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报!“巾帼共奋进 永远跟党走”女职工主题阅读好作品入围结果公布→

江苏工会 2022-09-23

独特的视角

丰富生动的阅读呈现形式

……

一个个作品

从不同侧面展现我省女职工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和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勇于拼搏的时代风貌

↓↓↓

为贯彻落实全总女职工委员会《关于开展“玫瑰书香”全国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的通知》精神,加大力度做好女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促进女职工建功成长,省总女职工委员会在全省开展了“巾帼共奋进 永远跟党走”女职工主题阅读好作品征集活动。

活动启动后,各地积极响应,广大女职工踊跃参与,共收到各设区市总工会和省各产业工会选送的阅读视频、照片、征文作品163件。经评定,最终入围好作品34件,其中阅读视频12件,最美阅照10张,读书征文12篇。


先来看看都有哪些作品入围!



视 频 类

1.《读中国》(南京市鼓楼区天正小学)

2.《奋斗党建百年路 启航水务新征程》(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3.《女工读书坊阅读视频“巾帼共奋进永远跟党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

4.《<月月书房>行走的悦读之“红色摇篮·初心之旅”》 (苏州广电总台) 

5.《东吴证券女职工主题阅读》(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工会女工干部讲述<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做信念坚定的追梦人>》(连云港市连云区总工会 鲍瀛)

7.《女职工阅读语文课文——红军长征故事<丰碑>》 (连云港市农业发展集团工会)

8.《女职工红色经典演讲——让历史照亮未来》  (扬州市何园风景区导游班班长 聂小芹)

9.《讲好中国制度故事,解读中国之治成功密码》 (镇江市公安局 夏芸)  

10.《海棠花祭》(南京艺术学院 苏珊)

11. 我们是这样的人 (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胡昕)

12.《党史宣讲五金花》(金城集团有限公司 郑世忠)




照 片 类

1.《校园读书角》(南京市雨花台实验小学 黄春琴)

2.《巾帼聚力心向党 学习党史正当时》(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3.《巾帼共奋进 永远跟党走合照》(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广播中心)

4.《江苏海洋大学教授杨雪英讲述<百年密码>》(连云港市海州区总工会)

5.《一封红色家书》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社会事业局文化站 杨梦雪)

6.《女职工绘制建党百年主题墙画》 (国网靖江市供电公司丁玲文艺创作工作室)

7.《飞行部女职工读书活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江苏有限公司)

8.《求知》(江苏省南通女子监狱 吴瑛瑛)

9.《传承》(江苏省南通女子监狱 李若蓬)

10.《讲述红色故事》(江苏省黄海农场有限公司)




征 文 类

1.《红色经典,阅读奠定人生》(无锡城市职业学院 冯凌)

2.《老井说》(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朱婵芸)

3.《用脚步丈量幸福》(常州市安家中学 乔含斐)

4.《承载》读后感(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安妮)

5.《让阅读点亮心灯》(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 王善芳)

6.《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读林觉民<与妻书>有感》(连云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代娟)

7.《愿做寻梦小船上的一支长篙》(淮安市清江浦区总工会 马海燕)

8.《滋味》(兴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华玉红) 

9.《<家书>:一本充满了温暖和光亮的书》(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江苏有限公司 李传华) 

10.《红色号角》(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五地质大队 金辉、欧阳慧敏、沈永炬)

11.《雪域方舟 冰海荣光》(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袁铭)

12.《党“缘”指引,从测绘走向自然资源》(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王圣尧)

恭喜以上作品

下面

和小编一起欣赏

入围作品吧

入围视频(部分)

入围照片
01
《校园读书角》
02

《巾帼聚力心向党 学习党史正当时》
03
《巾帼共奋进 永远跟党走合照》
04

《江苏海洋大学教授杨雪英讲述<百年密码>》
05
《一封红色家书》 
06

《女职工绘制建党百年主题墙画》 
07
《飞行部女职工读书活动》
08

《求知》
09
《传承》
10

《讲述红色故事》


入围征文


红色经典,阅读奠定人生

人们常说,一个人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让我们成为了自己。回顾半个多世纪的人生路,可以说读书,尤其是红色经典的阅读,奠定了我人生的底色,丰富了我的现实与精神世界。

记不清最早读过的小人书是哪一本了,但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我阅读的第一本纯字书是部队作家黎汝清的长篇小说《万山红遍》。那是1976年春天,每天中午的电台节目里正在连播这本书。红军游击队的故事是如此紧张生动扣人心弦,每天半小时的播讲实在是满足不了我迫切的心情。居委会正好新到了这本书,奶奶帮我借了来。可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才认识几个字?能读这么厚的文字书吗?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小小的我捧起了厚厚的书本。好在小说已播放了一半,前面的内容都已了解,上小学前也跟着家人认识了一些字;接下来电台没播放的部分,一路读来连蒙带猜,遇上实在不认识的就只能拿着书请教周围的成年人了。开始,大人们很是热心;次数多了,就渐渐不耐烦了。但好在大杂院里人多啊,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一个个地麻烦过来,每天电台播放时再照着书一字一句地看过去,还没等电台把小说播完,我就把这本大部头书给啃下来了。

我的纯文字阅读时代从此开始。

大杂院的隔壁就是居委会,居委会主任是一向疼爱我的老爷爷。墙角里有一个小小的书架,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图书角吧。开始架上大概只有几十本书,主任爷爷关照向我这个小孩子开放。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是接下来的大爱,相比《万山红遍》,那可是更为真实更为细节丰富的革命历史啊!随着打倒“四人帮”,越来越多的图书开始解禁出版,《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红旗谱》、《苦菜花》、《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还有特别令我爱不释手的《红岩》、《青春之歌》、《第二次握手》等等,书越读越多,借书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小学三年级时读了繁体字版“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的《高玉宝》,四年级时又连蒙带猜地啃完了繁体字竖排本的《青年近卫军》,苏联小说从此进入我的阅读视野,繁体字也不再是障碍。终于明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不是一本介绍钢铁冶炼技术的书,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从此时时记诵在心。

小学四年级时,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而迷上了唐诗,也把学校图书馆的《革命烈士诗抄》摘录背诵了不少。恽代英“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的从容,周文雍“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慷慨,殷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决绝,都化为一股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荡着少年的心。清明节全校师生祭扫革命烈士墓,我朗读着自己创作的祭文;国庆文艺汇演,我朗诵陈然烈士的诗“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进入中学,阅读书目中有了更多的外国文学作品。慕名读了名著《童年》、《母亲》、《牛虻》、《绞刑架下的报告》、《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更喜欢的是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和瓦西里耶夫的《未列入名册》、《后来发生了战争》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些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为了保卫祖国而舍生忘死的英雄,那么多高大光辉的形象令少年的我热血沸腾,不到14周岁就写下入团申请书和一篇篇心得汇报,急切盼望着能早日成为光荣的共青团员。而后来的《高山下的花环》、《西线轶事》等表现中越自卫反击战的作品,又让人不断深思:在革命的洪流中,怎样使自己成为一滴更纯净的水?

