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夏中宁枸杞市场乱象调查:硫磺熏、亚钠泡,谁动了我们的枸杞?

游天燚 新京报 2019-11-02


中宁县枸杞市场批发商葛文称,严格上来说,枸杞在加工过程中,工业硫磺和焦亚硫酸钠都是不允许添加的,都可能会损伤肝肾,“但现在,这种有毒的枸杞不在少数。”

 

全文6585字,阅读约需13分钟 

▲8月20日,宁夏中宁县“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正值枸杞成熟的季节,每天有大批的枸杞从这里交易,有商贩坦言,部分外地枸杞在此交易后,被贴牌当作中宁枸杞销往全国各地。


“自己吃、送人都可以,但千万别卖。”陈欢一边说,一边从不起眼的储物柜里取出精美的、标有“中宁枸杞”品牌的铁质包装盒,将干枸杞封装起来,递给顾客。

  

在中卫市开特产店的陈欢说,这枸杞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了包装上,“没有授权的枸杞,不能使用‘中宁枸杞’的牌子”。中宁枸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7年1月10日,当时的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中宁枸杞”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说白了,陈欢销售的是假冒贴牌枸杞。8月中旬,新京报记者在宁夏中卫市等地调查发现,在当地枸杞交易市场,部分不法商户存在类似贴牌情况,还有个别商户,为了让干枸杞防虫、卖相好,用严禁用于食品行业的工业硫磺熏制枸杞,或用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浸泡烘制。而硫磺中所含的砷及过量的焦亚硫酸钠,都能损伤人体肝肾。


▲8月20日,中卫沙坡头区一加工点,老板展示泡洗枸杞的焦亚硫酸钠,其残留物能损伤肝肾。



━━━━━

被贴牌包装的“中宁枸杞”  

           


陈欢的特产店,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鼓楼东街。从6月中旬至9月底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是枸杞的销售旺季,这也是陈欢店里销售的主要特产。

  

8月18日中午,陈欢把散装干枸杞摆放在店铺门口显眼位置,并打上“特价”标签。他销售的干枸杞根据个头大小、色泽均匀度和产地,被分为多种级别和种类,价格从30多元一斤到100多元一斤不等。

  

这些散装干枸杞是他从市场批发而来,或者是从枸杞种植户处收购,但都不是产自当地有名的枸杞之乡中宁县。当客户购买散装干枸杞时,陈欢会将干枸杞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包装袋,而这些包装都印有“中宁枸杞”字样。

  

在与陈欢店铺相邻的另一家特产店内,新京报记者也发现上述包装盒。

  

“在当地来说,这种做法是很普遍的。”店主万美玲说,只要买到写有“中宁枸杞”字样的包装盒后,就可以把甘肃或者是青海产区的枸杞装进去,“冒充‘中宁枸杞’,别人看不出来。”万美玲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样做,包装内的枸杞与包装盒上的信息是不对应的,“说通俗点,这就是贴牌的‘三无产品’。

  

“枸杞可以到市场上去批发散装的,包装可以另外买到,这就很容易造假。”陈欢介绍,中宁县号称中国枸杞之乡,“中宁枸杞”是一个很知名的品牌,所以这种利用包装来进行造假的事情,比较常见。

  

在陈欢和万美玲的微信里,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有开超市的,也有公司的,也有个人的,都是把散装的给他们包装成‘中宁枸杞’发过去。

  

“包装袋是从一些厂家批发过来,”陈欢说,“一个普通的塑料包装袋,批发价5毛钱,好一点的铁盒子,在十块钱以内。

  

对于贴牌假冒的“中宁枸杞”,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查处。

  

早在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关于开展“中宁枸杞”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行动的通知中提出,市场出现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一些外地枸杞掺入中宁枸杞中或装入“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包装物进行销售的现象。

  

“中宁枸杞”还是原农业部2017年公布的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之一,中宁县下属的11个乡镇、120个行政村成为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显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多名中宁当地枸杞种植户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要分辨真正的中宁枸杞,主要还是看外观,“中宁枸杞形状是椭圆或者是呈扁长的,枸杞果脐明显,果脐部位呈现明显的白色。另外相比其他地方的高糖分枸杞来说,中宁枸杞挤压后不结块”。

  

陈欢称,从外观来看,普通人很难分辨,要想买到真正的中宁枸杞,得找讲诚信的商家,或找大公司购买。


▲8月18日,宁夏中卫市鼓楼东街一枸杞专卖店,老板正在往有“中宁”字样的包装袋里装枸杞,但这些枸杞并不是产自中宁。



━━━━━

被不法批发商盯上的“毒”枸杞

  

