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新建一家博物馆究竟有多难?

博物馆24h 2023-10-07

近日,一篇网络文章将刚开馆不久的重庆大学博物馆推上风口浪尖。有网友质疑该馆所藏部分文物可能为赝品,疑似一座“赝品博物馆”。建造一座博物馆并非易事。2018年年底,南京市已经提前达到“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指标,各类专题性博物馆快速增长。这其中,民营专题博物馆的快速增加成为一个趋势。

那么在南京,一家博物馆究竟是如何建成的?所谓“失恋博物馆”“气味博物馆”等冠之以“博物馆”名字的,真的是“博物馆”吗?真正在文旅局登记注册的博物馆,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标准?

新建一家博物馆“没想到会这么难”

耿奇在2015年着手准备成立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时,就有着清晰的思路。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位于菱角市66号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内,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南京首个丝绸文化主题的博物馆。

“我在丝绸行业工作了十年了,对这个行业很熟悉。”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耿奇攻读了商业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她告诉记者,她被丝绸自带的文化属性所吸引,从业十年以后,她觉得要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涉及农业、手工业、纺织业、贸易业、医药学、生物科学等领域。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特别有意思,兼具了广度和深度。”耿奇说道。

2015年,她启动了丝绸博物馆的成立工作。在行业内的资源带来了不少专业性的指导和便利,“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会这么难。”从资金到立项选址,再到规划和建设,耿奇花了两年的时间,“还算比较顺利”。

一家博物馆的建立有很多门道。“从选址来说吧,由于博物馆是公共服务场所,所以不能太偏远,位置的交通要便利。而且要考虑选址地区的文化积淀,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了城南地区这一片,因为这里是古代南京丝绸的产业集聚地,毗邻曾经周边机户云集的秦淮河,是非常适合讲丝绸文化故事的。另外,基础设施上要配备停车位、消防设施等。”

耿奇介绍,博物馆是面向大众的,而且新型博物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化展示场所,被赋予了更多的互动功能。所以功能布局要合理,特展厅、主题展厅、临展厅都要有分区,空间面积要足以支持开展一些社教活动,博物馆的文创展区和商店都需要场所支持。

建博物馆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目前,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已经在南京市文旅局登记注册,收藏的总展品达400余件,以实物、复制品、模拟场景、多媒体互动、文字展示等丰富手段,再现江南丝绸文化的前世今生。

有市民发现,商业资本近些年也进入了“博物馆”,在一些商业区也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比如所谓“失恋博物馆”、“气味博物馆”等,主题新颖,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去“打卡”。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这两家“博物馆”都没有登记注册。“并不是展陈了一部分私人的藏品,就是‘博物馆’。其实只有经过官方认定,符合《博物馆条例》,已经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才是真正的‘博物馆’。”

记者在2015年颁布的中国博物馆行业首个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里看到,不管是国有还是非国有的博物馆,都要有“相应数量的藏品以及必要的研究资料,并能够形成陈列展览体系”,要有“与其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方面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关组织管理制度”“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等等。

而在2016年江苏省公布的《江苏省非国有博物馆设立指导手册》里,则对非国有博物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展厅(室)面积不宜低于馆舍建筑面积的40%或小于400平方米;藏品应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显著行业特性或能够填补某一领域空白,数量不少于300件(套);具有与办馆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不少于6人,其中专职人员不少于4人; 馆长或副馆长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有5年以上博物馆从业经历或取得市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合格证。

“官方的要求往往是底线,作为博物馆的发起人和负责人,我当然要把我公共服务的需求都考虑进去,所以往往会超过这个规定。”耿奇说道。

来源:
金陵晚报|在南京 一家博物馆是怎样炼成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