因为热爱阅读,大学读了中文系,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都是我的所爱。研究生专业终于还是选择了现当代文学,而教师生涯中教得最久的课程就是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陈独秀《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号令,鲁迅的呐喊彷徨与思想深度精神引领,左翼文学的革命与浪漫,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坐标,建国以来文学艺术领域的起伏变迁……阅读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红色经典也不再仅仅是阅读的对象,而同时成为我教学、研究的文学现象与创作潮流。

2021年5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随农工民主党无锡市委组织的延安党史教育培训班来到鲁艺旧址。遥想当年,来自沦陷区、国统区的青年们穿越了多少炮火硝烟,朝着心中的光明一路艰难行进,来到这宝塔山下延河边;又凭着对革命、对文艺的一腔热情汇聚在这里。“鲁迅艺术文学院”,即便是如此艰苦的战争岁月,也不能磨灭青年对艺术的热爱,中国共产党也始终把革命文艺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直到今天,也依然值得所有文学艺术工作者铭记在心。

鲁艺庭院的大树下,主席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塑像前,延安当地的培训老师给我们讲课。时光静静流淌,这大树见证过多少革命的文艺青年在这里学习、战斗?他们曾经怎样的歌声嘹亮、热血沸腾、激情昂扬?后来他们又都去了哪里,在中国历史尤其是文学艺术史上留下了多少光辉的岁月篇章?多么有幸,今天的我们和他们隔着80多年的时光站在了一起,仿佛同学一般……

阅读,能帮助人超越个人有限的生命与时空,获得更为广阔的对世界的认知和深刻的生命体验、领悟。阅读经典就是与一个个伟大灵魂的对话,令我们获得陶冶精神塑造人格的力量,进入一个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红色经典的传承与阅读,陶冶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与情操,给我们的人生打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也必将通过我们的人生道路与选择,给这个世界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







老井说

我们村僻静角落里有一口老井,据说是很久以前为了方便村民取水而开。日月轮换,星移斗转,弹指间老井也默默拥有了近八十年光景,井壁上的砖石早已古苔横啮,但傍井而居的村民仍不乏有欢喜来此取水乘凉唠嗑的。

母亲便是这时光流淌中的一位。据说当年,外婆经常将还在牙牙学语的母亲置于一个圆形立桶中,外婆一边在井旁取水浣衣,一边教着母亲一些熟悉的古诗:“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母亲记忆中的童年便是在这“嘭嘭”水桶入井声、“唰唰”擦洗衣服声、以及清朗的读诗声中安然度过。

而后不久,村中自来水改造,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期盼已久的自来水,拧开龙头便得清泉,彼时的人们,脸上都洋溢出简单的满足与幸福!老井附近也慢慢多了一些石桌、石凳,只是一夕之间,原本热闹的老井一下寂寞了许多,村民有了安全干净又方便快捷的自来水,自然不再愿意再老远跑来打井水了。唯有外婆依旧喜欢去井边挑水做活,此时母亲已经入学,时常手捧书册坐在石凳上为外婆吟诵:“衣杵相望沈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母亲感从中来,悠悠讲起了关于这口老井的故事……

那是解放前夕的一个漆黑的晚上,一位新四军小战士负伤落队逃难至此,恰巧被外婆遇见,那时的外婆虽然年轻但却异常的沉着镇定,她先给战士包扎好伤口,再巧妙地将他偷偷藏在了那口老井中。一路追捕过来的敌兵挨家挨户搜寻却一无所获,正准备于井边饮水小憩,外婆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儿,千钧一发之际,一只野猫突然从外婆身边窜过,外婆固作惊吓,大喊一声,敌兵吓得一个激灵,跃身而起,齐刷刷地看向外婆,外婆急中生智,抖索着手指着远方:“有个人影……跑过去了……”终于化险为夷。

儿时模糊印象中外婆瘦弱的样子竟一下子变得高大了起来,难怪母亲每次回老家亦喜欢带着我在井边的石凳上坐坐聊聊,只是没想到这口沉默的老井竟还有这么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如今的小村几经辗转变迁也早就不复当年的模样,只有这口老井在时代的更迭中而幸运地留存了下来。井沿周围被重新加固和整修,井盖也悄悄有了可以捎上的卡扣。每当盛夏来临,母亲还是常常会带着外甥女来这儿纳凉,挑上一桶井水,讲上一段故事,小家伙便能清清凉凉地玩上半日。尽兴而归,女儿见到我便是奶声奶气地背诵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偶有几个顽皮孩童想方设法扔石子于井中,女儿小小的身躯竟能勇敢地挡在前面,大无畏的小模样倒也吓跑了那些无计可施的孩子,做着鬼脸四下散去。

老井还是那口老井,沧桑静默、温润清澈,历经岁月,旱天不枯,雨天不涝,清凉甘甜的井水如同生命之水,滋润了一代又代人,将时光的美好定格在记忆里,历久弥新,回味悠长,透澈而充满温情!







用脚步丈量幸福

春风总是能吹绿大地,吹暖人间。犹记得2001年的初春,那年我七岁,妈妈带着我奔向他乡去讨生活。没有大学文凭的妈妈在偌大的上海举步维艰。找工作,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所以只能偷摸着做点小生意,摆个摊,以维持我们俩的生活。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妈妈出去摆摊,天黑了还未回来,在出租屋里焦急等候的我心急如焚。时间在滴答声中,已渐深夜,小屋里的灯突然灭了,我害怕得一骨碌钻进了被窝。我紧紧地闭上眼,强迫自己睡觉。小小的我,得独自一个人去忍耐着孤独与害怕。不知道过了多久,感觉自己被温暖包围着,我赶紧睁开眼,发现自己在妈妈的怀里,我看着妈妈的眼睛弯弯的,眉毛弯弯的,嘴角也弯弯的。妈妈高兴地告诉我说:“宝贝儿,明天你就可以去上学了,妈妈终于攒够了你的借读费。”所以在那一年的11月份,我终于进入了一年级,开始我的读书生涯。就在那一天起,我成了一个外地的借读生,一个怀着梦想揣着目标努力向上的小学生。也正是这一年,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开始实施,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就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我安然地读完了小学。我的妈妈每天都会努力地去工作挣钱,慢慢的,日子也越来越温馨了。

当我小学毕业后,妈妈带我回到了故乡常州。我们落脚的第一站就是新北区。2007年的新北区,在我的眼里,娇小玲珑。我们在这里依然像一朵浮萍,没有户口,没有学区房,唯一拥有的是妈妈的一腔勇气。她捧着我一摞奖状,去敲开了从未谋面的新北区实验中学钱校长办公室的门。大都市的锤炼让妈妈变得非常勇敢,在举目无亲的状况下,她坚信,她一定能让我上学。这一次,我幸运地遇上了我人生中的伯乐。钱校长看了看这一摞奖状,笑眯眯地说:“这孩子我收了!现在赶紧去办理一张暂住证,8月30号早上就可以来报名上学了,所有费用全免!”就这样,政策的春风又一次为我插上梦想的翅膀。从此我光荣地成为了新北区实验中学的一名学生,就这样我与新北区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愈加地发奋,愈加地努力。同样的,妈妈也是愈加地努力与发奋。

