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阅读】《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人生的一切答案,都要靠自己去寻找

李航 江苏工会 2022-09-23

文/音:李航

李航,物流公司职员,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书中读出人生的智慧、生命的意义所在,寻找内心的光明,遇见最好的自己。





征稿启事

【一起阅读】栏目诚挚地邀请广大职工推荐自己“压箱底的书”,我们将进行有奖征集,聊聊咱职工和工会人自己的“诗和远方”。如果您也喜欢阅读、朗诵、分享,欢迎您向江苏职工之家邮箱投稿。

jsworker@163.com

(邮件主题:为你读书投稿 标题 姓名 手机号 投稿人简介)


书籍作者简介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诗人。出生于布拉格,早期代表作为《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等;成熟期的代表作有《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及《杜伊诺哀歌》(1922)等。此外,里尔克还有日记体长篇小说《马尔特手记》。




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在一九零三年至一九零八年间,与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进行了十次通信。信中,他们谈到诗和艺术,谈到两性的爱,谈到生活和职业的艰难,这都是青年人心里时常起伏的问题。这些书信后来被集结成册,这就是《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在这些信里,处处洋溢着里尔克对年轻人的理解、支持,闪耀着慈爱的光芒。卡卜斯想知道自己能否成为一个诗人,里尔克的回答是,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在里尔克看来,一个人成为诗人,是不需要旁人的认同的——这和成为他自己一样。这段话让我深有感触,里尔克不仅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诗人,更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拥有自我的人。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指望完全通过外界来获得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主动地向内去探索。

其实,很多彷徨和苦恼都是源于不自信。心智若是成熟,就会发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没有什么意义,倘若一个人足够坚定,根本不需要旁人的话语佐证自己的判断。再没有什么比“走向内心”更为重要的了,眼睛望着世界,心却要永远属于自己。

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身边人的疏远更能引起自身的痛苦。对此,里尔克诚挚地写道,你要爱你的寂寞,负担它带来的痛苦。如果你的亲近都离远了,那么你的旷远已经在星空下开展得广大。我相信每一个寂寞的人,都能从这段话中得到安慰。里尔克对人际关系的把握是独到而精彩的,他认为年轻人与环境、朋友或父母之间产生的疏离感,是人的成长所必须经历的,因为相对于周围的人,他自己已经进入了“新境”。这不是否认亲情友情的重要性,里尔克侧重的是,人的成长应该是坦然的,不要受关系的束缚。里尔克对寂寞的达观也让我深受启发,一个人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和自己相处融洽,在寂寞里,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完成自己。当我们真正拥抱寂寞的时候,就是内心成长扩大的开始,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里尔克怀着极大的真诚与温柔,向身处困顿中的青年诉说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希望对方能以更大的耐心对待成长中的苦闷,向平凡的生活寻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义。他诚恳地建议,对于你心里一切的疑难要多多忍耐,要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现在你不要去追求那些你还不能得到的答案,因为你还不能在生活里体验到它们。一切都要亲身生活。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里尔克对青年人真挚的关爱让我很感动,青年人心中的疑难就像一道道数学题,你只告诉他答案是没用的,他还是不理解,只有他亲自参与解题过程,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才能够真正成为他的知识。人生的一切答案,都要靠自己去寻找。  我很喜欢里尔克恰到好处的讲述方式,冷静又温暖,具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感力量,显现出优美隽永的风格。这本书虽只是短短十封信,却包含了人生的广袤宏远,人生总是艰难而寂寞的,但在艰难和寂寞中,才有严肃而充满意义的生活。生命无时不需要生长,旁人无法为我们遮风挡雨,在最根本处,我们是无名的孤单。因此,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在寂寞中成长,坦然接受,尽力而为。生活是艰难的,我们应平静而感激地接受这艰难,因为它令我们成长了。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长也永无止境。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

里尔克的人生智慧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点拨、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这是一本写给我们所有人的、值得认真品读的好书,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慰藉、产生共鸣、得到启迪,生发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了解书籍更多内容详情,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爱读书的工友们有福啦

属于你自己的“电子书屋”来咯

进入“江苏工会”APP

点击“职工书屋”

即可在线享受海量书籍

可读、可看、可听

全!部!免!费!




扫码下载“江苏工会”APP

星标“江苏工会”

娘家人与你第一时间相见


注:部分图片、内容等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作者与我们联系获取稿费或要求删除。本文由江苏工会综合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马亚东

审核:蔡银

校对:欧阳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