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开复:BAT之后,下一个超级公司会从OMO领域中产生

2017-11-30 新京报

他认为,中国将在 AI 时代赶超美国,下一个超级公司将在 OMO 中产生,但创业者不要一开始就喊着颠覆 BAT ,“要做一个特别的切入点,让小批人先爱上你,然后慢慢滚动。”


全文2705字,阅读约需5分钟


“ BAT 之后,下一个超级公司将从 OMO (Online-Merge-Offline,即线上线下融合)领域产生。”这是创新工场创始人兼 CEO 李开复对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最新判断。


2009年,李开复成立创新工场,管理超过12亿美金的双币基金,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投资者;今年初,李开复更是创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工程院,并发起“ AI challenger 全球 AI 挑战赛”,深入到人工智能前沿项目的研发和孵化。


这一年里,李开复对人工智能思考更加深入。他认为,中国将在 AI 时代赶超美国,下一个超级公司将在 OMO 中产生,但创业者不要一开始就喊着颠覆 BAT ,“要做一个特别的切入点,让小批人先爱上你,然后慢慢滚动。”



━━━━━

VC+AI 是未来的投资趋势


新京报:创新工场目前投资的重点领域是哪些?


李开复:工场现阶段专注5个领域:AI&大数据、教育、消费升级、企业服务和文化娱乐。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工场将持续重点投资的方向。


这几个领域的创业土壤很肥沃,市场空间足够大,未来能成长出独角兽公司;另一方面,这几个领域都能快速跟AI结合,借助AI力量,提升行业效率。


新京报:那可以理解为创新工场是希望通过AI来布局未来产业吗?


李开复:AI是我们的手段之一,以前大家说互联网+,现在是AI+。AI会给各个产业赋能,短期我们会找到最快发生化学反应的那个领域,比如金融就是AI跟实体经济结合,最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领域,也是商业世界里数据的规范化、自动化程度最好的领域;而教育透过新的技术平台有了跨越地域的崭新应用场景,打破过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困境。


新京报:创新工场提出的“VC+AI”的概念应该怎么理解?


李开复:创新工场成立了AI工程院,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有AI研究院的VC机构。整体来说,创新工场希望通过 “VC+AI”的定位,既能看准科技投资趋势,又能为项目公司带来AI价值的赋能。



━━━━━

无人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保证头部、高频供给


新京报:新零售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创新工场也投资了F5未来商店,哪些因素促成了这起投资?


李开复:F5未来商店作为新型的便利购物渠道,组合了各种机电技术,自动化生产热食,自助扫码付款,自动化反馈运营数据。核心不在黑科技本身,而在于这些技术的组合在营造体验的同时,极大提高了人效和能效。


新京报:市场上的无人便利店项目,有没有“伪需求”的情况出现?


李开复:我觉得这个就是见仁见智了。不过,现在很多无人技术,更多聚焦在不用排队结帐,我认为这在便利店行业不是最大的问题。


便利店服务交互做得再好,但如果顾客就是想吃碗热汤面,你没有,那还不如提供热食的无人便利店,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保证头部的、高频的供给能够做到位。


新京报:那零售创业者的机会在哪里?


李开复:我们认为未来新零售有几个大的创业机会:新渠道、品类创新、品牌迭代。比如F5未来商店属于渠道创新,不是因为他是无人的,而是从商业的角度,这个公司能以更高的效率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保证一定的水准。




━━━━━

下一个巨头将从 OMO 领域诞生


新京报:创新工场提出“OMO 时代”,什么是“OMO”?


李开复:OMO 的意思是Online-Merge-Offline,即线上线下融合。中国正在发生一个以互联网技术驱动为核心的、前所未有的经济结构重构和消费扩张,由于移动支付、人工智能技术,线上和线下会被彻底打通。我的观点是,下一个超级公司会从 OMO 公司里产生。


新京报:为什么会有这个判断?


李开复:在过去,交易场景分线上和线下两种,分别对应电商和实体,是割裂的,都各有缺陷和优势。


OMO 正好可以将两种体验融合在一起,消弭了线上线下的边界。线下行为被数字化,线上线下流量、体验完全双向交织。对商家来说,OMO 可以降低获客成本,增加坪效,提高供应链效率;对用户来说,多种需求可以被更好的满足,增强了体验感、便捷性,增加了黏性和满意度。


新京报:那 OMO 的市场有多大?