妈妈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党的政策好,才让我们处处可以有个家,你才可以跟着我到处去求学。在我18岁的时候,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在这几年里,妈妈也完成了她人生中第一次的积累:我们拥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终于在万家灯火中,有那么一盏亮着的灯,是我们的家,那是我们真正的家、可以扎根、可以安居乐业的家。在我上大学的四年期间里,妈妈真的可以说是不管不顾,努力去工作,四年的辛苦付出终于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妈妈从一个摆地摊的变成一个开公司的,从一个骑一百五十元小三轮的到拥有四个轮子的小轿车还有八个轮子的大货车,从二十平的出租屋走进了高楼大厦,从八十平的小房子换成了一百二十平的大房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优秀的领导人。在政策的春风里,所有的种子都能迎来新绿,所有的梦想都能靠勤奋实现!如今的我们,在小康中国的蓝图上用尽全力去画下瑰丽的笔墨!

我爱你,我强大的祖国!你让每一个中国人有了同一个中国梦!我爱你,我美丽的新北!你是我彩凤飞翼的摇篮!

今天,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以站在这个舞台上自豪地说:小康中国!小康新北!







 《承载》读后感

曾经有幸参加郦波老师的讲座,他缓缓道来:“中华民族和西方的文化发展是有不同,西方列强靠着扩张领土延续历史,而中国,始终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靠着增加文化的厚度推动历史的车轮,往前,往前,再往前。”这短短的几句话,深深的烙在我的心里——我们的家啊,每一颗沙每一把泥,都饱含着几千年的汗水与泪水。这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经历过朝代的更迭,遭受过列强的肆虐,挨过无数不可抗的灾难,为了让脚下的地更加的坚硬,为了让历史的河流奔腾更远,我们怀着深沉而坚定的爱捍卫着属于中国的一切。《承载》便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历史画面。

1933年初,为了阻止国宝落入敌寇受众,为了捍卫民族尊严,为了延续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故宫文物共分4批乘着火车离开了北京(北平)踏上了“文物长征”的漫漫长路。这一路,山高水远,艰难异常。文物在迁运过程中时刻会遭遇敌机轰炸、土匪拦截、山道险峻这些不可预测的困难,更可怕的是,人心不齐,奸细作祟更是增加了文物迁徙的难度。幸运的是,抱着“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信念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用心血和生命保护着这一批珍贵的故宫文物,他们护送着这一批文物穿越了大半个中国,穿越了战争岁月,终于,文化之根,安然无恙,这是世界文物史的奇迹,是中华儿女质朴却坚定的爱国之情创造的奇迹。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出故宫的国宝和中华民族是共命运的,是和中华民族的感情紧紧结合的。被捍卫的不光是代表文化之根的故宫文物,更是中华民族不会屈服的脊梁,故宫文物承载的不光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明,更是我们挣扎着,拼命着,也要抬起头颅挺起胸膛,保卫家园的民族气概啊。马衡在为故宫博物院学生上课的时候说:“抗日的形式多种多样,保护好国宝,保护好故宫的文物,不让日寇毁灭我中华文化,也是一种抗日,是一种文化抗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抗日!”2020年,新冠肆虐,这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在和看不见的敌人战斗,无论是多次深入一线的决策人员,不畏生死的医护人员,冲在前线随时传递政策和形式的新闻工作者,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用品的社区人员、志愿者、快递外卖人员,还是积极配合治疗的患病人员,听从指挥居家隔离、集中隔离的全体中国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新冠的战争,这是一种充满了坚定信念的爱。这场战争中,我们也在和看得见的敌人战斗,国外媒体的阴谋论蓄意中伤我们,我们用实力用事实用数据一一拆穿,这背后是无数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努力,这是朴实无华奋发向上的爱啊。无论是战乱的过去,还是和平的现在,我们始终紧紧的护着心中那一团火,这团火生生不息,照耀着我们民族砥砺前行。

只是啊,这迁徙的13427箱文物虽然安然无恙,但是他们四散各地,仍未团圆,文化的保护之路,漫漫且修远。前几日看见一座千年古刹的文化周边,心里很是难过——禅音袅袅中,竟然开着一家贩卖类似日本御守的小店,招财猫很可爱,御守两个字很洋气,这样的风格确实会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可是他却不是我们的文化啊。这座古刹明明孕育了那么多丰润的文化,从经书到建筑,从传说到罗汉,这么肥沃的文化基础,为什么要开一家日式的御守小店呢,太令人心碎。更痛心的是,将中国文化以外国风格展示的现象,并不少见。保护文化,延续文化,任重道远啊!我们缺乏的不是文化的底蕴和基础,缺乏的是推广文化的创新人才,深究有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也许还是文化创新人才的缺乏,对于日益年轻化群体文化输入的研究不够透彻与全面,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放在今天仍然有深刻的意义,但是只是表面的学习境外文化可取吗?只是短暂的经济增长吧,我们要做的,是要把我们的文化更广泛更深入的刻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特别是年轻人心中,因为他们是未来,是新一代的文化传播者与制造者。

装着中华民族沉甸甸历史的箱子打开,有硝烟的味道,有鲜血的味道,有泪水的味道,那一份份书画,那一座座青铜,那一盏盏玉器,他们静静的躺着,坚定的向我们诉说:“请守护我们,守护这一份历史,守护这一份文化,请将这一些拼死也要保护我们的志士精神传下去,传下去.....只要我们在,中华民族文化永不封存,只要你们在,中华民族永不消失!”







让阅读点亮心灯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原点,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像一盏引航灯,带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跨世纪的航程。而人生更需要一盏心灯,它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困惑与迷茫之时不至于迷失了前行的方向。这盏心灯,便是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开卷有益。高尔基说过:“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的确,读书是智慧的源泉,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变得自信与勇敢。它就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

年过半百,愈加觉得文字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它静静地印在扉页上,无声无息。但随着目之所及,便会立刻绽放出灵犀的神采,熠熠生辉。仿若活泼的精灵,瞬间便穿透虚拟的世界,让你品味真实的感觉,读懂心灵的对话,领悟人生的真谛。于是,我总是喜欢在安静且温馨的夜晚,捧书细读,让心随文字绽放出如水的温柔。文字,真的暖人,暖意,暖情,暖岁月。

阅读让我的内心变得丰富而深刻,它点亮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盏灯,让我的生活变得丰盈且幸福。也许有人说,你的生活两点一线,除了上班就是呆在家里,如此的单调枯燥,何有幸福可言?其实人各有志,在有些人的眼中,幸福也许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是奢侈的生活,是华丽的装扮……但是,在我眼里,幸福就是踏实努力地工作所带来得那份心安,是汲取了书本的养分之后带来的那份心底的坦然和自由。

