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刘彰:十字街头|COVER
一个季节的结束通常意味着一个全新季节的开始,万物跟随着时光的脚步,迎接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蜕变。五月的上海正值春夏之交,气温逐渐攀升又暂无暑期的燥热,刘彰于交错的街道当中找到自己的那条小径,将世间的喧闹化作轻快悠扬的曲调,十字路口依旧坚定坦然。
今年四月,刘彰「毕业」了。作为INTO1成员的旅程到这里告一段落,尽管心中有万分不舍,但他并没有时间休息,生活重心的改变让他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新的关卡。参加音乐节、制作新EP、创作新的作品,最近的每一天他都很忙碌,但也尤其充实。只不过偶尔会从心底涌起怀念,“那样的日子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一回到家里就有大家在一起吵吵闹闹地聊天,然后再去睡觉;但是现在一个人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就是会感觉到很寂寞。”
毕业之后的忙碌,更像是为了再次相见创造机会,他们曾约定好在更好的舞台、更高的山峰再次相遇。就像在毕业那天说的那样:“未来迎接着我们的,是全新的挑战。”
回归W8VES厂牌以后,刘彰将生活的主要精力重新投入到了音乐的创作之上。四月里发行的两首单曲《I’m not gonna die yet》《火药味》,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让听众感受到了他在不同方向上的突破与蜕变。
《I’m not gonna die yet》当中的全新尝试,给人带来巨大惊喜的同时,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和进步,这是他曾经没有过创作经验的新风格,在创作中学习,不断打磨、修改,不断推翻重来,最终呈现出了曲风、视觉与概念上高度的统一与成熟;《火药味》中强劲的鼓点、结实的韵脚、鲜明的态度,让很多听众回想起了那个「熟悉的刘彰」,但他自己表示,“其实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以前的我是写不出这首歌的”。在固有的路线上持续钻研进步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道路与风格,这也是他想向大家传达的——他永远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
今年六月,刘彰也即将发行他毕业后的第一张个人EP,以「巴士站」作为主概念,将这个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具象空间以第一人称进行解读,引领听众进行一次心灵的旅程。同时《巴士站》这首作品,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凝结着我23岁以来对人生的大量思考”,也是在他目前的人生阶段里,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在今后的创作当中,刘彰希望倾注更多真实的「情感」与「思考」。“这次的作品所体现的,其实也是我个人性格上的一些改变。从前的话,我可能还是在以一个小朋友的视角来作词,写的也都是一些小朋友的故事,但是在如今的作品中,就已经没有了那种「故作成熟」的感觉了,而是将自己很真实的所感所想描述了出来。”
将「人生的情感和思考」写成歌曲,似乎也反映着刘彰一直以来的创作方法。在他的作品里,你看不到纸醉金迷、自我吹捧的浮夸主题,他的音乐,更多来自于他的观察与认识,而他做说唱的初心,正是“通过音乐去表达自己,表达出自己的见闻、思考。”时至今日,这份初心也丝毫未变。
“我最近观察到,注重歌词内容的说唱歌曲似乎在慢慢减少。这或许是时代的选择,大家在接收了更多碎片化的信息以后,一首完整的三分钟歌曲,大家可能不是一直有耐心听完。在这种情况下,一段优秀的旋律、或者一段比较洗脑的副歌,可能更容易在这个时代里获得关注。”这是刘彰在创作方面新的观察。
但同时刘彰也表示,自己还是更喜欢创作那些「需要用耐心才能听完」的、精雕细琢的歌曲,这并不意味着他要逆着潮流而行,他同样喜欢歌曲的旋律和律动,只不过:“对我个人来说,最能打动自己的歌还是像《巴士站》那样,需要积累的灵感,人生的每个阶段里就只能写出1~2首的歌曲。而不是持续地把一样的故事、一样的话翻来覆去地写。”
你似乎很难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汇,来形容刘彰音乐作品的风格或者主题,自从开始创作以来,他尝试过将多种风格和类型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但与此同时,每当他的音乐开始播放,你又能很清晰地在其中发掘到属于他的特点——鲜明的个人态度、深入浅出的表达力度、具有辨识度的说唱腔调以及时不时创作出的让人惊艳的旋律唱段。
以这些特点为轴心,刘彰一边学习、一边尝试新的曲风,以持续进步的姿态快速成长着。无论是Citypop还是Funk,无论是叙事向还是欢快的歌曲,都是他接下来想要尝试的方向。这一切都在标志着,属于刘彰的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
Q&A:
SPOTLiGHT聚光:你有新的作品要和大家见面了,请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新EP《巴士站》以及它的主要概念吧。这次的新作品,跟之前的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呢?AK刘彰:《巴士站》的主要概念,其实我觉得在歌词里就已经诠释得比较清楚了。我在这其中代入了自己的主视角,由「我」的第一人称,带着听众在巴士站里经历了一段行程,观察沿途的站点、巴士上的人,用这些来代表我们每个人的追梦路途也好、仕途也好,或者是我们的人生。
AK刘彰:至于为什么是「巴士站」而不是与之很相似的「地铁站」,这是因为地铁的时间是很固定的,你会清楚地知道过几分钟就会等到下一趟的地铁,并且你也很清楚自己会去到哪里;而我所描绘的「巴士站」,它本身的时间便是带有不确定性的,而且这趟巴士的站点信息牌也是模糊不清的,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哪一路巴士会来到你的面前,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你不知道你所在的哪一个位置才可以迎接到正确的风口,更多时候我们只能接收到一些人云亦云的零散消息。
AK刘彰:而我就想把这些东西全都写到我的歌里,比如说我很喜欢的一个比喻就是,我看到一个投机者看到一辆巴士到站,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朝着站台赶去,但这时候巴士已经离开了,只能再等下一趟…如果以这样的方式,你或许要等上很久很久。简单点说,到底怎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其实没人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我做了这样子的一个比喻。
SPOTLiGHT聚光:这首歌曲的创作历程是什么样的呢?
