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1月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人物丨10位明星发声祝贺,旅日“国宝级”艺术家的人生三部曲,最好的艺术在路上!

日站君 日本设计小站 2021-11-24


后台回复「设计说」

日站君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

365天,365句经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和艺术一样,文字的至境也是造美。


——王传峰



他是日本艺术圈大家最熟悉、也是最受欢迎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

音乐家坂本龙一是他的好朋友。


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与他一起吃饭、讨论艺术与新作。



摄影家筱山纪信、建筑大师隈研吾与他“跨界”合作。



日本相扑明星,横纲得主白鹏翔与他漫步田野。


设计了东京奥运会体育场馆的隈研吾亲自操刀设计他的个人美术馆。



他就是中国“国宝级”艺术家王传峰。今年,他的新书《游于艺》刚出版,就收到了靳东、刘嘉玲、杨澜、陈红、吴越、左小青、刘芳菲、袁泉、张静初、谭维维、郭碧婷等十余位中国明星好友以及建筑大师隈研吾的祝福。



以下是新鲜的一手视频,点击即可观看哦。👇



究竟是怎样一位艺术家,身边会吸引如此多“神仙”好友?他身上又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与独特的个人魅力呢?



 从沂蒙“山中之鱼”到富士山下的画家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王传峰的名字里有山,他最爱画的是水中的鱼。

· “山中之鱼” ·
说到鱼,大家都知道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论辩,谈笑之间道出了流传千年的东方哲思。无论是每年春节“年年有余(鱼)”的美好祝愿,还是“鲤鱼跳龙门”所寄托的古代中国人最期待的人生体验。鱼与龙一样,早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图腾,是一种生命力与积极喜悦的象征。


▸《樱花和鱼》


▸《春水碧于天》


▸《四季的鱼》


但说到王传峰与鱼的缘分也许比大家想象得更早。他与鱼的邂逅是在山东沂蒙的山中。


“山中之鱼”,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矛盾呢?但一切艺术往往来自艺术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他对世界独特的理解。



大概八九岁时,少年王传峰经常与身边的伙伴结伴上山游玩。他们在山中自由地探索着大自然的秘密,并逐渐认识脚下这片土地。某天,王传峰从山中捡到了一块鱼的化石,觉得非常奇怪,山中为什么会有鱼的化石呢


▸《日月同天》


他问身边的大人,自己去查阅资料,最后终于知道,脚下的这座山在亿万年前曾是孕育着无数水底生命的海洋。沧海桑田,时间悄悄地埋下了它的痕迹,等待有心人的挖掘。



在若干年后的一次采访中,王传峰说:“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眼中,都是一副不同的图景。在我心中,鱼是故乡沧海桑田化作的石,亦是笔端静心凝气点染的画。”


▸《慎独》


· 用脚步丈量世界 ·

20岁那年,王传峰进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习水墨技法。在西子湖畔体会最纯粹的求知之乐。



1992年,王传峰远赴日本游学。一边学习,一边在打工送报纸中度过了清苦却幸福的求学生活。后来,他将自己的画展邀请函偷偷夹在送的报纸里,顺利地举办了个人的首次画展。


▸《无穷碧》


有了一些名气后,他又将目光看向远方——欧洲。靠着为数不多的积蓄,王传峰在欧洲旅行了一圈。他访遍欧洲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将无数名家的作品刻进了脑海,反复琢磨。


▸ 《鱼的春天》《鱼的夏天》


做艺术是一辈子的事。中年之后,他将家搬到了富士山下,在湖光山色之中,每日潜心作画。



只有见过山海之辽阔,才明白个人之渺小。从山东沂蒙贫瘠的山区走出时,“艺术”对当时的少年而言,还是遥不可及的幻梦。20岁求学西子湖畔,再到远渡东洋,游历西方,最后驻扎在富士山下,潜心求艺……传峰一直在用脚步丈量世界,以赤子之心求艺术之真。


▸《知音》



 跨越国界,最好的艺术永远在路上! 