读书让人辨清真善美。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看得最多的应该是连环画小人书,这些小人书从中国古典名著到革命故事,从寓言故事到神话传说,几乎应有尽有。就是从这些儿时的小人书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最初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从那时就树立起来了。

还记得儿时看过一本书,讲述了一位长发姑娘的故事。善良的小姑娘和盲眼母亲一起生活,每天她和村民都要到山前的一个泉眼里去取水。可是有一天,泉眼突然干涸。于是小姑娘到半山腰查探情况,发现水被妖怪用小萝卜封住并占为已有了。凶恶的妖怪恐吓小姑娘要守住秘密,否则就将她淹死。可怜的小姑娘日夜纠结,一头秀发竟全白了。终于她下决心拨掉了那个萝卜,村民们获救了,可是她却必须去赴死。这时村头出现了一位白发爷爷,他把小姑娘的白头粘到一个木刻的假人上,并丢到水中骗过了妖怪。小姑娘惊奇地发现,自己又长出了漂亮的黑发。简明的故事配上漂亮的画面,却让儿时的我心潮澎湃,心中已悄然结下了善的种子。

那时的我总会攒下自己的零花钱去买心仪的书。一点点地集聚着,到十岁时,已集满了一小箱,大概有50多本了。那可是我的至宝,我把它们码得整整齐齐的,抽空便会看看,就像葛朗台守着他的财富。可惜的是我这一箱子宝贝,在搬家的时候弄丢了,让我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现在想起,丢掉的是有形的书,但印在心中的却是更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像《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曾在心中播下的梦想一样。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西是个生活穷困,但却怀揣梦想,无限热爱生活和读书的小女孩。她在图书馆借书时是这样想的:“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黄色铅笔,削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头总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叶子,或是一些浆果,还有书……”这是关于弗兰西的思想活动,曾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弦。至今想起仍感觉心头暖暖的。是读书让弗兰西这个怀揣梦想的穷孩子最终实现了人生逆袭,得到了她所梦想的一切。

如果说这只是作家的构想,那么现实版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例如民国时期的张幼仪,她从弃妇到霸道女总裁的逆袭人生让无数人感慨万千。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前妻,她深受旧式中国礼教的束缚,拥有中国女性勤劳善良的优秀特质。但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又自我的诗人眼里却是没见识,是“乡下土包子”。在历经了离婚丧子之痛后,张幼仪豁然清醒,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来都要依靠自己。于是她努力读书学习,以学徒心态从零做起,不仅做了银行董事,更成立了自己的时装公司,晚年时收获了自己的真爱。她是一位放下爱却不放弃自己的励志楷模,她用事实告诉世人,女人要敢于直面困境,要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当没有退路时,就要勇敢地去反击命运,而读书学习真的可以让人变得智慧、自信且勇敢。

世界日新月异,人心免不了浮燥迷茫,但美好的文字却是一味怡情养心的甘露。因为读书可以让内心静谧充实,让心有所系,让幸福感满满。

最欣赏把撒哈拉沙漠变成人们心中绿洲的三毛,她饱览群书,才情洋溢。我一直认为,是阅读让三毛变得魅力无穷,她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豁达、对朋友的真挚,足足影响了我们一个时代。她说: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成功女神并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参与、尝试过的人,即使没有成功,他们的世界却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写到这里,突然又想起一位畅销书作者金寿映,她在自传《别停下来,重新写梦想》里说:“忙着朝梦想前进的人,哪有闲工夫生病或忧闷。”的确,一本好书可以让人获得知识,更可以让人重树生活信念,引领人们走向健康快乐的人生轨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大会上的庄严宣布:“中国共产党用一百周年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是的,人生不能没有梦,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需要付出汗水和眼泪的磨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要从书中汲取美德的魅力,从古圣先贤的教诲里得到人格的完善和修炼。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让我们爱上阅读,使人生充盈美好,并通过阅读让思想插上翅膀,将真理和智慧传布人间。让阅读为我们点亮心灯,照耀前行的道路!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读林觉民<与妻书>有感

90后,有幸能在平凡和私念中,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完成自己的小目标。因为知晓当风雨来袭时,有人在身后撑起雨伞,当危险来临时,有人挡在身前挺身而出,这就是这个时代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我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是习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人的殷殷嘱托。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少读林觉民《与妻书》,只觉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凛然正气,已然被这位年仅24岁的年轻人打动。林觉民出生福州,三坊七巷,殷实的大户人家,留学海外,学业有成,精通中、日、英、德、四国语言,而且新婚燕尔、夫妻恩爱,却选择用自己的生命献祭给苦难的时代。在他人生的倒数之日,写下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情书。虽时隔一百多年,但书信的魅力依然,他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和精神,依然令人动容,催人泪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想,历史之所以能够以一字一句便拨动你我的心弦,是因为历史向我们传达的思想日久弥新。青年更要在学“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化规律认识、筑牢思想基础、升华感悟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以“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执着,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学习四史是对宝贵初心的回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学习四史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在这其中沉淀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发展的经验,以史鉴今,以史资政,成为今后改革发展前进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学习四史是对精神力量的传承,无数英雄先烈和时代楷模用生命和汗水所谱写的精神史诗是注入心灵的一汪清泉,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精神力量,能够激励感召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基辛格曾在《论中国》说到,“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在新冠肺炎爆发时,一批又一批医务工作者披上白大褂不计生死,不计报酬地奔赴抗疫第一线。如果说林觉民的《与妻书》是对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的深沉的爱,那疫情下一封封家书一样深情且坚毅,“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是医务工作者的请战书;“不要播我的名字,妈妈看了会担心”,这是得知自己要去支援武汉时,没有过多犹豫背起行囊赶赴一线的24岁女孩。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戍边英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是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也是坚如磐石戍边誓言,更是对祖国领土最硬气的守护。总觉得战争离我们很远,车水马龙离我们很近;总觉得牺牲离我们很远,繁花似锦离我们很近。因为这句话,战争和牺牲突然来到眼前。2020年6月我国4名边防战士以生命践行了对祖国的爱和守护,生命的最后一刻永远停留在了喀喇昆仑。猛然间明白岁月静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每到危难时候总有那么一群人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站在了祖国最需要的边防岗位上,用他们年轻的生命和坚硬的身躯为祖国边疆铸造起一道道防线,用最清澈的爱为祖国和人民提供了最硬气的守护。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脑海里不禁呈现的是那支颠抖着的笔,以及萧然落下的泪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我想,历史之美,在于文化长河中流淌的涓涓情丝,在于时间齿轮迸发出的情感沉淀。虽说历史终将蒙尘,但总有那么一群青年人,在用自己微小却坚定的信念,在传达动人心魄的历史之美。







