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方智库丨国际形势研讨会:欧洲民粹主义思潮新动向的宏观把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点击上方“东方智库Orientalthinktank”可以订阅哦!

图片说明:东方智库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手推出国际形势季度研讨会

在4月9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东方智库共同组织的“东方智库国际形势季度研讨会”上,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骞做了题为《欧洲民粹主义思潮新动向的宏观把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的专题交流,整理全文如下:

图片说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骞

一直以来,历史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出现过民粹主义思潮,并且这些“民粹主义”思潮在政治实践中总是表现出与其他信念、原则或信仰相互结合的趋向性,进而具有“复合性”特征。俄国的民粹派、美国的人民党运动,拉美的民粹主义风潮和欧洲的新民粹主义都曾被视为是有代表性的民粹主义政治实践。对此,有研究甚至认为,民粹主义即使已被研究和讨论了100多年,但至今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或者缺乏清晰一致的理论框架,或者仅仅是一幅由俄国、美国、拉美等地的历史现象拼凑起来的非常破碎的画面。(塔格特,2005)


后欧债危机时代,民粹主义思潮充斥着欧洲社会并呈现出极端化倾向,2012年之后,很多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政党都纷纷在选举中异军突起,直接冲击欧洲主流政党和欧洲政局。本文认为,理解欧洲兴起的民粹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政党的“夺权”行为需要在学理上对相关概念进行必要的辨析。


一方面,从政治意识形态范畴上看,当前欧洲社会的民粹主义思潮是,以对欧洲治理的精英主义“挑战者”姿态出现的。两者的政治分歧主要集中于,权利在“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如何进行分配,前者更多倡导“个体”权利(民众诉求),而后者则倾向于突出“共同体”权利(国家诉求)。究其本质,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只是对西方宪政体制设计之初基本问题的“再讨论”。


另一方面,从政治实践范畴上看,当民粹主义思潮被政党冠以“党的意志”并付诸政治行动之后,民粹主义思潮的“效用”就具有了明显的工具化特征,即“一切为了夺取政权”,这也是西方政党政治的显著特点。那么,这就有至少会出现两种基本的“政治结合”可能,即,与政治“右翼”势力相结合的民粹主义,以及与政治“左翼”力量相结合的民粹主义。前者体现为民粹法西斯主义和民粹民族主义,行动更为激进;而后者则表现为民粹民主主义和民粹社会主义,行动相对温和。


所以,在学理辨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欧洲民粹主义思潮新动向,一方面是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正在“是否要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和推行开放政治经济秩序”问题上产生剧烈的分歧;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民粹主义与不同政治实践中不同政治立场的结合而出现的内部分裂,并引发欧洲社会的撕裂。


从现实的表现来看,欧洲民粹主义思潮对欧洲政治的影响大多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欧洲民粹主义政治化的现象凸显,民粹色彩政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冷战后,被两极格局所压制的社会思潮得以“释放”,民粹主义也随之回潮,并开始通过大众政治参与的途径进入政治领域,率先表现在奥地利“自由党”和法国“国民阵线”的某些吸引眼球的激进主张。(董一凡,2018)随着欧债危机以及难民危机对欧洲社会的冲击,欧洲各国的民众陆续表现出对传统精英政治主张的质疑和不满,民粹主义社会思潮开始快速的与右翼政治势力相结合,以政党政治的途径广泛的介入了欧洲政治。近几年欧洲国家的新政府在组阁前后都曾面临极右翼民粹主义势力的袭扰即是明证。虽然这些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大选中未能最终“登顶”,但是其占据了一定数量的议席,获得了特定阶层民众的支持,甚至联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利益团体确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欧洲民粹主义政治化诱发政治性投机行为,政治决策的博弈过程更为复杂。分权制衡一直是西方政治体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政党间的妥协与联合就是这一基本原则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体现。民粹主义政党的异军突起正在打破欧洲各国的政治生态,引发各党派之间的新一轮的博弈。更重要的是,欧洲因民粹主义政治化引发的政治博弈会助长政治投机力量,一批“形形色色”政党会通过大选进入议会,所以,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面临挑战的可能性会持续增加。荷兰国际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曾指出的,荷兰大选的结果会怎样,其实已经并不十分重要,“威尔德斯效应”已经使得本就需要依靠议会多数党联盟组成联合政府的荷兰政局出现更为严重的分化局面,(James, 2017)而且,荷兰在应对更为严重政治整合难题的同时,还要不得不面对一个被撕裂得愈发破碎的社会。


