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丰富多彩的踩坑投资路

晓静 且慢陪伴 2023-04-21


且慢同路人
这是属于每一位且慢同路人自己的专栏,在这里,你可以分享你的投资经验和感受,与其他同路人共同成长。“踩坑”大概是每一位投资者的必经之路,本期文章来自且慢用户-晓静,从存款到p2p、港美股、期权,晓静的踩坑路可谓丰富多彩,希望她的经历可以帮助你少踩同样的坑。

刚工作的时候月光,后来才慢慢意识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开始存一点钱、开始所谓的“投资理财”,踩过一些坑,花钱买不少教训,也终于在这几年意识到“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作为小白普通但丰富的历程,以及一些思考,或许可以作为一个相对负面的教材,给众多投资者一个参考。

一、银行存款与货币基金 

——无惊无喜(2013年-2015年)

2013年没多少钱,基本上是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没有任何经验可言,也未积累下任何收益。

2014年初开始用余额宝,没赶上7%的好时候,2015年开始投陆金所的零钱理财,不单纯指望本身的收益,主要以薅(优)羊(惠)毛(券)为主,通过签到、分享等方式获得优惠券,获得了高于余额宝的收益,现在回忆下应该是在5%以上的。

有时候,“踩对点”很重要,抓住重要机会可以让平台崛起,第一批吃螃蟹的个人可以享受到红利,但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需要机遇和实力;薅羊毛只是理财路上的小插曲,不是长久之计。

二、P2P 

——甘尽苦来(2015年-2018年)

所谓羊毛并不能满足心里的期待,机缘巧合认识一家P2P公司的员工,啥都没想便投了,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大概投了至少8个平台,年化收益普遍在8-10%,可以说尝尽了甜头。

但随监管政策出台,各种平台无一例外的暴雷清退。幸也不幸,有的平台通过自己的机智脱身,甘尽苦来,有两个平台最终还是因为无知损失3万本金,整体算下来基本不赔不赚。

这是我花钱买到的第一个沉重教训,人性的贪婪在我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无知无畏”也得到了应有的结果,搞金融的朋友很早就“警告”过风险,却没有丝毫收敛,也没有主动去做深入的研究,去了解产品的原理和底层逻辑,这是妥妥的“认知变现”。

三、互联网银行存款 

——稳妥幸运(2019年-2020年)

印象中那会儿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推,大部分都是不知名的城商行产品,动不动就是4-5%年化,部分零钱甚至可以达到3%以上,比国有银行和股份行高出不少。

那时候哪怕开二类户再麻烦,但考虑都按有保障,且有很多拉新客的有会,买了不少,幸运的是没有赶上河南村镇银行,算是一段稳妥的投资。

22年的时候感触特别深,哪怕在监管的眼皮子底下,还是有一些不确定的事情存在,谁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哪怕稳妥如存款,且行且珍惜。

四、公募基金 

——跌宕起伏(2020年至今)

2020年刚好有两位贵人在理财方面点醒了我,也刚刚好有时间,我意识上开始重视理财,开始研究基金,从指数基金开始,买了宽基、也买过一些行业,有一次性投资、也有定投。

那一年虽有疫情,但夏天的小牛市让我幸福感爆棚,那种刚尝试一件事情就有收获的成就感,十几到几十的浮盈,让人心动。

算下来到今年差不多三四年了,接近一个牛熊的周期,市场大部分时间震荡,赚了又亏。

这是我真正从市场中买教训的一段经历,非常珍贵,对未来也很有帮助:

1)关于定投,知难行易,我投了很多,但在市场波动的时候动摇和停止了。

2)关于止盈止损,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出现过很多次很高的浮盈变成浮亏、浮亏很大的基金也没有设置止损位。

3)关于买什么,开始还会仔细研究,后来越来越依赖身边所谓专业人士的判断,导致现在整体综合来看,配置不合理。

五、港美股和可转债打新 

——大口吃肉(2020年-2021年)

