证据,结合了唯物与唯心的思想。西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一切物质都是波动的现象,皆是人们的错觉」,「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种东西,实际上只有场,物质不过是场里场强特别高的地方。」


善心、善行是身体健康与世界和平的基本要素,江本胜博士此次讲演以学术的角度阐明水、人类、地球的关系:


物体震动产生能量、发出声波。人心念的波动对物体能起一定的作用。

水能感应声波、心波而产生结晶。(他主要以水做试验并获得重大发现,详见本网中《善的讯息可以产生美丽的水结晶》)


因此我们一起心,一动念,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瞋心一起,身体会产生毒素,至少三天才能平静。


心念的波动,从个人到家庭、社会、世界,甚至到宇宙,莫不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追求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快乐,向往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得从自己内心做起;善心、善行是基本要素。


水对外面的境界会有感知,微尘、植物、矿物,没有一样没有见闻觉知。当我们以尊敬的心,感恩的心,欢喜的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面的组成都是美好的。如果以瞋恚的心面对外面所有物质世界,它会变得很丑陋。这个道理正是佛经上所讲的〔境随心转〕。


人们的心波竟能飞越千山万水,横跨际涯。


首先,他汲取世界许多地区的水份做试验,发现许多都市的水都严重地受到污染。他居住在日本东京,东京的自来水深受化合物的影响,因此其结晶很难看这是文明人的缺憾!人类不能缺少水,一切动植物、生物都不能缺少水,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不可或缺。人类的身体百分之七十是水,水源不净,身体健康肯定受影响。但是,科技、工业的发展必定影响自然生态,水源首当其冲。如何改善水的品质呢?江本胜博士依据水会受物体震动而起变化的原理进行试验当他播放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名曲时,在显微镜下,他看到水的结晶随着优美的旋律而不断产生变化,原来,水竟能欣赏音乐!



江本胜博士也让一些孩子做试验,他把自来水瓶摆放在屋子中央,几个孩子手拉着手围绕着自来水瓶祈祷:「水,干净吧!」在显微镜的透视下,我们看到水的结晶从支离破碎渐渐变成完美的晶体。孩子们看到水竟能感应到他们纯洁心灵的呼唤声,天真的脸蛋绽露出惊喜之情。古人说:「花能解语,玉能生香」,我以为诗人说梦话,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无情众生并非无情,而是含情脉脉。是故,大自然中,不只花能解语,玉能生香,顽石点头亦非假。佛在《楞严经》上早就说过这深奥的道理:「宇宙万物皆能见闻觉知」。


不久前,江本胜博士到以色列去。临走前他把一瓶东京自来水留在东京的办公桌上。身处以色列,他对数千里外的这瓶水进行虔诚的祈祷……三个小时后,东京的职员通过网路给他传送自来水的结晶变化过程:


自来水的结晶由残缺逐渐变成完整的晶体!目睹这奇观,大家莫不啧啧称奇。人们的心波竟能飞越千山万水,横跨际涯,不受任何干扰和阻拦。在古代诗文中,我们看到许多游子羁旅他乡时,总在夜深不眠的时刻对月怀亲,其亲人往往也能感应到,尤其是其中一方遭遇不测时感应最显著。这就是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又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的心波确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阿弥陀佛〕四字的篆刻,水的结晶最为清晰明亮,在讲演时,江本胜博士特别放映他的新试验结果:


〔爱〕字的篆刻标签,水的结晶很美。

〔感恩〕的标签,水的结晶居然像个〔心〕字。

〔阿弥陀佛四字的篆刻,水的结晶最为清晰明亮,而且,更妙的是结晶的中央竟呈现七彩色。

〔妙法莲华经〕的标签,结晶很像莲花。




水不但能读各国文字,也能听各种语言,还能理解各个宗教的祈祷唱诵声:不论是基督教、回教、犹太教、兴都教,水的结晶都很漂亮。水可以说是吾人精神能量的传输媒介,感谢、关爱、快乐等正面的心绪会使水分子产生美丽的结晶反之,仇恨、嫉妒、压力会让水分子的结晶丑陋不堪;这样的水如果日夜饮用久而久之,势必影响我们身体的原子核、DNA、器官,最终甚至导致病变!这一点我们不得不警惕。


