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BEIJING2022的故事

錦社中 錦社中 2022-03-22
之前有幸为《人民中国》投稿了一篇讲述自己和北京冬奥故事的文章。回到自己的公众号,在那篇文章的基础上我再介绍一下更多细节,按照以往的习惯多配些照片,用更多图片和文字来述说属于我和“BEIJING2022”的故事。


这是一段有关我和2022北京冬奥的故事。我不是比赛选手,不是随队人员,不是志愿者,甚至作为观众都没能亲临赛场,但我清楚自己的冬奥故事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完,这也是一条充满特殊回忆的人生旅途。

▲成就“双奥之城”的两次重要时刻(照片拍自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故事的开端还得从2019年的日本大河剧《韦驮天:东京奥运的故事》说起,正是这部剧让我对奥林匹克有了更深的认识,产生了超越以往的强烈热情。(“大河剧”之名来自“大河小说”,意在通过主角视角讲述如大河一般的历史变迁。)日本NHK电视台自1963年起几乎每年播出一部大河剧,选题多是古代武士战争或近代明治维新,为给2020东京奥运会预热2019年大河剧另辟蹊径,以日本首批正式参加奥运会的选手金栗四三(1891-1983)和首次成功举办奥运会的申奥第一功臣田畑政治(1898-1984)为双主角讲述了横跨近现代的日本奥运历史,也通过奥运人的视角批判了日本掀起战争的那段狂躁时代,更加凸显奥林匹克的和平宗旨。


▲2019年在日本滨松魅力发信馆看到的金栗四三(前排左二)和田畑政治(前排左一)的同框合影


高质量的日本大河剧在这些年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我在观看《韦驮天》时突然意识到这部电视剧讲述的不也正是东亚国家第一次正式派团参加奥运会和亚洲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故事吗,越发觉得这部剧对我而言也可以被看作是北京冬奥会的预热。那一年日本各地很多和《韦驮天》剧中人有关的地方都开设了专题展览,我利用几次节假日赴日旅游的机会专门去了其中一些地方,也跟一些展览的工作人员聊了不少关于奥运的话题。或许是从那时起我的心态正式进入了属于东亚的奥运时间,热烈期盼着接下来在日本和中国的夏、冬两部奥运篇章。


▲2019年参观日本玉名韦驮天大河剧馆时拿着我设计的中日友好标志与工作人员(右)的合影


因为《韦驮天》的影响我开始比从前更为关注有关奥林匹克的点点滴滴,比如2019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这天特意约上一位日本朋友同游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那位朋友姓田畑,故乡和《韦驮天》主人公田畑政治一样都是静冈县滨松市,他说虽然自己和田畑政治没有亲缘关系,但这个姓在滨松不算太多,是个有趣的巧合。我认识的这位田畑先生是1964东京奥运会的亲历者,在延期举办的2020东京奥运会又担当了静冈县内自行车赛场的志愿者,我们同游鸟巢那天在冬奥特许商品店每人都买了一个标志明显的北京冬奥背包,他想把北京冬奥元素带回日本,而我也期待着把“BEIJING2022”带进“TOKYO2020”赛场的那一天。


▲吸引我和田畑先生(左)在这天同游鸟巢的是我们心中对东京、北京两场奥运的共同期待


后来的结局大家都清楚,因为疫情影响,延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绝大部分比赛都采取无观众措施,即便是身在日本的人们也极难有机会走进现场,更何况身在中国的我呢。但在这结果之前我也经历了各种有意思的起起落落,并影响着后面我在北京冬奥会时的心态。


▲延期的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我特意来到中国的奥运开幕地遥祝顺利,由于冬奥倒计时牌每晚8点更新,所以当时显示着还有196天


起初是从中国购买东京奥运会门票的两次申购结束后我一张门票都没能抽中,当时近乎万念俱灰,但很快又从失落中找回希望,下决心还是要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去东京亲身体验一下奥运气氛,虽然没有门票但不妨可以去各个场馆外巡礼一番。就在得知最后一次申购失败的那天晚上,我按计划开启了又一次日本之旅,旅行目的之一就是位于横滨国际综合竞技场的英式橄榄球世界杯决赛。当时我还不知道不久之后会有在日本的朋友帮我从日本的最后一次申购机会买到奥运门票,从心态上已经把那场比赛当成了东京奥运会。到现在我也很庆幸能把北京冬奥会的标志带进那场比赛,在疫情前最后一场备受瞩目的全球性顶级赛事里以普通人的身份为北京冬奥会做了宣传。


