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已经过去71年,至今依然争论不休。中美等国幸存健在的老兵已为数不多,这里推荐此次战役的中美两国纪录片,以及战役概况供学者和网友参考。(江淳综合编辑)
江淳按:联合国军随军记者拍摄的《长津湖战役》战史长镜头和美军老兵回忆,真实地再现了严寒条件下战斗的惨烈!
长津湖之战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部战线,是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战斗中,志愿军九兵团以15万优势兵力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成功分割包围了美军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共约3万人。但由于严寒、补给不足、火力差距和美军空中优势等原因,志愿军未能达成全歼陆战1师战役目的。陆战1师的惊险生还也使美国军政高层信心大增,最终确立了继续将朝鲜战争持续下去的决心。双方的参战部队都是各自的王牌军,志愿军第九兵团的20军、26军、27军,近15万人,美军以陆战一师为主的第十军,近10万人。在兵力上志愿军占优势,但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上根本没法与美军比较。1950是最冷的一年,很多战士穿着南方单薄的冬装暴露在零下40度的刺骨寒风中,在寒冷的天气影响下,连迫击炮的钢铁炮管都被冻的收缩,放不进去炮弹,炮兵们用火烤用热水淋,好不容易把炮弹塞进去,打出去却不能炸,大概三分之二的炮弹不能爆炸,这些炮弹都是步兵们一发一发用命背上来的,连迫击炮的掩护都没有了,步兵们只能拿着步枪,机枪冲锋,面对火力强大的美军,无数的志愿军士兵冲锋陷阵,一往无前,丝毫不惧敌军的炮火。正如《决战朝鲜》中所写“物质力量的巨大差异不是靠精神力量和战术就能彻底弥补的……”。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最惨烈、最悲壮的战役不是“上甘岭”,而是“长津湖之战”。此次战役在人类战争史上可谓绝无仅有、无法言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官兵在没有空中支援、没有后勤供应,最要命的是在零下40度没有北方御寒冬衣的条件下仓促秘密出战。携带的7天口粮(炒面或土豆)按计划吃完后,战斗进入最艰难的时刻团长居然拿不出一个“冻土豆”给每一位官兵,也就是说第9兵团前线将士是饿了几天肚子在冰雪严寒中坚持作战。
士兵们说:我们不怕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冲锋前能吃上一个冻土豆。他们没有帐篷没有宿营地,一条被子铺在寒风刺骨的雪地上,几个士兵抱团和衣而睡。因志愿军以轻武器,步枪、机枪、手榴弹和炸药包为主,炮兵火力有限(据美陆战1师老兵回忆:第9兵团的迫击炮火力密集。注:迫击炮重量轻可以分解后扛着行军),与联合国军相比武器装备火力太弱,所以只能扬长避短夜晚出击白天防御。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这一颇具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他把很多“孩子”永远地留在了朝鲜战场……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九兵团真正的对手不是麦克阿瑟、不是美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而是真正强大的指挥官奥利弗·普雷因斯·史密斯。突出重围的美军,一共从兴南港用船只运走了超过10万名士兵和10万平民,1.75万辆车辆以及3.5万吨物资。
彭德怀在朝鲜战争前线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师长史密斯,后备役军官训练团出身,和平时期当了17年的上尉,二战时参加了残酷的贝里琉岛战役,冲绳战役。1950年参加朝鲜战争,在长津湖保全了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后晋升上将退休。联合国军输了吗?没有;志愿军赢了吗?没有!赢得这场战争的是苏联与日本……这场战争耐人寻味,百思而不得其解。人类没有摆脱战争陷阱的智慧吗?不得而知。各国军队阵亡百余万将士后,迎来了极其珍贵的《朝鲜停战协定》。作为志愿军的后代,编者不多评价,仅对参战老兵以应有的尊重,悲悯那些在朝鲜战争中死难的无数军民。——回首战争,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