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涂装怎么就成为了战斗力

王群 军事高科技在线 2021-02-07

      导读:2020年3月13日的《解放军报》报道,为进一步聚焦实战、对接实战,中国空军日前颁发了《空军飞机涂装及标识喷涂规定(试行)》。该《规定》充分贯彻“涂装也是战斗力”的要求,按照“统一性、规范性、低可视、可操作”原则,为达成空中低可视和降低发现概率的目的,对中国空军各型飞机的涂装和标识提出明确要求。 对中国空军推出的这个《规定》,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涂装怎么就成为了战斗力?我们下面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图1.采用斑块迷彩涂装的中国歼-20五代战机


正    文

      一般意义的涂装,是指在物体的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覆盖上某种保护层或装饰层。而对战机、舰艇和坦克装甲战车等作战平台或其它武器装备,则是指给它们的表面涂覆上附着力强的一类特殊材料,如油漆类涂层。当然,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的涂装早已是它们工艺的重要环节,其最基本和最本质的功效也应是保护、装饰和识别。

图2.与地面色彩趋同的迷彩涂装的战机机背


      虽然如此,但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的涂装,不应该只是按工艺要求涂覆上去就行那么简单,而是还应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想象力以及满足一定的实战需要。如果设计好的话,涂装就如同人的外衣一样,不仅确能增加它们的“颜值”,让官兵赏心悦目,而且能使它们特色鲜明,看上去威猛非凡、霸气冲天,以彰显个性,展示军威和国威,威胁和震慑敌方,并增强官兵的自信心,鼓舞官兵的士气——这无形中不就起到提升官兵战斗力的作用吗。比如,像一战、二战时战机上采用的明星美女等“养眼”类涂装,王牌飞行员“标志”和“战果”类涂装,以及“骷髅”、“豹斑”、“虎纹”、“老虎头”、“鲨鱼嘴”、“鳄鱼头”等“恐惧”类涂装。当然,这些类型的涂装总体上对战斗力的作用还大都是精神层面的。更加深入一些的涂装应该是物质层面上的,即如何能从技术上对涂装进行改进,让它能直接转化为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的战斗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像过去那样彰显个性但太过夸张且怪异的“养眼”和“恐惧”类涂装(多只在战机上采用),如今除了参加航展、飞行表演和特殊用途的战机(如教练机)外,在大多数战机上已经很少见到了,主要原因应该是如此涂装过于显眼和张扬,在实战应用的大多数情况下,无疑是“自寻死路”而得不偿失。也就是说,对战机等作战平台或其他武器装备,涂装的“养眼”和“吸睛”的作用在目前已经降为非常次要,而紧贴实战,直接就能提升它们的作战能力才是王道和正途。为此,时至今日,在实战化要求和装备发展的趋势下,“涂装也是战斗力”才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图3.范堡罗国际航展上鲨鱼头涂装的巴西飞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实战化的作战需求,现如今已经为以战机为首的作战平台开发出了多种涂料,如防腐、耐磨、隔热、防火、阻燃、导电、屏蔽、减阻、变色、透波、反射、隐身、防眩晕、低可见度、数字迷彩、几何分割和多功能综合等一系列涂料。如果用这些涂料进行成功的涂装,不仅能让现代战机拥有含蓄的“美”和帅气并透射出隐隐的威猛霸气感外,还至少能为它带来如下一些作用和优势,进而大幅提升其战斗力。

图4.采用隐身涂装的中国歼-20五代战机


      首先是表面防护性。涂装能为战机的表面提供良好的保护,防止机体暴露在各种环境中而由雨雪、风沙、光照等造成的腐蚀、摩擦、冲击等损伤,并延长其寿命,保持其必备的戒备率和出勤率。

      其次是提高安全性。涂装能有效防止太阳光反射到驾驶室对飞行员造成的干扰,降低日光照射战机时机内温度的升高,避免由此带来的飞行故障和维护难度,也能使战机在中弹或意外事故中更好地防火和阻燃,延长飞行员处置和逃逸的时间。

      第三是降低可见度。涂装能使战机上的机徽和战术编号贴近机身颜色,只能在近处可视,但远处却看不清、分不明,从而在作战时方便己方进行战术配合的同时,让敌方在远处目视时更难发现和识别。

      第四是减阻和减热。涂装能有效减小战机高速飞行时空气带来的阻力和摩擦力,避免战机飞行速度和机动能力的下降,此外也能防止摩擦所形成的高温对机体的损伤和对机载弹药作战性能的影响。

      第五是导电和屏蔽。涂装能让电流流经涂层并产生适当的热量,有效预防机体表面结冰而降低飞行性能,还能起到电磁屏蔽作用,以阻止外界静电和雷电等电磁波激发的机载弹药电子点火具意外发火。

      第六是增强适应性。涂装能使战机根据地域、空域、气候条件以及担负的作战任务和特点,实时调整和变换机体颜色和明暗,甚至改变亮度差值而让外界产生分割错位的效果,以减小战机与背景的对比度,让它更好地适应并融入作战环境,影响或减弱敌方的目视效果。

      最后是提升隐蔽性。涂装能使战机更好地吸收和散射电磁波,减少红外辐射和运行噪声,从而让战机具备更强的雷达、红外、可见光和声音等多种隐身能力,极大地降低战机的可探测性,逃避敌方雷达和红外、可见光等探测装备的探测或削弱其发现的距离,由此提升战机的生存能力和突防概率。

THE  END

文字 | 王群(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qun_w@126.com)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宛建峰

审阅 | Q、黄洋


“军事高科技在线”征稿啦!!

详情请戳👇👇👇

往期精彩

炮弹怎么有了导弹一样的准头

斯坦福大学2019年度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人工智能逐渐走向战场,会出现哪些伦理问题?

无人蜂群会改变未来战争形态吗?

惯性导航的新宠——核磁共振陀螺仪

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与风险

宙斯盾战斗系统——美国海军之盾

潜艇采用无轴推进技术优势何在

如何应对深度伪造给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

以知识为中心的情报智能

“天降雄兵”——空降兵部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