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萨达步枪(Bushmaster ACR)的创新特征解析

土豆哥 轻武科评 2022-03-14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防务科评


近日,笔者好友慷慨赠送一套Bushmaster ACR三维数模,总算是有机会解析这款步枪的设计细节了,为此倍感有力。今天,将这把步枪的设计细节在自媒体平台分享给广大爱好者。

首先介绍一下这款步枪的发展历程,这些资料


Bushmaster ACR步枪外形

大毒蛇ACR(自适应战斗步枪——Adaptive Combat Rifle)首次推出是在SHOT Show 2008。该枪实际上是MagPul公司的研发团队短时间内设计出一把新枪,他们之所以花费时间较短,其根本原因是直接引用了ACR计划的设计理念和借鉴了参与ACR步枪系统竞标的各方经验,其中借鉴最为明显的要属于FN-SCAR的设计细节。


FN-SCAR步枪

大家都知道,MagPul公司的在枪械领域的最先进技术就是对各种塑料件的设计与开发,在这一领域虽然涉足较GLOCK迟,但技术水平与GLOCK相比,两者是半斤八两,难分伯仲。由于MagPul公司规模太小,产能太低,金属机加能力很低,因此MagPul公司为了让其快速进入市场,抢占ACR计划的民间盛宴,便把Masada步枪的生产权和销售权许给了大毒蛇公司,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Bushmaster ACR。

由于这款步枪在研制成功后,美国的SCAR计划已经过了投标阶段,它的市场方向只有转向民用市场和执法机构,民用市场主要是Masada开发,执法机构的市场由雷明顿开发,但不管哪个市场方向,所有的塑料件都是MagPul研发,给人的感觉是,三者合伙共谋爱好者口兜里的银两。


在正式分析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来自网络的可以看得到的实物图片,这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



Remington ACR组成模块


不同版本的步枪

在2009年底,大毒蛇公司推出了经过改进的ACR。这是根据前期市场情况,将原本Masada散热不良、枪管锁扳手太脆弱等问题进行改进,同时还推出了半自动的民用型BACR。目前其官方主要出售原型护木的基本型和全导轨护木的增强型两种类型,已有不同版本的多个口径,呈现出系列化的发展态势,市场反应也较为积极。好友送我的三维设计数模恰恰是经过改进的全尺寸导轨护木的增强型。





下面我们来看设计模型中的创新设计特征,模型中弹簧和销子全部略去,这对于深度爱好者们来说,有无都都所谓,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有些费解,在此还希望非专业人士耐心阅读,深入理解。

1机匣组件

Masada-ACR步枪是一个由机加成形的铝合金整体式机匣为基础的系统,这一点与FN-SCAR是完全相同的,估计FN公司的设计师每次看到Masada-ACR步枪时都会骂一通它娘,甚至在极乐世界看到Masada-ACR步枪,都会法克鱿一通。它的一体式机匣是整个武器的承载部件,机匣下面的握把和肩托组件都是聚合物制品。


从机匣结构就可以看出,美国人将铝合金机加工艺在该步枪上发挥到了精致,这也是所有美国人喜欢的和擅长玩的制造技术,更是美国机械加工技术先进性的体现。它的内部特征简洁、通畅,易于加工的结构特征在其它枪械上都是少见的。两侧添加钢制的导轨,简化工艺难度的同时,提高了机匣的强度和寿命,这在枪械设计上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枪管组件









MagPul Masada步枪系统模块化设计最值得点赞的就是能迅速更换枪管,在更换枪机组、枪管和弹匣座后还能切换口径。可供更换的枪管长有11.5英寸(292mm)、14.5英寸(368mm)、18英寸(457mm)和20英寸(508mm)等不同长度,此外还有不同形式的护木与之配套。在拆卸或更换枪管时,首先顶出护木的固定销,向前取出护木;枪管下面有一个U型扳手是枪管旋扣的助力装置,先把扳手向下扳动,然后绕枪管旋转约90度,即可卸下枪管组件。