陈欢、万美玲等销售商所售的散装枸杞,多来自于中宁枸杞市场。

  

中宁县城的枸杞市场是宁夏产区的主要集散地,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开始,来自各地的商贩和杞农,就开始交易枸杞,特别是在产新季节,成堆成堆的枸杞红成了一片,一些规模较大的批发商在此“安营扎寨”,边收购、边加工、边销售。

  

按照市场内多名批发商的说法,“全国80%的枸杞从这里卖出去,每天交易量上百吨,到产新季节就更多”。

  

市场内,B区主要批发产自青海、甘肃地区的枸杞,而A区主要销售中宁县产区的枸杞,部分批发商也会销售中宁县以外的枸杞。

  

A区市场枸杞批发商葛文称,一些商贩把外地散装枸杞包装成“中宁枸杞”销售一事,大家都心知肚明,“相比冒牌货,有毒的枸杞危害更大。

  

葛文所说的“有毒枸杞”,指的是用工业硫磺熏制,或者用焦亚硫酸钠浸泡烘制的干枸杞。

  

就在中宁枸杞市场内,一些干枸杞样品被标注“低硫”“低农残”的字样。葛文称,这是为了向前来购买的商贩说明,“这是硫磺熏过的,这是有农药残留的货。


▲8月21日,宁夏中宁县枸杞交易中心,部分枸杞包装袋上写着“低硫”字样,商户称用硫磺熏过。


在中宁枸杞市场,这样的现象不止一家。

  

“一些枸杞没有写低硫,是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葛文称,“在去产地收货的时候,一些种植户或者是加工户会告诉我们这个含不含硫,含有的,我们就写上低硫或者是低农残。

  

新京报记者在市场内发现,一些写有低硫的干枸杞与同品质的枸杞价格相差并不大,商户为何还用工业硫磺、焦亚硫酸钠去熏、泡枸杞?

  

“利用硫磺进行加工后,枸杞保质期会被延长,防虫、利于保存,一些批发商还就专要这种低硫的。”A区市场批发商章洪解释道,这种枸杞被他们叫做“低硫枸杞”,另外用焦亚硫酸钠加工过的枸杞,被叫做“亚钠枸杞”,其作用都为了防虫且卖相好。

  

“硫磺不是我们加工的,是收上来的时候就有了。”在章洪的摊位中,她向新京报记者展示被硫磺熏制过的低硫枸杞,其颜色比普通枸杞更红,刺鼻气味不明显,“一般人看不出来低硫枸杞和普通枸杞的区别,所以很多批发商更喜欢低硫枸杞。

  

葛文称,严格上来说,枸杞在加工过程中,工业硫磺和焦亚硫酸钠都是不允许添加的,都可能会损伤肝肾,“但现在,这种有毒的枸杞不在少数。

  

在市场内,一名前来购买枸杞的批发商告诉新京报记者,硫磺加工过的枸杞,味道呈现酸、涩、苦感,虽然批发时这种枸杞有标注,但在销售终端,不可能向消费者说明是否添加了其他东西,“枸杞有没有问题,自己知道就行”,“这是行业内潜规则”。

  


━━━━━

枸杞加工厂内现工业硫磺

  

当地多名枸杞从业人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枸杞本身含糖,在晒干后,要运往全国各地,怕高温,容易受潮发霉,所以部分商家会把枸杞用硫磺熏一下,让枸杞变得干燥,表皮变硬,不容易吸收水分,也防虫,可提高枸杞的保质期。

  

“用硫磺来加工枸杞,十多年前就出现了。”中宁县枸杞种植户陈俊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硫磺枸杞对人体有害,会损伤肾脏,当地也查得紧。近几年来,开始用焦亚硫酸钠代替硫磺加工枸杞,但过量的亚钠残留,对人体也有害。

  

陈俊所说的硫磺指工业硫磺。工业硫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基本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农药、橡胶、造纸等工业部门。固体工业硫磺通常有块状、粉状、粒状和片状,呈黄色和淡黄色。工业硫磺中有大量的砷,易造成肾功能不全及衰竭,亦可对肝功能造成损害。

  

硫磺熏制枸杞,一般都在烘干阶段。

  

陈俊介绍,干枸杞的传统制作方式是自然晒干,而现在,很多枸杞产地都有烘干加工公司,如果客户需要,加工公司就可以按需求对枸杞进行加硫或不加硫烘干。

  

8月20日,中卫市全天阴雨。

  

