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工网语】清除就业“拦路虎”,不能让劳动者“一个人去战斗”

何应洋 江苏工会 2022-09-23



招前台要求“头发浓密”、参加面试却突然被要求锄地……最近几天,成都两家企业招聘时的“超纲”举动,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记者调查中发现,在用人市场“僧多粥少”的今天,一些奇奇怪怪的招聘要求,屡见不鲜,星座、属相、姓氏、是否养宠物,甚至狐臭、地方口音,都可能成为求职的“拦路虎”,身处其中的劳动者,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就业歧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更是一个社会顽症。对此,国家重拳出击,先后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制。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就业促进法也设专章,强调严禁就业歧视,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江苏在今年初新出台的《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中,增加了“户籍和身份”这两个新的反歧视规定。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增加民事案件案由的通知》中,增加了“平等就业权纠纷”案由,劳动者遇到就业歧视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利。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随着这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颁布实施,公平就业理念业已成为社会共识,过去那些明目张胆的歧视性条款,在招聘启事中几乎销声匿迹了。然而,现实中就业歧视这一现象并未明显减少,多数只不过是换了件“马甲”,从明面上的变成了暗地里的隐性就业歧视,且花样百出,一如开头说到的那些奇葩招聘。

一些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手法,要么将歧视性条件,拆分隐含在招聘条件中;要么虽不白纸黑字写明,但面试时会心照不宣按事先商定的标准挑人。这些规避法律规定的做法,不落痕迹,不留把柄,让求职者有苦说不出,有冤无处诉。此类行为,严重侵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污染了就业市场生态,不仅削弱消解了法治权威,对就业歧视也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眼下,正值“金三银四”求职高峰期、招聘黄金期,同时也是就业歧视高发期。为此,人社部近日专门印发《关于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的通知》,重申“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

促进平等就业,叫停就业歧视,不能让劳动者“一个人去战斗”,需要相关各方握指成拳,共同发力,为广大劳动者撑起公平就业的“保护伞”。
劳动行政部门要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就业歧视行为,让各类“奇葩招聘”行为无处遁形。司法部门要主动为劳动者提供司法救济和法律援助,让他们申诉有门、维权有据。
人民法院要依法及时处理就业歧视案件,让法律“长牙”,坚决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权益。
工会组织要加强监督,发现就业歧视行为,提醒用人单位及时纠正,对拒不改正的提请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同时,劳动者也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平等就业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促进平等就业,是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题中之义。让劳动者不再受困于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更加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在就业方面的社会公平,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全社会都将从中受益。


职工朋友们,若您在工作中,合法权益受损,可以进入“江苏工会”APP,点击“法律服务”在线求助。

提交情况说明后,在“个人中心-我的办件”中即可查看回复。



星标“江苏工会”

娘家人与你第一时间相见



“江苏工会”微信号


“江苏工会”APP



注:部分图片、内容等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作者与我们联系获取稿费或要求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文:何应洋

编辑:蔡银

审核:马亚东

校对:李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