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孩子,为何夜醒夜奶会突然增多?
如果宝宝以前夜醒夜奶较少,突然变多,乖宝宝秒变「睡渣」,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环境因素
温湿度不合适
(太冷、太热、太干、太潮)
光线太亮
家里太吵
奇怪味道
换新环境
环境因素是我们相对可控的,夜间给宝宝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给优质睡眠打好基础。如果妈妈带着宝宝去旅行或者搬家等必须改变睡眠环境,可以携带一个宝宝熟悉的小棉被或者小玩具,从而减轻因更换环境而引起的睡眠改变。
身体不适
生病了,肚子胀、
屁股脏、鼻塞、出牙,
可能刚打了疫苗
当宝宝处于身体不适时,我们需要首先排除宝宝是否生病(是否存在发烧,异常哭闹或者精神萎靡等情况),生病应遵医嘱及时处理。
如果宝宝是其他不适引起,肚子涨可以做被动操,尝试飞机抱,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不湿,鼻塞时看看是不是环境中粉尘过多,气温偏凉,改善环境能减轻鼻塞。
判断宝宝是否处在出牙期(4 ~ 6 个月左右孩子开始长牙),特别是孩子牙齿未完全萌出时,牙龈可能肿胀,白天流口水、特别爱咬东西(甚至妈妈乳头),可给与注水牙胶(夏天可冷藏后使用),缓解不适。
至于疫苗反应通常在 72 小时内能缓解,妈妈则不必过于担心,注意观察即可。
发育里程碑
学习新的大动作离乳翻身、爬、坐
大动作的学习,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里程碑,但这对宝宝夜间睡眠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翻身学习时期,宝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没翻完,晚上接着翻,于是一翻就醒,一醒就哭……
那妈妈们应该在白天鼓励并帮助宝宝练习大动作,协助宝宝翻身等,夜间在宝宝要翻身的时候,迅速让宝宝睡回原来的样子,尽量不说话,保持环境昏暗。
对于大动作发育引起的夜醒,可能你已经采用了所有你能做的,但依然没有改善,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静静等待,等待 TA 的成长。
作息不规律
白天太疲劳没睡觉、运动太少
作息不规律也是影响孩子夜醒的因素,也许你听过别人给的建议,孩子晚上老是醒,是因为白天睡太多,白天少睡点,晚上才睡得沉!
可现实却是,当宝宝白天睡眠减少,大脑疲劳过度时,夜间反而会更兴奋,夜醒甚至更多,而且哭闹更频繁。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白天规律睡,
醒时多运动,
晚上睡得好!
分离焦虑
妈妈上班、照护者突然改变
分离焦虑引起的夜醒夜奶增加,预防更甚于处理。
背奶妈妈在上班前几周应让宝宝提前熟悉照护者,妈妈慢慢增加外出的时间,给宝宝一个适应时间即可。若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则需要你在周末的时候加倍用爱来补偿。
每天出门上班的时候和宝宝打个招呼,回家的时候更多的拥抱及哺乳可能能缩短分离焦虑的时间,同时妈妈要保证良好的心态,减少自身的焦虑,以免「情绪传染」(宝宝对情绪的感受非常敏锐,能轻易感受出妈妈的心情)。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