「爱」与「感恩」的磁波最能感动一切万物。

宇宙万物皆能见闻觉知



江本胜博士姓江本,名胜,他并非佛教徒,但是他所做的科学研究证明了佛在三千年前所说的真理「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即是说,大至世界,小至微尘,都能随着我们的心性改变,我们起心动念所产生的波动能改变周遭的环境。


江本胜博士的实验,印证了佛在三千年前说的「宇宙万物皆能见闻觉知」滴水结晶,是吾人心念的映照。


因此,我们的心念是善的,充满爱心的,至诚感恩的,这心念能使我们充满喜悦地生活,也能促使我们周围的环境更美好,心灵净化,尽大地是清泰故乡。


推而广之,世界和平将指日可待。反之,若是心怀不善,争名夺利,竟争的结果导致斗争,斗争将演变成战争,世界即毁于一旦。综观现今世界动荡不安,自然灾害愈加频繁,为解倒悬之势,欲拯群萌之苦,奉劝世人要以爱心和真诚的心对待一切事、一切人,孰福孰祸,就取决于你我心中的一念。



水不但能读各国文字,也能听各种语言,还能理解各个宗教的祈祷唱诵声:不论是基督教、回教、犹太教、兴都教,水的结晶都很漂亮。水可以说是吾人精神能量的传输媒介,感谢、关爱、快乐等正面的心绪会使水分子产生美丽的结晶反之,仇恨、嫉妒、压力会让水分子的结晶丑陋不堪;这样的水如果日夜饮用久而久之,势必影响我们身体的原子核、DNA、器官,最终甚至导致病变!这一点我们不得不警惕。


宇宙时空物质量能量力量探讨


现在世界上的科学研究,通病是片面性。各种原因使大家都在那里瞎子摸象每个人都拥有局部真理,谁也说不服对方。相对论、量子论…..争论了几十年,更加复杂化了,大统一论还遥遥无期。物理学倒是变得越来越难理解了。都说“大道至简”,越是真理越简单。为什么更复杂了?是不是起点出了问题?研究方向错了?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我换一个方向来考虑。

现在的科学研究,许多基本名词术语都没有统一。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什么原因?我先从这些名词着手。


任何事物的研究都必须从“天、地、人”几方面共同来考虑才行。

“天”一般是指天时,即时间要素。

“地”一般指环境、场、空间要素。

这两方面也就是我们说的四维时空。这是大家都不会忘的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都知道会连用。当然还有小的差异。


最有争议、差异最大的是“人”这个要素。我以为,“人”指我、你、他、它…..,总之,世间万物,实在的东西。


 “人”,这里指的应该是下列内容:

1.研究者  研究者的观察、研究肯定会对事物发展产生影响。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2.被研究者  不管被研究者是猪还是石头或者光子。这个被研究者往往还是复数种类不确定,个数不确定。这是我们现在常常忽略的问题,也很难完全考虑周到。


3.有时侯还应该把研究用的仪器设备算上。


一: 时间和空间


关于时间,有不成熟的认识。

我认为:时间不是个“东西”,不是物质。物质属阳,时间属阴。物质一定在空间运动,变易。物质运动、变易才能够被我们认识、感知。时间是物质运动状态的量度标尺。量度也就是比较,用未知与已知比。用不同的标准比较、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就有不同的时间。有“运动时间”、“标准时间”......。


时间是比较的尺度。比较就得用参照物。比如用光子的运动速度作标准尺度的参照物。


绝对时间、存在时间、.运动时间及公共时间是不同角度说的同一个事物。运动时间=距离÷速度。


1.  时间的定义应该是物质运动、变易的量度标尺。本身属阴,非物质,是虚存在。


2.  空间无穷尽,是“无”。只有在时间标尺下才能够确定局部空间即“场”,也才使空间成为“有”。也才能够感知物质及其运动。物质属阳,是实存在;时间属阴,是虚存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也即是说只有时间-空间结合才有意义,有物质就必然有运动、变易,有运动、变易就必须要用时间这个尺标来度量。


