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阅读】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读《孟浩然集》

邓忠宇 江苏工会 2023-01-12

文/音:邓忠宇

邓忠宇,70后,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业余时间酷爱阅读,涉猎广泛,尤好中国古典文学,偶尔笔耕。是南京多家读书会的特邀嘉宾,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推广者。





征稿启事

【一起阅读】栏目诚挚地邀请广大职工推荐自己“压箱底的书”,我们将进行有奖征集,聊聊咱职工和工会人自己的“诗和远方”。如果您也喜欢阅读、朗诵、分享,欢迎您向江苏职工之家邮箱投稿。

jsworker@163.com

(邮件主题:为你读书投稿 标题 姓名 手机号 投稿人简介)


书籍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终无果,只好还归故园,隐居鹿门山终老。现有《孟浩然集》传世。



提起孟浩然,我想先从他的死因说起。前人所谓“盖棺定论”,知道了孟浩然因何而死,我们便能想象出他生前是怎样的一个人生。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这项记载指向了孟浩然的死因和老友王昌龄有关。当时王昌龄从岭南遇赦返京,途经襄阳与孟浩然相会,孟浩然见到老友,心情舒畅,二人把酒言欢,一时忘记了身上的疾疹不能食鲜,导致酒后旧病复发,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可见王昌龄是一个能令孟浩然舍命陪君子的人,仅凭这点,他就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真君子、真名士。
有了舍命陪君子,才有了对孟浩然诸多故事描述的真实性的肯定。如说他与韩朝宗本已约好“与偕行,先扬于朝。”可是“及期,浩然会寮友,文酒讲好甚适,或曰‘子与韩公豫诺而怠之,无乃不可乎?’浩然曰‘仆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它。’遂毕席不赴,由是闲罢。浩然亦之不悔也。”这种“身行乐耳,遑恤其它”的事想必孟浩然是做得出来的。据说这位和孟浩然“文酒讲好甚适”的人,正是我们的“诗仙”李白,想来二人除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外,已经顾不得别的事了。

李白为什么会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样对孟浩然充满崇拜的诗句,大概率是和我们上面说的这个故事相关。《古文观止》里收录了李白一篇文——《与韩荆州书》,“韩荆州”就是韩朝宗。李白在这篇文章里先是吹捧了韩朝宗一番:“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接着自夸“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以气义……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李白为什么要写这封书给韩朝宗,那是因为他想通过韩朝宗走捷径,将自己举荐到朝堂之上。李白在书信里极力追捧韩朝宗,而孟浩然对韩朝宗举荐自己入朝之事爱搭不理,这是李白想都不敢想的举动,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李白心里肯定形成了冲击,这大概是李白成为孟浩然小迷弟的主要原因吧。


从王昌龄、韩朝宗的事件里我们看到了孟浩然重情重义的个性,但这并不是孟浩然的全部,甚至连主要的个性都谈不上。如果想了解孟浩然骨子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还是要从他的诗作中去寻找。


孟浩然的诗和他的外貌有相似之处。《孟浩然集序》中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大致想象一下,孟浩然外貌可能是个瘦高个儿,“淑清”给人安静闲淡的感觉,散朗令人觉得不受拘束、明亮舒畅。想来孟浩然有一种骨子里的清狂,而在外表上化为了散淡安逸。正如他的诗风,总是给人清旷、清幽、清绝、清淡的感受,如闻一多先生所言——“淡到了看不见诗”。


孟浩然的诗留给我的印象,如同闻一多先生所言:“孟浩然几曾做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那‘风神散朗’的姿态,读到‘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我们得到一如张洎从画像所得到的印象:‘凤仪落落,凛然如生’。得到了像,便可以忘言,得到了‘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了。”在孟浩然留下的二百六十首诗作里,大部分作品都可以归结到“风神散朗”这四个字里。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清。无论是清旷、清幽、清绝、清淡,终归还是一个“清”字。“清”既是孟浩然诗风的体现,也是他个性的体现。这种“清”使他即使想出仕,也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准则,那就是——“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后人对孟浩然的诗作褒贬不一,客观上来讲,孟浩然的诗是自成一派的。他将六朝以来的山水诗推向了最高端,其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后人以“王孟”并称,但孟浩然的山水诗和王维的山水诗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数。他所追求的是“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有我之境”。孟浩然写不出王维的诗,同样王维也写不出孟浩然的诗。孰优孰劣,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老杜用“清诗句句尽堪传”和“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来评价孟浩然的诗作,李白则用“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来追捧孟浩然的品行。当我们读了以下这些诗句时: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愁因薄雾起,兴是清秋发。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


才会体味到孟浩然的“清诗”是何等滋味。将他的二百六十首诗作读上几遍,才会知道孟浩然除了“清诗”以外也有雄浑壮逸、质朴自然、潇洒磊落,我们还会知道“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的孟浩然,他的诗出语洒落,洗脱凡尘,浑然省净,真彩内映,“如洞庭始波,木叶微下”,他的人亦是如此。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这句话出自李白

但也说出了我的心声

孟浩然的风流

是士的风流

是真的“名士风流”




了解书籍更多内容详情,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爱读书的工友们有福啦

属于你自己的“电子书屋”来咯

进入“江苏工会”APP

点击“职工书屋”

即可在线享受海量书籍

可读、可看、可听

全!部!免!费!



扫码下载“江苏工会”APP

星标“江苏工会”

娘家人与你第一时间相见


注:部分图片、内容等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作者与我们联系获取稿费或要求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蔡银

审核:马亚东

校对:李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