▲2019年11月2日,日本横滨国际综合竞技场,我把北京冬奥元素带进了橄榄球世界杯决赛场


英式橄榄球是我在2019年十一黄金周赴日旅游时偶然受当地橄榄球世界氛围影响突然产生兴趣的运动项目,中国女子橄榄球队在2020东京奥运会首度参赛就创下了第七名的不错成绩,原本买到女子英橄门票的我虽然没能前往东京现场却在2021陕西全运会弥补了一些遗憾。这次全运会在我眼中是承接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衔接点,我不但把握住机会去现场观看了所有橄榄球比赛,更因为参加了东京奥运会的中国女橄原班人马回到全运会以联合队的形式参赛使我重获现场为她们加油呐喊的机会。由于当时进入陕西以及现场观看全运会有着各种防疫要求,我从心态上把这次观赛视为北京冬奥会的观赛预演。在全运会最后一个橄榄球比赛日我特意穿上2020东京奥运会的体恤衫,进场时拿着那个北京冬奥会的背包请志愿者帮我跟全运会吉祥物拍了张合影,心中对走进北京冬奥现场的期待更为强烈了。


▲联系着东京和北京的“西京”之行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一天天临近,官方却迟迟没有公布售票信息,在开幕半个月前宣布因疫情影响将采取内部定向发票而不对外售票的消息之前我都相信着自己能够走进北京冬奥赛场。现实确实让我心情沉重,这些年期盼北京冬奥的热情有多高心里就有多苦涩,甚至远远比得知东京奥运会禁止海外观众入境时的心情更难受。而且这种失落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释然,需要时间让我从中慢慢走出。遗憾归遗憾,对北京冬奥会的热情始终未减,开幕式当天也是满怀仪式感守在荧幕前。即使有那层无法穿过的“结界”,看着开幕式也能强烈感受到奥林匹克已经来到身边。看着那么多国家和地区的旗帜、标志能在这样正式的场合一一展示,内心充满欣慰。世界是多元化的,人类文明都是伟大的,能把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请进家门做客非常难得,更何况是当前疫情之下。


▲这次国家体育场“鸟巢”虽不承办比赛,却是北京冬奥、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会场


奥运会是一场内容丰富的人类和平盛典,能赶上自己家乡举办的奥运会是我无上的荣幸。虽然无法走进赛场,但谁说场馆之外就不是奥运现场呢,哪怕是在场馆外不经意间拍下的照片,记录的也是历史。回想当初就算没票也要在奥运期间去东京看看的热情,此刻我已然毫不费力就站在奥运之城,这是全世界很多和我一样热爱奥运却不能来举办地的人们所奢望不及的。所以我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拿出举办城市市民的责任感,去场馆外拍些照片,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这场疫情下特别的冬奥会,尽可能分享给更多无法前来的朋友。


▲我在北京街头见到的第一辆冬奥涂装公交车


开幕式次日下午,我来到首都体育馆,这是我最期待的项目花样滑冰的赛场,几天之后日本花滑传奇羽生结弦就将在此开始北京冬奥征程。首体外围基本都是非闭环区域,人们可以和这里的各种冬奥布景随意拍照,首体西侧马路对面紫竹院公园门前的冬奥元素也吸引着很多游人驻足留影,这般热闹景象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置身奥运现场的愉悦。说来也巧,当天下午正好有位对北京很有感情的日本朋友邀请我参加晚上的线上交流会,于是我在附近吃过晚饭后又回到首体,通过视频连线将冬奥赛场外的夜景分享给了很多因疫情无法前来中国的日本朋友。在无法入场的情况下能以这种方式参与这届家门口的冬奥会,心中又多了些使命感。另外,中国短道速滑队这晚在首体夺得了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首枚金牌,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值得纪念的首金之夜我也在现场。