3.相对时间、绝对时间都必须是与对应的相对空间来说才有意义。每一个确定的时间对应为一个相对的局部空间。时间的流逝对应的是局部空间的变换。


4.  时间是否倒流?这是没有意义的问题。结合2.可以知道,因为物质每时刻都在变易,也即局部空间在变,这个场内的每一个物质都在这个时间内变,变化的方向各异,可以说不同时间的场即局部空间就不同。“时间倒流”时,我们不能够正确地还原过去每一个时刻的场,也就无法回到过去,就算超光速了,也没法时光倒流,也就是不可能让我们倒着变化。时间不可逆。所以不会有太空旅行回来后比儿子年轻的状况。


5.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4维时-空来描述物质及其运动。而各物质是套叠重合在看似相同的空间区域内同时进行各自的不同运动、变易。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的物质运动应该用不同维来描述。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36重天”。




静止的物质,没有时间 运动的物质才有时间,但静止与运动却是相对的。

静止的物质也在运动!它内部在不断的“聚散生灭”。它的位置在微动,振动我们用宏观的尺度(即四维时空内)当然量不出它的位置改变,所以说它“静止”。所以只是相对静止。-----今天想到,补补充。


二:空间及场


 空间是与物质及其运动相关而存在的。有物质必然有空间,阳中有阴。而有空间必然会生出物质,包括以太这个暂时还不被科学家们承认的微物质,阴中有阳。物质在空间中生灭聚散,所谓阴阳相互生互根,“无”中生“有”。这个“无”并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们现在还无力认识它的真面目。按照传统哲学分类,空间应该属“阴”,大阴。它本身是虚存在——无所不在而又处处虚空。空间是与物质及其运动相关而存在的。


空间是以任何一个物质质点处为球心,以无穷远为半径的球体(应该是无形的)。体积当然是无穷大!其大无外!所以是虚存在,好似“无”,为“阴”。空间内不均匀地分布各种物质及其微粒。这些微粒是“阳”,阴中所生出的“阳”。空间是因为这些微粒的存在而存在的,没有物质这个“实、阳”,就没有空间这个“虚、阴”。所以,没有绝对的真空。有人说空间充满有以太,我以为是对的。


虚空不空,“以太”是存在的,当然可以叫其他名字没有绝对的真空。宇宙中所有物质都在发散电磁波即更小更小的微粒。这就是“以太”。这就是能够实现“无中生有”的原因。以太是微物质发散的更小的微粒,暂时还不能够被我们所认识。不能因为它太小,我们感知不到它就说它不存在,说“无”。物质总生存于空间之中,“阴中有阳”。以太充满空间才使物质这个“阳”“ 无中生有”,“阴中生阳”,生生不息。


 我们的宇宙是由多(维)层宇宙套叠,所谓36重天(注意这个“天”是指时-空场)。每个原子都是一个宇宙。每个电子都是一个更小的宇宙……。每个微粒都是一个小宇宙,它都以自己为球心,不断地但是“一份一份地”向球体的外周空间发散更小微粒。这使每一个小宇宙都具有这样的形态:内实外虚。他们的发散物也可以很容易地穿越而过。这些小宇宙之间可以叠加。当然在每个微粒子的运动路径上,它也很有机会俘获从不同方向来的其他更小的微粒使自己再生。发散使粒子趋于“无”,这个“无”或者说真空不是没有,而只是表示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观察到它们。此时没有,彼时间有。或者此位置没有,另一个位置出现。每一个宇宙都是内实外虚的球体。半径无穷大,层层套叠,共有空间。因而,任一微粒与周围一定范围(场)内可见或者不可见的存在相互作用。分析问题不可以孤立地看,必须天地人多方面结合全面看。


