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智库论坛丨朱四明:东京都市圈与日本城市群建设的特点与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启示

野村综研 东方智库Orientalthinktank 2020-09-10

点击上方东方

智库订阅噢!


东方智库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电话即微信号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东方网立场。


朱四明

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合伙人


2019年12月5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毕马威中国合作,联合上海国际智库交流中心成员单位共同举办了“2019年上海国际智库高峰论坛”。论坛以“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球20余家国际知名智库的专家及国内相关政府机构负责人、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科研院所学者、部分国家驻沪总领事馆官员等280余人出席。


东方网东方智库独家受权发布论坛主要观点。



◆ ◆ ◆ ◆

议题一:国际区域一体化经验及其对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野村综研(上海)

◆ ◆ ◆ ◆


图片说明: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合伙人朱四明

日本在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设中有相当多的成熟模式,同时也存在值得关注的经验教训,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可以进行扬弃式的经验借鉴,结合中国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与目标,可以更高质量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


日本国土交通省都市局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了六次《首都圈建设计划》以及两次《广域首都圈计划》,其覆盖范围和内涵都经历了多次转变。总体目标来看,《首都圈计划》还是希望将东京“一极集中”的地域结构改编为“多心多核”的结构,并实现区域内的“对流”。为此,除了在东京都内建设多个“副都心”,也在东京周边大力发展“业务核”都市。但由于东京都巨大的虹吸效应,规划的22个“业务核”都市中,仅有横滨、千叶、琦玉等少数发展相对较好,其余地区则不及预期。


以上海为核心建立都市圈的过程中,上海应明确自身定位。从上海现实发展阶段和近期发展目标来看,上海现有的产业结构与东京都人均生产总值2万美元时基本一致,从国际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尚无主动大规模减少制造业比重的必要。上海的大都市圈建设,中心与郊区、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例如对土地不敏感的产业与功能即便基于一时政策导向外迁,也往往会基于集聚效应回流。因此在产业分工上,需要平衡大都市圈中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与“分流效应”。同时,周边城市发展需要充分发展“个性”,只有差异化错位发展,才能形成和核心城市的对流,避免此消彼长的无效竞争。

来源:东方网·东方智库

作者:野村综研

编辑:忆昔

精彩推荐



END


微信公众号

东方智库

Orientalthinktank

东方智库是依托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东方网打造的媒体型智库。智库立足上海,以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和融媒体的传播渠道,汇聚国内外国际问题领域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聚焦国际政治外交、国际经济贸易、国际文化科创及一带一路主题等热点,建成兼具社会型决策参考、融合型观点传播、产学研社群联动的复合式平台,以提升国际议题阐释传播的质量和透明度,并推动多元而畅通的全球观点碰撞和观念交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