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郴州惊现「大头娃娃」,真的有那么多孩子需要氨基酸奶粉吗?

知贝哺育 2021-05-26

近日,一则新闻又刷爆了母婴圈,原因是我国湖南郴州有多名儿童在食用了一款名叫倍氨敏的氨基酸「奶粉」后,出现了湿疹、拍头、头骨畸形、生长发育滞后的症状。经医院诊断后,这些孩子患上了佝偻病。而经过更进一步的调查才发现,倍氨敏根本不是一款奶粉,它只是一款固体饮料!


图片来源:新京报


氨基酸奶粉是面向非母乳喂养的、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婴儿开发的特医奶粉。对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来说,奶是他们的主食,如果符合医学指征,就需要食用氨基酸奶粉。


这里的医学指征,指的是牛奶蛋白过敏,这是一种由牛奶蛋白引起的全身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分为三种情况:IgE 介导、非 IgE 介导以及两者混合介导。三种情况下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IgE 介导的症状:通常在吃了牛奶之后2小时内立刻出现。常见的有:荨麻疹,皮肤水肿,唇、舌、腭和咽部瘙痒、刺激和肿胀,咳嗽,哮喘发作,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等;有的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心血管衰竭、过敏性休克等。

非 IgE 介导的症状:常发生在吃了牛奶2小时之后。小肠结肠炎(剧烈的呕吐、腹泻,引起重度脱水、嗜睡、休克,长期来看会造成体重减轻和生长停滞)或直肠结肠炎(带血丝的黏液性稀便)。
两者混合介导的症状:湿疹加重或过敏性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如胃食管返流、喂养和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
实际上,有许多孩子根本不是牛奶蛋白过敏,只是因为一些民间广为流传的误解,才不得不吃上了氨基酸奶粉。


今天我们就来解开关于牛奶蛋白过敏最常见的四个误解。



误解一:孩子一直在解大便,

就是牛奶蛋白过敏


许多家长在看到小婴儿每天要拉好几次大便的时候,会觉得很奇怪,因为成年人一天一般就1~2次,多了通常就是拉肚子了,所以他们会以为小婴儿一天解多次大便也是拉肚子。而小婴儿每天只吃奶粉,奶粉里含有最常见的过敏源之一牛奶蛋白,所以拉肚子是牛奶蛋白过敏造成的。


完全错误!


孩子的排便规律和成年人是不能等同的,他们通常要到两岁半至四岁期间才能控制自己的排便,小婴儿是处在一个不能自己控制排便的「失禁」状态,有一点拉一点是常态。



误解二:孩子长湿疹,

就是牛奶蛋白过敏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问题,也是最容易被和食物过敏挂钩的病症之一,母乳喂养的妈妈总爱问「我家宝宝长湿疹,我需要忌口哪些食物」,奶粉喂养的妈妈总爱问「我家宝宝长湿疹,是不是牛奶蛋白过敏」。


其实湿疹的本质是皮肤结构的问题,是因为皮肤中缺少 FLG 丝聚蛋白,导致皮肤更容易流失水分。湿疹不是过敏导致的,哪怕不沾过敏原,只要皮肤表面太过干燥湿疹都会发作;湿疹和过敏的关系仅限于:如果孩子对某种东西过敏,那接触这种东西可能会加重湿疹。




误解三:孩子大便里有血丝,

就是牛奶蛋白过敏


大便带血丝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对于1岁以下的小婴儿来说,最常见的原因是肛裂。奶粉冲泡不当,或是添加固体食物期间水分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都会导致小婴儿大便干燥、排便不畅,使大便带上血丝。


除了肛裂,家长还要考虑感染引起的大便带血丝。如果观察到孩子有阵发性腹痛、发热的症状,有可能是感染引起的肠炎,需要及时就医。


牛奶蛋白过敏的确可能导致大便带血丝,但它既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是最常见的原因,还是要优先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误解四:过敏源检测结果显示

牛奶蛋白过敏,那肯定没跑了


过敏源检测常被用来实锤牛奶蛋白过敏,但事实上,许多做过过敏源检测的人会发现,咦,原来我对这么多东西过敏啊,怎么平时接触了都没反应呢?


没错,检测结果显示你对某种东西过敏,不代表你生活中接触了它一定会出现过敏反应,更不代表你以后就必须和它一刀两断。


真正对牛奶蛋白过敏有诊断意义的是食物激发试验,医生结合病史,安排孩子进行有安慰剂对照的双盲试验,才能相对准确地判断是否真的是牛奶蛋白过敏。家长凭感觉自行判断很可能有误。


本次郴州大头娃娃事件还在调查中,很难说在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还有多少没被发现的阴影。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特医奶粉是一个小众需求,如果牛奶蛋白过敏没有被过度诊断,如果氨基酸奶粉没有被滥用,如果这片市场没有被错误估值,是否会少一些黑心厂家和假冒伪劣产品?


愿所有的孩子都不是追逐利益的牺牲品。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 2020 年 5 月 19 日。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