▲从距离首体最近的地铁站(国家图书馆)出站时看到很多冬奥元素,自己的内心越发鼓动起来

▲首体旁的闭环路段,时不时有奥运车辆进入,这条路也通往训练场馆

▲首体对面紫竹院公园门前的“两岸赞声助冬奥”签字板

▲首体外的行人并没有影响闭环车辆的进进出出,气氛和谐

▲这天特意穿了东京奥运会的体恤衫,让中日奥运元素在这里交融

▲首体外除官方正式的比赛项目图标也布置了一些这种非正式的

▲闭环栅栏跟前就是我与冬奥场馆的最近距离

▲天黑后首体外有些简单的灯光秀

▲短道速滑项目的正式图标正对首体大门,本届冬奥中国代表团的首金也正来自这个项目

▲当时有位武警在这里站岗,他听我说想拍张标语灯的照片便用标准的动作转身走到一旁,待我拍完照又标准地转身走回原位


如果说冬奥期间第一次来首都体育馆是为了感受气氛,那第二次过来就是纯粹向羽生结弦致敬。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项目中,羽生结弦在自由滑环节向人类极限挑战,虽然没能成功,但他的动作得到认可,这是史上首次在国际滑联的打分里出现阿克塞尔四周跳。羽生的挑战让我想到不久前看过的一部中国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在舞狮行当里为提醒舞者一山更比一山高会立起一根无人能及的擎天柱,即使你的技艺再高超也总有无法逾越的高山。剧中主人公在最后时刻为表达心如雄狮的大志满怀信念向代表极限的擎天柱高高跃起,虽然挑战失败跌落水中,却将自己的狮头稳稳挂在擎天柱之上,向天下宣告着人类挑战极限的决心。羽生结弦的北京冬奥会不正是现实版的《雄狮少年》吗,现在阿克塞尔四周跳就是花滑界的擎天柱,羽生虽没能成功却也将自己的狮头挂在了擎天柱上,身为两届冬奥会冠军,此次挑战经历似乎比以往的金牌更有分量。


▲首体门前的花样滑冰图标


虽然我不是羽生结弦的忠实拥趸,也算不上花样滑冰的铁杆粉丝,但羽生的北京冬奥征程却给我带来了可能连粉丝都体会不到的精神振奋,这就来自他的自由滑选曲《与天共地》。“与天共地”是花滑比赛中给出的官方中文译名,但中国的大河剧迷更习惯称之为“天与地”,这首曲子由1969年NHK大河剧《天与地》主题曲改编而成。《天与地》的主人公是日本战国时代历史人物上杉谦信(1530-1578),他在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战乱之世秉承大义、不为私欲、力求恢复天下和平,虽未能统一乱世却留下了一段传奇。


▲日本新潟县上越市春日山城遗址的上杉谦信铜像


我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日本战国历史,立刻被上杉谦信的独特魅力吸引,他有着战神一般的实力,却不同于其他乱世枭雄。上杉谦信厌恶杀戮,因为身处乱世不得不征战杀伐使得内心非常矛盾,甚至曾抛开家业躲进深山,在独自与内心抗争之后获得顿悟又重归生活用更坚定的态度为还天下本原而战。羽生结弦曾表示他可以从上杉谦信这种精神中找到共鸣,所以他选择在《天与地》的主题曲中挑战自己的内心、挑战人类的极限。上杉谦信是我最崇敬的日本历史人物,我从内心深处感谢羽生结弦通过这届冬奥会让谦信公的旋律永远留在了首都体育场、永远留在了北京、永远留在了中国大地。


▲曾为上杉谦信居城的春日山城遗址雪景


上杉谦信以象征毗沙门天(多闻天王)的“毘”字为旗号征战乱世,意在以神性抗击世间混沌非道。我在高中、大学时也经常在课本一角写上毘字,甚至大学时还买过一件白体恤亲手写下大大的毘字挂在宿舍柜门上。曾经我把上杉谦信视为人生典范,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越发感觉到自己与他的差距,但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过。在我尚未踏足日本时,上杉谦信的故乡新潟县上越市是我在这个世界最向往的地方,如今我已经独自走过日本全部47个都道府县,独自出游的第一站就是上越,当时在春日山城遗址买了一面毘字旗,一直视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寄托。


