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代市长蔡奇聊雾霾,“我深感不安”

2017-01-08 新京报记者 新京报

点击新京报关注猛料最多的公号!


他表示,自己来北京工作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工作习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看空气质量指数。有时他还看到,有网友在网络上吐槽治霾效果,“完全理解,感同身受,”他说,“对持续雾霾对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深感不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63pcflno&width=500&height=375&auto=0
北京代市长蔡奇:持续雾霾我深感不安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1月7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已持续到第9天。当日下午,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就近期重污染天气与媒体、企业、市民代表展开交流座谈。


受邀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媒体、企业、市民代表共16人,其中有网络大V“巴松狼王”杜少中,有自掏腰包搞绿化的“北京榜样”廖理纯,还有知名博主“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等。


▲昨日,在近期空气重污染应急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座谈会上,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对话16位媒体、企业、市民代表。


座谈会于下午3时开始,16名代表都提前来到会场。


“大家都提前来了。”蔡奇说。他特意提到了当天的天气,“今天有雾霾,有的地区还在下雪,感谢大家利用休息时间专程赶来,这表明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增强了进一步治理雾霾的信心和力量。”


简要开场白后,蔡奇回应了媒体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北京治霾面临哪些难言之隐?今年还会有哪些治霾大招?蔡奇表示,今年将采取10项治霾措施,包括农村“煤改清洁能源”、重点管控重型柴油车等。



他特意强调,今年将铁腕执法,强化督察问责,组建环保警察队伍,严厉打击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还将参考中央环保督察模式,对16个区开展市级环保督察。


“环保督察”是近年的一个热词。仅在去年,两轮中央环保督察覆盖了京沪粤等15个省份,数千人被问责。山东、河北等省份随后跟进,也启动了省级环保督察。


蔡奇对北京即将推进的市级环保督察寄予厚望,“强化环保责任,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问题”。



“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



座谈会进行了170分钟,代表提问环节结束,与会的16位代表逐一发言。蔡奇坐在座位上,听每个人的讲话,并不时拿起笔作笔记。


一位代表发言时讲述了北京市民对于治霾的心态变化,“有些开始不着急、不关心的人,现在也着急、也关心了”。这句话给蔡奇留下了深刻印象,“着急好不好呢?当然是好事,好现象”,他说,从“不着急”到“着急”,从中折射出的是市民共同参与。


蔡奇说,雾霾治理需要全社会有信心。有人用“人要努力,天要帮忙”这句话描述北京治霾形势,他认为,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补充一句,“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



“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



▲昨日座谈会前,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右二)与市民代表交流。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昨日下午2时40分许,蔡奇走进市政府北楼一号会议室。他一边听主持人对每位代表的介绍,一边跟代表们逐一握手。


听说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知名博主“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孟令悦,蔡奇说,“我经常看你写的文章,感谢你对环保工作的关心。”


听到“巴松狼王”杜少中的名字,他立即说,“哦,环保达人!”


坐到位置上,蔡奇直奔主题,“这次长时间雾霾,几乎所有人都在问一个问题,怎么办?”他说,自己来北京工作后,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当天的天气,看空气质量指数。



请大家来就是要听建议和批评



“现在社会对雾霾天气关注度很高,大家有这样的关切和焦虑,甚至在网络上有一些吐槽,我表示完全理解,感同身受!我对持续雾霾天气给广大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与不便,内心深感不安。”他说,“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听建议和批评,目的就是治霾,让北京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家住海淀区的白领曾江琴女士关心如何更好地保障在校儿童呼吸健康,科技工作者李增森谈到了对雾霾成因研究的问题。知名博主孟令悦反复说,信心比黄金重要,一定要让百姓产生信心,参与到治霾中来。


这句话获得了蔡奇的认同,他强调,治霾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有信心,“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北京近年采取的治霾措施是有效的



北京市近期如何应对空气重污染?在与雾霾斗争的拉锯战中,北京市已经作了哪些“人的努力”?提问环节刚开始,媒体代表接连提出了两个问题。


蔡奇表示,这次橙色预警期间,北京共有4100余个施工工地停工,2500余家企业停产限产,8000多辆渣土车停运,近40万辆国I、国II排放标准的车辆全市禁行。执法部门对违法排污、未按规定落实应急措施等行为从严处罚,并曝光震慑。


他还通报了一组数据,这几年,北京用煤总量由2300万吨压减到1000万吨以内,核心城区基本实现了“无煤化”;北京淘汰了205万辆老旧机动车;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退出了1341家。