宇宙空间是无限的,“其大无外”没有边界。是“虚空”的、“无”的。虚空中弥漫着物质碎粒,“无中生有”。“阴极生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这些宏观世界是在这个无限的宇宙空间之内产生的,成长变化的。我们不能够在这个无限的时空中既明察秋毫,又高瞻远曙。物质的发散聚合都是在开放的球体空间内进行,而我们只能够在一个小的范围来观察它。我们所能够认识的只是上述空间的1/∞。一个或者数个局部空间,也称“场”。 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因为场内充满不断生灭聚散的微物质,却实实在在表现出物质实在特性。因此,有人说场是实在的,是“阳”。场是指粒子运动的有限范围,或者我们的视界范围,也可以用相空间这个词。每一个相空间可以称为一个世界。



一个小宇宙就是一个局部空间。所以每个小宇宙都是内实外虚的以自己为核心,无限远为半径,没有边界。当然,我们可以说原子的最外电子的轨迹就是它的边,这就是一个局部空间。这个局部空间称谓很不统一,有的叫“场”有的叫“世界”,“小宇宙”,有的称相空间。一般以X、Y、Z三个维度来描述这些个局部空间。这样就使空间变得有形了。局部空间或者说场才能够被我们感知。局部空间总是多个共存在、套叠存在的。所谓36重天(注意这个“天”是指时-空场)。这些局部空间之间也许是平行关系(如中国和美国),也许是层层套叠(如分子、原子与电子)。套叠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当然会有“塌嵌”“卷积”,下层空间缩卷成为一个点,“静态”的点。


空间与局部空间是容易被混淆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很多人就在把空间与局部空间混为一谈,结果是把自己弄糊涂,也把其他人弄糊涂。


研究问题必须同时考虑“天”和“地”,当然不能够忘了“人”。必须三者共同来考虑,缺一不可。


三:  物质



宇宙万物的本质是和谐、对称、平衡、有序的,是互补相协的,是在对立中形成统一;如历史上人们对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实际上光既是粒子又是波;波和粒是一个物质的两个方面,是从时间看物质的变易或者空间看变易的物质。宇宙万物的运行既有确定性、因果性、决定性,又有不确定性、非因果性、非决定性,两者是对立的统一,是互补的。


物质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人们的感觉而存在,这是传统的哲学定义中对物质存在的属性的最为经典的看法。但是物质的存在与否又与“天、地、人”都密切相关,物与物,物与人…...必须结合起来看。现代物理学的问题就是常常把它们割裂开来分析。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是容易出错的。


如果一个物体存在,那么作为一个个体而言,我们描述这个物体,它必然以两种形式而存在。一种形式是静止,另一种形式是运动。这依赖于以其它的物体的存在状态作为参照,对这个物体状态进行描述。或者推广到描述目标,一种是物体的存在状态不变,另一种是存在状态在变化。这依赖于物体在不同的相邻时刻两种存在状态的比较上。在表述上,前者偏向于物体存在的属性,后者偏向于物质的运动进程。


所有的物体都在存在,并且都存在不同的运动状态,这作为一种先验的经验约定或者作为一种经验感觉。我们不能找到一种对单个物体进行描述的绝对的参照物体,因为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可以作为一种参照物体,去对这个物体进行从宇宙的角度上来看描述。这对于我们采用一种绝对的描述体系是困难的。


1.   世界是物质的,也即是“人”的。物质都是阴阳合一的,质和能,精神和肉体,形状和神态……。物质具有波-粒二相性。波-粒二相性是物质的阴阳两面,缺一不可。它是粒子,它有形状、体积、质量等实物特征,质为“阳”。粒子有能量,能量为“阴”,是虚存在,我们是由物质阳的运动来感知能量阴的。从E=MC*C可以证明:质能一体,阴阳和合,互生互根。因为物质在按照光速的平方运动,它就有对应的能量。因为有能量,所以它一定在不停地运动、变易。运动、变易产生波,聚集或者耗散能量。——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物质得占有一定空间,在一定空间范围(即场)内运动。运动、变易就得用时间来度量。