很多人质疑这种结合方式不可靠,在实际生产中工艺难控制,其实这种观点是没有对结构进行深度解析的情况下做出的,它的节套固定在机匣上,与枪管部件上的枪管座是间隙的轴配;在节套与枪管之间螺纹配合后用定位销限位,这个定位销也是枪管部件装配位置的限位销,这点与AR步枪是相近的;枪管旋扣与枪管之间间隙配合,在旋扣与节套之间有一个弹性垫,在枪管组件插入节套后,扳动U型扳手,带动旋扣转动90°即可使枪管组件和节套之间的预紧,同时确保了枪管组件和扳手在装配后确定的位置关系。节套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弹性垫根据温度的变换来适应不同的温度环境,就是为了枪管牢固的装配在节套上,并不会产生松动。这种装配工艺,从结构上使每只枪管具有一致的预紧力,这点也正是自适应理论的核心。

导气机构



Masada-ACR步枪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式自动原理,通过泄气的方式来调节气室压力。从图片上可以看到,从枪管上的火药气体通过排气孔导入活塞的气室内,在调节器上有两个泄气孔,气体从气室进入泄气孔,通过两个直角转折,最后从前方排出。这种方案最大的好处就是首先保证自动机可靠工作的作用力,然后将富足的气体通过曲折的导气孔排除,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能减小活塞工作中后期的作用力,并且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在排气的同时还能减小火药气体的熏染;另外在活塞头部的末端,也有多个环槽,这都是提高可靠性的设计特征,可将气室的火药残渣排出,还有利于散热。从活塞处的位置与护木之间的间隙就可看出,活塞周围具有特别通畅的气流空间,这一设计最大的好处是高效的散热功能。





在对活塞装配时,先将活塞簧和活塞从气室前方直接插入,然后将调节器插入后旋转,活塞的手柄部位处有沿径向的限位卡笋会可靠的对其限位,防止沿轴向转动。在活塞杆的中间,有一个活塞支座,活塞簧的一端被限位在活塞支座上,另一端抵在活塞上。这个活塞支座是左右两半组成,上端扣合,下端通过螺钉将其夹在枪管上,具有较好的维护性,而不是国内习惯性的固联式结构。导气系统的的原理与结合方式,在总体概念上与95步枪是相近的,但是在结构特征上创新力很足。就是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创新点。

枪机组件




闭锁机构,抛壳机构和导转机构都是直接应用了AR步枪的结构特征,就连对击针的限位也是一脉相承,这里重点要说的是枪机的导转机构,被设计在左侧,成功为自动机复进机构让出位置。它的枪机框结构很简单,就是将一块钢铣削成型,枪机框上左右两侧上方有滑动引导的导轨槽,自动机在机匣内呈悬挂的状态,这一设计特征对抗风沙、泥污和火药气体残渣都是极其有力的,国产03式步枪的自动机就属这种方案。


自动机的操作手柄采用的是分离式设计,这种结构的最大不足是缺少静默上膛和强制闭锁功能,说到这两个功能,很多爱好者都不是很清楚,在此需要花点笔墨详细解说。

强制闭锁功能是枪械在供弹时,出现供弹不到位时,用手强制将其推到闭锁位置,固定式拉动手柄在这方面特性突出,最熟悉的代表就是AK步枪。AR步枪为了满足这一战术需求,在右侧设置了专门手动助推器,强制闭锁时手动推助推器,手动开锁时拉动拉动手柄。两者相比,AK的操作优势是显然的。

静默上膛是一种特殊的战术操作,就是悄无声息的完成供弹操作,这个功能在特种战术要求时才显出实用,它的本质就是强制闭锁,只不过在操作中要求无声而已。

Masada-ACR步枪的拉动手柄采用了分离式设计,为了具备强制闭锁和静默上膛的功能,在枪机框前方设计了一个凹槽,专门用于实现强制闭锁功能。


分离式拉动手柄

分离式拉动手柄自从在AR步枪上出现,几十年一直影响着欧美枪械的设计风格。作为Masada-ACR步枪创新点之一,虽然复杂了点儿,但成功的设计出了具有创新特征的机构,这点无疑是可贵的。从该枪的结构来看,拉动手柄左右设置,可以方便的实现左右开弓。让我看来看隐藏了机匣的拉动手柄限位结构吧!





