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勇:哪怕是99%的风险,至少还有1%的希望 | 梦想开箱记

有梦想的 新京报 2022-06-11

对于理想职业的憧憬,并不只是小时候会有。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适合什么,往往会变得愈发明晰,也让人在面对现实时更加困惑。


新京报梦想分享官陶勇接到了一位30+朋友的提问,对此,他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Moonlight:


我刚过完30岁生日,目前在从事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因为不喜欢所以也很难有突破。最近在考虑转行的问题,但是抛下已有的成绩从零开始,又有些担忧,请问我该怎么办?


和这位朋友一样,陶勇也曾遇到过类似的困惑。


在31岁的时候,陶勇被破格提任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成为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最年轻的副高。在医生这个行业,成为副教授之后即可出专家门诊,这也就是很多患者熟知的“一号难求”的专家号。


对于陶勇来说,如果继续选择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会获得更高的收入,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他每天要进行着一些重复性很高的工作:出门诊、做手术,日复一日,安安稳稳。


在陶勇看来,这样的工作违背了自己内心的期待和理想,所以他做出了一个与之背道而驰的选择:“宁可多租几年房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实验室里。”


所以,面对网友对于在“不惑之年”的职业发展疑惑,陶勇这样建议——


陶勇:


对于内心有火种的人来说,要继续在一个自己觉得很煎熬的职业环境中耗下去,其实就是在浪费生命。把人生比作一个方程式,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幸福指数会随着自己的价值感变化的话,那转行或许是一个更优的选择。


当然,转行这个选择,意味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我当大夫这么多年,患者常常会问我:“大夫,手术有没有风险?”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手术都有风险,但是问题在于,你的病,会100%让你失明,而手术的风险,哪怕是99%,但至少有1%的希望。


30岁的你很年轻,并不晚,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吧,不要太纠结结果,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浪费自己的热爱,这就是我给你的建议。


记者 康晰 李媛
编辑 康晰
运营 康晰
拍摄 王容 程信瑞 
平面 郭延冰
剪辑 程信瑞
包装 张春昱
视觉 高俊夫 苗奇卉
值班编辑 李加减

点击下图进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实时地图"

10后小朋友,向关晓彤提了一个问题


欧阳娜娜:任何一种可能,或许都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丨梦想开箱记


贺娇龙:我也经受过冷嘲热讽,但我选择做正确的事情 | 梦想开箱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