2.   物质的形态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每个原子都是一个宇宙。每个电子都是一个更小的宇宙……。宇宙、物质、原子结构是相对实心的虚球。单个物质内实外虚,呈星云状,以一个核心为实体,如恒星。外部在不同轨道上有若干行星。行星核外轨道上又有卫星……。微物质也类似。这使每一个小宇宙都具有这样的形态:内实外虚。他们的发散物也就可以很容易地穿越过这些外虚空间。这样,这些小宇宙空间之间就可以叠加。也会“万有引力”。力有方向,电有方向。它们的方向是由物质由核向虚空方向发散这个特性决定的。


我认为,电子与原子有相似的结构:宇宙、物质、原子结构是相对实心的虚球半径无穷大。层层套叠,共有空间。因而,任一微粒与周围一定范围(场)内可见或者不可见的存在相互作用。位置邻近的原子发散物在他们的共同外围生成电子的可能性最大,形成“价和”。使原子结合为分子……构成物质。物质发散的微粒会在附近重新聚合,同类的物质再生出同样的物质。让我们看见不变的、实在的、静止的物质。其实它们已经历并正在不断的聚散生灭。它的位置实际上发生了很微小的位移,我们无法感觉到。


我赞成“物质无限可分性”。不可分是相对的,是受人的认识水平限制的。我们人类只能够在四维时空内活动,一般人就只能够理解四维范围的可分性,对更高维度的物质运动理解比较困难。


3.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暂态的、“变易”的。变易是绝对的,是物质的本质特性。变易使我们感知“能量”。能量是物质变易生灭的根本动力。力(引力与反引力、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是物质变易生灭状态的反映,能量为“阴”,物质为“阳”。现实是它的暂时平衡态。对过去、变易过程则只能以虚态,“波”的方式反映,力的形式表现(机械力、电磁力、热力 ……或者斥力、引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及有的人说的强核力、弱核力等是不同层次物质之间力)。所谓“力量”是否就是物质质、能在某个方向聚散生灭变化的速度的量度??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乃是通过场来传播的“场”就是宇宙的局部。看似虚空,但实有等待聚散生灭的物质碎粒(过去称为“以太”)。 每一个物质都的暂态的,都在变易。不停地在聚散生灭。聚散生灭是物质的本质特征。热辐射就是我这个理论的最好证明。 “核聚变”、“核裂变”是人为的聚散生灭,也向我们证实了物质的这一特性。“电磁波辐射”“光电效应”则是自然的聚散生灭。它与人为的区别在于:一是自发的(椐说在绝对零度以上?),二是有可逆性(电磁感应、光生电流,电流生热,热使电磁波辐射加剧……),还有普遍性(任何物质?)。物质在不停的作聚散,也即"生灭"运动。聚合使质量、能量聚集,聚而成形,实在。发散使能量减少,转移,改变形态。散而失形,虚无。聚散生灭使物质变形、改变能量态。不同的物质以自己为球心向外发散较小的物质──质子、中子、电子、光子、轻子、夸克和介子……。不同物质发散的粒子运动速度,初相及能量不同。我们在定点就看见分散的“粒子”生灭的“频率”不同。在一定范围内看见离散的、不连续的“粒子”。发散完了,走向“灭亡”。“有归于无”。“放射性物质”“波粒二象”,“电磁波热辐射”。物质的“色、香、味、形”不正是物质不断发散的证明吗?