第三,欧洲政治因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会导致各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面临国内民众更大的压力,进而倾向于外向型的发展思路,更注重外部市场的拓展。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获得了相当数量对传统政策不满的民众的支持,所以,欧洲各国的新政府必然会为协调复杂的国内政局与立场分化的民众而推出更多具有安抚性质的政策,但是经济的不景气又会使各国政府不得不在福利政策与财政紧缩之间面临更大的压力。所以,“外向型发展”应该会是欧洲国家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一个重要选择,特别是向欧洲以外地区进行域外市场拓展的做法很可能成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正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加快推进与欧洲国家的国际合作。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认为,作为欧洲外部的新兴大国,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个团结的欧洲比一个分裂的欧洲更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特别是西欧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应首先明确,民粹主义在欧洲盛行的原因并不是对所谓“政治正确”的挑战,只是人们对其自身福利需求的极端表达。所以,从长远的角度上看,民粹主义的冲击客观上倒逼着欧洲各国的政治精英去进一步完善其施政纲领与政策主张,也正在让欧洲国家传统上的各大政党之间变得更团结。所以,从中国的立场出发,我们应一方面客观地看待欧洲极右民粹主义思潮对欧洲政局所引发的冲击,避免盲动;另一方面也需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行“审慎作为”的战略,为最大程度上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而努力。


第一, “民粹主义”对欧洲政局的冲击可以为我们发展与欧洲各国双边关系提供机遇,对此,我们在战略上应积极谋划。很多资料都显示,在民粹主义政党的冲击下,西欧国家的主要政党均有默契配合与相互支持的情形。这显示,在极右民粹主义的冲击下,西欧国家传统上的主要政党都已经有所戒备,并达成了政治妥协。但是这也意味着,两股力量持续的政治斗争将会在欧洲发挥持续性的影响,并难以在短期内找到妥协的出路实现和解。与西欧国家不同,同样面临民粹主义冲击的“新欧洲”国家则更多选择“观望”。在这个意义上,与经济层面上的“双速”欧洲意涵一样,对民粹主义的不同态度将会成为新旧欧洲国家之间政治与社会分化的“标签”,更重要的是,这个标签会与“双速”的问题相互叠加,进而为新旧欧洲关系增加不确定性。因此,注意到当前新旧欧洲国家之间在应对民粹主义冲击上的分化,在现有“16+1”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平等互助”为核心的政治对话机制适逢其时。


 第二,应重点考虑对“维系欧盟和欧洲一体化道路”持支持的立场。维系欧盟持续健康的发展是欧洲传统政治力量之间近半个世纪妥协与合作的产物,也是其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甚至关乎其政治合法性。在积极营造政治共识的基础上,面对欧洲国家积极寻求更大域外市场的需要,我国更应借机发展同它们的经贸关系。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在空间、微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以及造船、冶金和农业等传统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而这些都是我国明确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领域,所以,我国应考虑尝试在这些领域上与其建立有突破性的合作项目。同时,我国还可以考虑寻求与这些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双边合作的新项目,并适时进入这些国家在农业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成熟的贸易网络,为我国推进战略支点的延伸,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欧洲国家引入域外大国的力量进而实现欧洲国家间权力政治的平衡,以维持欧洲权力相对稳定的做法一直是其外交传统的重要内容,这也意味着,强化“美欧关系”很可能成为欧洲国家的重要“选项”。有研究报告指出,荷兰致力于扩大其在欧盟的影响力,这是其在政治与军事领域选择与美国密切合作的主要原因,也是荷兰热衷于对美扩大投资和进口的原因。就美国国务院网站的数据显示,荷兰是美国第三大投资国,为美国创造了约70万个工作岗位,荷兰还是美国第8大商品进口国,为美国贡献了最大的贸易顺差(2015年的贸易顺差超过240亿美元)。捷克外交部的一份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受被标签化“民粹主义”的影响,美国的特朗普政府已经决定将战略的重心放在欧洲。


对此,我们必须明确,虽然美欧可能会实现“关系的接近”,但是各自目的不同,对此不应有过度解读而失去机遇,也不能放松警惕而陷入被动。一方面,“亲欧派”为代表的欧洲传统政治力量大多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域外国家不触及其共同的核心利益与政治价值,他们愿意看到中国发展的机遇,并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我们应积极回应;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引美入欧”的做法,以及捷克推动中欧地区四国支持美国介入欧洲事务的举动都表明,美欧战略接近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美国的对欧战略是从其全球战略布局的角度出发的,在实现对欧洲主导的同时,还是为了应对中俄在亚太地区的“挑战”和中欧之间围绕“一带一路”的接近。对此,在正确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尽快形成一套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战略方案是需要的。

东方智库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欢迎转载并请联系bq_eastday@em.eastday.com (授权专用)。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东方网立场。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骞

微信公众号

东方智库

Orientalthinktank

东方智库是依托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东方网打造的媒体型智库。智库立足上海,以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和融媒体的传播渠道,汇聚国内外国际问题领域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聚焦国际政治外交、国际经济贸易、国际文化科创及一带一路主题等热点,建成兼具社会型决策参考、融合型观点传播、产学研社群联动的复合式平台,以提升国际议题阐释传播的质量和透明度,并推动多元而畅通的全球观点碰撞和观念交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