在拉动手柄座的前方有一个挂钩,这个挂钩可钩在机匣上对应的孔内,主要是为了约束拉动手柄向后运动。当拉动拉动手柄的时候,带动拉动手柄滑座向后运动,迫使挂钩转动,自动解除与机匣上约束孔的钩挂;当复进时,挂钩到位时进入机匣上的挂钩孔内,当拉动手柄滑座被弹簧推置到前方时,自动对挂钩产生限位,从而使拉动手柄机构被限制在前方不动。



在拉动手柄后方有一个定位杆,弹簧将力传递给这个定位杆,为拉动手柄滑座的运动提供作用力,同时也对拉动手柄左右限位;在机匣上方定位杆位置处有一个开窗,可以从窗口处便捷的实现安装、维护和紧急处理等勤务需求。


拉动手柄机构的另一个机构是与枪机产生关联的扣合机构,在枪机闭锁到位时,拉钩被节套上的作用面抬起,实现与枪机框的分离;当向后拉动时,节套对拉钩的作用自动消除,拉钩的头部落入枪机框的凹槽,当需要强制闭锁时,只需推动拉动手柄,通过拉钩与凹槽的扣合关系,在推动拉动手柄向前运动是,就可以将自动机的强制闭锁。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结构组合,使分离式拉动手柄具备了固定式拉动手柄的各项功能,这是显著的创新进步。但这个结构可靠吗?之所以这样疑问,肯定还是有不足存在的。下面我们再分析它的不足。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前面已经说到的结构复杂。第二是环境适应性的问题,枪械要适应风沙、泥水和低温环境,尤其是低温环境,在高低温之间切换时,一旦出现零件覆冰的情况,机构之间就被冻结,只有通过暴力手段使其冰层破碎,该机构的零部件之间结合关系复杂,在结构特征的沟槽内结冰时能不能达到固定式拉动手柄的效果,就可能存疑了?


发射机构



从发射机组件的外形来看,发射机的功能是比较全面的,上下机匣之间通过两个销子联接。弹匣卡笋在下机匣两侧,可双向操作,不管从那个方向按压,都可以解除对弹匣的约束。空枪挂机机构也可以左右操作,采用平移副来实现,通过上下扳动来操作,被抬起时可挂机,解除挂机时按压即可。发射机的左右两侧都有拇指可操作的快慢机,使用非常方便。





该步枪的发射机构是AR发射机的变异,其中扳机、击锤和阻铁都是通用的,重新设计的有连发机和保险限位板,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其具备单发、连发的各项功能,并具有较好的维护和勤务性能,这属于AR发射机成功优化的典范,对枪械爱好者来说都是值得学习的典型实例。它的弹匣孔接口与北约标准弹匣兼容,可使用市面上所有的AR弹匣。









其它结构特征



对于其它的结构特征,重点要说的是QD-Sling孔的成功应用。在十多年年前,步枪成功的引入了QD-Sling孔的接口,使携行能力大幅提高,革掉了传统枪械背带环的命,将背带接口从外挂的环变成了内陷洞,从过去的呆板升级为新生的灵动,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满足360°的转动和多个位置之间的任意切换。按照步枪划代(第一代火铳,第二代手动步枪,第三代自动步枪,当前正处于三代半的阶段)的观点来看,这一设计特征正是新一代步枪必备的特征之一,所以在这点上广大枪械爱好者应该给予肯定。






本文属于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未经作者许可,严禁篡改原创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