4.  聚散生灭是物质的本质特征。每一微粒在运动路线上都不断以自己为核心向外发散更小的微粒,使自己逐渐小,虚化,消失(即不能被感知)……。


每一微粒在运动过程都与周围其他位置来的微粒聚合,逐渐增大,充实。大到能被我们认识。在每一条光线线路上,我们以自己的认识能力就看见离散的一个个的“粒子”。“粒”是形态、体积、能量载子在同一原子的同一半径,我们依次看见了同样大的电子,以为它是同一个电子在绕核旋转。(半径内外没见踪迹原因:1是它速度快2是它形体在变易)比如原子从核向球面各方向发散(走直线)发射质子,电子……。它都以自己为球心,不断地但是“一份一份地”(量子化的)向外周空间发散更小微粒。发散使粒子趋于“无”,这个“无”或者说真空不是没有,而只是表示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观察到它们。在每个微粒子的运动路径上,它也很有机会俘获从不同方向来的其他更小的微粒,使自己再生。此时没有,彼时间有。或者此位置没有,另一个位置出现。当它俘获从不同方向来的其他更小的微粒,使自己再生,成为又一个微粒子。这就是“无中生有”了….。 


它本身也在发散,所以很快就“无”了,但是到一定位置,它又再生了。因为它是不断地在变易,所以它看起来是量子态,一份一份地不连续。它是粒子,同时它又是波动着的、变化着的(体积和位置或者说质量P和动量q)。这些粒子生灭聚散变易使它的体积、运动速度、承栽的能量都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就是“波动”。“波”不是运动路径,而是聚散状态,变易规律。由此,30万公里/秒的光速应该是平均值。它的速度是波动的,是与它聚散状态关联的。超光速的物质应该存在。王力军发现300倍光速可以解释和理解 。…很快人们就认识到原来所有粒子都是弥漫在空间中的某种场,这些场有着不同的能量形态,而当能量最低时,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真空”。因此真空其实只不过是粒子的一种不同形态(基态)而已,任何粒子都可以从中被创造出来,也可以互相湮灭。


5.   我认为:电子在绕轨道运动是不真实的。我这样理解轨道及能级:电子是原子核发散物,磁子(我认为有磁子)是电子的发散物,光子是磁子的发散物……。电子的旋转运动实际是不同时间在不同地点看见的不同电子的暂态。


原子不是稳定的。稳定是暂时的,相对的。它在发射,也在吸收。稳定瞬间是平衡态。质能不同,轨道分层次,同类的发散物肯定在同一个半径轨道处聚合,这就有“能级”。在每一个能级上它最容易聚合相同的粒子。更远处太小,更近处还没有微粒。它总在左边相聚,我们认为是“一个”粒子向左旋,反之我们说它右旋。实际上应该是许多粒子在同一个能级上依次生灭。不同能量级上它的速度应该是不同的。----越来越快?快过光速,我们就找不到它了。只有集结到足够大,比较慢的微粒,我们才能够感知。电子的运动方向只应该是放射状直线的(邻近物质引力会引起弯曲但不是旋转)。所谓“旋转轨道”是同类粒子总在相同半径处聚合。入轨前是“微子”,看不见,半径外又分散,虚化。电子(物质)在左侧更易重聚,它就表现为向左移动。整个旋转轨道上我们就先后看见1-N个电子的向左旋转。其它基本粒子同理。原子的价电位不同应是原子核发散速率不同的反映。发散速率不同,在同一轨迹聚合的机会不同同轨电子的“个数”就不同。原子之间的亲合能力(化合价)也不同。相邻原子的发散物应该在它们的共同外围聚合。这就是“价和电子”,“化合物”“分子”。惰性气体、不活泼物质,说明它们本身的聚散是相对平衡的。金属、非金属则是它们分别为发散型或者聚合型物质,当然相互吸引。当然,不会在原来位置,位置会偏左或者偏右一点,这不断再生的若干电子就成为了绕轨道左旋或者右旋公转运动的一个电子了。关于“电子的自旋”:原子以电子为壳、以“电子绕核旋转”为“自旋”。电子以电子的发散物为壳,以“电子的发散物绕核旋转”为“自旋”。自旋是上一个层次的公转。