▲春日山城遗址里供奉毗沙门天的毗沙门堂

▲长野县长野市川中岛古战场遗址,再现传说中上杉谦信(左)经典作战场面的铜像边搭配着毘字旗

▲2008年6月我在云南丽江观看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时曾拿着一把定制的“毗沙门天”折扇,那时根本想不到自己崇敬的上杉谦信将在北京下一次奥运会上“隆重登场”


通过这次冬奥会,上杉谦信、羽生结弦、冰雪、奥运、上越、北京、我,我生活中的太多太多都被联系在一起,所以我满怀虔诚与崇敬拿着那面从春日山城带回的毘字旗又一次来到冬奥期间的首都体育馆门前,站在花样滑冰的图标旁拍下了历史的瞬间。这一刻,体育、历史、竞赛、文化、国际交流、我的人生……一切都交汇在这里。


▲同行的日本朋友帮我拍下了这张历史的瞬间


这天跟我同行的日本朋友也是羽生结弦迷,因为先前听说羽生结弦可能住在首体附近的新世纪日航饭店,我俩在首体门前就开玩笑说为了离羽生更近一些咱们去对面日航饭店门口遛一圈吧。走天桥过马路,下桥时望见不远处路口站了几个抱着噗噗熊的人,了解羽生结弦的都知道噗噗熊是他的最爱,立刻确定那些都是羽生结弦迷。当晚羽生结弦外出参加新闻发布会,这些粉丝也不确定他什么时候回来,但还是怀着期待来了。因为疫情冬奥会不但不对外售票,花滑比赛也少了观众向选手扔礼物表达喜爱的互动环节,倘若能让羽生看到普通中国粉丝在路边的守候,也算是疫情下的一种人情互动吧。跟粉丝们闲谈了几句后我们一起合了张影,或许噗噗熊和毘字旗的同框也成了北京冬奥会场外非常有故事性的瞬间之一。


这张照片的意义大概只有真正懂得热爱的人才会明白


首都体育馆是这次冬奥会给我留下回忆最多的场馆,除此之外,根据位置我分两次巡礼了北京市区的另外几座场馆。在一个周五的傍晚,我下班后骑车去了离单位不太远的奥林匹克公园,这边的场馆群在整体闭环之中,但仍然可以隔着栅栏看到所有场馆。只可惜我试着找了很多角度都无法看到鸟巢旁的奥运圣火台,人们在闭环外留影时无法一睹在这里燃烧的圣火,有些遗憾。为冬奥会新建的国家速滑馆离鸟巢不算很远,但位置略偏,晚上灯光虽美,闭环外围却鲜有路人。


▲鸟巢附近马路上的两个大型吉祥物

▲对这一带我其实很熟悉,但这次过来却怀着圣地巡礼的心态

▲在奥运闭环区域里除了竞赛场馆还有类似国家会议中心这样的非竞赛场馆

▲国家体育馆和国家游泳中心是奥林匹克公园闭环里的竞赛场馆

▲闭环栅栏外,总会有游人驻足拍照

▲奥林匹克公园闭环区域外,人们的娱乐生活一如既往

▲奥林匹克公园闭环区域外“顶流”吉祥物前熙攘的人群

▲骑车来看“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的新设场馆之一

▲作为北京冬奥会的代表性场馆,外围如此冷清令我心生惋惜,若不是疫情绝不会如此


冬奥期间北京迎来了一场近些年少见的大雪,这天我和一位朋友借着雪势营造的绝佳氛围参观了京城的文物古迹也巡礼了市区西部的两处冬奥赛场。午饭后我们从附近地铁站冒雪骑车登上新首钢大桥,从这里可以眺望不远处的首钢滑雪大跳台。距离虽然略远,但仍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跳台里正在整理赛场的志愿者,不禁感叹能在闭环冬奥下亲眼看到赛场内景确实值得庆幸。这天大跳台没有比赛,路人可以在桥上随意停留,之后的比赛日也有朋友来过,比赛时大桥就只许车辆经过不许行人驻足了。


