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方智库丨安倍访问伊朗,象征意义大于实质

蒋旭栋 东方智库Orientalthinktank 2020-09-10

点击上方“东方智库Orientalthinktank”可以订阅哦!

6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开启访问伊朗的行程。此次访问,用安倍自己的话说是要做美伊关系的“调停者”。然而,日本不可能真正地去调解美伊矛盾——美伊矛盾的核心是特朗普对伊朗的“偏见”,而安倍根本没有能力去塑造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也就谈不上能在伊朗问题上起到多大作用。

 

既然如此,那安倍为何还要去伊朗?有评论称是经济利益驱动,抑或是为了能源安全,或者是强调日伊关系的重要性。然而,上述观点既高估了伊朗在日本政治经济战略版图中的地位,也低估了安倍本人的政治运作能力。对安倍而言,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访问伊朗,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图片说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第一,今年是日伊两国建交90周年,访伊事项酝酿已久。须知安倍家族与伊朗关系匪浅,访问伊朗对安倍来说是“子承父业”,继承家族传统。在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安倍的父亲安倍晋太郎曾出访伊朗,欲调停两伊战争。而更早一些,1957年,经安倍外祖父岸信介之手,日本与伊朗签订了《日伊文化交流协议》。直至今日,安倍自2013年起,在“俯瞰地球仪”的外交目标下,几乎走遍了除伊朗外的所有中东地区大国。所以,填补中东外交“拼图”的最后一块——伊朗——是安倍的夙愿。事实上,自2016年起就不断有安倍即将访问伊朗的消息传出。去年7月,安倍访伊安排已经“板上钉钉”,但终因美伊关系突然恶化而告吹。是故,今年安倍出访伊朗得以成行,可谓“还愿之旅”。

 

其次,G20峰会与7月的日本参议院选举将至,此时访伊有助安倍“加分”。随着日本新天皇的顺利登基,安倍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国内政治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要面对6月底的G20峰会与7月的参议院大选。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前者关乎安倍的政治面子,后者关乎安倍的政治遗产。为了面子,安倍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会议的顺利举行提供便利。为了选举,安倍需要在选前造势。虽然很多评论认为,安倍出访伊朗凸显了日本在中东外交的自主性。但要认识到,安倍的自主性是做给国内看的,作秀的成分远大于实际意义。若是日本真在伊朗问题上有丁点自主性可言,又何必再要向特朗普征询前往伊朗的许可,又何必在出访的前一天还要向美方通报自身的行程呢。

图片说明:日本媒体对于安倍晋三打算访问伊朗的报道

第三是彰显美日同盟“全球战略共同体”的特性。曾几何时,美日同盟仅被视作限于东亚一隅的地区性同盟。但是,随着冷战后“美日防卫指针”的不断修订,以及日本国内安保法案的增补,美日同盟已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球。当前,美日同盟合作最重要的莫过于“印太战略”。当前,中东在日本的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已不再是“能源进口基地”,而是“印太”的重要延伸。日本在中东的政治行为,也不再单纯由经济因素驱动,而是战略利益使然。为了“印太战略”的顺利实施,安倍需要相对稳定的中东,竭力避免美伊冲突激化至热战。如此,方可突出日本在协助美国处理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也可完善“印太战略”的布局,进而遏制中国在中东地区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对安倍而言,与伊朗领导人谈的结果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去过,这场“政治秀”就成功了一半。


本文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博士后

东方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东方网

作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博士后 蒋旭栋

微信公众号

东方智库

Orientalthinktank

东方智库是依托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东方网打造的媒体型智库。智库立足上海,以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和融媒体的传播渠道,汇聚国内外国际问题领域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聚焦国际政治外交、国际经济贸易、国际文化科创及一带一路主题等热点,建成兼具社会型决策参考、融合型观点传播、产学研社群联动的复合式平台,以提升国际议题阐释传播的质量和透明度,并推动多元而畅通的全球观点碰撞和观念交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