AK刘彰:首先是因为这首歌很爽。其实最开始我们是想将它以单曲的形式发出的,但后来又想到,还是需要有像《火药味》和《I’m not gonna die yet》这样的歌曲跟《巴士站》在一起释出,才会让大家看到我的变化以及在风格上的不同尝试,所以我把它放在了第二首歌曲的位置。更多的也是想让大家看到我的一种进步吧,实际上在我以前所使用的伴奏类型当中,Boombap并不是我最拿手的一个类型。虽然很多听众说这首歌会让人想起以前的我,但其实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以前的我是写不出这首歌的。
SPOTLiGHT聚光:在《I'm not gonna die yet》的曲风与视觉呈现上,你都尝试了全新的风格,在这首歌曲的制作过程中,你都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自我突破呢?在这个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挑战吗?
SPOTLiGHT聚光:你说希望用作品来代表自己的人生阶段,请问上面提到的这几首歌曲,分别对应着你的哪一个人生阶段呢?
AK刘彰:第二首《火药味》,这首歌更多的是一个我想象中的很酷的自己。在我看的所有动漫、电视剧当中,这样子人设的角色总是会很吸引我,他可以是一个竞技场上的常胜将军,可以非常有实力,也可以非常幽默,同时也一点都不会害怕别人如何评价他,有很多人喜欢他、也有很多人讨厌他,幽默又很有实力,这就是我很想成为的那种存在,也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种角色,所以它代表的是我对未来的一种憧憬。
SPOTLiGHT聚光:你的现场演出很有感染力,演出前通常会做什么准备?AK刘彰:在《说唱新世代》的时候,我在演出前还会背一下歌词,但是现在的话,我在上台前的十几分钟里已经不会再去想歌词的事情了。因为如果在这个时间里我还在高强度地做这件事的话,可能会让自己的大脑变得疲惫,反而更容易出现忘词的情况。
SPOTLiGHT聚光:还记得最初开始做说唱时的初心和目的吗?时至今日,它们有发生过变化吗?
AK刘彰:早期的时候对我影响最深的说唱歌手应该是AR与杨和苏,尽管我现在的风格已经和最开始的时候不同了,但他们对那时候的我有影响的影响。19年的时候,AR发了一张专辑名叫《校园寓言故事》,他韵脚的排列方式、对文字的运用都让我觉得非常酷,也有很厉害的技巧;然后杨和苏的音乐就很「炸裂」,他身上的那种中二的气息我也很喜欢,也影响到了我。
SPOTLiGHT聚光:感觉你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讲述一段故事」,对你来说,说唱音乐的叙事和表达,是很重要的元素吗?AK刘彰:并不是说每一首说唱歌曲都必须要有很强的叙事性和表达力度,迄今为止说唱歌曲也已经进化了很多,它从最初的那种注重表达的形式,到现在更多的Trap也好、各种New School的歌曲也好,它更多的是情绪的体现和氛围的带动,每首歌曲都会有它不同的功能性,不一定要有很强的叙事性。
AK刘彰:因为我的作品风格各异,包含很多种类型,我接下来还会有Citypop,有偏Funk一点的音乐,也会有Emo Rap的类型,每首歌的主题也都不一样,比如《I’m not gonna die yet》《火药味》《巴士站》这三首就是完全不同的类型。接下来可能还会写一些欢快一点的歌曲,每首歌都有不同的尝试。
SPOTLiGHT聚光:可以分享一些最近在听的说唱音乐,或者近期对自己影响很大的音乐人吗?AK刘彰:近期在听蛋堡、Jony J,他们的歌是我一直都很喜欢听的,就算是很久以前的歌,到现在我还是会来回听。然后还有一位日本的制作人叫Nujabes,他是比较早期做Jazz Hip-hop的音乐人,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SPOTLiGHT聚光:方便透露一下,接下来又什么新的说唱的企划吗?有什么新的想尝试的曲风呢?AK刘彰:首先我们要先把专辑完成,采访此刻的时间点,我们正在制作我的个人EP,虽然采访放出的时候大家应该已经听到了,但对此刻的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我的EP顺利完成。之后会有Citypop的尝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Summer summer》会在这张EP释出之后发布,这也是大家都在期待的一首歌。
主编 Editor in Chief:辛奕霏 Leila Xin执行总监 Executive Director:郭朕豪 Timothy Guo编辑&造型 Editor&Stylist:郑素洁 Sujie Zheng摄影 Photographer:肖永 Yong Xiao艺人统筹 Coordinator:单淳 Chun Shan化妆&发型 Makeup&Hair:AYMER视频制作 Video Production:Theo 江悄波采访&撰文 Interview&Writer:夏龙心 Longxin Xia美术编辑 Graphic Designer:薛欢 Huan Xue
COVER|陈鑫海:四月的邂逅
COVER|叶舒华:晨与暮
COVER|吴俊霆:冬日情书
为用心的我们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