李开复: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场景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互联网对线下的渗透目前只有 30%,OMO 将渗透剩下的 70%。所以我认为 BAT 之后,下一个超级公司会从 OMO 领域中产生。



━━━━━

中国将会在人工智能领域赶超美国


新京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李开复:AI 本质上是一个工具。AI 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轮次。一是互联网智能化,即 AI for internet;二是商业智能化;三是实体世界智能化;四是全自动的智能化,就是无人驾驶或者是机器人。从创业的角度来说,目前是第二轮,同时带一些第三和第四轮。


创新工场厂比较看好“行业经验的商业人才+大数据经验 CTO +聪明的人工智能工程师”组成的复合型团队,他们需要对国情以及行业有深度理解。


新京报:你曾表示“ AI 会加大贫富差距”,对于 AI 时代的“弱势群体”,他们应该如何自保?


李开复: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创造新的职业、价值和社会规范,而不仅仅是重新分配财富。此外,我们需要重新培训教育,确保所有人都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工作。


新京报:与美国相比,中国的 AI 产业竞争力如何?


李开复:中国将在 AI 时代赶超美国。中国 AI 产业在技术、市场、产品、资金和政策5个方面都有更强优势和未来。因为中国的整体思路是大胆尝试,快速迭代,出现问题能快速解决。




━━━━━

不要刚开始创业就喊着要颠覆BAT


新京报:在你看来年轻人创业会遇到哪些问题?


李开复: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有好点子,能拿到投资,再加上执着、激情、运气,就能成功。但事实上,创业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团队、经验和执行力。


新京报:很多创业者都说能颠覆行业,你接触过的创业者是否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李开复:我希望中国有更多颠覆性的创业者,但他们要有一个自我的认知,对行业判断要有经验。颠覆有更多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用户风险等。创业的时候,一开始就梦想颠覆 BAT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新京报: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李开复:我建议创业者千万不能在第一天就做一个特别大的东西,要做一个特别的切入点,让小批人先爱上你,然后慢慢滚动。



━━━━━

同题问答


新京报:2017年事业上有何遗憾,有何收获?


李开复:遗憾很少。现在也比以前更快乐,收获是 OMO 时代的来临。


新京报:一句话寄语2018?


李开复:希望未来多跟亲人和朋友在一起,这比任何产品都有意义,都更值得投资。



距离2017年的结束,只剩下最后一个月。

 

即将过去一年里,我们已刻意不再提起“资本寒冬”。不断有人乘风而至,也不断有人随风而去。

 

2017年,共享成为热门“前缀”。共享单车战局接近尾声,共享充电宝日渐疲惫,ICO在热捧中突遭变故,无人零售短暂登上新风口,就连线上抓娃娃也成为人们争相关注的趋势。

 

投资者谨慎又焦虑,值得庆幸的是,仍然有创业者在风口之外积蓄起力量。在线教育终于迎来了大爆发,无人驾驶不再遥远,新鲜面世的手机们也争相使用面部识别。 

 

创业从未像今天这样浸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在改变与被改变之间,我们正在见证着历史的发生。

 

寻找并记录,正是我们的使命。九月,近200位创业者参与了寻找中国创客年度路演,在70余位顶级投资人的考验下,45强脱颖而出。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代的创业者正日趋成熟。

 

我们无法预先看到未来,但仍能从顶级企业家和投资人的叙述中,找寻商业与科技的发展脉络。


12月1日,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年度特刊《赋能未来》将与你见面。我们专访了著名企业家柳传志、俞敏洪、曹国伟、周鸿祎、张近东、郭为,著名投资人李开复、戴自更、徐小平、熊晓鸽、阎焱、汪潮涌、毛大庆共13位中国创客导师。


这份特刊里,你会看到他们的投资逻辑、投资理念,和他们对2017年的经验与总结,对2018年的预见与展望。此外,特刊还包括2017年度中国创客45强及2017年度新锐投资机构30强名单。


12月4日,乌镇创客之夜——寻找中国创客第三季收官之战将隆重举行。届时中国创客导师和80位优秀创投项目创始人,及业内其他著名投资人、企业家参与。由中国创客导师投票评选出的2017年度创客、2017年度新锐机构将在当晚揭晓。


新京报记者 蔡浩爽 赵雷 编辑 赵力


值班编辑:李二号 一鸣


推荐阅读:

“爷爷、叔叔医生”系编造,涉事女童人身未见异常 | 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最新通报

张阳的一些信息

已致8名儿童死亡!宜家召回1730万个“夺命柜”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寻找中国创客”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