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服务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最佳手段?

博物馆24h 2023-10-07




精细化管理

博物馆运营管理重要发展方向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其核心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


近年来,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层面,都在不断地强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从更高层次上来说,是要求政府转变其职能、重塑价值观,从人民的需求出发,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完善流程,不断创新,持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不仅仅是城市,整个国家都应该追求这种精细化管理。



2020年1月2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其中的指标体系按照提升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评估指标设置、权重等进行了优化完善。同时,《评分细则计分表》中也充分体现了鼓励博物馆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精益求精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未来博物馆运营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服务标准缺失

制约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


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合法有效的规范、标准的框架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事实证明,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在公共文化服务行业“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下,博物馆仅为收藏、保护、展示藏品而存在的观念被打破,心怀公众、关心公众、理解公众、帮助公众、不断扩展服务广度和深度,成为博物馆公众服务领域的新认识。



对于今天的博物馆而言,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的需求和观众的认可,而目前博物馆服务标准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制约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依现有执行的标准来看,存在着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博物馆工作的实际需求;二是博物馆相关标准涉及内容过于零散,各标准过于独立,无法与其他标准有机结合,以构成博物馆精细化管理体系。




服务标准化

博物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博物馆作为重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化可以为博物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以下四方面的支撑与保障:


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机构运行规范


对博物馆内部“人、财、事、物”之间关系进行科学的梳理与管理。“人”包括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公众;“财”主要涉及资产管理及资金使用;“事”主要是博物馆活动事物,涉及面较为广泛;“物”包含藏品与设备设施等实物。以上四者作为博物馆构成的有机要素,理顺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博物馆高效良性运作并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有效保障。


促进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


从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入手,在标准制订和实施上,聚焦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规范促进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笼统化、随意性的经验式管理,将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强调用标准制度管事、管权、管人,使标准制度成为打通战略、规划、政策与执行“最后一公里”的支撑手段,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博物馆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为科学管理博物馆提供了有效支撑,极大改变博物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保证决策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实现博物馆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成本的降低。



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


博物馆内部有序的运行是博物馆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前提。通过博物馆工作的流程再造,博物馆组织的结构优化,提高博物馆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执行力,从而将博物馆管理者从日常运行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思考博物馆如何为观众创造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使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有温度的服务、有文化的展览、可互动的社教、能带走的文创,让观众更有尊严地参观。



综上所述,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其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与规范指导作用,亦可将其看作是精细化管理实现的最佳手段。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弘博网产品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