蔡奇总结说,北京近年采取的治霾措施是有效的,空气质量整体上在持续改善,包括优良天数在增加,重污染天数在减少,PM2.5平均浓度在下降等。

希望大家对治霾要有信心有耐心


“一些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空气重污染影响明显,2016年重污染天数虽然有所减少,但对全年PM2.5浓度的贡献仍然达到了31.5%。”蔡奇说,他在网上看到一些网友发的照片,显示出北京空气质量“北好南差”的特征,总体来看,北部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市区低15%左右,南部地区比市区高15%左右。


蔡奇说,目前的治霾效果与百姓的实际感受还有较大反差,特别是遇到严重污染时,“群众感觉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还感觉加重了。所以我们应当保持工作定力,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坚决的措施,铁腕治霾。大家对治霾一定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相信情况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63siddxz&width=500&height=375&auto=0

▲3D:为何雾霾指数下降感觉却更严重

新京报动新闻(ID:xjbdxw)出品


蔡奇回应治霾“难言之隐”


“市政府在雾霾治理中有没有难言之隐呢?”代市长蔡奇被问到了这个问题。

听到“难言之隐”这四个字,蔡奇笑了。


他坦言,当前雾霾治理存在四大问题。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冬季污染治理难度大,“专家分析,污染天气一般集中在10月至次年5月,尤其是冬季供暖相对增加了污染物排放,受气象条件影响比较大”。

第二大问题则是空气重污染预测预警的准确性还不够。


“我们知道,重污染的有效应对,依赖于准确的预测预报。目前,由于我们对规律的把握不透,以及技术条件限制等,对空气污染的时间长度、空间的精细程度、特别是短时高污染峰值浓度等,在预测上还都有差距,这些都影响我们准确发布预警、有效应对污染。”蔡奇说。

第三大问题则是,难啃的“硬骨头”攻坚力度不够大。


蔡奇特意举了重型柴油车的例子,“比如,重型柴油车虽然只占全市机动车的5%,但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却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左右,应当下大力气控制”。

蔡奇强调,第四大问题是“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他再度举例,“露天烧烤、露天焚烧垃圾等‘三烧’,以及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和料场扬尘等‘三尘’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些施工单位不遵守法律法规,实际上是监督管理不够严格、没有完全到位,反映出我们在精细化管理还有不足。”


“巴松狼王”提问蔡奇


北京市环保局原新闻发言人杜少中是较早开通实名认证微博的官员,网名“巴松狼王”,现粉丝数达473万。昨日,他以一名市民代表身份参加了座谈会,并与北京市代市长蔡奇进行了交流。


杜少中:过几天,河北一家媒体的京津冀协同治霾的节目,邀请我参加。想问问蔡市长,如果让你以北京市民的身份,对河北人民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


蔡奇(立即回答):同呼吸,共命运。


杜少中:这个太短了,能不能长点?


蔡奇:京津冀协同治霾,河北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感谢河北人民。今后,希望京津冀协同治霾能够有更好的效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63y4cq1n&width=500&height=375&auto=0

▲3D起底雾霾7大传言,吸进去的霾永远排不出来?

新京报动新闻(ID:xjbdxw)出品


治理大气雾霾,今年看这10招


1 农村“煤改清洁能源”


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方式,对700个村实施改造,实现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改造的居民除享受峰谷电价外,还能获得每度0.2元电价补贴,改造后采暖费用与烧煤基本相当,有的甚至还要便宜。


2 最大限度压减电力行业本地排放


供暖季结束以后,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加大外调电的力度,本地燃气电厂春秋季节适度压减发电量,采暖季以热定电,全年至少压减10%以上的发电量。


3 完成剩余4000蒸吨工业和供暖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基本淘汰远郊区平原地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大兴、房山平原地区和通州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


通过上述三项措施,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同比压减30%,控制在700万吨以内。


4 高排放机动车治理


全面供应“京六”汽柴油,2月15日起实施国I、国II轻型汽油车五环路内限行。全年淘汰30万辆老旧机动车,两年以上出租车完成三元催化器的更换。


5 重点管控重型柴油车


新增重型柴油车全部“戴口罩”(安装颗粒捕集器);严厉查处在用重型柴油车超标排放行为,打击假国III、国IV柴油车。重点整治渣土车,明确渣土车监管责任,确保渣土车密闭化,杜绝遗撒、车身干净整洁、规范消纳。


6 全面推进燃气设施氮氧化物减排


全市完成1万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实施普适性公共政策,鼓励家庭采暖热水炉优先置换节能减排产品。


7 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步伐


4月底前,金隅前景水泥厂停产。突出整治城乡接合部工业大院,加大拆除违法建筑的力度。全面清理整治2560家“散乱污”企业,再关停退出50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


8 促进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燕化实施低氮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修复等治理工程。北京与天津、河北联合发布实施建筑类涂料与胶黏剂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全面推广水性漆替代油性漆。


9 铁腕执法,强化督察问责


市区两级有关执法部门保持密集执法和常态化夜查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对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参考中央环保督察模式,对16个区开展市级环保督察。


