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博物馆社会综合功能?陕西文物系统这样做......
陕西文物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以“建设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契机,积极推进全省博物馆建设,博物馆社会综合功能得到全面彰显。
立足发展抓法人治理,力求现代化与规范化相统一。作为全国博物馆系统两家试点单位之一,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国家文物局、中央编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进行推广。2017年,陕西省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逐步推行,已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博物馆20家,其中省级4家、地市级14家、县级2家。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完善激励机制、健全监督制度,逐步建立规范合理的现代化运行机制,使博物馆现代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达到统一。
立足创新抓陈列展示,力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相融合。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发掘馆藏文物文化内涵,全省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近800个。其中配合“一带一路”、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点,举办的“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铸魂——延安时期的从严治党”等主题展览,进一步彰显了文博单位服务国家大局的责任担当。推出的“宝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等系列出省交流展览200场次,构建起具有鲜明陕西特色的巡联展体系。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23个陈列展览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获奖,19个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
立足融合抓社会教育,力求功能性与责任感相结合。落实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相关要求,实施文物惠民工程。率先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集体预约免费。与宣传、教育、文物、团委等部门联合成立“博物馆教育联盟”和“陕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开展博物馆优秀文化“六进”活动,将博物馆与中小学课程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等有机结合,陕西成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历史文化进校园试点省份。将组织编写的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作为乡土教材,向中小学所有班级赠送28.4万册;博物馆优秀教育案例中,有国家级10项、省级42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形成“七个一”的格局。各馆逐步形成以常态化公众教育、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和特色研学教育三位一体的博物馆教育工作格局,建立起上下一致、联动有序、内外协同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新模式。年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教育活动近万场次,受众达上亿人次。
立足开放抓数字建设,力求智慧化与共享性相一致。与省级有关部门以及互联网、金融、通信等企业合作,抓融合求实效,在“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数字博物馆建设、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博物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先后组织实施延安石窟寺等60余项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项目,进一步实现文物数字资源共享。陕西数字博物馆与122个国家及地区的3421个博物馆实现了连接互动,144家数字博物馆网络虚拟馆上线,145个专题讲座数字化和900多件馆藏精品文物介绍数字化项目,体验观众超过600万人次。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传播方式,使数以亿计的观众足不出户,享受博物馆文化服务。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在闭馆或限流开放时期,持续推出具有陕西特色的“秦俑百问微课堂”“云讲国宝”“陕历博微课堂”等新媒体传播活动,通过200余项线上展览和3000余项文物知识、视频讲解、互动体验等活动,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立足共享抓文创产业,力求普适性与专业化相统一。深入挖掘、整合陕西文化资源,融合创新文物利用方式,以文化促进创意发展、以创意推动文化传承。制定《关于推动全省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确定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0家博物馆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以IP授权等方式设计开发“公交卡”“文物盲盒”等各类文创产品上千种。陕西省文物局与西安高新区、陕文投集团联合成立陕西“互联网+中华文明”文博创意产业联盟;与腾讯合作“互联网+智慧服务”平台,联合开发上线《国宝故事》文化节目;与中国移动签署“互联网+中华文明”战略合作协议;与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连续举办三届“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与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合举办“陕西文物创意焕彩季”活动;与陕西省妇联合作制作“文物中的家风故事”系列宣传片。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扶贫攻坚融合发展,凤堰、宜君两处古梯田生态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获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博物馆真正赋能美好生活。
来源:国家文物局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