写到这儿突然发现自己还挺愿意尝试新东西的,20年启动了可转债打新,赚了几顿午餐,觉得没意思加上市场一般就停止了。

港美股搞了10个券商账户,虽然偶有破发,但经常碰到大肉,运气不错,整体盈利比例挺可观的,但21年下半年至今整体不好,基本也没啥动作了,加上转入港币的时候0.92的高汇率,似乎也没赚多少。。

港美股打新,现在想来,打新或多或少有一些“投机”,严格来讲不算是常规的投资方式,而且比较消耗时间,注册和管理多账号、研究新股、盯着申购盯着卖出,未来的政策基本明朗,不允许多个账户,基本可以运回大陆了以后应该不会玩了。

六、股票期权 

——不作就不会死(2020年至今)

在基金之外我也尝试了股票,在港股打新空闲期买过阿里腾讯,赚过亏过,当时觉得相对最高价降了不少,但不成想还有更低。

还是差在不了解上,炒股炒的是什么,自己赚快钱还是长期投资,标的的基本面如何等等。

A股同理,跟着券商的员工买过一些,有赔有赚,这两年的行情一片绿。

结论基本上就是,炒股不在我的投资能力圈范围内,至少现在应该戒掉。不过我还想分享一个需要鼓足勇气才敢写出来的教训——

20年夏天,大盘上涨带动骗子横行,忽悠韭菜们将资金存入他们的app,可以利用他们的融资杠杠,每天股市讲解加推荐好票,第一次妥妥的赚钱且提现成功,最后无一例外的无法提现。

这么多年下来我真的不觉得我是个傻子了,但在贪婪面前,无知程度会加剧,用3万的沉默成本再次买了教训,以后可以在市场上赔钱,但一定不能为无知付费。

七、保险配置 

——正确的事需要正确的方法(2014年至今)

保险基本是长期投资,或者说是消费,意识的形成比理财要难,最早为了强制储蓄买了万能险,今年进入第十个缴费年头,按最初的目的确实存了六万块钱,但从收益和保险产品本身的价值衡量,很鸡肋!

2018年开始,意识到重疾的重要性,买了大品牌的返还型重疾险。直到2020年开始系统研究保险配置,逐步更合理的配置了百万医疗、意外、消费型重疾和寿险(包括火热的增额终身寿)。

保险是一个复杂的行业,需要从配置到单个产品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做出更有性价比更适合的选择。


回顾了自己的历程,在投资理财上有几个比较深的感触:

1)理财的前提是意识,认可这件事情的价值。

2)了解自己的需求,包括对收益的预期,更包括风险承受能力,而且自己的需求随着年龄增长、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也是动态变化的。

3)对市场上的资产和如何配置有初步认识,和自己的需求做初步匹配。

一方面重视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免费的午餐”,个人在什么市场环境下应该有什么样的配置、应该如何动态调整;

在资产配置之外,对每一类资产的挣钱逻辑有初步的了解,债靠什么赚钱、股靠什么赚钱,分别有什么样的风险,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如何挑选基金、如何选择平台等等。

4)学会对资产进行定期检视、动态管理,做好止盈止损,遵循一定的投资纪律,这建立在2和3的基础上。

5)理念和心态上,不要指望暴富、放弃投机心理,少一些不切实际的贪婪,坚持长期主义,时刻敬畏市场、敬畏风险。在波动的市场中可以亏损,但一定要避免因为无知和贪婪带来的损失。

    最后我想说,虽然作为一个普通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巴菲特,但投资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个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

    哪怕有很多平台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时间留给自己去享受生活”之类的,我还是认为,投资者自己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构建并不断调优自己的投资体系、跟系统化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很多第三方平台有非常多的系统化投教课程,针对具体的投顾产品、单支基金产品都都有相应的陪伴内容,相信借助这些平台的帮助,每一位投资人都会更加成熟,获得更多收益和幸福感。

    -投稿活动-


    欢迎更多且慢同路人向我们投稿,分享你的投资理财经历、思考感悟或读书心得。

    如文章入选,我们将奖励作者价值200元左右的礼物(京东自选)和且慢杯一份,详细规则和投放方式请点击查看投稿说明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慢,将文章以word形式发给小慢。

    免责声明:本文为且慢用户投稿,所述观点仅为作者个人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或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者应独立思考、独立决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