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本遗落在杀人现场的《线性代数》,帮警方侦破了22年悬案

2017-09-07 新京报

杀人那天,他随身带了一本《线性代数》,原本打算回家复习……


全文1417字,阅读约需2分钟


一本《线性代数》,在大连市公安局瓦房店市局,躺了22年。


1995年11月15日凌晨,瓦房店火车站附近发生一起凶杀案。两名年轻男子入室持械袭击,致一死一伤。


现场留有的一本由陕西某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教材《线性代数》,成为破案最关键的线索。


案发两个多月后,其中一名嫌疑人被抓获。而另一名嫌疑人,则隐姓埋名,在陕西三原县娶妻生子,以开托管班为生。


▲嫌疑人姜思(化名)被押回大连。  警方供图


今年9月1日,警方将其抓获。面对警察,这名曾经的大学生、行凶者称,22年过去,自己“已经忘了是逃犯”。


这个案子提醒我们,有时,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争执与摩擦,也有可能瞬间点燃起一颗冲动的杀人之心。



━━━━━

持械入室致一死一伤


凌晨2点,何丽(化名)睡梦中听到同居男友喊叫声,随即醒来。


“有两个男的,手持斧子、尖刀在砍他。”她说,发现这一切后,自己试图起身,但被一名男子转身按住,并用刀刺伤她的脖子。


在她和男友剧烈反抗及叫喊下,两名男子最终逃离现场。她的男友被送到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1995年11月15日凌晨的事了。当时,家住辽宁瓦房店火车站前地区的何丽30岁出头,她的男友被人持械入室杀害,自己也在搏斗中受伤。


这一恶性事件当年一度引发关注。在侦查中,大连瓦房店警方发现,何姓女子及男友社会关系较为复杂,一时难以确定凶手动机。


记者从瓦房店警方获悉,当时何丽丈夫去世,她在该市集贸大厦二楼一处铺位卖烟酒,其男友则在一家娱乐场所工作,接触人员较杂。警方进行大量背景调查,仍然没有理出头绪。


一本书,引起现场民警注意。


在勘察现场时,出警民警发现,报警人家院子里有一本《线性代数》。封面信息显示,这本书由陕西一所高校出版社出版,是大学本科教材。


何丽及男友均未上过大学,此前也未接触过数学类书籍。民警判断,这本书,应该是两名行凶者逃离现场途中,匆忙丢下。



━━━━━

两名在校生无故“失联”


根据《线性代数》的封面信息,瓦房店警方来到陕西,与出版书籍的高校取得联系,并最终证实,此书即为该校本科生数学教材。


按警方的侦查思路,在对案发期间离校的学生进行筛选排查后,即可发现案件嫌疑人。


记者获悉,在两地警方合作调查过程中,涉事高校两名在校生,那言(化名)和姜思(化名)双双“失联”。


进一步调查后,警方发现,两人均为1974年生(案发时21岁),且是同系同级的同学,均为辽宁籍,其中,那言是瓦房店本地人。


学校师生证实,两人平素关系较好,且在案发时处于离校状态。那言曾向同学透露,他与姜思要一同回瓦房店。


在警方搜寻下,案发两个半月后,1996年1月29日晚,警方在陕西宝鸡将那言抓获。


那言承认,与姜思在瓦房店一户居民家中持械伤人。


按其供述,这一切,只因“一言不合”。



━━━━━

一言不合起杀心


时间倒回1995年冬,当时,大三学生那言和姜思,都处在郁闷中。


期末考试后,那言收到学校通知,称其因一门专业课挂科,面临留级。与此同时,姜思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


 “同病相怜”的两位老乡,在学校附近一处小饭馆喝了些酒。席间,那言提出想“回瓦房店老家散心”,并邀请姜思同行。次日,二人便踏上返回辽宁的火车。


11月14日上午,两人在瓦房店集贸大厦附近溜达,走入二楼一家香烟铺子,店主正是何丽。


二人一身学生打扮,在店内东张西望,并顺口问看店的何丽:“大中华烟多少钱一条?”


何丽见两人装扮普通,料定是“问着玩”,便没有理会。那言再一次发问,她有些不耐烦,回了句“你能买得起吗?”


这句话,刺痛了心情低落的那言和姜思。走出店铺后,两人商量,给店主一些“教训”,顺便抢些钱“救急”。


两人在商厦内一直等到何丽关门,尾随其后,摸清其住址。随后,他们从市场买来手套、斧子、刀等,再次潜伏进入她的家中。


此时,两人发现,家中还有一名男子,便决定在附近“埋伏”下来,到后半夜两人熟睡后,再伺机下手。


凌晨两点左右,两人翻墙入室,利用手中工具撬开门后决定,“解决”完室内男子后,再对付何丽。


劈砍声及男子喊叫声,打乱了这一“计划”。当发现遭遇激烈反抗后,两人慌忙离开。


姜思的数学不好,离校前,随身带了一本《线性代数》,打算回家复习。翻墙逃跑时,这本书掉落在院内。



━━━━━

隐姓埋名自认“脱胎换骨”


那言落网后,抓捕姜思,成为当务之急。


记者从瓦房店警方获悉,由于事发时间较远,加之当年技术手段不发达,很多地方没有监控设备,警方能掌握的破案线索极少。


22年间,瓦房店公安局刑警大队,换了一拨又一拨民警。但抓捕姜思,始终是悬在警方头顶的一把剑。他们多次赴陕西、丹东等地,均未发现姜思踪迹。


而姜思早已改头换面,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案发后,他化名“仲伟”,在河南、山东等地打零工为生。当他人问起时,他自称老家黑龙江,外出务工多年。


1997年,“仲伟”来到陕西三原县,在那里,他与一名当地女子结婚,并育有一子一女。如今,他与妻子开了家托管班,生意还算过得去。


22年间,“仲伟”始终在试图与那个行凶者姜思“切割”。他从未提及此前经历,从未回过辽宁老家,从未与老师同学或家人联系。平时,“仲伟”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也极少出门。


今年9月1日,瓦房店刑警在陕西三原县抓获姜思。9月4日,他被带往瓦房店,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将其刑事拘留。


警方称,面对登门的警察,姜思起先表现得相当镇静,而当叫出他名字后,他“腿当时就软了”。


姜思告诉警方,自己一度以为早已“脱胎换骨”,成为另一个人。二十多年过去,他已经“忘了逃犯身份”。


新京报记者 王煜编 辑 李骁晋 校对 陆爱英


值班编辑:张一对儿


推荐阅读:

听妇产科医生亲口讲述,产房里的生死抉择

主治医生停止工作配合调查,医院在产程中尽职了吗?

“榆林产妇坠亡”陷罗生门,到底谁拒绝“剖宫产”?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重案组37号”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