▲北京城东便门雪景

▲首钢一处路口的雪景

▲被雪覆盖的吉祥物更显冬奥气氛

▲新首钢大桥

▲有“雪如意”美称的首钢滑雪大跳台

▲同行的朋友说这条小河的形状也像个“冬”字

▲吉祥物、会徽与“雪如意”的同框


欣赏过风雪中的大跳台,晚饭后我和朋友又来到五棵松体育中心,至此完成了市区的所有冬奥赛场巡礼。但当晚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外的经历并不愉快,不知道这座场馆在冬奥期间一直如此还是当时那场比赛的特殊性,只要我靠近闭环栅栏刚摆出拍照动作就会有安保人员前来驱赶。我并没有在那里长时间停留,也没有做出格动作,奥运场馆更不是机密机构,我在此前走过的各处奥运赛场外都未曾有这种遭遇。我认为能有机会为奥运赛场工作是一种崇高的荣誉,脚踏奥运圣地,心里也应该盛着奥运精神。安保人员只是按指示办事,那又是谁下达的指示呢?民众在不破坏秩序的情况下拍摄奥运场馆却遭到来自官方的阻挠,这让我感受到某些官方人员对奥林匹克的不负责和不敬。我在五棵松体育馆外的经历也是北京冬奥会的一部分,作为热爱奥林匹克的一员,对此我非常遗憾。


▲五棵松体育中心附近商业区里的小冰场

▲雪夜里的五棵松体育中心,再靠近安保就过来干预了

▲望着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奥运五环旗,我思考着这面神圣旗帜下的人们应该去学会什么才是真正的奥运责任

▲五棵松体育中心在本届冬奥负责冰球比赛,门外装饰着很多冰球图标

▲五棵松体育中心是北京篮球迷心中的圣地,看介绍了解到这座场馆可以在6小时内进行冰球、篮球两种比赛模式的切换

▲五棵松体育中心外的吉祥物也是人们争相合影的对象

▲这场雪让北京冬奥更具魅力


我虽有意在冬奥期间去看看北京市区以外的场馆,但无奈北京延庆的赛场在更彻底的闭环区域,而河北张家口的赛场在闭环之外还有这段时间非必要不出京的另一种界限相隔,因此能完成北京市区的场馆巡礼已经达到目标。但奥运现场不只有场馆,在赛场之外我还巡礼了一些其他现场,比如在一次下班后骑车去了市区的冬奥村。只是远远望着那几栋建筑,就能深刻体会到眼前的景象值得用一生去珍藏,于是之后有几次坐地铁经过这边都要中途下车出来走一站地,就为了能多看几眼冬奥村大楼上白天清晰可见的各种国旗、标志和晚上一个个房间里的灯火,这大概是能最直接感受到世界各地运动员汇聚在北京的方式了。


▲北京市区的冬奥村

▲冬奥村中国代表团的成片国旗很显眼

▲韩国代表团的一大片国旗和标志

▲哈萨克斯坦代表团的国旗和标志

▲捷克代表团很有趣,大字母“C”和下面的国旗因为窗户有角度在别的方向看不到,起初我看见“ZECH TEAM”的时候特别奇怪到底是哪里

▲意大利和拉脱维亚的旗帜

▲德国和格鲁吉亚的国旗

▲窗户上有旗帜的房间在晚上亮灯后会非常明显


冬奥村每一个房间都代表着为奥林匹克拼搏的梦想,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说着各样的语言,代表着多种的文化,这也是一处地球村。虽然道理都明白,但当我真正在奥运期间来到附近亲眼望着那一扇扇窗,心里才能体会得更深。奥运期间的这几栋楼仿佛可以代表这个世界,又似乎有生命一般。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努力远离政治,尽力在同样的规则下公平竞赛,这也是世界的一种理想形态,所以我热爱奥林匹克。


▲市区冬奥村一侧的旗林

▲夜色中的冬奥村


我的北京冬奥之旅还有一处非常重要的地点,这就是圣火台。奥林匹克有唯物的一面也有唯心的一面,奥运会既有人性又有神性,国际奥委会对火的坚持正体现了这点。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市区、延庆和张家口一共有三处圣火台,其中只有延庆的在闭环之外。起初我有点抱怨为亲眼一睹圣火还要大老远跑趟延庆,但当我真正去延庆见到有那么多人跟我一样为圣火台专程从市区而来又觉得这个安排其实挺好,起码可以给闭环冬奥下的延庆带来一波冬奥经济,不由心生感动。