愿做寻梦小船上的一支长篙

没见过大海的人,难以体会波涛的汹涌澎湃;没见过高山的人,想象不出高山的雄伟险峻。当我踏足过更多更远的地方,看见过更多不同的风景,感受到了更广袤的天地和祖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由衷地要赞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也一直在思考:百年来世界风云变幻,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屹立不倒?百年来中华抗争图强,为什么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工作之余我决定心无旁鹜地研读学习党的历史,努力从百年党史中找寻答案、汲取智慧伟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为了践行这一初心和使命,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以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无私奉献,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建设起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市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苏皖边区政府遗址、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就是历史的见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革命精神、深入推进自我革命,与时俱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今年五一期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达到1.53亿例;累计死亡达到319.85万例。其中,印度、巴西、美国、土耳其、伊朗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尤以印度形势最为严峻:全球新增病例50%来自印度,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36万例,印度医疗系统濒临崩溃,有的地方宛如“人间炼狱”。而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去年疫情初现端倪,党中央就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封城、抗疫,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事迹。时隔一年多下来,中国接种疫苗,全民免费,有条不紊;五一假期,全民欢庆,祥和快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一如既往,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以勇于探索创新的改革开放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作为80后改革开放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是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亲历者、见证者。建国初期,我国人均GDP不足100美元,而2020年的人均GDP达到了1.05万美元!犹记得80年代初物资还很匮乏,而现在即使是冬季,鲜蔬水果也是品类繁多;巷街小道也是宽敞又平顺,记忆中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甚或一脚下去就拔不出鞋的日子一去不返;城市交通四通八达;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

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带领着中华儿女追求并实现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梦想,矢志不渝地带领着中国人民追求并实现着幸福生活、美好生活的梦想。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千千万万个梦想期盼;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的中国梦。曾经为了一篇关于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研究课题到几家重点企业调研,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对自己的企业和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记得工人师傅们回答最多的是希望企业发展前景好,能够尊重并听取他们的建议,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学历水平和技能水平。企业要发展,职工要成长,企业的梦想和职工的梦想归根结底是统一的、共赢的,正如中国梦和中国人民的个人梦。由此我发觉身为广大职工“娘家人”的工会干部需要做得更多,也需要做得更好。

现代诗人徐志摩有一首诗中曾写道:“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那么,就让我做一支寻梦小船上的长篙。

我愿做人民群众手中的一支长篙,让寻梦的小船更快地驶向梦想

百年党史告诉我要始终牢记基层机关干部的初心和使命,我告诉我自己要做人民群众寻梦小船上的一支长篙。作为一名负责劳模和劳动保护工作的基层机关干部,因为工作关系会经常接触劳模,有的劳模同时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我经常会被他们朴实的言语、先进的事迹所触动:全国先进工作者孙国庆大姐即使做着最脏最累的环卫工作依然要做到让每一个人满意;省劳动模范张红光自参加工作一直致力于技改工作为公司产能增效、节能降耗从不懈怠并通过传帮带毫不藏私为公司培养技术能手等等。要继续加强劳模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宣传方法,让劳模的姓名和事迹在广大职工中耳熟能详、广为流传,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让劳模精神成为激励职工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榜样力量,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工作岗位视为干事创业的主场、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让劳动活力和创造伟力在推动爱岗敬业实践中竞相迸发。让寻梦的小船更快地驶向梦想。

我愿做人民群众手中的一支长篙,让寻梦的小船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百年党史告诉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理想信念,我告诉我自己要做人民群众寻梦小船上的一支长篙。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真切感受到风雨来袭时,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只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向着更高目标勇毅前行,让寻梦的小船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我愿做人民群众手中的一支长篙,让满载清梦的小船欢快地畅行在星河之上

百年党史告诉我要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我告诉我自己要做人民群众寻梦小船上的一支长篙。作为千千万万个基层机关工作人员中的一个,党的成就启发我:不能满足于来事干事,而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事业追求。要鞭策自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时刻掌握职工群众在技能提升、学历提升、权益保障等方面 “急”、“愁”、“盼”、“难”、“需”问题,在充分激发广大职工创造活力和创新潜能工作中,主动作为、创新思路,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实效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提供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保障贡献工会干部的热忱力量,让满载清梦的小船欢快地畅行在星河之上!







滋味

喜欢捣鼓美食的我,最近做菜却常常失手。即便是曾经的拿手菜,张先生吃完至多说句:差强人意。恐怕这四个字,多少也是给了些面子的。自孩子外出读书,一周才做一次饭;曲离了口,咋可能不生疏呢?
    周日午后没事,索性抱本汪老的《做饭》来读,以取取经,长长厨艺。

这一读,却“后悔”了。

书中从肉聊到鱼,从豆类聊到蔬菜、菌菇等。篇篇精短有趣,不对,应该是精巧有味。我是个画面感超强的吃货,如此描绘细致,隔着纸页都可闻到饭菜香,常令我读着读着就坐不住,总想找个东西来解解馋。一来二去,待到日光西沉,读书过半,肚子竟塞得满满当当,减肥再一次败给了美食。
    馋归馋,到底也还是学了些做菜的技巧,辟如冬菇需以凉水泡发,倘以热水泡发,滋味则会减半。干口蘑泡发却反之,当以热水泡发,且至少一夜。另还有“炒青菜须用荤油,炒荤菜当用素油”等等。

书中提及的"生吃螃蟹活吃虾",我可太熟悉了。兴化与汪老家乡高邮是近邻,他书里的醉蟹也是我们兴化的特产。做这道美味,并不难。首先将这张牙舞爪的蟹先生请入瓶中,再以黄酒,盐,糖、老抽,花雕,姜、蒜、辣椒及香料灌满,密封数日,即可食用,故为生吃。醉虾与醉蟹,单听名字就知道,都得给它们喝酒,且需喝醉。唯一不同的是,活蹦乱跳的白虾被放入玻璃器皿后,灌以烈酒,淋上作料,洒上香菜。半小时后,它们就如一群醉汉般,七倒八歪,此时一口一个,那叫一个鲜活!
    对于味道极佳的菜肴,汪老常以"鲜嫩腴美,不可名状"来形容。确实,在面对世间至美之物时,人们常常会失语、词穷。更何况这嘴里的滋味,上一分钟与下一分钟都会有变化,语言又怎可道尽其美?这"不可名状"一词,恰如画中的留白,给了大家无尽的想像。

不知为什么,我在读这部书时,时常会想起我家的华老爷子来。当年我家的老爷子,退休后充分展现厨艺精湛的一面。夏季河水初涨,鱼虾涌市时,老爷子开始担任家中的大厨。鳝鱼炖肉、芋头羹、茨菇炒肉片,红烧鱼等,都是老爷子的拿手菜。我总觉得,掌勺后的老爷子可爱了许多,汪老也说: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在众多拿手菜中,我最喜欢吃老爷子做的小火炉炖泥鳅。老爷子夸小火炉的火,文气,以它炖泥鳅正正好。只见他先将小泥鳅以盐抓洗后,放旁边备用。趁锅热,倒油,加大把蒜瓣和干辣椒炒香,添水,淋上生老抽,水开后放入小泥鳅。此后便不再动铲,入盐慢炖。最关键是起锅前,撒黑胡椒粉一小撮。