6.  电磁波  光、电磁就是同类物质。光就是电磁波!电子发散为磁子,更小,更快,众多,各方向外(只在垂面聚能,其他散乱),磁聚而为电子(只在垂面能聚合) ……。在空间就成为电磁波的传播。所谓“波”,是聚散变化的规模或者状态,也即粒子为阳,为实。波为阴,为虚。互生互根。“波粒二象性”,波和粒是一个物质的两个方面,是从时间看变易的物质或者空间看物质的变易。


光本身就是电磁波,电磁波也有诸如折射,反射,衍射,干涉,偏振等与光一致的现象。电子以自己为核心不断向外发散微粒。在一个平面圆轨道上的所有电子发射的微粒一定会同时向轨道中心聚合,形成一个磁子。在与电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磁场。下一层再生成一个……。在一个与电流平面垂直的平面圆轨道上的所有磁子微粒一定会同时向轨道中心聚合,形成一个电子。下一层再生成一个……。在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电流。如此电子发散生磁,磁聚合变电……,形成电磁波。所谓“波”是聚散变化的过程状态。“粒”是离散的聚合物暂态实相。每一微粒在运动路线上都不断以自己为核心向外发散更小的微粒,使自己逐渐小,虚化,消失(不能被感知)……。


先哲所说“36重天,天外有天”, 这个“天”是指时-空场。是说我们的宇宙是多重套叠的。


7. “映象”、“阴影”是物质的部分发散物在附近平面的集合体。同频,幅度成比例,与初相有定差(或者反相)但质量能量很小。色形味是物体的表面物质的较小发散物在我们的感觉器官处的集合。质量能量很小,不实在。“灵魂”、“鬼神”的“存在”也许可以由此得解。




四:能量 力量


能量是什么?这个问题还真没有看见谁说明清楚了。能而可以量化,说明它可以被感知,尽管它不是实体。我认为:质能一体,能是物质的另一面。E=MC*C  E=1/2MV*V就是质能一体的数学表达式和明证。 物质为阳,为实可以看见,有形,占有空间;质因为有能量存于内而不停地运动,变易,聚散生灭。质因为动而有形。质动而显能。能为阴,为虚,阳中阴。依附于质,只能够被动感知。能量是物质变易,聚散生灭的内在原因;质是能量得以存在的依托。无质量就无能量。质量聚而能量生,质量散而能量去。能量因为物质运动、变易而改变、转移。运动速度相同的物质可以认为是同类物质,在同类物质中,质量M越大,所具有的能量E就越大。而同能量的物质质量越大,速度就必然很低。温度是热能的量度。温度高,说明该处聚散生灭运动更频繁,有丰富的、看不见的微粒,物质在自己的附近重聚的机会多多。热物质位移占有的空间就大,体积增大。质能一体。物质因有能量而一定向外发散(电磁波辐射)具有发散的原动力。爱因斯坦(A.Einstein)在构造出狭义相对论不久,就从中推导出了E=mc2 这个古里古怪的公式。当然从哲学上论起,人类也是第一次认识到质量居然和能量有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质量再轻的物体蕴含的能量也是极度惊人的。


由E=mc2    m=E/c2 知,质量和能量应该是成正比的。质量越大。波长越小能量也应越大。由E=1/2m v2知,动能动量也与速度正关联。能量一定时,质量大的物质相对静止,成为核心,能吸引(聚合)更小的物质。自己则不停的发散(电磁波辐射)。用康普顿自己在的论文《X射线在轻元素上散射的量子理论》作出的结语来说:"对这个理论的实验证明,非常令人信服地证明,辐射光子既带有能量,又带有定向的动量。"


力是物质聚散生灭的状态的反映。物质因为有能量而有力,因为有力而一定不停地运动、变易。


物质在世界中,世界在宇宙中,宇宙在……。空间充满微物质,分布是不均匀的,变化的,物-物之间必然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我们称为力。力F=MA有几个特征:1.它有大小和方向;2.它一定是在两个物质之间作用;3.它的量与物质的能量相关;4.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与我的物质聚散生灭变易理论是合拍的。


