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阅读】遇到这个时代——读斯蒂芬•茨威格《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陈超 江苏工会 2022-09-23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文:陈超 音:安安


陈超,就职于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事工会工作。热爱阅读,独立运行个人读书微信公众号“微芒成阳”。



征稿启事

【一起阅读】栏目诚挚地邀请广大职工推荐自己“压箱底的书”,我们将进行有奖征集,聊聊咱职工和工会人自己的“诗和远方”。如果您也喜欢阅读、朗诵、分享,欢迎您向江苏职工之家邮箱投稿。

jsworker@163.com

(邮件主题:为你读书投稿 标题 姓名 手机号 投稿人简介)


书籍:《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作品以叙述19世纪末生于维也纳的年轻犹太艺术家开始,跨越世纪之交,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叙述故事的同时,作者穿插了许多名人轶事,使用第一人称的表述。作品尝试以客观的心态描述当年欧洲的文化艺术,并通过“我”的看法呈现给读者。









“我曾经遭到称颂,又遭到贬低,我曾自由,又丧失自由,我曾富有,然后贫穷。”这是斯蒂芬•茨威格对自己1881年到1942年这一生的总结。六十一年里,斯蒂芬•茨威格,一个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历经了欧洲最好的时代和欧洲最坏的时代,见证了一战前欧洲拥有个人自由最高形式的黄金时代,文明高于强权的一战和战后短暂的宁静期,以及道德沦丧、人类完全倒退的二战,但无论哪个时代,茨威格文字都包含着一种温厚的情感,在他个人回忆录《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里,更多是公正和不抱偏见,他自称是“时代给出画面,我只是为它们做注解”,这个解说员以饱满真挚的文字,叙述了个人的命运,叙述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也叙述了欧洲当时的社会现状。

不“燃”不少年

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的一个富裕犹太家庭,成长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一个“最美好的时代”, 科技发展、工业发达,社会稳定、城市繁华,司法温和、生活富足。作为首都的维也纳,更是欧洲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精神财富在维也纳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尽管茨威格的中小学教育还是枯燥的计划性教育,但校外高速发展的城市充满了吸引力,剧院、博物馆、书店、大学和音乐,刺激着对精神、艺术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少年们,于是私底下的课堂成了艺术、文学和音乐的温床,他们常常在下午混在大学生中到大学里去听讲座,参观各种艺术展览会,走进解剖学的课堂去看尸体解剖,溜进爱乐乐团的排练场……。自由开放的时代使学生们十六七岁就开始创作,既产生了少年天才诗人霍夫曼斯塔尔,也让年少的茨威格的青春里填满了对文学的早熟,对艺术的痴狂和对美的偏执。


茨威格笔下的青春岁月朝气蓬勃、梦幻纯粹,正如他所说,因为早早地学会了敞开自己的心灵,所以日后将整个世界都装在了心中。

不巴黎不年轻

1902年,茨威格从维也纳大学转入柏林大学,继续他的文学生涯。期间,他开始游历四方,足迹遍及巴黎、英国、意大利、印度、纽约等众多国家和地区,一边观察和感受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一边拜访和结识欧洲各界名流,罗曼·罗兰、罗丹、高尔基、弗洛伊德都成为了他的朋友,茨威格也逐渐成为一个反战主义者、人道主义者。


所有的城市中,年轻的茨威格把在巴黎一年的生活称为可拥有一生的幸福回忆。茨威格用写意的手法,将巴黎的气韵描写得让读者神往不以,“一个最能让人感受逍遥自在这个最单纯、最智慧的生活真味的地方,……每样特性在巴黎都有空间,没有种族、阶层、出身……。”读着这些,你仿佛看到了塞纳河上波光粼粼,林荫道上树林泛绿,年轻的姑娘们佩戴着紫罗兰这优雅逍遥的巴黎之春。


在此期间,茨威格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银弦初》和小说集《初次经历》,而欧洲的黄金时代也进入了顶峰,欧洲第一次获得共同体的概念,人们第一次有了欧洲一家人的情感。 

“我们命该遇到这个时代!”

1914年,萨拉热窝的那声枪响将这个美好世界霎时击得粉碎。茨威格眼中的一战,整个奥地利都血脉贲张,对战争缺乏理性的认识,全民都陷入一种病态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整个社会都失常了。为了躲避这危险的大众变态心理,茨威格选择了隐居,开始“与这利用群众的激情对理性做出的背叛做斗争”。作为一名和平主义者,他在《柏林日报》上发表了《致外国的朋友们》表露自己的人道主义立场,得到了罗曼·罗兰的呼应,也让他走上了反战的道路,创作了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并在瑞士首演。


一战摧毁了奥地利和德国的所有价值观,把欧洲推进一个昏天黑地的时代。1919年至1921年,奥地利的至暗时刻,人们在战后的大崩溃、世界对德国人和用德语写作的人所抱有的仇恨、货币的贬值中苦苦煎熬,隐居在萨尔茨堡的茨威格埋头写作来逃避这个世道,着手创作了“世界建筑大师”丛书,写下了《马来狂人》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中篇小说。


当时间终于抚平了战争的创伤,社会重新建立起一种秩序后,茨威格也迎来了他的人生巅峰。继第一本《耶利米》之后,“世界大师”系列的第一部,即三部曲《三大师》为他开辟了成功的道路。他的中篇小说《马来狂人》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深受读者的欢迎,并被拍成电影。小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成为所有学校的必读读物,印数突破二十五万册。


这份美好随着1933年1月希特勒的上台执政而中止,欧洲开始陷入一个人性彻底泯灭的时期。讴歌人性、渴望和平、控诉战争的茨威格被当作是“一个颓废的堕落时代的代表”,他的书在德国成为禁书,被投入火堆,他在萨尔茨堡的家遭到查抄。茨威格从此流亡海外。从1933年到1942年,在茨威格生命中的最后八九年间,他过着一种犹如飘蓬般的流亡生涯。

TRAVEL

书本结尾,心力憔悴的茨威格仍用他“罕见的温存和同情”写下了结语,“阳光普照着大地,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发现自己眼前的影子,于是也看见这场战争上一场战争的影子。在我们的时代,我是避不开这些战争的阴影的。……但是,任何阴影,到头来也只是光线的孩子,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亡,他才算是真正活过。”




了解书籍更多内容详情,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哦。


爱读书的工友们有福啦

属于你自己的“电子书屋”来咯

进入“江苏工会”APP

点击“职工书屋”

即可在线享受海量书籍

可读、可看、可听

全!部!免!费!





扫码下载“江苏工会”APP


星标“江苏工会”

娘家人与你第一时间相见


注:部分图片等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作者与我们联系获取稿费或要求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编辑:马亚东

审核:蔡银

校对:欧阳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