这道菜入口即化,香软肉嫩,可姐姐却不爱吃,总是一脸嫌弃。老爷子劝她吃过几次,见她真不喜欢,便随她去。只是不允许姐姐在饭桌上面露嫌弃,老爷子说:你可以不吃,但不能影响别人食欲。

这点跟汪老的一句话倒有几分相似:“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这两个可爱的老爷子,观点竟是如此的一致。

汪老在《葵.薤》和《吃食与文学》中反复提及一句: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我起初愚钝,未解其深意。读至文末,先生又说:你当然知道,我这里说的,都是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的问题。

看看,咱汪老爷子的吃里可是藏着大学问的呀。美食与写作,读书与做人,这一勺勺、一字字的滋味,可得慢慢品析方解其味。

汪老说他最爱逛菜市场,看看生活鸡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挤挤挨挨,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这点我深有同感。不开心的时候,你就去逛逛菜场,真的,那儿是最真实最有人情味的地方。挑喜欢的菜,跟商贩讨价还价,回家时手指上勾着装满新鲜食材的袋子。突然一下就不难过了,到底还是烟火最抚慰人心嘛。

汪老字里行间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惟有这份爱,方可让我们的内心丰盈滋润且淡定。书里的滋味亦是人间百味,我们不防一边在书里品美食,一边在书外品味人生。

放下书后,我一时兴起,竟将汪老书中的食单罗列出来。没准哪天,我就将那塞馅回锅油条,汪豆腐,嗯,还有我并不喜爱的苦瓜有滋有味地摆上桌呢。







《家书》:一本充满了温暖和光亮的书

“......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怕我担忧,每周给我写一份简报,将儿子的情况一一告知我,这样的简报父亲一共写了14期。我留存至今,每每阅读,鼻子发酸。父母之恩,永难忘怀。”

入夜,读完《家书》,我也鼻子发酸,内心被温情暖暖的感伤包围。

裘山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著名作家,逢她的作品我必看。她的《家书》出版后,我第一时间网购,收到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读,用了不到一整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

《家书》图文并茂,用一封封书信和原汁原味的老照片,立体展现了一段记录在书信中的家庭历史。不论是父母之间的第一封书信,母亲帮邻居代笔写家信、还是13岁的“我”写给父亲的第一封信,抑或“我”当兵、上大学、成家立业后与家人的通信……这些普通家庭都曾经写过,但很少家庭能留存至今的信件正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情景记录,配上年代感的照片,历史感与温度扑面而来。

这是一本充满了温暖和光亮的书。在阅读中,我仿佛跟着裘山山一起回望她的成长脚印,她怎样一步步踏踏实实走来;看到了父母对女儿的关爱支持;以及这个离多聚少的家庭之间的暖暖亲情;同时能看到社会的进步进程。此书具有独特的情感和史料性,所以,我要推荐给更多的爱书人。

儿时得过的奖状、发表的每一篇文章、所有的报道剪报、写的信……有一种孩子很幸运,成长中的点滴痕迹都被父母用心珍藏。

裘山山无疑是这类幸运孩子中的一个。这位出身于军人知识分子家庭的女作家自18岁当兵后就远离了父母,一直在部队。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她全靠写信与父母交流。在父亲去世两年后,裘山山和姐姐在父亲房里发现了一个很旧的樟木箱,里面满满的都是孩子们写的家书。这些信件用报纸包着、细绳捆着,贴着父亲写的小纸条。其中,裘山山的信就有510封。

裘山山的父亲是一名铁道兵,铁路修到哪里,他就走到哪里。母亲原为省报编辑,家人聚少离多。最极端的时候,爸爸、妈妈、姐姐与妹妹,一家四口分在四个地方。于是,写信成了一家人非常频繁的信息、情感交流方式。“我们的家不是在某一个地方,而是在信上,在途中……”

这些信把这个一直无法团聚的家,勾连成了一个整体,空间和时间都没让它破碎。他们在信上交流感情,在信上讨论家庭大事,在信上沟通彼此的情况,也在信上互相鼓励,支持。这些信是粘合剂,也是安慰剂,还是加油站。说情感的纽带似乎都还不能达意,应该是家的另一个存在,是一个文字组成的家。

这个饱含书香气息的家庭正是靠着一封封事无巨细的书信将一个家庭分散在四面八方的格局连成了一个整体,并在若干年后的回放中,让人有机会重新检视、回味那些家长里短中蕴含的人间烟火、深挚情感,以及当时被一度忽略的细节。

裘山山十分庆幸当时给父母写了那么多的信。在感动和怀念之下,裘山山把这些信整理出来,于今年夏天出版了《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裘山山在书的第一页上写到:“也许,也许父亲母亲那么仔细地留下这些信,就是希望我有一天会去整理它们。”这些家书是一个时代在一个小小家庭里的缩影,是漫长的生命河流的流痕,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回顾。“我想以此,来纪念我的父亲,感恩我的母亲。”

文学领域里有很多书信体的作品,比如傅雷的《傅雷家书》,梵高的《亲爱的提奥》等。它们之所以被读者喜爱,很大程度是因为书(信)中所渗透出的浓浓亲情,当然还有书信写作者的修养、学问以及独特经历。

现在已经是名作家的裘山山在青年时期也有很多苦恼、很多快乐与父母分享。尽管来信频繁,但父母从不在信里简单地说教。裘山山印象最深的是,父母时常说:“一切要靠自己努力。”从小,父母就要求她遇到任何困难都要靠自己。母亲说:“不要娇气,要吃苦!”“我们家不养小姐,女孩子也要粗养。”父母浸润在漫长的岁月里的关爱和呵护给了裘山山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怕失败、认准了就坚持成为她骨子里的执着。

裘山山在连队种菜、挑粪、抬木头、卸沙子......坚强与独立在她漫长的军旅生涯和之后的人生里意义非常。她看那种“女孩要富养”的文章并不赞成:在这个社会,女孩子就有特别优待吗?

对于裘山山从事写作,开始父母并不同意,但她喜欢,父母就转为支持。裘山山一次次去西藏采访,长期在部队。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最初写了几万字又从头再来,但她面对困难绝不叫苦。在十次进藏后,纪实散文《遥远的天堂》喷薄而出并获得鲁迅文学奖。在从事创作30年后,连她自己都惊讶于作品的数量之多。裘山山说:“吃苦的时候会想起妈妈,因为她从小就要求我泼辣一点、充满活力,她把孩子们的生活能力看得很重。”

裘山山的教养和经历使她的内心具有很强的向善性、向光性、母性,呈现为某种质感,就是秋日沉淀的沙床,正午温厚的河水。这种温厚的内在沉淀使她能够在创作中对人性加以温暖地守护。

她努力用文字去体察每一个生命的艰难和痛苦,去描摹每一个生命的珍贵和独特,去欣赏每一个生命的温暖和光亮。我愿意给我自己和喜欢我文字的人,带去温暖与抚慰。

回头看那个阶段的自己,裘山山并不后悔,“虽然幼稚,鲁莽,但那才是我。”裘山山这本《家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态度诚恳、真实还原记录了一位七八十年代的稚嫩青年在青春期的困惑和挣扎。她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一切要靠自己努力,但也不要忘记你的身后有你的父母,有一个家庭。你做成的任何事,都离不开他们。家人永远是重要的。