真正将王传峰推向大众面前的,可能是两套邮票:一次是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一次是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王传峰也是唯一一位作品两次登上日本邮票的中国艺术家。

 
▸ 《鱼水情—春夏秋冬》,中日和平友好30周年邮票原作

也就是在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中,他与日本画坛“巨匠”平山郁夫合作,并得到画坛老前辈的赏识。

▸ 平山郁夫为王传峰美术馆题字

平山郁夫为什么会欣赏这个中国小伙子呢?这与他画中的创新性有关。


▸《鱼群》


在日本,有个很有名的画派叫做“琳派”,画派的特色是使用金银箔作背景、大胆的构图、反复使用型纸的图案、“溜込”的技法等。


“琳派”最著名的作品则是尾形光琳所作的“红白梅屏风图”线条柔和、活泼的河川水波与两岸刚劲有力的梅树,形成一柔一刚的鲜明对比,而对岸红与白的梅花,使整个画面中蕴藏着一阴一阳两种力量的博弈。

每年有几万人,从日本各地而来,只为朝圣这张屏风。

▸ 尾形光琳创作的红白梅屏风

王传峰到日本后专门去MOA美术馆观摩了这幅作品,并研究了大量“琳派”的画作。

于是,便有了现在被艺术界所熟知的“王传峰的鱼”将中国传统写意技巧与日本“琳派”绘画风相融合,用现代绘画的思维去溯源最古老的中国记忆。


▸《樱花映鱼》


▸《静水游鱼》


这种自成一派绘画风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从政要、商界到明星,不少都是王传峰绘画的收藏爱好者。


▸ 王传峰与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于“建国六十周年”在北京合影


▸ 传峰与刘嘉玲、梁朝伟夫妇在东京合影


赏画最有趣的一点,是可以在绘画中捕捉到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以及他对不同时期生活的表达。比如大名鼎鼎的毕加索,一生就经历了多个画风的转变。而在这三十余年的时间里,王传峰画笔下的鱼也在不断变化。


▸王传峰作品:《古鱼》86cmx72cm 安徽宣 1991年


▸《落花情》


▸《时代的鱼》 2020年


而艺术家本人,却仿佛是画笔下那一尾水中之鱼,在生活的海洋中,历经风浪,依旧保持初心。



 文字的至境也是造美! 


艺术往往是相通的,除了画,王传峰也写得一手好文章。事实上,他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书籍著作。


▸《金鳞》


今年,他与日本讲谈社合作的新作——《游于艺》出版,就是前文十位明星一起祝福的那本!这是王传峰对自己“人生三部曲”的回顾:童年出生于山东沂蒙山中,少年求学于杭州西子湖畔,中年栖居于日本富士山下。



通过书中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思考,以及画作风格的转变。



与以往不同,这次王传峰还“跨界”亲自设计了书籍!每一个阶段,选择不同的颜色,蕴含自己不同的心境。


封面照片,则是由著名摄影大师 Albert Watson 拍摄。可以说细节满满!




“游于艺”三个字是王传峰从“山东老乡”孔子的《论语》中摘取,这一幕,仿佛又回到了他的小时候,那个从山中捡起古老鱼化石的少年。



以下是王传峰先生亲自撰写的关于本书的缘起,我们先一睹为快!艺术家王传峰绘画的手,这次又将为我们写出怎样质朴、耐人寻味的文字呢?



我与《游于艺》
王传峰与摄影师Albert Watson合影
在疫情之前,我和太太、女儿一起飞到纽约,邀请我非常喜欢的肖像摄影大师Albert Watson为我拍摄了一组肖像。
之所以说到这里,是因为今年的11月16日,由讲谈社为我出版的自传《游于艺》即将在日本各大书店发行,这本书的封面我选择了Albert Watson先生为我拍摄的照片。
在《游于艺》中,我自己来写自己的故事——出生于中国山东沂蒙山中,求学于杭州西子湖畔,栖居于日本富士山下,这是我人生的三部曲。在中国生活了24年,在日本生活了30年,故乡的真情、求学的真纯、艺术的真味,都在文字间一一浮现。
我笔下的内容,都是非常真实的。这么多年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却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儿。艰辛与奋斗并存,泪水与笑语同在,生活的本义就在于此。
这本书也是我自己操刀设计的,沂蒙山、西子湖、富士山,每一个阶段我都选择了不同的颜色,蕴含着自己不同的心境。和做艺术一样,每一个想法、每一个目标,都要通过自己的感受去实现。
大多数人写自传,一般都是要到晚年才提笔,把一生的经历都记录在纸面上。这样看来,我的《游于艺》或许可以被戏称为“半生缘”吧,书中记录的是我前半生的经历,也是我个人艺术感悟的小小总结。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一个立体的我、一个努力的我、一个敢于回望过去并寄情未来的我。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特别的,我在这里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读到这本书的观者可以感受到努力的快乐,体验到生活的多彩,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游于艺》从初具雏形到顺利出版,也经历了六年的时光。我想,将来我还会继续把自己的经历、向往和期待写出来,让喜欢我的文字、喜欢我的艺术的人们和我一同体会这种快乐和美好。
和艺术一样,文字的至境也是造美。延续感动、传递美好,这也是我在创作、编辑、设计《游于艺》时的初衷吧!
王传峰
2021年11月吉日



-END-



日站君私人微信
rizhanjun2060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