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委书记,这个锅太重,记者不能背啊
发觉智商被冒犯的网友群起而攻之,报道里为这一当代奇迹点赞的市委书记成了笑柄,奇迹制造者青年汽车更是沦为众矢之的。他们与媒体一起,揭开了皇帝的新衣。
来源 | 媒通社
作者 | 媒通君
5月23日,中共南阳市委机关报《南阳日报》在其头版刊发一则题为《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消息。报道称,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此外,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实地察看项目建设并“点赞”表示:水氢发动机在我市下线,使氢能源汽车项目前景一片光明,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氢能源汽车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01
看起来是一个“新科技”的诞生,然而,在24小时之后,这个“新科技”却陷入舆论漩涡,质疑声不断。
截至目前,#水氢发动机遭质疑#、#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南阳工信局称水氢发动机消息有误#、#水氢发动机企业董事长回应#等相关话题阅读量已总计超三千万,网友纷纷调侃该发明“不得了”。
“真不是瞎编的,人家编了好几年了”、“今年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可以提前预定了”、“终于宇宙第一了”一类的调侃性评论排在网友点赞前列。
也有不少网友称庞青年是“大骗子”、“净瞎扯”,对于南阳工信局“系记者报道用词不当”的官方回应,网友则吐槽其为“甩锅侠”。
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博账号@侠客岛也转发并评论称:“水制氢的方法有哪些?其实不用电解,直接‘吹’就可以了。”
随着事件的进展,@侠客岛持续发声,其先是转发封面新闻关于“南阳统一口径后回复”的报道,并调侃之为“‘教科书’式的回应”,还附带上了竖大拇指的表情。
而后,对于南阳“记者报道有误”的官方回应,@侠客岛发博并引用新京报的报道称,“但在南阳市政府官网上,也找到一篇23日发布的同名文章”。
02
面对巨大的质疑声,5月24日,南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回复新京报记者称,目前该项目仍处于研发人员的验证阶段,并未正式生产,也未经过工信等相关部门的验收。报道用词不当,信息发布不准确导致误解。
资料显示,青年汽车是一家汽车制造商。其主体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4月3日,法定代表人为创始人庞青年。据媒体报道,早在2017年8月,青年汽车就宣布全球首辆水氢燃料车正式下线,并宣称“不加油,不充电,只加水”就能行驶。
庞青年介绍该发动机原理,称车内特殊的转换设置可以将水转换成为氢气,再输入氢燃料反应堆,即氢燃料电池,产生电能,然后驱动车载电机和引擎,从而使车辆行驶。
事实上,自项目问世以来,水氢燃料汽车的合理性就一直遭到专家、大众、媒体质疑。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内燃机研究所的管斌副教授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所谓“水氢发动机”就是我们常说的“氢燃料电池”,这么叫只是个噱头。“氢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作为动力的,并不是说加水就可以行驶的,其中还涉及到一系列物理化学复杂反应,目前此项技术日本应用较好,在我国则还未进入实用阶段。
2017年,青年汽车首辆水氢燃料车项目首次曝光后,南方网刊文《20年前的“水变油”惊天骗局,青年汽车有样学样疯狂行骗?》,对此项目进行接连打假。文章作者表示,只要在车内隐蔽处安置一个氢气罐,动力就有了,至于往车顶水箱加水,那只是障眼法,骗那些小白记者的。
随后2018年1月,南方网再度刊文《加水就能跑1000公里青年水氢燃料车还骗得下去吗》,文章表示,只要稍微有点“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骗局,青年汽车宣称“加水就能跑”,实际上是忽悠不懂化学的人。
文章还称,在2017年2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骗补风波中,工信部网站公布了对7家汽车公司行政处罚书,青年汽车就是其中之一。青年汽车是真的没钱了,“水氢燃料车”项目或许是垂死挣扎的最后一击,能否骗到融资是关键。
如今,水氢发动机风波过去2年,外界质疑声音不断,再经过“市委书记点赞”事件发酵,舆情声浪愈演愈烈。同时,关于公司及法人的不良征信记录也被曝光了。据工商信息系统显示,目前庞青年本人控股企业共26家,其中青年汽车集团等多家企业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庞青年本人也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被列为限制消费人员。
据新京报报道,南阳工信局现已要求涉事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写情况说明,同时要相关部门协调处理此事。而截至发稿,浙江青年汽车集团尚未就此事对外公开发布相关声明。
03
这么一篇报道出街,最后解释说记者用词不当,其实挺诡异的。
倒不是觉得记者冤,水氢发动机的原理、青年汽车此前陷入的争议、董事长的人物背景等信息,远在北京的《新京报》记者随便找个电脑就能检索出来,这位人在本地的《南阳日报》记者却完美错过了。无论是专业能力的问题还是职业道德的问题,记者都难辞其咎。
但在市委机关报的头版捅出这么大一个篓子,原因显然更为复杂,绝非一句“报道信息不准确”就能蒙混过关。
首先,记者之外,值班老总、头版编辑等,责任更大。其次,有媒体关注到,青年汽车的南阳项目总投资83.16亿元,其中南阳市政府平台就出了40亿,个中的联系千丝万缕。按照惯例,这么大一个项目,在党报上宣传一下,再正常不过了。
因此,记者在写稿时,有几分是实事求是,有几分是添油加醋,有几分是照搬通稿,我们不得而知。这篇稿子究竟是代表领导意志、代表报社意志还是代表企业意志,也容易引起揣测。
抛开其它因素,仅仅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待此事,这称得上是一个灾难级别的新闻传播失范行为,失范的主体不仅仅是署名记者,更是在整个采编环节中失去信息甄别能力的媒体本身。
最近许多年,媒介失范的帽子时常被扣在网络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头上。而这一次,主流机构媒体在头版上刊出“车辆加水就能跑”的新闻,错误之低级令人震惊。
这样的报道,无视了读者,突出了领导,宣传了企业,《南阳日报》上有,很难说别的报纸上就一定没有。如果不是存在明显事实性差错,一则不咸不淡,没什么负面影响;二则通稿无数,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三则可以向相关人士示好,偶尔还能做做广告,媒体何乐而不为?
但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类似行为也会给新闻传播事业带来损耗,《南阳日报》这次遭遇的大麻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尽管在有关方面看来,这仅仅源于一个记者报道的失误。可即便如此,其对于一家日报公信力及权威性的打击都是无法估量的。
《南阳日报》或许仍坚守着底线,或许远没有那么糟糕,但水氢发动机争议稿件一事提醒整个行业:作为机构媒体,应该厘清,读者需要的是优质内容,领导需要的是正确引导,企业需要的是高转化率。
而遗憾的是,有些媒体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将理念畸变成了糊弄读者、谄媚领导、跪舔企业。我们认为,一家报纸真正意义上的衰落,并不是由于利润的下滑,而是源于这种思维的深入骨髓。
事实也证明,无论是糊弄、谄媚还是跪舔,稍不注意就可能鸡飞蛋打,人仰马翻。水氢发动机这件事,性质或许没那么严重,但后果绝对是恶劣的,而且会引发连锁反应。发觉智商被冒犯的网友群起而攻之,报道里为这一当代奇迹点赞的市委书记成了笑柄,奇迹制造者青年汽车更是沦为众矢之的。他们与媒体一起,揭开了皇帝的新衣。
部分消息综合自新京报、蓝鲸传媒、封面新闻、上游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