▲从清河站乘高铁前往延庆只需半小时左右

▲受疫情影响已经很久没有坐火车出游,初到清河站时心里有种久违的旅途前的兴奋感

▲由于购买需求火爆,清河站里的冬奥特许商品店也售罄关门了

▲借着看圣火的机会也来体验了冬奥专线

▲出发延庆

▲很有冬奥氛围的延庆站

▲到达延庆的冬奥和冬残奥文化广场

▲非常漂亮的圣火台“雪花台”

▲圣火台的“丝带”和“雪花”都在向不同方向转动,造型多变,令人百看不厌

▲夜色下的圣火台被灯光点缀成另一种风格


当北京冬奥会进入最后一周,我已然开始心生不舍。“不是四年一次,而是一生一次”,2019年在日本各地看到这条橄榄球世界杯宣传语的时候虽然能理解其中之意却未曾有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的这种深切体会。在冬奥会闭幕前一天,我再次来到延庆,与冬奥圣火告别,惜别但不伤感。中国很大,还有很多城市都具备可以成功举办奥运会的资质,我相信奥运圣火在不久的将来还可以回到中国开启新的历史。更希望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可以让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多城市放下压力,敢于申办奥运会,让奥运圣火在更多需要它的地方燃烧,给更多需要它的人带去希望。


▲第二次来延庆,天气不错,可以从延庆站清楚地望见冬奥赛场高山滑雪中心的山顶

▲这次在圣火台周围的游人比一周前更多

▲上次因为阴天没能拍出黄昏下的圣火台,这次不一样了

▲与上次不同,圣火台的护栏已经换成了一圈冰灯墙

▲与2020东京奥运会的联动还是不能少

▲前次因为相机储存卡出了问题没拍到火炬近景,这次弥补了遗憾

▲看看大家的热情


每个人的先天情况参差不齐,很多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身边的成长环境中直接学到,这就需要一些社会性的内容来教授家庭、学校中无法学到的东西。从2008到2022,大家都在成长,大家都在变化,我很庆幸能够对奥林匹克建立越来越深的认识,也正得益于奥林匹克,接触到很多从家庭和学校里很少能体会的精神和感动。对国家和地区来说大概也是如此,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的情况和个人一样也是参差不齐,也需要一些国际性的助力来帮助提高每一个国家、地区的核心素质,奥运会正是这种国际性的辅助力量,它可以帮助欠发达国家、地区更好的体会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鼓励这些地方通过运动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


▲由写有各参赛队名的小雪花组成圣火台的创意很不错


想想1932年第一次代表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刘长春,想想1984年为新中国摘取奥运首金的许海峰,想想2002年为新中国夺得首枚冬奥金牌的杨扬,想想2008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并置顶金牌榜,再想想现在已经在中国顺利召开了冬奥会。除了这些我们有目共睹的最明显的进步,通过这届冬奥会我还能感受到中国正在向一个更多元的方向努力。规划运动员谷爱凌成了北京冬奥中国选手中的顶流明星,除她之外还有很多规划运动员,不管是否拿到好成绩,都给中国体育界带来了新的风气。比起引入不同血统的选手,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不同的成长环境,吸收发达国家凭借优越基础条件培养出的人才,用更宽阔的思路描绘着中国体育蓝图。套用规划来的男子冰球队长叶劲光的一句感言,这些规划运动员都在为新中国体育的前进而努力着。更有苏翊鸣的日本教练佐藤康弘那样的外籍友人在支援中国体育建设的同时也在支持着中国的民间国际交流。


▲从特许商品网店买到了以1984、2002、2008三届奥运金牌造型为基础的“中国奥运第一金”纪念

▲冬奥夺金纪念邮册里的谷爱凌(首金)明信片

▲冬奥夺金纪念邮册里的苏翊鸣明信片,这枚金牌也是中日人民友谊的见证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北京冬残奥会开启了“BEIJING2022”的下半场。我认为残奥会是对奥运和平庆典的进一步升华,请残障人士站到世界瞩目的舞台中央,可以唤起更多人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关爱,而特殊的国际背景也让本届北京冬残奥会又多了几分向全世界呼吁和平的责任。