在通讯方式发达的今天,短信、微信、邮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手写书信的痕迹,穿越时光的价值,更加认真的态度,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我。书信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质朴的文字可以直抵人的内心,是其他交流方式无法比拟的。家书、家信集也一向成为阅读的经典文学对象。裘山山的《家书》与傅雷的《傅雷家书》和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等书信体作品相比,非常私人性,同时又不仅仅是普通人书写的信件,其实也是一个时代很真实的缩影。在黑夜中读,感觉有光。

今后,如果遇到重要事情,我们也可以坐下来写一封信。因为有时候口头表达不能传达的情感,可以通过书信去表达,这也是文字的力量。







红色号角

总说起,南湖红船萌发了开天辟地的种子

红色长缨书画了流动壮美的画卷

于是,纵使夜雾迷离,烽火四溅

未曾阻挡红色号角铿锵奏响

就像黑夜中星光般灿烂

总说起,二万五千里长征筑起了血肉之躯的长城

雄关漫道踏破了敌寇魍魉的险滩

于是,纵使茫茫草地,雪山之巅

不足抵御铁骨铮铮赤心豪胆

就像黎明时一声激越的凯旋


红色浸染,血色浪漫

你挺进中原,窑洞篝火下的指点江山响彻宇寰

排列起的光辉旗帜,固化成永不磨灭的色彩

在旭日升起的刹那,点亮华夏人间

挥洒豪情,建设家园

你掀起时代巨流,用坚不可摧的力量织就宏图伟愿

熠熠生辉的历史,滚动成蓬勃锦绣的江山

在继往开来的时刻,唱响时代礼赞


看,奋进的脚步穿梭于城镇的霓虹闪闪

瞧,耕耘的汗水徜徉于乡村的绿水青山

岁月静好,是与曾经无数个血与火的历史相连

年华无伤,沾满了英雄儿女的殷殷夙愿

一百年,光阴流转,铭刻着一串串执着的信念

所以,从未熄灭的巨轮风雨如磐

一百年,沧海桑田,牵动着一曲曲永恒的眷恋

所以,壮志雄心的神州惊赞万千


走出旧世界,高擎的镰刀巨斧划开颤栗的窘迫

星火燎原的磅礴除弊掉一切黑暗

踏上新征程,抒发着拳拳丹心与奉献

创新发展的理念宛似凌云腾飞的鸿雁

解放思想,扬帆破浪

你把摸爬滚打的岁月谱写成熠熠生辉的赞歌

复兴梦想,踏平险关

你以势不可挡的姿态驱动中华巨龙奔腾向前

一百年,写不完的红色绚烂

一百年,书不尽的盛世锦篇


继往开来,脱贫攻坚的浪潮激荡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污染防治的战鼓响彻云天

和谐构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彰显出绝无仅有的力度

从严治党的号角捷报频传

火红的旗帜点燃企盼

蓬勃的力量催进着新时代的远航风帆

恰逢一百年,升腾的梦想不再是烽火的梦魇

奋进正当时,红色的号角已拉长荣耀的明天

索性把现在作为起点

用铿锵有力的脚步,迈出壮美红色新的内涵

索性把未来当作预期

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吹响崛起中国最强的音弦







雪域方舟 冰海荣光

提起海员这个职业,或许很多初次听说的人认为是个浪漫的职业,可以周游世界,见识更多的风土人情,与美丽的大海相伴,还有吃不完的海鲜……的确如此,然而这都是表面,只有海员和海员家属才能够真正理解,作为海员所承受的航行安全的重大责任以及身体的劳顿、营养的匮乏、内心的寂寞、难解的乡愁、亲情的渴望……

作为一名海员家属,我是幸运的,我的爱人在经过五年的海上漂泊后,和我一起来到了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光荣的人民教师,专门从事为国家培养优秀海员的职业。在此期间,虽然偶尔也会上船一段时间,但是终究是稳定下来了。

2019年6月,我爱人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作为一名轮机长,他受到上海极地中心的邀请,将于当年10月份跟随“雪龙号”赴南极进行第36次科学考察。消息传来,我们全家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去南极进行科考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任务,担心的是他的安全问题。由于这项任务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商船,去往南极的路途遥远,气候寒冷,执行任务难度较大,可停靠的海岸港口较少,沿途会十分辛苦。我特意在网上查询了有关南北极科考船的相关报导,极地考察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作业,有时甚至会有危险,比如在冰面上行走一不小心会掉进冰洞里,遇到极端天气更是险中求生。然而在困难面前,我的爱人却显得胸有成竹,他认为:雪龙号曾多次赴南极、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航行足迹遍布四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能够跟随雪龙号进行极地探险,是一件光荣的事,而且中国发展到今天,航海设备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一点不比国外差,安全是极有保障的。看他态度如此坚定,我也只能默默地做好后勤工作,不让他为家里的事分心。

出发那天,学校派领导前去送行,我们共同参观了“雪龙号”,并在那里合影留念,这份珍贵的记忆被我们保留下来。10月22日,雪龙号正式启航,新闻媒体做了大量的报导,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穿着统一制服的科考队员们站在船头,向前来送行的家属们挥手告别,他们还喊出了“感谢祖国、感谢亲人、圆满成功、完成任务”的口号,据说有的科考队员还用手抹掉了眼角的泪水,他们带着荣耀、带着任务、带着牵挂、带着梦想出发了。

本次执行任务的科考船是“雪龙号”和“雪龙2号”,根据计划,“雪龙2号”首航南极,从深圳出发,最终与“雪龙号”在中山站汇合,实现“双龙探极”。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同时派出两艘破冰船一起到南极,双龙探极证明了我国科考船的运载能力和科考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是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南极探险,第一个最严峻的考验就是穿越西风带。西风带是必经的海域,没有陆地的阻挡,西风在茫茫无边的南半球海面上肆意咆哮,它能在海上掀起七八层楼那么高的大浪,给船只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面对狂风大浪,雪龙号每次都勇敢无畏地前进,在历次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多次成功穿越西风带,圆满完成任务,充分彰显了我国航海技术的先进和船舶配置的精端,以及科考队员们勇于挑战的无畏精神。

12月初,雪龙号历经考验抵达南极,我爱人有幸跟随直升飞机造访中山站,短短几个小时的逗留,他拍了很多视频,照片、还偶遇了可爱的企鹅,叫不上名字的海鸟,据说企鹅一点都不怕人,甚至会与人产生互动,按理说这里本来就是人家的地盘。再艰苦的旅程,有这一段难忘的回忆也就心满意足了,南极的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杂质,南极的冰雪洁白无比,照得人眼睛睁不开,这里的空气比任何地方都清新,这是一块净土。有幸的是,本次南极之行还看到了极光,美丽的极光出现,恍如仙境。

