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数房奴的焦虑:房子吞噬了全部购买力,除了房子一无所有
作者:佚名
来源:大国小事
我国“房奴”绝对是一个庞大群体,由于过去几年房价不断攀升,无论投资客还是普通购房者都削尖了脑袋往房产市场里冲,开发商看到如此庞大需求,也更加卖力拿地盖房。长此以往,原本几千的房价被硬生生的推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可能是被房价涨怕了吧,对房子有真正需求的人不得已拿出全家老小的积蓄交上首付,走上了房奴的道路。
前两天看到一份数据,据悉我国通过银行贷款买房的家庭大约有2亿户,单算家里的主力“还贷”者,房奴人数应该有4亿多了,而不管哪个城市的购房者他们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没钱消费。
一二线城市购房者收入高,但房价也高的离谱,早前有份报告显示大陆每940人中就有1人是千万富豪,而在千万资产的高净值人群中,北京更是每83人中就有1人拥有千万资产,确实在北京买套小居室的房子都要几百万,地段好的价值千万绝对够了,但是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幸福,因为房子值多少钱就意味他们要背负多少贷款。
所谓的千万富翁,也可以叫做千万‘负’翁,所谓的百万富翁,也可以叫做百万‘负’翁,收入高的同时也要承担高负债,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用当地人的薪资来购买也是非常艰难的。
所以谁还有多余的闲钱消费?
如果说之前奋斗工作是为了实现梦想,那现在工作应该是为了尽快还完房贷,对多数选择贷款买房的家庭来说,他们未来的20-30年已经变相被银行贷款捆绑住了,房子吞噬了国人的全部购买力,很多家庭除了房子一无所有。
从1990年至今,我大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增幅有两次低点,第一次是1998年,当年度的人均消费支出增幅只有3.5%。
到2017年,我大中国的居民消费性支出增幅下降到5.9%,乃是1990年以来的次低值,仅比1998年好一点。
与1998年的国企大规模亏损导致居民消费力低下不一样,这一次居民没钱消费的原因,在于老百姓手里的钱,都被房地产市场吞噬干净了。
过去10多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是否更早的买了房,这种并不创造什么的财富增长是决定中国普通家庭财富高低,拉开普通家庭贫富悬殊的关键;
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大多数中国人都在为房而奔波,并把一生奋斗献给了房子。
中国家庭高负债主要是被城市房产“绑架”。许多人苦熬一生,连同家庭成员的血汗钱一起,甚至连同他们的未来一起,转换成房地产中既得利益者的暴利。由于民众财富绝大部分被转到了这些既得利益者手中,这成为消费持续低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经济学家的“六个钱包论”很火。所谓“六个钱包”,就是年轻人向家里人借钱凑首付买房。男女两方都向各自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借钱,一共就是六户人家,六个钱包。
房子,消耗了大多数国人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几十年的奋斗成果,甚至让他们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奋斗:
老百姓为了一套房,背负了一座债务大山,成为房奴!
高房价虹吸资金,抽干了实体经济的金融血液,让实体萧条;高房价阻碍了年轻人安居城市,没希望/没安全/没幸福/阶层固化/流动停滞;高房价让年轻人结不了婚,城里单身增多;高房价经济压力太大,人们不愿生孩!
有些只有一套房的人还在为房价的上涨鼓与呼,真是愚蠢至极。
实质上房地产生产的只是国内财富,只是属于少数人的账面财富。如果你只有一套房,房价上涨你也是受害者,房价涨到天上去和你也没关系,因为你又没办法变现,但银行的贷款可是一分没少还,同时还要承受房价上涨带来的整体财富变相缩水和消费支出增加。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一套房子在那里,值100万,还是1000万,它就是一套房而已,并不给社会创造或增加什么。但一个人如果靠劳动创造让自己的财富从100万变成1000万,这个人一定会通过劳动给社会创造出或增加点些什么?一个小公司从100万变成1000万,这个公司也一定不再是原来那个小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
房地产畸形繁荣的背后,是居民的大规模举债。
2010-2017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5.4%下降至12.7%。与此同时,居民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
房子让国民和国家表面上变得富有,也让国民和国家变得“贫穷”。富有的是纸上的财富总值,可是百姓的日子却是越过越困难。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叫年轻人首次置业应该怎么买房?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回答很扎心:“我所在的深圳,有万千在这里奋斗的青年在买房面前低下了头,心慌失措。
西班牙的《世界报》这样回答,说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像力。一位美国教授考察中国后感叹说中国年轻人活得太累,他们的人生只有两个字:房子。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成功和拼搏的最大压力与最大动力都是:高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