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大师的匠心,观牙雕的传承,看技艺的创新 ——来陈家祠欣赏广州象牙雕刻精品
在充满活力的初夏,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与广州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联合推出“匠心·传承·创新——广州象牙雕刻精品展”,展现广州牙雕技艺传承与创新的辉煌历程。这一场牙雕工艺精品的饕餮大餐,将给“云游”已久的观众,带来实实在在、丰盛怡人的文化享受!
广州牙雕工艺传承悠久,人才辈出,致力在“工”上追求精雕细琢、繁复巧妙,在“艺”上追求精益求精、推陈出新。
清代,广州牙雕上贡宫廷、远销海外,生产成行成市,造就了著名的象牙街大新街。民国时期,翁昭、梁雄创作的25层镂空象牙球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1949年以后,随着大新象牙工艺厂成立,广州牙雕业走向鼎盛,工艺有突破性发展:微雕能在更小尺寸的象牙米上雕刻更多字数;一块完整象牙料上能镂雕出多达57层的象牙球;卓花工艺发展出340种技法;巨大的象牙船细节生动,门窗开合自如;其他众多大型镶嵌精品糅合车、雕、镂、卓、镶等技法之长……在这些创新背后,是冯公侠、冯少侠、翁荣标、翁耀祥、李定宁、潘楚钜、张民辉等等一代又一代工艺师通过师徒、家族传承,发扬传统并大力创新的成果。
1981年,我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并于1990年正式执行全面禁止非洲象牙及其制品国际贸易的条例,不再进口象牙。广州牙雕工艺师充分利用以前合法进口的库存象牙进行雕刻,又设法采用牛骨和猛犸象牙化石等作为原材料取代象牙,努力延续与传承这门工艺。2018年1月1日,我国全面禁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使得广州牙雕行业再次发出“如何传承”的呼声。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与广大观众一起思考广州牙雕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方向与前景。
本次展览共设两个展厅,推出牙雕作品60件,囊括了众多大师的精品佳作,种类繁多,包含有精巧卓绝的象牙微雕、玲珑剔透的象牙球、豪华精细的象牙船、栩栩如生的圆雕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的象牙球,多达十余件,造型多样,观众可以一次看个过瘾;而第二展厅中,大大小小的象牙船竞相媲美,实在令人大饱眼福!
第一展厅
第二展厅
展期:2020年5月6日至7月28日
展厅: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后东斋、后东厢展厅
精美展品一睹为快:
群仙贺寿
吴荣昌、杨建国、骆杨
2010年
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提供
作品原型名为《三星聚会》,原主体是由“艺光象牙檀香工艺厂”设计制作。后在2010年,再由大新象牙工艺厂技师们重新设计制作加工。制作过程中先将原作拆分,在保留大型人物的基础上,再投入50多千克的象牙原料,新加入“十八罗汉”、“七仙女”等神话人物及众多花鸟、牌坊等元素,加强了整体布局的纵深观感。作品采用圆雕、浮雕、镶嵌等技艺制作而成。作品围绕传统题材“瑶池贺寿”,雕刻了王母娘娘与玉皇大帝端坐在灵霄宝殿上接受众仙拜贺的场景,有大小人物50余个,包括观音菩萨、托塔李天王、哪吒、四海龙王、护法金刚、八仙、七仙女等。
海国盛宴
吴荣昌
2017年
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提供
作品采用圆雕、浮雕、镂通雕、镶嵌等多种技艺制作而成,充分展现了广州牙雕丰富多彩、精巧玲珑的技艺。作品围绕中层的石山蚌,上有亭台仙山,下有水族波浪,群仙歌舞,花果呈祥,一派海上蓬莱仙境的气象。
《离骚》文《九歌》图座屏
冯公侠、冯少侠
1959年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这件座屏由冯公侠、冯少侠合作完成。中间一屏为冯少侠精刻屈原《离骚》全文共2489字,下画《屈原行吟图》。两侧各五屏为《九歌》图,其中《东皇太一》、《山鬼》、《国殇》为冯公侠画;《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为冯少侠画。