夜晚,我和女儿站在阳台上仰望星空,女儿说:天上最亮的那颗天狼星,就是爸爸,北极星是妈妈,而她自己就是美丽的织女星。我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彼此能看见对方发出的光,心灵感应时刻都在。

2020年元旦前一天,习近平主席致全国人民的新年祝词里提到了“雪龙2号”首航南极,我由衷地感到无尚光荣。

2020年初,我国突然爆发了新冠疫情,所有的城市都严格执行封锁和隔离,断绝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我爱人虽在船上很安全,接触不到病毒,但是心却无比的牵挂,有一次提到这件事,他说一想到国家在受难,无以言表的思乡之情在那一刻爆发,所有的科考队员都无比牵挂祖国的命运,亲人的命运,此时此刻,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被前所未有的激发出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命运与我们如此血脉相连,在祖国有难时,每一个中国人都空前的团结,友爱,尽自己全力为国争光,为国效力。

历经198天,总体行程7万海里,2020年4月23日,“双龙”顺利回国,停靠在上海极地研究中心码头。如果没有疫情,这里会举办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给凯旋的英雄们以高度的认可,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一切从俭,每个人都做了核酸检测,归国的队员还要按照规定进行隔离,虽然少了掌声和鲜花,但是回到祖国的怀抱,脚踏在土地上,心里别提多踏实,多亲切了,此时此刻,他们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

因为我爱人的特殊职业,我们曾被评为江苏省交通系统的“最美家庭”,过年的时候,院领导带着轮机系、工会的相关领导到家里慰问,送来了温暖和问候。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虽然他出门远行,我很辛苦,但是有多少军人,军人家属正在经历着同样的际遇:想想那些远离城市的喧嚣,独守边防的战士们;那些冲锋陷阵,为国浴血奋战的解放军们,哪一个不是热血青年,哪一个不是儿女情长,然而祖国有需要,一声令下,就要冲到最前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国昌盛,才有家安康。

在建党10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内心百感交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久经考验,历尽磨难,用了28年的时间成立了新中国,又用了40多年的时间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这100年来的艰辛探索,离不开党的坚定领导,党的精明决策。从航海事业来讲,我国从白手起家,发展成航海大国,如今又向航海强国不断迈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所有航海人的努力下,我们的航海事业会越办越好,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昌盛。







党“缘”指引,从测绘走向自然资源

2005年夏天,高三(六)班教室里,教导主任拿着高考志愿单一遍遍强调:“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填!”犹记得,烈日灼灼,空气闷热,周围人声鼎沸,尽管知道事关重大,尽管对专业一知半解,我依然郑重写下了“测绘工程”四个字。2009年,选择研究生专业,我在学校网页上慎重勾选了“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我报考了省测绘局并被成功录取。“太好了!以后能够学以致用,发挥所长!”这是我的初心。人生路源起测绘,从此,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宽广。

1975--2012--2018

更名不更心,整装再出发。测绘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从1975年省测绘局,到2012年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再到如今的省自然资源厅,跨越四十余年的改革变迁,名称变了,但初心不变。

1957年9月,周恩来总理为国家测绘总局题词:“全体测绘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钻研科学技术,为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2018年机构改革,省局的牌子即将被撤下,不少退休老干部听到消息后,纷纷前来合影留念,他们戴着党徽,整理仪容仪表,和他们工作服务付出了几十年心血的单位说再见。合影结束后,一名制图老前辈感慨地对我说:“虽然测绘系统历经更名撤并,但这一切都是大势所趋,党是站在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走出了这一步。你们年轻一辈一定要牢记初心,现在我们把接力棒交到你们手中,测绘人从此转变为自然资源人,党和国家让你们站在另一个更高大的巨人肩膀上,以后的平台只会越来越大,发展只会越来越好!”工作9年,我对此深有体会。角色从作业员、作业小组长,到部门项目负责人、单位项目负责、全省项目负责,再到部门副主任,工作内容从地籍测量、摄影测量、影像处理,到地理国情监测、统计分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我的努力被肯定,我的成长被认可,我的不足被包容,党和组织是我背后温暖坚实的后盾,给予了我一个又一个机会,推着我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8848.13--8844.43--8848.86

山河存丰功,天地鉴伟业。两下南极,七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吃苦是传家宝,奉献是家常饭,六十年来,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一支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队伍在2020年5月测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

想起大三那年冬天,全班分组进行野外白纸测图实习,零下十几度,我带着组员们起早贪黑在小区里、马路上布设路线、测量、计算,一起啃面包节省时间,下雨下雪了第一时间照顾仪器设备,人再狼狈图纸一定是干净整洁的,由于野外画图不能戴手套,我两只手上长满了冻疮。工作后参与外业调绘,虽然吃得饱、穿得暖,但一整天奔波下来也直觉身体很疲惫。当时觉得测绘是苦活、累活,自认算是能吃苦的。但在46年前,为了得到8848.13这个数字,一群江苏测绘人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郁期青、梁保根、张志林、薛璋、陆福仁、吴泉源、杨春和这7位江苏籍测绘老前辈和来自山东的邵世坤老前辈,他们在气候严寒、地形险峻、极度缺氧的情况下,肩负四五十斤的设备物资,不抛弃、不放弃,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他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回信,老人们深受鼓舞,虽然两鬓斑白,但一腔热血永远滚烫。郁期青老前辈手里拿着总书记的回信,他满怀深情地说,荣誉属于过去,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在飞速发展,需要广大测绘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衷,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现在,随着国家不断昌盛富强,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仪器设备,还是工作条件,比46年前有了质的指数级飞跃,但老前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丢,要靠我们年轻一辈继续传承下去!

普查——监测——调查

奔向新时代,建设苏美强。2013年10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第一次全省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4年后的同一天,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全省地理国情普查公报;7年后,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作为这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参与者、见证者,我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自然资源事业方面的深谋远虑和长远布局。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话语久久激荡在自然资源人心中。从2013年开展国情普查,到2017年监测常态化,到2020年逐步融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我们从江苏省情出发,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方案,从党和国家关注的民生福祉出发,从社会大众关心的热点痛点出发,严密监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关注森林覆盖率,动态监测建设用地使用情况,开展自然资源生态地表统计,为政府和领导提供决策支撑。党、国家、人民,四海同心,九州一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要让老百姓和子子孙孙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先后来到“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中国运河第一城”扬州,看长江、看运河、看南水北调,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书记此次视察,为江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份子,我也要以此为目标,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我的父辈常常跟我讲,你们生在一个很好的时代,祖祖辈辈翻过了无数座山,蹚过了无数条河,付出了无数心血,才有了如今国家富强和顺,人民安居乐业,如此环境,任凭你等驰骋!历史洪流中,党和国家把着前进的舵,我们无论在测绘的岗位还是转变到自然资源的角色,都要坚定跟党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等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担负起“两争一前列”的使命担当,迎接我党辉煌百年!





星标“江苏工会”

娘家人与你第一时间相见



注:部分图片等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作者与我们联系获取稿费或要求删除。本文由江苏工会综合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省总工会女工部(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蔡银

审核:马亚东

校对:欧阳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