10 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协助机制


在环保部的统筹调度下,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协调联动,做好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统一会商、统一预警、统一应急、联动执法,切实发挥“削峰降速”作用。



【习惯】


我来北京工作后,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当天的天气,看空气质量指数。


【不安】


现在社会对雾霾天气关注度很高,大家有这样的关切和焦虑,甚至在网络上有一些吐槽,我表示完全理解,感同身受!我对持续雾霾天气给广大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与不便,内心深感不安。


【决心 信心 耐心 】


目前的治霾效果与百姓的实际感受还有较大反差,特别是遇到严重污染时,群众感觉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还感觉加重了。所以我们应当保持工作定力,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坚决的措施,铁腕治霾。大家对治霾一定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相信情况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努力】


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描述北京治霾形势,“人要努力,天要帮忙”。我认为,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补充一句话,“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


 ——蔡奇


16位代表名单市民代表


徐伟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测试管理部

范云志 交通部中国船级社技术人员

李增森 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曾江琴 ABB(中国)有限公司经理

尹良甫 北京油脂公司原工程师、退休职工

程立耕 教师、评论员

聂一菁 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和韧 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特聘专家

廖理纯 环保公益热心人士、2014年北京榜样

杜少中 环保达人,市环保局原新闻发言人

孟令悦 @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博主

新闻媒体

朱竞若 人民日报北京分社社长

李舒 新华社北京分社常务副总编辑

王小节 中央电视台北京记者站站长

方芳 北京日报时政部副主任

企业代表

朱敏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辣评

雾霾治理需要更多的“摊开来谈”


多方共议、直面雾霾问题,这样的座谈会弥足珍贵。如何治理空气中持久徘徊的雾霾,是当下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议题,尤其是在北京这样雾霾相对严重的城市。但从舆论场近期的反响看,面对这个社会问题,官民之间、不同群体之间还缺乏应有共识。坐在一起沟通,是消除隔阂、凝聚共识的第一步。


在此次座谈会上,蔡奇就讲到了当前雾霾治理存在几大问题:包括空气重污染预测预警的准确性还不够,难啃的“硬骨头”攻坚力度不够大,“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也需加强等。


这些问题,直指雾霾治理实现“铁腕+精细化”的紧迫性。像他提到的“重型柴油车虽然只占全市机动车的5%,但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却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左右”,找准了病根,就必须加大力气治理。


尽管雾霾是个老问题,但就中国社会来说,如何构建起有效治理雾霾的精细体系,仍是个全新的课题。制造雾霾的源头很多,这就决定了治霾的复杂性。北京的此次“治霾座谈会”本质就是个把脉过程——它指出了不少问题,也提到了治理方向。而这类开门“把脉”,作为治霾议题上的良性互动方式,也该为更多地方采纳。


雾霾不像毒奶粉、毒疫苗,可以确定无疑地追究到某个特定的人,它有更复杂的社会原因,甚至可说是某种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近些年各级政府常说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雾霾治理是非常好的“试金石”。


从国外经验来看,雾霾治理成功的过程,通常也是与经济社会转型伴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的重要作用,但不可能包揽一切。只有通过相应的程序,吸纳民意,推进共识,治理才会有社会认同,才能形成合力。相反,如果缺乏充分的公共讨论,官民之间没有良性的互动沟通,整个社会弥漫的撕裂和迷茫,会比空气中的雾霾更有害。


而座谈会等开放形式,对政府层面的治霾也是敦促。在社会几方“面询”式追问和问题导向下,地方政府对治霾中存在的问题,会罕有回避的余地。此次座谈会上,市政府方面透露,将推进重型柴油车管控等多项措施,组建环保警察队,并参照中央环保督察模式开展市一级环保督察。这些举措是对问题的正视,其后效想必也会在公众见证下更具保障。


说到底,治霾不能机密化,治霾所面临的问题,今后如何采取更有效的行动,都可以摊开来谈。空气没有边界,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相信各级政府和官员,也不缺乏治霾的内在动力。尽管治霾会牵涉到私人利益,只要为了公共利益,没有什么不能坐下来谈。而比起那些表面上众志成城、私底下各打算盘,经过各种座谈,让所有利益相关方表达诉求,形成妥协中的治霾共识,显然更具意义。


雾霾终散 蓝天可期


跨越2016和2017两年的北京史上最长重污染橙色预警昨晚20时解除。根据气象预报,今日起至14日,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象条件整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京津冀地区无持续性雾和霾天气,但11日前后京津冀地区中南部有轻至中度霾。


部分撰文/新京报记者 王姝


好文荐读:

朋友圈霸屏的8个雾霾传言,你信了哪个?

新年这波霾爆表成这样,为啥不发红色预警?

争夺李春平:一个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富豪和他的漩涡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