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神病领域大突破!基因还能用于测用药?——医学研究

Dr发明家 Dr发明家 2019-06-30

近日,范因斯坦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精准医学”精神病学方法开启了一扇大门,该研究表明:遗传学可以用于预测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这项研究成果于今日在线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



人物简介


Todd Lencz博士

研究成果:Todd Lencz博士和他的团队使用基因测试来预测患有首次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对药物的最终反应。                    



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妄想,幻觉和无序的思想和行为。该病症目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这种治疗在没有实验室测试指导的情况下给出,以显示有效性,这在其他医学领域是常见的。在选择精神分裂症治疗时,医生经常使用“反复试验”,而不知道患者是否会有良好的反应。这种不确定性不仅给患者及其家人以及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精神分裂症不仅是美国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同样具有不可小觑的数量。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13.9008亿人口中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4326万4千人,总患病率高达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1600万人,发病率超过1%,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其中72.3%的精神疾病患者尚不知自己患病,但只有不足 6%的精神疾病患者寻求过治疗。数量庞大的精神病患群体,加上我国超过2000多个县级市都没有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疗资源的短板暴露无遗。


目前,我国的精神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仍然处于试误法(Trial and error)的阶段,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也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如:在精神分裂患者中,有30%~50%的患对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不佳;在抑郁症患者中,仅有30%~45%的患者在足量足疗程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下可获得临床症状的完全缓解。



导致药物治疗出现巨大个体化差异的原因,除了传统上的病理、生理、性别、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依从性等方面外,遗传因素是影响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虽然得到了飞速发展,不断有科学家提出应该通过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基因检测指导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但中国在药物基因检测领域刚刚起步,甚至还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药物基因检测进展缓慢。


很多精神障碍患者甚至会像今年爆出的“被精神病”的刘刚那样,经历被灌药、电击治疗、殴打等痛苦的“治疗”过程。MECT(被治疗者在麻醉睡眠状态接受电击)不会发生抽搐,也不会对身体造成物理性伤害。但若是ECT,被治疗者接受电击时会全身抽搐,还有个别患者会出现骨折、牙齿断裂的副作用。


但患者都是需要电击治疗吗?显然不是,这种诊疗也许就是医生“反复实验”中的一种。



因此,小编认为,Todd Lencz博士和他的团队使用的,“用基因测试来预测患有首次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对药物的最终反应”的诊疗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称为“多基因风险评分”的方法,代表的成千上万的整个基因组遗传变异的综合作用,而不是测试单一基因,也能够更好地代表精神分裂症非常复杂的遗传本质。


研究人员还发现,多基因风险评分较高或遗传性疾病负担较大的患者对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反应较小,这些结果在在两个独立的队列中也得到了证实。


研究人员希望扩大这项研究,最终目标是制定临床指南,以便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使用多基因风险评分和其他预测因子(如脑部扫描)。


“Lencz博士和张建平的工作是精神分裂症精准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根据患者的多基因风险评分量身定做的治疗可能代表了当前试验和错误方法的重大进步。”

——范因斯坦医学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vin J. Tracey博士


医学不曾止步,创新从未停滞,愿所有医务人员都能保持一颗赤诚之心,为医疗创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科医学的春天

糜烂性胃炎十八问

知本如何变成资本

药品信息化追溯出新政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