▲北京冬奥会闭幕次日,我约着两位朋友回到首都体育馆,特意穿着2020东京残奥会的体恤衫来跟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合影

▲首体大门外的志愿服务岗亭一侧一直更新着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榜,大会结束后终于拍到了“完整版”

▲首体北侧的这条路在冬奥会闭幕后已经不再闭环

▲此时道路解除闭环,但路边的非竞赛场馆仍在闭环中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后的首个周末,我为瞻仰冬残奥圣火又一次前往延庆。冬残奥会与冬奥会共用一个圣火台,但“大雪花”上的参赛队都已更换。此时的游人比冬奥期间少了很多,我终于有机会跟圣火台旁的一对吉祥物合影了。


▲去延庆看冬残奥圣火前顺路看了下冬残奥村

▲冬残奥期间这里外侧几栋楼上的国旗比冬奥时少了很多,但又增加了一些显眼的五星红旗

▲从清河站取出的冬奥版纸质车票

▲清河站里装饰着正式和非正式的冬奥图标

▲奥运专线列车也分闭环和非闭环,那些栅栏围着的位置就是闭环车厢

▲冬残奥期间延庆圣火台的游人明显比冬奥期间少


在吉祥物前“排队”等着拍照时,我发现前面两人在用手语交流,推测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听力与言语障碍人士。平时出游我偶尔能遇上别人求助帮忙拍合影的情况,所以这时候觉得如果这两位都有语言障碍应该很难找到别人帮忙合影,于是等他们拍完照我伸手向他们打招呼,接着比划着请他俩站到吉祥物前再由我帮他们拍合影。他们先是迟疑了一下,然后真的看懂了,其中一人又从旁边拍过来另一位同伴,由我帮他们三人拍了合影。拍完照其中一人伸出一只手做“点赞”手势并用拇指弯曲了两下,我知道这是在用手语说谢谢,然后他又尽力发出声音,我能听出那是在说“谢谢”。临走前我再次找到他们,指了指自己特意穿来的2020东京残奥会体恤衫并做了个现学的手语“加油”来表达支持。


▲与吉祥物、圣火台同框

▲由于冬残奥的参赛队比冬奥少,“大雪花”上用了很多中国结图案来填补空位

▲火炬的微火在天黑后比较明显,因为此时日落时间比之前晚了不少,在圣火台附近吃过晚饭才回来欣赏夜景

▲做个中国手语的“加油”跟冬残奥圣火合影

▲北京冬残奥会圣火在安静地燃烧


在冬残奥圣火前完成人生中第一次和听力与言语障碍人士的“对话”,是我在本届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收获。作为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这次经历使我更加确信沟通是所有语言的关键,只要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就是件愉悦的事情。更以此为契机跟会手语的朋友请教了一些相关知识后开始跟着网上的教学视频自学中国手语。从汉语拼音到日常词汇每天只学几个,不给自己压力,纯粹就是想多接触一下这个领域,也算是为支持残障人士付出实际行动吧,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残奥会告诉我们,世界上有15%的残障人士,也就是说,全球有超过85%的人没有语言障碍。既然可以使用丰富的语言来交流,就应该珍惜这份“天赋”,在当今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时代,更应该懂得用沟通来解决争端,不要战争。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翌日路过首都体育馆,这个岗亭果然也在更新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榜


现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都已闭幕,但我和“BEIJING2022”的故事似乎还在续写。冬奥会开幕后以吉祥物为代表的各种特许商品突然热卖给我提了个醒,于是也通过各种官方途径陆续购买了很多,打算等未来疫情结束可以出国旅行的时候,“回”日本把这些纪念品送给那边久违的朋友们,让“BEIJING2022”的符号为中外民间友谊发挥余温。虽然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但也算在心里留些盼头吧。


▲离我比较近的一家已售空的特许商品店


奥运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作为观众,即使因为疫情和国际环境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我享受着庆典的欢歌,也在庆典中祈祷着世界和平。我只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之一,但也确实带着自己的热情参与了这次在自己家乡举办的盛典。我确信,自己有关北京冬奥的故事也属于这段历史中的一部分。


▲舍不得跟冰墩墩、雪容融说再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