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 当代教学“偶像”——于漪老师的专业成长历程
·箴言卡片·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苏霍姆林斯基
11月26日,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一代教学“偶像”——于漪老师名列其中。全国知名高中语文老师王开东在其文章中表示,“于先生当选,实至名归”。确实,于漪老师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教学一线奋斗,“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50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于老师的基本信息吧!
▲ 图片来源《教育家》杂志
于漪,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是我国首批教书育人楷模、语文特级教师,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而今于漪已是耄耋之年,却依旧活跃在教学一线、研究一线。这样优质的教育家,其专业成长无论对于在职教师还是职前教师都具有重大的启示与意义。
于漪老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之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于老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吧!
▼
直面困难、坚韧不屈的专业发展初始阶段
于漪教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具备一身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但却没有较强的学科基础,这对于学科教学来说是没有多大优势的。“无论教哪个学科,都得从头学起”。她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起初,学校缺历史老师,于是安排于漪教中学历史,可在一翻充满激情地学习历史知识、梳理历史脉络之后,学校领导却让她转行教语文,这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这意味着她又要重新开始学习语文知识和语文教学知识。虽然很惋惜,但于漪老师并没有气馁,她开始竭尽全力学习如何教好语文,但又苦于“无师之学”。老教研组长来听课的时候,她“腿不自觉地弹起了琵琶”,一句“语文教学的大门儿,你还不知道”的评价对于初入讲台、充满斗志的于漪老师来说算得上是“剜心”的评价了。
//////////
关注学生、以心教心的专业发展探索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于漪老师已然踏进了语文教学的大门儿,但仍然存在一个个看似很小却影响巨大的教学问题。某次,一位课上不爱发言的男同学对她说:“老师,我喜欢上语文课,你讲得很好听,可惜我不会!”这无疑又是一记“重锤”,“教”是没问题了,可为何学生“学不会”?于漪老师苦苦思索,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于是,于漪老师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解学生上,她通过访问家长、和孩子们聊天、课堂课后观察来重新认识学生,通过了解学生们的喜好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她认为,教学最重要的应该是以心教心,教师如若没有真诚的感动和全身心的投入,便不可能创造出卓越的教学成果。文革十年并没有打断她的教学热情,这一阶段的努力使她收获了全国首批语文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于漪老师的名号也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打响。
//////////
教研结合、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成熟阶段
八九十年代至今,于漪老师多次拒绝了优厚物质条件的诱惑,仍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于漪老师认为知识是无价的,人不能做知识的“贩卖者”。她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潜心投入教学科研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当中,发表了数篇语文教学相关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但是,于漪老先生并没有放弃学习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她说:“与其说我是一名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她真正地将“活到老,学到老”付诸了实践。如今已八十多高龄的她,仍然还在坚持自己的教学理想,她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理想”。
▼
于漪老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算得上是“教科书”般的存在,让我们一起向我们的“偶像”致敬!
文中部分观点引用自《人民日报》《教师教育学报》(教学名师的内涵及其专业发展特质)
作 者 | 罗潇,刘义兵
微信编辑 | 小 花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智引未来,讯览天下——
重庆教育智讯微信公众号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打造最前沿,最细节,最有温度的线上教育平台。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精彩教育内容每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