作者简介:
冯公侠(1894-1963),广东高明人,是广州象牙微雕的创始人。1928年在广州开设象牙雕刻艺室,专门从事象牙微雕。1932年在一粒象牙米上微雕孙中山《总理遗嘱》全文,共有154字,轰动羊城,名扬海外。他在一把14叶的牙扇上细刻《四书》全套共6万余字。196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40周年,他在长21.7厘米、高9.8厘米的牙片上细刻《共产党宣言》全文。
冯少侠(1924-2001),原名冯松彦,冯公侠之子。1959年加入大新象牙工艺厂,创作了大量精品,在象牙微雕技艺上屡有突破。他在相当于象牙米面积四分之一的象牙“芝麻”上微雕孙中山《总理遗嘱》全文;在一块长20毫米、宽17毫米的象牙片上雕刻颂木棉诗词十二首共1041字;晚年在长约20厘米、高10厘米的象牙插屏上微雕《阿房宫图》,画面上微缩的琼楼杰阁连绵不尽,其间表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人物约250个,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工艺知识链接】
在广州牙雕技艺中,微雕是其中一绝,工艺师力争在更小的平面空间上,雕刻更丰富的内容,以此展现精巧卓绝的神技。与其他立体的象牙雕刻技艺不同,微雕多在平面上施艺,主要是以书法、国画为表现对象,因此刻画不仅讲究刀法技巧,更需表现出诗、书、画等艺术的内涵。
50层象牙球《五福贺寿》
2000年
翁耀祥、李桂芬、仇玉英、陈兆东
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提供
作品选用非洲象牙原料制作,由象牙球和底座两部份构成。工艺师在一个完整的实心象牙球上,用简单的工具镂雕出50层,层层同心相套,又相互独立、转动自如。象牙球内层薄如纸,每层都有镂空卓花,图案精细剔透。外层球面则用浮雕刻画了龙凤吉祥纹。底座采用了圆雕、浮雕、镶嵌等技法,刻画了神话故事中“五福贺寿”的热闹场景。象牙球自然融入这一场景当中,如高挂天空的太阳,与下方景观相互辉映,浑然一体。
作者简介:
翁耀祥,男,1958年生,广东顺德人。翁荣标之子,中国翁氏象牙球第五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象牙球制作。他以直径17厘米的牙料制作出57层的象牙球,具有非常高的技艺。
李桂芬,女,1948年生,广东顺德人。1965年进大新象牙工艺厂,师从何伟元。擅长立体花卉类雕刻,所雕牙球、花篮、花件造型优美,纹饰生动,精品众多,并积极授徒传艺。仇玉英,女,1973年生,擅长象牙球内层的雕花、卓花花瓶、撒网的通凿等。代表作有52层象牙球《画龙点睛》、52层牙球《五羊仙子贺八景》等。
仇玉英,女,1973年生,擅长象牙球内层的雕花、卓花花瓶、撒网的通凿等。代表作有52层象牙球《画龙点睛》、52层牙球《五羊仙子贺八景》等。
陈兆东,男,1954年生,广东新会人。擅长雕刻花卉,代表作《五福贺寿》、《花开富贵》等。
【工艺知识链接】
象牙球为广州牙雕的特色品种,采用完整象牙料镂空为层层相套的球体,每层均可以灵活转动。
民国时期象牙球以传统技法制作,最多能做20多层。建国后,为使象牙球层更薄、更多,翁昭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翁荣标对镂通雕刻工艺进行大胆革新,改革刀具,重新设计各球层的厚度,使象牙球外壳更薄,并加强制作的精确度,创造了“薄皮牙球”这一新品种。至今,翁荣标之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翁耀祥创造了57层象牙球的记录。
象牙球不仅在镂空层数上一再创出新高,在造型上也不断创新。传统的象牙球一般用一根绳子吊起,或者用一节节镶嵌的球柱来支撑球体,造型较为单一。改进后的象牙球被融入到具有一定景物或故事情节的造型当中,具备了艺术上的诗意与造型上的寓意,雕刻难度更高,更增感染力。
十一层大凤船
长132cm 宽16cm 高63cm
潘楚钜、张民辉、叶汉盛
2013年
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提供
作者简介:
潘楚钜,男,1936年生,广东南海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0年到广州市泗盛隆象牙店当店员时,对牙雕工艺产生兴趣,偷闲学雕象牙船。1960年,潘楚钜进入大新象牙工艺厂工作直至退休。他勤于收集传统画舫(船上有楼台亭阁)和古代建筑的图案装饰资料,结合广州牙雕精巧玲珑的风格,逐步把传统造型仅有一两层楼阁的简单象牙船改造成雕刻层次较多的象牙画舫,使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显著提高。代表作有《双凤朝阳画舫》、《九层龙舫》等。
张民辉,男,1953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擅于运用牙雕技艺与多种材料载体(如牛骨、河马牙、猛犸象牙、贵金属等)结合。代表作有骨雕《越秀新晖》、《福如东海》、《五福临门》、《山河壮丽》、《春回大地》、牙雕《花舫》等。
叶汉盛,男,1948年生,广东番禺人。潘楚钜的传承人,擅长雕刻象牙花舫作品。
【工艺知识链接】
镶嵌是广州牙雕常用的技巧。在制作大型或造型复杂的象牙作品时,工艺师先雕刻作品的各个构件,再进行镶嵌榫接,以求突破整块牙料的尺寸与形状局限。象牙船就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早期的象牙船尺寸较小,以清代广州城区珠江河段上的紫洞艇为题材制作。改革开放后,有“船王”之称的潘楚钜通过对工具的改造及更为精细的设计,使得象牙船的制作迈进全新时代。改造后的象牙船从简单的船艇变为船楼高十余层的龙凤船。象牙船尺寸变大,不仅意味着作品体量增大,更集中了各种技法,使得产品蜕变成艺术品。
制作象牙船时,因是立体设计,整件作品的凹凸、错落、借景、就景、正面、侧面等,工艺师都必须心中有数,才能雕刻出错落有致的布局、千姿百态的人物及变化多端的装饰,让象牙船栩栩如生。1987年潘楚钜创作的《双凤朝阳》画舫共15层,每层都雕有繁复的房间、走廊、栏杆等,门窗可开可闭,部分楼面还有家具摆设。
芭蕉美人
翁琼珍
1960年
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提供
该作品题材大胆新颖,是工艺师在特定时期的独特探索和尝试。
作者简介:
翁琼珍,女,1939年生,广东顺德人,高级技师。1958年8月进大新象牙工艺厂,跟随翁志学艺,擅长人物雕刻,是广州牙雕行业内技艺高强的女能手。代表作有《仿唐仕女》、《芭蕉美人》、《西厢记》、《二乔》、《女渔民》等。
【工艺知识链接】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象牙圆雕一般采用整段象牙为原料,雕刻成立体的造型。这种表现手法要求雕刻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娴熟的技巧。广州牙雕的圆雕较为注重衣褶等细微处的刻划,借此增加作品的质感,呈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
撒网船
郭杏英
2017年
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提供
该作品采用自然弯曲的象牙,稍作加工后,发挥镂通雕刻工艺的特点制作而成,表现渔民出海捕鱼的生动场景。撒开的大网雕刻了细密精致的网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广州牙雕通雕技艺的纤细精巧。
作者简介:
郭杏英,女,1955年出生,广东开平人。高级技师,第一届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972年加入大新象牙工艺厂,师从翁琼珍,擅长人物类及镂空雕刻,代表作有《伎乐天》、《福寿图》、《撒网船》等。
【工艺知识链接】
“渔翁撒网船”是广州牙雕的创新产品,需要在一段已空心的不成形象牙材料上因材施艺,运用镂空雕刻的技艺,镶嵌拼接,再现出岭南水乡渔民一家大小捕鱼的生活情景。这类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特色的产品一经问世,就受到外销出口的普遍欢迎,一直盛产不衰。
还有更多的牙雕精品,等着你来探寻、细味!
图文来源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编辑:miya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