“聚-散”相遇表现为引力,你散我聚正好。力量大小表明物质聚散变化强弱力的大小是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的,与距离成反比——越远,质量越小,能够获得的微粒就更少,力量当然就小。力的方向由物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决定。


在两个物质之间才可能有丰富的微粒再生,所以两物质相向移动,力的方向指向对方。这个状态我们称为引力。反之叫“斥力”. “万有引(斥)力”因为 聚散生灭是物质的本质特征。“散-散或者聚-聚”相遇表现为斥力,所谓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电极性是引斥力的一种表示。电性是同一类物质在同一时刻的不同状态!它们都只是暂态!质子刚由更小的微子聚合,带正电。电子是发散态的,表现为负电性。中子是平衡态,不显电性。电和磁等的同极相斥可以认为是聚聚不能聚,散散离更远。“反物质 ”是更大物质的反方向发散物的聚合体(物质 以自己为核心向各方不停放射“微子”)。



宇宙万物的本质是和谐、对称、平衡、有序的,是互补相协的,是在对立中形成统一;宇宙万物的运行既有确定性、因果性、决定性,又有不确定性、非因果性、非决定性,两者是对立的统一,是互补的。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确定与不确定,有序与混沌,线性与非线性、因果性与非因果性,都是引力与反引力(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在不同时空环境中相互作用的不同态的体现,是宇宙各级量子相互作用中显现出的不同态,两者是对立的统一,遵循“从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变化规律,微观物质能量的线性、有序、确定性、因果性、决定性运动形成中等物质能量系统的非线性、混沌、不确定性、非因果性、非决定性运动,进而形成宏观物质能量系统的线性、有序、确定性、因果性、决定性运动。表现为宏观上全局上的确定性、线性、因果性、决定性,微观上局部上的不确定、非线性、非因果性、非决定性。


局部的微观的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非因果性、非决定性,并不影响宏观物质能量系统运行的确定性、因果性、决定性,如太阳内部微观量子运行的不确定性,不能改变太阳整体运行的确定性——太阳必将成为红巨星,进而演变成白矮星;如宏观的银河系可见物质必将被银心黑洞逐渐吞噬;这源于宇宙万物处于非常复杂的四力竞争与协同之中,宇宙环境中各级量子之间相互干扰非常频繁,造成在微观量子层次的不确定、非因果性、非决定性,且在能量差异不大的物质中这种相互干扰特别容易实现,如空气中的灰尘在分子的干扰下显现出的不确定,而这些微观量子对太阳、银河系这些巨能量系统的干扰就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如太阳、银河系、宇宙这些巨能量系统的运行是确定的、因果的决定论的。


众多确定性、因果性、决定性的能量干扰相互干扰,形成新的不确定、非因果性、非决定性,然后由这些不确定、非因果性、非决定性的能量系统相互干扰,形成宏观上的有序和确定性、因果性、决定性,也就是四力从平衡到不平衡,从有序到混沌,再从不平衡到平衡,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变过程。


微观上局部上的不确定、非线性、非因果性、非决定性是由于物质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决定的。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使物质之间聚散生灭的程度不同,作用力不同。物质在更大范围则是均匀的分布。


文章选自:网络  编辑 | 悟空


平台分享: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修行在于个人 


全息宇宙平台每周六开设线下沙龙分享会

预约请咨询小编


小编悟空

(请勿重复添加,重复进群)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相关文章

生命进阶 | 刘丰深度对话全息宇宙

全息问道 | 正山小语,莫非与净圣的对话节选

灵魂的力量:容,真维识量

宇宙能量 |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宇宙的真相 | 意识 结构 能量

全息宇宙之维度空间

开悟 | 我即是宇宙的根源

意念力 | 人体磁场与宇宙磁场的连结(内附视频)

突破意识 | 无限--超越之旅第五节:宇宙的终结

附:全息能量个案预约

全息个案 | DNA激活、负能量斩断、子宫净化


平台服务号

平台订阅号


献给每一个觉醒的灵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