新京报记者来到承接枸杞烘干业务的中卫市宁夏源泉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加工枸杞一般就两种,要么是晒干,要么就是烘干,“烘干的效率比晒干高,把鲜枸杞加工成干枸杞,一天时间就够了,比晒干更方便更快,能省下很多成本。

  

相比靠天吃饭的晒干,用设备烘干是很多枸杞商户的首选。“一些商户使用我们烘干设备加工枸杞时,会添加工业硫磺进行加工,”这名工作人员称,“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在宁夏源泉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内,新京报记者发现一带未经拆封,净含量为50公斤的工业硫磺。其包装袋上注明,“严禁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加工”。

  

“这是客户留下没用完的,就在这里一直放着。”上述工作人员称,“这是市场里那些标注‘低硫枸杞’所使用的硫磺。

  

据其介绍,该公司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对枸杞进行加工。所使用的工业硫磺是客户提供,并非公司所采购。“其实加这个对身体有害,我们也不愿意用,大多是客户自己来使用,我们就是租赁设备而已。

  


━━━━━

商贩租用作坊加工“毒”枸杞

  

在离宁夏源泉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不足三公里的一个枸杞加工作坊内,作坊老板童桦正在对枸杞进行烘干,“有用硫磺的,也有用亚钠(焦亚硫酸钠)的。

  

童桦即是枸杞种植户,也是一个枸杞加工户。和一些大型的枸杞加工工厂一样,他的作坊也对外承接枸杞加工业务。

  

童桦称,一些外地客商来中宁买到枸杞后,要找人加工成干枸杞,一些大型厂家的设备租用费用太高,就会找到一些小型的工厂或作坊进行烘干。“我们就代加工,一些客户要求加硫磺或者是亚钠(焦亚硫酸钠)。”童桦告诉新京报记者,加多少没有固定的量,全凭感觉,但不能太多,要不然会很容易发现。

  

童桦在其作坊内打开一袋已包装好的枸杞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客户定下的,加了硫磺,一般人看不出来,但是吃起来还是有区别,带酸味。

  

在现场,新京报记者发现,加了硫磺的枸杞和其他无添加的枸杞区别不大,在量大的情况下,才能闻到刺鼻的味道。

  

童桦介绍,“加工枸杞有三种方式,要么用碱面(纯碱),要么用硫磺,要么就是亚钠(焦亚硫酸钠)。

  

在童桦的枸杞加工作坊内,他指着一个枸杞清洗设备向记者说,用纯碱或者焦亚硫酸钠混合在清洗池的水里,把鲜枸杞放进去进行漂洗,然后烘干即可。

  

使用工业硫磺时候,只能是用熏。

  

童桦从作坊内取出一些白色粉末。“这是焦亚硫酸钠,只要溶在水里,就有一股臭味,”童桦将焦亚硫酸钠洒在积水的地面,记者用手蘸水,凑到鼻子处,味道刺鼻。

  

“也没个定量,但是确实不能加多。”童桦告诉新京报记者,“严格来说,这东西对人体有毒,不管是硫磺还是焦亚硫酸钠,都是不能加的。

  

焦亚硫酸钠是常见的亚硫酸盐,白色,单斜晶体或粉末,对眼睛、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可污染水源。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硫化物烟气。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亚硫酸纤维素酯、硫化硫酸钠、有机化学药品、漂白织物等,还用作还原剂、防腐剂、去氯剂等。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这种添加了东西(硫磺和焦亚硫酸钠)的枸杞,加了以后卖相好,所以不少商贩都喜欢这种。”童桦说,“要是自己吃就别买这种。

  


━━━━━

商家曝光行业黑幕为枸杞正名

  

在枸杞行业,“硫磺枸杞”“亚钠枸杞”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近几年来,中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当地枸杞市场进行检查时,均发现有假冒伪劣枸杞和“毒”枸杞。2018年11月,中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就集中销毁一批硫磺熏蒸和二氧化硫超标枸杞。据当地媒体发布的消息,2018年,中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查扣硫磺熏蒸枸杞2850.8公斤,二氧化硫超标枸杞5016.3公斤。

  

除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查处,也有商家不断曝光行业黑幕,欲为“中宁枸杞”正名。

  

“硫磺枸杞、亚钠枸杞是在破坏整个行业的品牌,”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的高应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曝光出来的内幕。

  

高应是中卫市人,家里从事枸杞种植、加工、销售已近十年。三年前,他从上海回到中卫市,开网店销售自家的枸杞,并贴上“无亚钠、无硫磺”的标签。

  

今年6月,高应在某短视频平台开通账号,开始曝光枸杞行业内幕,直言“硫磺枸杞”和“焦亚硫酸钠枸杞”的危害。一开始,家人并不支持高应的做法,“认为会遭到同行报复,带来麻烦。”高应则回应家人,“不能让毒枸杞害人。

  

高应每一次在发布“曝光毒枸杞”的视频后,总会有网友留言,“说得那么直白,不怕被报复吗?”高应做出回复:“做有良心的事情,不怕。

  

关注高应短视频账号的人数超过1万,在短视频行业,并不算高关注度的自媒体,“但是,最少有一万多人能知道行业中的这些黑幕。”高应说。

  

为了让客户放心,高应还拍摄检测流程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此举也得到了更多的客户信任。

  

高应表示,一般消费者不知道那些枸杞是添加了硫磺和焦亚硫酸钠的,也不会因为那么一点枸杞拿去做检测,“我就从我做起,在我卖出去的产品中,还带上检测用的试剂。”他说,正因为“毒”枸杞事件屡禁不止,才会想到拍摄检测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一方面是提醒,另一方面也是利用传播来阻止这种恶行。

  

“不管是为了减少运输和储存成本,还是增加卖相,用工业硫磺和焦亚硫酸钠来加工枸杞是绝对不允许的。”中国食品行产业分析师朱丹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相关部门加大处罚力度可能会好些。"

  

(文中陈欢、万美玲、葛文、章洪、陈俊、童桦、高应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游天燚 摄影记者 吴江



━━━━━

社论: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好中宁枸杞品牌


地方品牌和所有品牌一样,只有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才有可能行之长远。

  

中宁枸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特产,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说,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地方品牌。但是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块招牌的背面却有一些“尘垢”。

  

在当地枸杞交易市场,贴牌枸杞现象已成行业潜规则,外地枸杞轻而易举贴上“中宁枸杞”标签进行销售。更严重的是,当地一些从业者为了让干枸杞防虫、卖相好,将严禁用于食品行业的工业硫磺熏制枸杞,或用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浸泡烘制。而硫磺中所含的砷及过量的焦亚硫酸钠,都能损伤人体肝肾。

  

一块招牌得来不易。中宁枸杞还在当地带动大量农户致富增收。这些乱象既伤害了各地消费者的权益,当消费者觉悟过来之后,又会反过来损伤当地的名声和经济效益。

  

中宁枸杞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在电商、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带动下,许多地方都开始有意识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地方品牌。但重“外功”轻“内功”、重宣传轻维护,也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在一些知名的产品产地,市场秩序疏于管理,导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潜规则横行。

  

坦率地说,全国范围内地方品牌的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大家只看到打造地方品牌的好处,却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打造地方品牌的难处和痛点。地方品牌和所有品牌一样,只有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才有可能行之长远。

  

对于假冒伪劣和“毒”枸杞事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也一直在行动。据当地媒体发布的消息,2018年,中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查扣硫磺熏蒸枸杞2850.8公斤,二氧化硫超标枸杞5016.3公斤。但是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歪风邪气完全没有刹住,反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因为冒牌货和“毒”枸杞不论在价格还是品相上都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有商家已认识到维护行业品牌的紧迫性,开始在网上曝光行业内幕,向消费者普及鉴别的知识。只是这种局部性的个体努力很难改变整体局面。正规军还是应该尽快行动起来,一是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执法检查的频率、广度,提高处罚力度,以儆效尤;二是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正品联盟,让外地消费者方便鉴伪。

  

“李逵”必须做好自己,“李鬼”才没有空子可钻。地方品牌,首先在于“品”,有了“品”才有“牌”。要保证品质,不能只靠从业者自觉,因为“道德”“良心”是没有约束力也没法量化的。只有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控制体系,这个品牌才能有说服力。

  

所以说,打造地方品牌不应该只是即兴之举,而必须放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谋篇布局。高标准的产品不是卖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地方政府不仅要严格执法,对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产品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而且要有市场化思维,尽力消除信息不透明的环节,让下游消费者去倒逼上游生产者、经销商提升自己,加强规范。

  

总之,不要让地方品牌沦为公地悲剧。因为消费者的信心建立很难,消失却很容易。一颗枸杞,一只螃蟹,一只小龙虾,一包茶叶,都容不得懈怠。希望更多的地方品牌都能够做到名副其实,让农户、商家与消费者实现多赢。


文/社论


值班编辑 花木南 吾彦祖  

“5人出游3人藏尸冰柜”真相渐白,“全能神”邪教或是罪魁祸首


湘西女教师发文遭“深夜约谈”,不妨提级调查


白马镇上的 “鬼火”少年:从小到大没为任何人流过泪,就为那台车流过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重案组37号”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